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590.50 KB
- 文档页数:31
剥脱性骨软骨炎(OCD)截骨软骨移植剥脱性骨软骨炎简称OCD,在临床并非罕见,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分。
多数人认为与外伤骨软骨骨折或反复轻度外伤导致血运障碍,骨软骨坏死脱落所致,也有人提出细菌栓子或脂肪栓塞终末动脉以及家族遗传等有关。
碎片包括软骨和其下方骨质。
碎片与母骨之间有纤维蒂相连或无蒂游离。
母骨和碎片断离面有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覆盖和少量新骨形成。
完全游离体碎片为游离体吸收滑液营养而不断增大。
游离体大小、数目不等,可发生关节绞锁。
蒂断裂导致关节内血肿,关节磨损产生增生性关节炎。
1、病因本病的起因至今尚不清楚,目前有如下两种学说:(1)创伤学说:频发的、连续不断的创伤,可以造成骨及软骨无法修复的损害,以致引起骨软骨变性、剥脱或游离。
这种认识可以解释为什么本病好发于运动员或活动量大的人群。
(2)内分泌及遗传因素学说:在运动量不大且无经常遭受外伤影响的人群中亦可发生本病,显然创伤说难以解释此组病例,因此有的学者提出,本病可能与内分泌或是遗传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好发于16-25岁之间的男性,膝、肘关节常见,髋、肩、踝或跖趾关节也可见到。
通常侵蚀一个关节,无全身症状。
可有关节钝痛、活动加重,休息减轻,关节肿胀轻。
游离体可出现关节绞锁、血肿和创伤性关节炎。
可查到关节肿胀、积液、压痛、触及包块,活动受限可闻捻发音。
肌肉萎缩。
股骨内髁和外髁、髌骨关节面、肱骨外髁、桡骨小头、踝关节的距骨内上均可发病,可引出压痛。
3、检查及诊断(1)X线检查:典型损伤表现为轮廓清晰的局限性软骨下骨骨质硬化,与周围正常骨质分离完全剥脱并移位。
于股骨髁可见到透亮缺损区,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体。
虽然X线检查在本病的使用中较常见,但对OCD 的诊断价值有限,因为X 线摄片不能直接显示软骨,也常遗漏骨内小病灶或尚未剥离的骨性病灶,即不能早期发现病灶也不利于病灶的分期。
(2)MRI:可详尽地显示膝关节解剖结构,尤其无需造影直接显示软骨结构的独特能力,以及对骨髓病变显示的极其敏感性已成为早期诊断剥脱性骨软骨炎和进行分期的有效方法。
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表现目的:探讨分析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影像特点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9例临床确诊的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
结果:1例表现为关节软骨炎规整,病变区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STIR为高信号,且信号不均匀,边缘模糊;软骨下病变,周围出现低信号线,T2WI上1例呈高信号,2例表现为内外并行的高低信号线;有3例表现为病变骨组织及表面软骨与宿主骨分离,边缘为长T1长T2信号影;2例表现为病变骨组织及表面软骨与宿主完全分离,形成关节游离体,相应宿主出现一缺损,中央为长T1T2信号相隔,关节腔及关节囊见少量长T1T2液性信号影。
结论:膝关节剥脱性骨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标签: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诊断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3-0059-01剥脱性骨软骨炎不是临床很常见的疾病[1],很多学者认为和外伤有一定关系,是由患者的骨软骨坏死脱落引起的。
但也有学者称其与终末动脉栓塞及家族遗传等有关,但以创伤为主。
本病男性居多,主要发生于股骨内外侧髁,关节游离体形成后,可出现关节弹响、绞锁、肿胀和运动障碍。
2009-2011年笔者收集了经关节镜和手术证实的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9例。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1年经关节镜及手术证实的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6~45岁,平均25~36岁。
其中8例有明显外伤史,1例病史不详。
查体:膝关节均有活动受限、疼痛,其中有2例有关节弹响、绞锁、肿胀及运动障碍,伴少量关节积液。
1.2检查方法采用万东公司0.5T磁共振成像系统,膝关节表面线1圈,行SE序列,T1WI STIR GRE及T2WI常规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扫描。
层厚5 mm,间距1 mm,并辅以4 mm薄扫进行检查。
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MRI诊断目的总结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影像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MRI检查并经过临床及关节镜证实的17例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的MRI影像资料。
结果17例患者中发生于膝关节股骨内侧髁9例,股骨外侧髁3例,胫骨内侧髁3例,髌骨2例,关节腔内游离骨块8例;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积液。
