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六年级上册阅读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2017年9月
主备人
集备教师: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学科
语文 课题:复习第一、二单元 课型:复习课 知识点
学情分析
学生能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了大部分生字词,还有部分学生不能熟练背诵课文,生字词的掌握不理想。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熟练背诵课文,掌握单元生字词。
◇◇◇◇◇◇◇◇◇◇◇◇◇◇◇◇◇◇◇◇◇◇◇◇◇◇◇◇◇◇◇◇◇◇◇◇◇◇◇◇◇◇◇◇◇◇◇◇◇◇◇◇◇◇◇◇◇◇◇◇◇
教 学 程 序
一、复习第一单元
(1)回顾第一单元课文内容
第一单元有哪几篇课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2、郑成功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古诗两首
这些课文有什么共同点?
这几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第一单元生字词
自由复习本单元生字词,把难写的字或者容易出错的字在练习本上多写几遍。
(3)练习背诵
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和段落,小组内互相检查。
二、复习第二单元
(1)本单元有那几篇课文?
5、负荆请罪
6、最后的姿势
振兴集备活页使用人: 小学 年级 班
教师姓名:
备课,是时时刻刻的反思和一生的准备。
六年级语文复习计划【范文一:六年级语文复习计划】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语文,有如下阐述: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它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应该把《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总要求作为出发点及归宿,以人教版六年制小学第十一、十二册课本为主要内容,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
复习时,老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其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呵护与培养;要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及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要处理好学与考的关系。
坚决摒弃单一、机械的题海战术,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复习要点(一)汉语拼音(两课时复习,一课时练习)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
复习这部分具体要求有: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并正确书写;能具体区分声母、韵母;2、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3、认识隔音符号、声调符号;并掌握“ü”的拼写规则;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能运用音序排列,学会音序查字法;5、复习“一”、“不”的变调,复习“啊”的变声;6、认识儿化音;(二)识字、写字(一课时复习,两课时练习)识字时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其中蕴含着多种能力与智力的培养,复习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具体要求有:1、巩固已认识的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做到会读会写,并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特别是十二册的生字词要熟练掌握;2、了解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等汉字知识。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五年级学生当中,大部分独立阅读能力比较强,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常常出现了不知该如何解答的状况,常常导致答非所问的后果,要从一些拓展性的内容下手,帮助她们制定计划,考出好成绩。
二、复习内容本册八个单元28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随课生字词,7次习作训练和7个回顾∙拓展,及语文小知识。
三、复习总目标1、能正确认读课后《生字表(一)》中的200个生字,会写《生字表(二)》中的150个生字。
2、初步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增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4、复习掌握、积累本册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和“日积月累”中的词语,能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部分词语还能在书面语言表达中运用。
5、了解和掌握一些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品味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复习掌握句子的一些基本知识,能修改一些常见的病句和按要求进行一些句式的变换。
7、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8、复习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学习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熟读28篇课文,特别是14篇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懂得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体会与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表达方法方面的特点。
10、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或课文片段。
1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12、复习《回顾·拓展》中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内容,巩固语言积累,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3、复习整理本学期的课外阅读的收获,背诵课标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
注意积累一些常见常用的谚语、歇后语、格言警句和名人名言。
14、能初步把握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5、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6、复习写写实的文章和写想象的文章,复习修改习作。
17、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11篇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重难点: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
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
3、针对课题质疑。
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后思考: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么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2、检查生字词。
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自主学习。
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
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2、反馈交流(1)细品三“问”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他却故意说……抓住“打搅”,刘太公(2)细品“想一想”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
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3、对比语言(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
浏览课文8——11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
(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
(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
2、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鲁智深行侠桃花庄粗中有细听语言智勇双全六年级语文上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方案:上册精读目标本文档旨在为小学六年级学生提供上册语文精读的复习方案,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策略为了简化复习过程并避免法律复杂性,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独立决策:所有决策都将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寻求他人的帮助。
- 发挥优势:学生应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制定复习策略。
- 简单策略:我们将选择简单直接的复习方法,避免涉及法律复杂性。
- 不引用不可确认的内容:我们不会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复习方案以下是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精读的复习方案:1. 阅读理解- 阅读课本中的精选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 提取关键信息,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 独立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词汇记忆- 复习上册课本中的重要词汇,包括生字、词义和词性。
- 制作词汇卡片,进行词义和词性的记忆和巩固。
- 运用词汇进行造句练习,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作文写作- 复习上册的作文写作技巧,包括开头、结尾和段落的构思。
- 阅读范文,学习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 独立完成作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4. 古诗词学习- 领会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 背诵和默写经典古诗词,加深记忆和理解。
