SZ2010023东莞市黄江镇公共交通规划-321
- 格式:pptx
- 大小:506.49 KB
- 文档页数:2
1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1 编制依据1.1 本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以下内容编写1.1.1 东莞市黄江镇黄江大道西延线道路改造工程招标文件。
1.1.2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1.1.3 现场勘测及调查情况。
1.1.4 我单位现有技术水平、施工队伍及机械设备情况。
1.1.5 我单位施工类似工程的经验。
1.1.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1.7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1.1.8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GJ036-98)1.1.9 《公路排水工程规范》(GB50318-2000)1.1.1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1.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1.1.12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1.13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04)》1.1.14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1.2编制原则1.2.1.严格遵守合同条款以及监理工程师下达的施工期限,保质保量、保证安全、文明施工、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1.2.2.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科学而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1.2.3.坚持优化技术方案和推广四新成果的原则,加强科技剖析和技术攻关,搞好质量控制,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1.2.4.积极响应业主对本标段工程提出的有关要求,替业主分忧解难,主动为业主服务。
1.2.5.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为原则,加强与相邻标段的配合,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搞好交通疏导工作。
1.2.6.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原则。
1.2.7.严格执行东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文明施工、环保、安全、卫生及健康等有关管理条例的要求,树立良好的工程形象、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
新建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项目重要自购物资SZH-11标BAS系统设备采购招标公告招标编号:SGSZGWZ-2023-131. 招标条件新建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已由原铁道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以《有关新建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新塘至洪梅段项目可行性研究汇报旳批复》(铁计函〔2023〕1218号)、《有关新建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新塘至洪梅段初步设计旳批复》(铁计函〔2023〕299号)、《中国铁路总企业广东省人民政府有关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东莞至深圳段项目长安金沙至深圳机场段站前工程、全线站后工程及项目总概算调整初步设计旳批复》(铁总办函〔2023〕879号)、由广东省建设厅以《有关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东莞至深圳段项目初步设计旳批复》(粤建设函〔2023〕276号)同意建设, 项目业主为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企业, 建设资金来自项目资本金出资和银行贷款, 项目出资比例为项目资本金出资50%、银行贷款50%, 建设资金已贯彻。
本次招标项目为新建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项目重要自购物资SZH-11标BAS系统设备采购招标, 招标人为中铁城建集团有限企业穗莞深城际SZH-11标项目经理部, 招标代理机构为广东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有限企业。
本次招标物资已具有招标条件, 现进行公开招标。
2. 项目概况与招标内容2.1项目概况:穗莞深城际新塘至洪梅段线路起点为新塘站(含), 终点为洪梅站(不含), 里程范围为DK7+592~DK26+000, 正线总长18.102km, 其中路基总长797m, 桥梁17305m(特大桥11座), 4座高架车站:新塘、中堂、望牛墩、望洪。
穗莞深城际洪梅至深圳机场段线路起点洪梅站(含), 终点为深圳机场站。
里程范围DK26+000~DK83+860, 正线总长58.006km, 设11座车站, 洪梅、沙田、厚街、虎门、虎门商贸城、长安厦边、长安金沙、海上田园、和平站、深圳机场北站、深圳机场站。
2.2 本次招标物资所波及工程旳范围: 新塘、洪梅、沙田、厚街、虎门、虎门商贸城、长安厦边、长安金沙、海上田园、和平站、深圳机场北站、深圳机场站。
清溪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行动计划2020-2033年清溪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行动计划(2019-2033年)为全面合理规划布局我镇综合交通系统,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清溪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目标原则规划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剖析问题,个个击破。
在落实好上位规划的基础上,为清溪镇谋划交通发展新思路。
二、行动策略(一)以轨道交通为载体,推进莞深惠交通一体化加快推动轨道交通建设,积极与周边城市轨道对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综合客运体系,破除行政壁垒,强化镇域与东莞市中心以及周边城市客运联系,促进清溪镇人才、资源、信息流动。
(二)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为契机,优化道路交通网络融入区域交通一体化格局,加强与深圳、惠州、东莞主城联系,特别是与深圳实现快速对接。
加强与龙岗中心区、坪地国际低碳城以及塘厦、凤岗、樟木头等周边路网衔接。
结合干道路网,依地就势,围绕镇界基本呈辐射环形,规整内部道路布局。
加密次支路网,增强生活、生产、自然景观等组团间的联通性。
(三)以“公交+慢行”出行模式为引导,构筑高品质公交社区加快推进清溪跨市、跨镇轨道交通联系,加强与东莞市区、深圳市及周边镇界的公交建设。