结论采用合理的MR检查序列,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表现有明显特征性,为首选检查。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MRI features of osteochondritis of the exoskeleton in the knee join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early clinical diagnosis.Methods From June 2012 to May 2017,the MRI images of 17 patients with osteochondrositis of the knee joint who underwent MRI examination and confirmed by clinical and arthroscopic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Of the 17 patients,there were 9 cases of medial femoral condyle,3 cases of lateral femoral condyle,3 cases of medial tibial condyle,2 cases of patella,8 cases of free bone in joint cavity,17 cases of knee joint effusion.Conclusion The MRI manifestation of osteochondritis exfoliative of knee joint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asonable MR examination sequence,which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examination of osteochondritis.Key words:Knee joint;Exfoliative osteochondriti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剝脱性骨软骨炎(osteochodristis dissecans,OCD)是多种病因导致的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局部无菌性坏死,以外伤多见,骨软骨轻微骨折或反复轻度外伤导致局部血运障碍,骨软骨坏死脱落;少数患者发病是由于病变部位供血小动脉闭塞而引起的自发性骨坏死。
2024早期膝骨关节炎诊断与非手术治疗指南要点(全文)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KOA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主要病理表现为膝关节软骨的纤维化、磨损、剥脱等,伴发滑膜充血水肿及骨赘形成等。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在未来数十年,该病引起的社会和家庭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早期KOA(early-stage KOA,EKOA)是KOA病程的早期阶段,其特点是骨、软骨下骨等组织破坏的程度相对较轻。
对于EKOA的重视和治疗,有助于减缓、停止或逆转疾病进展。
通常将Kellgren-Lawrence 分级(K-L分级)0~Ⅱ级或0~Ⅰ级作为EKOA的依据,但其定义一直存在争议,临床运用因此受到限制。
同时,MR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也为EKOA的定义及诊断提供了支持。
相较于中晚期KOA,EKOA的诊疗重点在于及时诊断、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同时需特别关注膝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等组织损伤,促进其修复,达到延缓、阻止甚至逆转EKOA进展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对于EKOA 的诊治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非手术治疗是EKOA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基础治疗、外用药、口服药、关节腔注射和生物疗法等。
近年来,具有潜在修复作用的生物疗法得到进一步的开展和研究,这也使得EKOA的诊疗理念和思路有所更新。
为了优化EKOA诊疗策略、规范非手术治疗等诊疗行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关节分会组织国内骨科及相关领域专家,根据近年来EKOA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指南,制订了《早期膝骨关节炎诊断与非手术治疗指南(2024版)》。
第一部分指南制订过程(略)第二部分EKOA的定义、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一、EKOA的定义推荐意见1:EKOA的定义满足:(1)膝关节疼痛时间>1个月。
(2)以负重(站立)位膝关节X线片K-L分级0~Ⅱ级。
(3)MRI表现至少满足以下1项:①全器官磁共振成像评分(WORMS)软骨形态评分1~5分;②WORMS骨髓水肿评分2~3分。