- 创作一两首自己的古诗词,体验诗词的美妙。
结论通过以上复习方案,小学六年级学生可以系统地复习上册语文内容,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独立决策和简单策略的应用将使复习过程更加高效和有成效。
祝学生们顺利复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作为一名六年级语文教师,我们每一年都需要为期末的复习计划进行规划,提高学生文化修养,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阅读计划1.认真阅读课内所有的文章,将重点字词加强记忆,掌握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
2.精读篇目:《眼见为实的诱惑》《神童之谜》,分析文章结构,重点理解词语释义,透彻理解文章意义。
3.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细节描写丰富的名著或故事,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更深入了解文化底蕴,增加阅读量。
二、写作计划1.写作练习:针对期末考试涉及到的写作题型,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
2.仿写练习:由教师给出文字素材,要求学生模仿其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技巧。
3.作文修改: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分后,再针对学生的优缺点给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引导学生找出自身不足,提高写作能力。
三、人文素养计划1.名人故事:介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故事,如屈原、鲁迅、孔子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贡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2.文化活动:组织文化活动,如诗词大会、文学讲座、文学朗诵等,让学生接触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感受文化乐趣。
3.社会实践: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务植树、志愿者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借助这份计划,学生们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推动这份计划的实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为有才华、有修养的中华新一代。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学会分析文章结构一、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和技巧;2、能够熟练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3、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4、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下一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熟练运用方法和技巧,把握主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谈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引导学生注意新闻的结构和写作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新闻能够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来源?二、讲授:1、文章结构概述:阐述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收集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结构的基本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分析文章结构:① 学生需要熟悉文章的每个部分的基本特征,比如新闻的头条、导语、正文和结尾。
②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体验和学习不同类型的文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去分析、理解文章的结构。
③ 学生需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概括和总结,形成自己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3、实例讲解:选取优秀的文章进行分析,比如社论、议论文、小说等,同时,让学生们尝试分析不同文体的文章结构,培养出对不同文体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练习:1、分析文章结构练习:提供各类文章,让学生自行分析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结构,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和技巧。
2、文章主旨把握:提供选定文章的第一段或者头条,通过帮助学生分析这一部分的主旨,并通过理解分析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把握文章的主旨。
四、巩固:通过小提纲的形式提供空白文章,让学生自行分析和填充,加强分析和理解能力的巩固。
五、总结:在合适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课后作业:1、对于不同利用的文章——提取要点并以纸条形式呈现;2、搜集不同类型文章结构的范文,并加深自己的认识。
4、总结:掌握文章结构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文章分析的好坏可以侧面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的水平。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5篇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个生字。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
能背诵古诗。
3、能根据画面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
4、认识部首“雨字头”。
练习描写“雪、灭”2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注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老渔翁在寂静、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欣赏“江雪”图,学习“雪、寒”2个生字。
1、出示“江雪”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师:谁能用一二句话介绍一下图上的景象?2、交流反馈,适时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总结,板书古诗题目,学习“雨字头”。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
这幅画上画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着,江边已积了厚厚的雪。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板书——江雪写“雪”时,用红色标注“雨字头”,边写边说:第三笔是——横钩;这一点一点的多像——小雨点啊!师: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部分用红笔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书。
)二、欣赏配乐古诗诵读,根据画面和老师的讲解大致了解诗意。
1、播放媒体,学生赏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唐朝的诗人柳宗元写的这首古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
2、再放媒体,老师讲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诗句。
师: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讲解,再看着画,听录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师: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学纷纷扬扬,山上早已不见了小鸟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
这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一个老翁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3、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领悟作者爱花、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让我们齐读课题。
你们是怎么理解课题的?你们见过潮水吗?你印象中的潮水是怎样的?(一望无际的,气势磅礴的,翻滚的,有潮声的......)那么课题为什么能把海棠花比作潮水呢?二、品读第四自然段。
(一)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描写中感觉到这的确是一片花潮?(二)交流、讨论并整理。
1、指名说,相机板书:多有动感有声音2、过渡语:这究竟是怎样的花潮呢?(三)再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你在读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把它概括成一个词来说说是怎样的花潮。
在课题前加()1、交流并板书:迷人的美丽的气势磅礴的有生命力的有声有色的......2、教师小结:迷人、美丽、是因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气势磅礴、有声有色也是因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旺盛的生命力是作者把海棠花比作潮水的最重要的原因。
3、再次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海棠花磅礴生命力的语句,用--划出来,并想办法把它读好,想想你是从哪些字眼中体会到花潮的生命力的。
着重点拨理解以下句子:句1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指名有感情地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B、理解"鼎盛时代"、"炫耀",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或一朵花,你会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如何显示自己的喜悦呢?C、打开课件,出示海棠花图片。
D、交流想象。
E、小结过渡:这么多同学的想象给我们一种争奇斗艳、喜气洋洋的感觉。