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辅助公交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体系。
同时,做好与东莞市新型公交规划的对接,提高清溪公交服务水平,依托公交打造高品质公交都市。
推动自行车道、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完善公交最后1公里有效接驳;依托山水自然基底,打造连山通水休闲慢行网络;结合商业街区次支路网,规划休闲步行道路;通过精细化设计,优化现有道路慢行连续性、完整性、安全性。
(四)以“三分离”措施为原则,完善内部综合交通体系做好内部路网和对外联系道路的有效衔接;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结合商业街区、居住区、产业区、生态保育区等不同环境,打造疏密有致、级配合理的差异化路网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3.17•【文号】发改基础〔2022〕427号•【施行日期】2022.03.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建设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22〕427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上报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2021—2026年)的请示》(粤发改基础〔2021〕275号)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一、总体意见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更好地适应城市总体规划,服务群众便捷出行,原则同意对《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3—2019年)》(简称《规划》)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二、主要调整内容(一)优化调整1号线一期和3号线一期工程方案:1号线一期起于望洪站,终于黄江中心站,全长57.5公里,调整后地下线由28.0公里增加到49.4公里,总投资由346.4亿元增加到379.8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由167.5亿元增加到239.2亿元,项目建设工期7年。
3号线一期起于交椅湾站,终于东莞东站,全长51.5公里,调整后地下线由34.3公里增加到51.5公里,总投资由302.9亿元增加到368.1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由157.5亿元增加到227.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6年。
(二)规划期调整为2022—2027年。
除上述调整外,其余规划方案仍按《规划》原批复要求执行。
三、资金安排建设期东莞市政府及有关镇政府财政出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不低于40%,计299.1亿元,剩余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市场化融资方式解决。
四、下阶段工作(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调整)及线网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公布日期】2017.08.17•【字号】•【施行日期】2017.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调整)及线网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1、规划名称和概况:(1)规划名称: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调整)及线网规划(调整)(2)概况:为加快实现东莞与广州、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引入赣深高铁东莞南站的迫切需要,东莞市对第二轮建设规划(2013~2019年)及线网规划进行调整。
本次调整涉及的项目共10条(段),线路总长204.06km,设站65座。
各项目分别为:1号线一期、2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1号线二期、1号线三期、1号线支线、2号线三期延伸线、3号线支线、5号线和待定的深圳10号线东延线(东莞段),其中1号线一期、2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为东莞第二轮建设规划已批复项目,因城市规划与工程条件等外部因素影响,该3个项目的原规划需要作局部变动;其余7个均为新增项目。
1号线一期线路起点为望洪城际站,终点为黄江中心站,线路全长58.00km,设站24座。
原规划的线路敷设方式与车站数量需要调整。
2号线三期线路起点位于虎门火车站,终点为长安新区站,线路全长16.4km,共设站7座。
原规划的局部站线位方案需要调整。
3号线一期线路起点为常平的东莞东站,终点为长安新区南站,线路全长55.90km,设站20座。
原规划的线路敷设方式与车站数量需要调整。
1号线二期线路起点为望洪城际站,终点为莞穗边界,拟与广州5号线衔接,线路全长11.26km,设站2座。
1号线三期线路起点为黄江中心站,终点为莞深边界,拟与深圳6号线支线衔接,线路全长3.10km,设站1座。
1号线支线起点位于1号线富民南路站(新增),途经赣深高铁东莞南站,终点为塘厦南站,线路全长约31公里,设站9座。
+东莞市常平镇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东莞市常平镇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年8月五、道路交通系统规划道路交通系统一直是困绕常平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使常平的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使常平的对外交通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
国家主干线——京九铁路及广梅汕铁路从常平穿越,并且常平设有两大主客运站即东莞站及东莞东站。
但却未形成完善的内部交通系统与对外交通的衔接,致使城市现有几条干道交通负荷过重、交通混杂,并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构成了严重的影响。
从常平的交通体系发展前景来看,未来的常平将需要发达的交通体系来支撑城市经济的发展,内外交通体系将逐步得到完善。
本次规划道路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对外交通系统和内部交通系统。
对外交通系统包括:铁路及货运站场、高速公路、轻轨。
内部交通系统包括:城市道路、静态交通、公共交通。
(一)对外交通对外交通系统对支撑常平城市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常平要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离不开交通体系。
常平目前的对外交通体系除了两条干线铁路穿越,无其它交通进行补充。
但就这两条干线铁路就已使常平具备建设流通中心城市的优势。
通过铁路架起了港澳、珠三角地区与内地的便捷通道。
1.铁路1)现状常平现有铁路网由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组成,皆为国家一级干线,为我国南北向铁路大动脉,连接着我国大部分地区。