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诊治进展剥脱性骨软骨炎是指关节软骨及其下骨质发生的无菌性坏死情况,其实质为骨端或骨骺发生缺血坏死,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原因,及时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诊断及治疗进展,为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及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标签: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诊断;治疗剥脱性骨软骨炎并不属于炎症反应,是临床少见的骨科疾病,膝关节是其主要发病部位。
本文将探讨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诊断及治疗进展,为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及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概述剥脱性骨软骨炎(osteochonaritis dissecans,OCD)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部分关节软骨及其下骨质与母骨分离脱落的一类关节病变,其实质为骨端或骨骺的缺血坏死[1]。
OCD发病率为0.01%~0.06%,好发年龄为10~36岁,男女比例为5∶3。
研究表明,剥脱性骨软骨炎按照远端股骨踝厚板发育情况(成熟情况)可分为两大类:①青少年型(juvenile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JOCD):多发生于10~15岁青少年,此类患者具有尚未闭合的骺板,病情稳定性较强;②成人型(adult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AOCD):多发于16~50岁,此类患者骺板均已闭合,病情稳定性较弱。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发病原因,分析可能与缺血、轻微创伤(反复)、遗传(内分泌)、骨骺发育异常等因素相关。
有研究显示,剥脱性骨软骨炎可发生于全身任何关节,如股骨内踝、桡骨小头、髌骨、胫骨平台、外踝等,但以膝关节发病率最高,约占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总数的75%。
研究表明,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中股骨内侧踝外侧面后部发病率高达70%~80%,其次为股骨外侧踝(15%~20%),髌骨下极及股骨滑车发病率最低。
及时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患者若未获得及时救治将增加退行性关节炎发病率及致残率。
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疾病与外伤骨软骨骨折或重复轻度创伤引起的血液运输障碍、骨软骨坏死和脱落有关,有些人提出细菌栓或脂肪栓塞最终动脉和家族遗传,包括软骨及其下骨。
碎片与母骨之间有纤维蒂连接或无蒂游离。
母骨和碎片的截面由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覆盖和少量新骨组成,完全游离体碎片不断增加,以吸收游离体的滑动营养。
游离体的大小和数量可能会发生关节绞锁。
蒂断裂导致关节血肿,关节磨损导致增生性关节炎。
剥离性骨软骨炎是指骨软骨骨折或重复轻度创伤引起的血液运输障碍、骨软骨坏死和脱落,或与细菌栓或脂肪栓塞终端动脉和家族遗传有关。
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有以下两种理论:1、创伤学说频繁持续的创伤,导致骨软骨无法修复的损伤,导致骨软骨变性、剥离或游离。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种疾病发生在运动员或活动量大的人身上。
2、内分泌和遗传因素理论这种疾病也可能发生在运动量小且不受创伤影响的人群中,创伤理论很难解释这组病例。
因此,一些学者建议,这种疾病可能与内分泌或遗传因素有关。
剥离性骨软骨炎多发生在16~25岁之间的男性,常见于膝关节和肘关节,也可见于髋关节、肩关节、踝关节或跖趾关节。
它经常累及一个关节,没有全身症状。
可出现关节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关节肿胀轻微。
游离体可导致关节绞锁、血肿和创伤性关节炎。
体检可见关节肿胀、积液、压痛、接触肿块,活动有限,可闻扭曲发音。
肌肉萎缩。
股骨内髁、外髁、髌骨关节表面、肱骨外髁、桡骨小头、踝关节可发生在骨内,可引起压痛。
剥离性骨软骨炎的发病部位在骨关节,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有X 线检查、MRI具体介绍如下:1、X线检查典型损伤X线条表现为软骨下骨硬化,轮廓清晰,与周围正常骨分离。
那些完全剥离和移位的人可以在股骨髁和关节腔中看到明亮的缺陷区域和游离体。
X线检在这种疾病中很常见,但平片对OCD由于诊断价值有很大的局限性,X线片不能直接显示软骨,也经常遗漏骨内小病变或未剥离的骨病变,不能早期发现病变,也不利于病变分期。
剥脱性软骨炎原因、症状及治疗
1.常见原因
剥脱性软骨炎(OCD)通常是重复创伤引起的。
膝关节软骨下骨变得松弛,导致隐约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这种病症最常见于膝关节反复受力的运动员。
体操运动员和棒球运动员最容易患剥脱性软骨炎。
2.识别方法
剥脱性软骨炎通常发生在18岁以下的运动员中,而且男性的发生率为女性的两倍。
这种损伤最常见于股骨内髁的后侧和外侧(大约80%),而在股骨外髁后侧不多见。
沿着关节线有压痛,而且关节负重会引起疼痛。
运动员有时在走路的时候会旋转小腿来缓解压力。
在负重期间和受伤膝关节伸直时疼痛最明显。
X线片通常显示股骨髁上有病变。