我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F、齐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脉络,理解*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3、感悟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4、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挫折,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的层次结构和中心思想,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教学难点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以及其主旨的显现2、理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法教学教学准备1、让学生先自行预习,了解*大意和写作背景2、准备几幅紫藤萝花的挂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展示大挂图紫藤萝,让学生具体感知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傲雪的青松,斗霜的秋菊,迎风的翠竹,石缝间不屈的小草,草丛里无名的野花……这些自然界植物无不蕴涵深刻的哲理,那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同样具有深刻含义的紫藤萝,打开课文《紫藤萝瀑布》,我们来学习新课,看看作者在看看盛开的紫藤萝形成的瀑布流有怎样的感悟?紫藤萝又带给了作者怎么样的人生启迪,给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迪?2、快速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段号,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主旨,给课文分段,看看各段的主要内容?讨论并归纳*共十一自然段分成三大段:第一段:第一至第六自然段写作者偶见一树茂盛的紫藤萝第二段:第七至第九自然段写作者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三段:第十至第十一自然段写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永恒3、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体验作品情感,并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让学生回答思考题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写:(1) 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再提问学生如何理解“迸溅”一词?(2) 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端。
译林版六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教案标题:译林版六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六年级上册所学的各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语法知识,包括时态、句型转换等。
2. 复习词汇,包括重点单词和短语的拼写和用法。
3. 复习阅读理解技巧,包括寻找关键词、推理判断等。
教学准备:1. 课本、练习册和复习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黑板、彩色粉笔和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 复习语法知识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六年级上册所学的主要语法知识,包括时态、句型转换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回忆和复习这些知识点,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
Step 2: 复习词汇1. 教师将六年级上册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2. 学生分组进行记忆和拼写练习,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3: 复习阅读理解技巧1. 教师选择一篇六年级上册的阅读理解文章,展示在黑板上。
2. 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使用阅读理解技巧,如寻找关键词、推理判断等。
Step 4: 综合运用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综合运用练习,包括语法填空、句型转换、完形填空等。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练习,并相互检查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Step 5: 学习策略和合作意识培养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复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策略和合作方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 6: 总结复习内容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复习的重点内容,强调重要知识和技能。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复习和总结,做好个人学习计划。
Step 7: 课堂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与复习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完成练习册的部分练习、写一篇复习总结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复习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全面复习六年级上册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策略。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阅读理解第一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掌握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认知事物的内涵,提高语言综合素养。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强化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健全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交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节: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掌握好的阅读习惯,强化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良好习惯。
第三节:教学难点1.让学生养成多读多想,多说多写的好习惯。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培养思维延伸的能力。
第四节: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来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第五节:教学过程1.保持注意力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端正态度、集中注意力。
2.阅读材料教师选取主题性强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反复阅读,最好让每个学生能够读出来几句话。
3.展开讨论教师带领学生展开讨论,通过问答、辩论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整理归纳教师要求学生将课程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其中的知识点。
第六节:教学效果评估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听写、讲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成效评估,以检验教学效果。
第七节: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多读多想、多说多写,习惯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解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吸引学生广泛摄取所需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总结:本节课教材选择适当,教学重点和难点清晰,教学方法多样合理,恰当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根据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编写)【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3.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核心素养】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重难点】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1)《夏天里的成长》A. 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课文的中心句是“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作者通过描写夏天植物、动物乃至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和柏油路等事物都在生长的现象,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最后水到渠成,说明人也一样,要在自己的“夏季”尽量地用力地长。
)B.课文第2自然段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
读一读,说说写到了哪些动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棚架上的瓜藤、竹子、高梁、苞蕾、苔藓、草、蔬莱等植物,以及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动物。
通过描写这些动植物在夏季的快速生长,突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
)(2)《盼》A.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①走在放学路上盼着变天。
②放学回家时天上下了几个雨点儿,盼着出去买酱油。
③继续寻找借口出门,盼着雨别停。
④吃过晚饭,没有机会出门,怕雨下完了明天就没有雨下了,又盼着雨停。
B.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①:“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这一段心理描写既生动又有趣,非常具有孩子气,反映了儿童天真、可爱的特点。