自建成以来承担我国大部分地区客货运交通功能,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00年经过常平列车对数为50对,其中京九铁路34对,年运送旅客800多万人次,货物230万吨。
货物运输条件非常优越,货运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2)铁路发展规划(1)配合国家电气化铁路建设,常平需加强铁路的维护建设,在铁路的两侧应留有用地,用于铁路防护带的建设,以减少铁路与城市之间的互相干扰,保证铁路干线的畅通。
(2)在东莞站及东莞东站以北建设大型货运站场,充分发挥铁路大运量货运的优势,加强常平物流中心的建设。
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文本2015年12月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迅速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以国际加工制造业闻名的新兴城市,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东莞奇迹”。
东莞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建设完善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8年12月,国家颁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东莞市为进一步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与深圳、惠州共同签署了《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珠江口东岸地区经济一体化战略。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是《珠三角规划纲要》和《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要求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应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融合,全面融入珠三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
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9年修订)》和《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东莞市内莞惠城际线、穗莞深城际线以及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相继开工,预示着东莞市即将进入轨道交通时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将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近几年来,随着东莞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交通供需矛盾逐步显现。
为缓解交通供需矛盾,东莞市全面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不断加大公共交通投入,逐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同时,随着“禁摩”、“禁电动”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人口构成的逐步变化,居民出行结构以及交通需求特征发1生了较大变化。
目前,东莞市正处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同时,经济社会的转型也对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基于以上背景,东莞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编制《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以应对区域交通一体化、轨道交通快速建设、机动化快速发展、交通政策变化、城市人口构成变化、经济社会转型等一系列发展变化要求,整合既有规划,提出符合城市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东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R2线概况东莞市位于我国华南珠三角地区珠江口东岸,处于珠三角两大中心城市广州与深圳之间。
东莞市城市土地面积:2465km2,2004年城市人口:65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约1155亿元,地方可支配收入达125亿元。
为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东莞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2006年,东莞市组织完成了第一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纳入了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近年来,珠三角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基本完成,并逐步开始实施,为了适应东莞市的城市快速发展以及珠三角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变化,东莞市开始了建设东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一、东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划中的东莞市轨道交通线网由4条线路构成,线路总长205.6km,途经21个镇区,设车站55座,其中,9个主要换乘枢纽车站,线网密度0.17km/km2,具体线路及规划图如下:线路起终点站长度(km)开工年完工年2号线一期东莞火车站-虎门火车站37.8 2010 2015 1号线一期望洪城际站-黄江中心站58.3 2012 2016 3号线一期东莞东站-长安新区南站51.8 2014 2018 2号线二期虎门火车站-长安新区站16.5 2015 2019 3号线二期东莞东站-企石博厦站14.4 2016 2020 4号线黄江中心站-清溪汽车站26.8 2016 2020 合计205.6二、轨道交通R2线概况东莞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中的第一条是R2线,相应的申报文件《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5年》于2009 年7月20日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
计划至2015年,建设R2线首建线路。
规划中的R2线全长54.3km。
首建线路(东莞火车站~东莞虎门站)总长37.8km,起始于石龙镇西湖区,经茶山镇、东城区、莞城区、南城区、厚街镇,止于虎门镇白沙村。
全线共设车站15座(高架站1座,地下站14座)。