3.治疗方法
因为这种损伤的愈合需要尽可能去除压力,所以负重限制时间比平时更长。
采取保守治疗时,受伤的膝关节可能需要几个月不能负重,而且需要长时间使用拐杖。
如果选择了手术治疗,仍然需要在未来几个月内减少负重。
在无负重与使用拐杖的情况下,腿会萎缩和变弱,因此运动员必须通过各种姿势的直抬腿来保持下肢力量,每周至少4次,根据可忍受的疼痛增加阻力。
从膝盖上方开始使用按压,然后只要膝盖未感受到压力,将按压逐渐下移到踝关节。
4.重返体育运动
不管是采取保守疗法还是手术疗法,恢复时间至少需要6个月。
在重返体育运动之前,建议通过拍X线片和门诊体检仔细进行重新评估。
受伤的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应该无任何疼痛。
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或许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听说过剥脱性骨软骨炎,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相关检查的知识,事实上,作为一种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病症掌握它相关的检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到底剥脱性骨软骨炎大检查方法有哪些呢?继续看下去吧:检查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有X线检查、MRI检查和关节镜检查:1.X线检查典型损伤的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的局限性软骨下骨质硬化,与周围正常骨质分离。
完全剥脱并移位者,在股骨髁可见透亮缺损区,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体。
X线检查在本病中较常见,但平片对OCD的诊断价值有很大局限,因X线摄片不能直接显示软骨,也常遗漏骨内小病灶或尚未剥离的骨性病灶,不能早期发现病灶,也不利于病灶分期。
2.MRI检查MRI可显示膝关节解剖结构,无需造影直接显示软骨结构的独特能力以及对骨髓病变显示的极其敏感性,已成为早期诊断剥脱性骨软骨炎和进行分期的有效方法。
3.关节镜检查关节镜作为一种创伤较小的手术方法,被认为是评价关节软骨的“金标准”。
但在临床中发现,关节镜检查与MRI检查相对有一定的不足。
关节镜不能检测出未发生大体形态变化的早期骨软骨病变,引起MRI与关节镜认识上的差异,这在Ⅰ型OCD病变中表现尤为突出。
4诊断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表现有膝关节疼痛,反复的肿胀或绞锁。
X线平片所见早期无明显变化或有软骨下骨质线样吸收变化,晚期可见股骨髁有明显的骨质吸收坏死或骨缺损影像。
MRI及关节镜检查。
据此可做出诊断。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掌握了一定的关于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检查方法,所以大家也知道其实现在关于这种病症的治疗手段已经变得非常的先进。
所以如果大家出现的相关的症状不要着急,及时到医院治疗相信会很快恢复健康。
浅析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治疗(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结论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治疗现已趋向于较为保守。
儿童除非骨软骨炎病灶已剥脱,否则不需要施行手术,几乎每一儿童如此处理后均能完全愈合。
对成人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治疗也已趋向于较保守,但手术适应于症状明确者。
如股骨受累区不是主要负重面,对未剥脱的骨软骨炎灶在将灶缘软骨切开后,予以取除。
如病灶已成为游离体,只需简单地将其取除,对脱落处陈旧的凹陷边缘不需要搔刮。
【关键词】剥脱性骨软骨炎保守和手术治疗本病由K6nig于1884年首先报道,又称为Ko nig病或分离性骨软骨炎。
本病并非骨软骨的炎症,而是关节的软骨下骨有缺血性坏死区,使其上的软骨发生退行变性。
本病的发展过程中,除非由手术或其他治疗中断其发展,不然,坏死的骨质及其上的软骨逐渐与周围骨及软骨分离,一同变成游离体。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9-53 岁。
均为单侧发病,左侧3例,右侧4例。
病程3-11个月。
经过治疗基本痊愈,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2 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15岁左右的青年,男多于女。
好发部位为膝关节和肘关节,偶见于其他关节。
在膝关节中,病变最常见于股骨内髁关节面的外缘附近,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其他部位。
本病病理变化于初期见软骨下骨质坏死。
以后累及坏死骨上的软骨,关节软骨变软,失去光泽,呈灰蓝色。
随后关节面的一部分连同其下的一小片松质骨因缺血而坏死,从周围正常组织分离而脱落。
有的碎片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尚有软骨相连。
骨软骨脱落处呈凹坑,边缘可稍不规则。
本病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乏力,疼痛轻微,以后疼痛逐渐加重,伴间歇性功能障碍。
有时可触及较大的滑动性游离体。
2治疗分析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治疗现已趋向于较为保守。
Smillie ,VanDemark和Green以及Bank。
剥脱性骨软骨炎(OCD,分离性骨软骨炎)剥脱性骨软骨炎(OCD)又称分离性骨软骨炎,是一种关节疾病,通常影响到肘、膝和踝关节。
这种疾病主要出现在带软骨的关节内,使软骨脱离骨头,导致疼痛和不适。
本文将介绍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病因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些可能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族史中有关节问题的个体更容易罹患OCD。
•生长发育因素:青少年或青壮年时期骨骼生长速度快,可能加剧发病率。
•关节损伤:关节扭伤、重复性应力或其他创伤可能是导致OCD的诱因。
症状患有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关节疼痛:主要在运动时加重,持续性疼痛可以影响日常生活。
•关节肿胀:患处肿胀,可能伴随关节僵硬和热感。
•关节卡顿:在关节运动时出现不顺畅感或卡住的现象。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及其他症状,关节活动受限。
诊断诊断剥脱性骨软骨炎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临床症状评估:包括患者描述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X射线、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关节病变的具体情况。
•关节腔镜检查:通过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关节内部情况,帮助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旨在减轻疼痛和炎症。
•关节镜手术: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清理关节内软骨碎片、修复软骨等。
•康复训练: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在治疗剥脱性骨软骨炎时,患者应密切遵循医生建议,合理规划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剥脱性骨软骨炎是一种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节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关节功能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了解和处理剥脱性骨软骨炎有所帮助。
剥脱性骨软骨炎干预护理简介剥脱性骨软骨炎是一种关节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关节软骨的分解和损害,从而导致关节功能受损和疼痛。
干预护理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疼痛、减轻关节炎症、维持关节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干预护理措施1. 体重管理合理控制体重对于减轻关节的负担是至关重要的。
建议患者采取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肥胖,减轻关节受力,并减少疼痛症状。
2. 运动疗法适量的运动对于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灵活性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和关节活动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减少关节炎症和疼痛。
3. 疼痛管理针对剥脱性骨软骨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同时还可以尝试物理疗法、针灸等手段缓解疼痛。
4.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等内容,目的是增强受损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5. 关节保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过度使用关节和承受过大负荷,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减轻关节负担。
注意事项•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引起关节损伤。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药物依赖和不良反应。
•定期进行康复评估,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干预护理方案。
剥脱性骨软骨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治疗和护理。
干预护理在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维持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和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护理方案,共同应对这一疾病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