We have two ears but only one mouth. It takes us two years to learn to speak, but it takes us a lifetime to learnto be silent.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东莞市黄江镇“5?31”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2018年5月31日20时41分许,东莞市黄江镇长龙村拥军三路维升电子制品有限公司路段发生一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15人受伤(9人轻伤、1人轻微伤、5人皮外伤),5车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400万元。
事故发生后,省、市两级领导高度重视,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春生、省安全监管局局长黄晗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市委书记梁维东、市长肖亚非、常务副市长白涛等市领导也先后作出重要批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东莞市人民政府迅速成立了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温颂钧任组长,市纪委监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市城管局、市质监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黄江镇政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黄江大队(以下简称黄江交警大队)有关人员组成的东莞市黄江镇“5·31”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查清了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应急处置、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单位、人员的处理建议,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相关防范和整改措施。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基本情况(一)事故车辆及驾驶人情况1.肇事车辆情况:粤B75G03号“江淮牌”蓝色轻型厢式货车,厂牌型号:江淮牌HFC5031__YKL,发动机号:CY4100Q06079453,车辆识别代号:LJ11KABB366026824,使用性质:货运,所有人: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长通货运部,登记住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新和虾山南路三排第六间,初次登记日期:2006年9月20日,检验有效期止:2016年9月30日,保险终止日期:2016年9月29日,事故发生时未购买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第三者商业险。
东莞市黄江镇旺盛街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广东粤鹏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月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第二章施工准备 (3)第三章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法 (4)第四章主要施工机具及进场计划 (13)第五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14)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15)第七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7)第八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19)第九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20)第十章施工总平面图 (22)第十一章项目管理机构设置 (2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东莞市黄江镇,道路全长约320.315m(桩号K0+300~K0+620.315),路面宽22.5米,两侧机动车道各宽11.25米。
主要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电气工程。
1、道路结构层为:C35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25cm,面积约2622.21㎡,基层为水泥稳定石屑厚度20cm,面积约2600㎡;沥青道路面积约7854.59㎡:上面层4cm厚的改性沥青混凝土(SMA-13),下面层6cm厚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调平层为中粒式改性沥青(AC-20C)。
2、人行道工程:人行道基层:15㎝厚水泥稳定石屑4856.54㎡;人行道面层:240*120*60预制彩色砖4664.16㎡,300*300*60预制彩色盲道砖192.38㎡;60*15*41花岗岩路缘石784.57m,90*10*20㎝芝麻灰花岗岩树池83个。
3、排水(雨水污水)工程:Ⅱ级钢筋混凝土管道DN300长度18m,Ⅱ级钢筋混凝土管道DN200长度109.6m;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φ1000mm共1座,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φ1500mm共12座;砖砌雨水检查井1300*1000*2500共12座,砖砌雨水检查井1650*1650*2500共3座;单篦雨水口680*380共28座。
4、电气工程:安装内外热镀锌12m单臂钢杆20套;电力电缆719m,电气配线400m,安装PVC φ70*5照明电缆保护管约641m,镀锌钢管DN70电缆保护管189m;电力接线井6座,井规格1. 0*1.0*1.2m;交通信号灯接线沙井4座,规格0.9*0.9*0.8。
1 总论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规划名称:《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6)》东莞市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8编制完成了《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于2009年7月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
为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线网及各镇区发展需要,对原有的2号线虎门至长安段、3号线常平以东段等线路进行了局部调整,远期规划形成4条市域骨干线路,总长219.2km,共设置车站总76座,其中城市轨道间换乘枢纽车站4座,途经22个镇区。
图1-1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图1.2 规划范围与年限规划范围即东莞市域范围,包括32个镇街,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
近期建设规划拟定年限为2020年。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方案线路起终点站长度(km)开工年完工年累计通车里程(km)1.3规划主要内容(1)1号线(一期)工程1号线工程起点望洪站位于洪梅镇、望牛墩镇交界处西部干道与望洪路路口北侧,本站与穗莞深城际线及佛莞惠城际线形成综合换乘枢纽。
出望洪站后,线路往东高架跨过赤滘口河沿西部干道进入道滘镇,后跨过广深高速后沿万江路进入万江街道,在新人民医院站前线路由高架转入地下。
出汽车总站后,线路拐向东南下穿东江,沿鸿福西路进入南城街道,在鸿福路站与2线换乘。
而后线路沿鸿福东路进入东城街道,过新源路站后线路向南拐入莞长路(107国道),在东城南站与莞惠城际线换乘。
过水濂山路站后进入大岭山镇,经建设路进入松山湖片区,并在此设松山湖站与R3线换乘,线路下穿莞深高速后,沿松佛路进入大朗镇,在湿地公园站后线路经富民中路拐入黄江镇,在莞深高速公路黄江收费站南侧设黄江中心站,也是本次设计的终点站,本站与R4线换乘。
1号线(一期)全长58.285公里,共设21座车站,其中地下站12座,高架及地面站9座,5个为换乘站。
(2)3号线一、二期工程3号线一、二期工程起点长安新区南站位规划长安新区临海商务区南端。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11•【字号】东府〔2006〕93号•【施行日期】2006.09.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府〔2006〕93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东莞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二〇〇六年九月十一日东莞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实施方案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为大力发展我市公共交通,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及加快发展农村客运的工作部署,按照《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东府〔2006〕9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按照现代城市、文明城市的目标构建公共交通,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财税政策、法规标准、基础设施、路权优先等方面加强对公共交通资源的引导配置,强化政府职能,建立高效、有序的协调机制,优化资源环境,发挥整体组合优势,形成便捷、协调、高效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
二、基本目标2007年年底前,实现村村通公汽,路路有公汽,公交覆盖率达到100%,核心城区万人公汽拥有量达12标台,镇万人公汽拥有量达10标台。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一)成立领导工作机构成立东莞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副市长梁国英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袁绍东同志和市交通局局长韩任海同志担任。
成员由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东莞地铁线路图————————————————————————————————作者:————————————————————————————————日期:东莞地铁线路图,东莞地铁规划图,东莞地铁介绍时间:10-12-04 20:56:00 点击:80*R1线预计于2016年动工,至2025年。
*R2线2009年动工建设,2015年完工通车,是最早通车的路线。
*R3线分3期,预计2016年-2030年完工。
* R4线预计在2025年动工建设,2030年完工通车。
R1线从麻涌到黄江南站,是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直径线,全长59.4 4公里,其中汽车总站站到会展中心站及松山湖境内为地下线,长20.6 6公里,其余均为高架线38.7 8公里,途经麻涌镇、望牛墩镇、道滘镇、万江、南城、东城、大岭山镇、松山湖、黄江镇等9个镇区,设站13个。
R2线从石龙火车站西广场到长安镇振安一路,是一条由北部-西南方向的切线,全长59.9 1公里,其中学院路北站至省道S256段及虎门商贸城段为地下线,长16.2 2公里,其余为高架线,长43.69公里,途经石碣、石龙、茶山、东城、莞城、南城、厚街、和长安9个镇区,设站20个。
R3线从长安镇振安一路到谢岗,是一条西南-东部的切线,全长50.8 5公里,其中松山湖和常平境内部分路段为地下线,长19公里,其余为高架线,长31.8 5公里。
途经长安、大岭山、松山湖、东坑、常平、谢岗6个镇区,设站14个。
R4线从R1线黄江站到康怡路清溪汽车总站,是市域东南部东西方向的一条切线,全线高架,途经黄江、塘厦、清溪,全长24.17公里,设站8个。
东莞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将分近期和远期两阶段付诸实施。
近期估算静态总投资为273.3亿元,动态总投资为295.4亿元。
近期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实施:一期工程,R2线一期,石龙站-新城中心;二期工程,R2线二期,新城中心-长安汽车站;三期工程,包括R1线一期和R3线一期。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望洪站~黄江中心站段)施工图审查招标公告一、招标人名称: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地址:东莞市南城区稻花路1号招标代理名称:东莞市建业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地址:东莞市东城区下桥银门街1号建筑之家401二、项目名称: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望洪站~黄江中心站段)施工图审查三、项目概况: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起点望洪站位于洪梅镇、望牛墩镇交界处西部干道与望洪路路口东侧,黄江中心站为终点站。
1号线一期工程(望洪站~黄江中心站段)线路长度为57.93km,其中高架线23.562km,占线路总长的40.67%;地下线(含U型槽)长33.57km,占线路总长的57.95%,路基段长0.798km,占线路总长的1.38%。
本次设计全线共设车站21 座,其中高架车站8 座,地下车站13 座,平均站间距2.85km,最大站间距6.21km,最小站间距1.48km。
在道滘镇污水处理厂南侧设车辆段1 座,在黄江镇莞深高速公路、公常路、清龙路围合地块内设置黄江停车场1 座。
控制中心利用2 号线已经建成的线网控制中心,全线设置4 座主变电所,其中一座与建成的2 号线旗峰主所共享,新建松山湖主变电所和黄江主变电所(在黄江停车场内),并在道滘车辆段预留道滘主变电所建设用地。
四、工程地点:东莞市五、资金来源:政府筹资六、招标监督机构: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七、招标内容:1、1号线一期工程(望洪站~黄江中心站段)分段建设。
其中首建段为望洪站~湿地公园站(含)段,湿地公园站~黄江中心站段视后续具体情况再定。
本次招标的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施工图审查项目为望洪站~黄江中心站段施工图审查,包含全线设计施工图审查、勘察专业施工图审查、前期工程施工图审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量、设计里程、工程规模调整或勘察设计变更等。
2、根据建设部建市[2007]86号文《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规定,本阶段招标的19个标属市政建设轨道交通工程及市政基础设施大型设计项目(具体划分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