“我”为了能穿上新雨衣,便日夜盼望下雨,可天偏偏和“我”作对。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新课标要求课程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起看看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欢送查阅!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1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课程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阅读课文,了解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能说出故事的梗概。
2、勾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能说感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自读自悟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杨靖宇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歌颂之情,从而激发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故事梗概,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1、游戏:猜人名。
课前,和学生进行“猜人名〞的互动游戏,学生根据人物主要特点的描述猜想出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几位英雄,从而引出杨靖宇。
走过悠悠的历史长河,有许多人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上。
杨靖宇就是其中的一个。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图片),在我们的领土上烧杀抢掠,从此,英雄的中华儿女就开始了为期八年的抗日战争,这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杨靖宇的事迹更是惊天地泣鬼神。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生读课题)抗日英雄杨靖宇,师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游戏导入)由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几位英雄引出杨靖宇和他生活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又能使学生明白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尽快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2、出示本单元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出示单元知识树和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二、初读感知,理清文脉1、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对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大概了解,并给学生质疑的时机。
六班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5篇语文教学教案让教学时间化,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同学学习的乐观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提升同学爱好。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六班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六班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大瀑布的葬礼一、教学目标:1、根底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3) 培育同学爱护环境、宠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大自然奇特的热望。
2、开展目标:(1)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育同学的分析、概括、理解力量以及朗读感悟力量。
(2) 使同学能自主的接受小组争辩、朗读、想象等阅读方式学习课文,培育同学的独立阅读力量、探究力量和表现力量。
课后查阅资料,扩展同学猎取信息的途径,丰富有关学问,体验自主学习的欢快。
二、教学重点:让同学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原来、几年之后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通过让同学演讲的方式,提高同学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读出瀑布“原来〞、“几年后〞的不同感受。
四、教学预备:让同学查找大瀑布的资料、预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同学预备地图。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画着的是什么呢对,是一个花圈,今日,老师把这个花圈送给一条曾经是世界有名的大瀑布,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板课题,读课题3、看题质疑。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2、同学读书,自学,老师巡察。
3、同学汇报读懂的地方。
六班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2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目标:1、生疏“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眷恋〞9个词语,并理解“神圣、眷恋〞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体会深刻的句子,揣摩美丽的语句,来理解土地的神圣。
3、体会人类与自然休息相关、不行别离的关系,懂得应当爱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1、引导同学通过朗读来深化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行别离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巩固六年级上册所学知识,夯实基础。
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阅读、写作、口语等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课文知识点:理解课文,提取句子结构、描写人物、环境,归纳概括段落大意等。
2.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为学生提供真实语境,进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练习,包括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
3.补充知识: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如语法、修辞手法等。
三、教学重点:1.复习课文的理解和归纳概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第一节复习课文知识点1.首先,老师将提问学生是否还记得上学期学习的课文知识,要求学生回忆词语、句子等内容。
2.接着,教师通过阅读和解析文本,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包括:课文的理解、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段落大意等。
3.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默写课文,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节综合运用语文知识1.老师设计一系列的阅读理解题目,供学生练习,题目可以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推理,推荐使用多样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2.提供真实语境,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日记、小作文、写人写景等,要求学生在文中充分体现所学的语文知识。
3.开展口语表达练习,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对话,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节补充知识1.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可以是语法知识的归纳总结,也可以是修辞手法的解析和运用。
2.通过练习和讲解,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小学2023—2024学年度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小学2023-2024学年度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课本内容1. 回顾本学期所学的课本内容,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古诗文、现代文等。
2. 重点复习课本中的重点篇目和难点知识点。
语文素养1. 复习汉字的音、形、义,提高学生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2. 复习词语的用法和搭配,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阅读理解1. 复习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对重点篇目的复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能力1. 复习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 通过对优秀作文的分析和模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口语表达1. 复习口语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对口语练习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复习课本内容,整理出自己的学习笔记。
2. 学生自主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解答学习中的问题。
2. 学生共同完成口语表达练习和作文写作。
探究学习1. 学生针对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探究学习。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课堂表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作文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1. 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努力程度。
2.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期中和期末考试1. 安排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测试。
阅读部分[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2.掌握读懂(理解)段落的方法.3.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可见.复习材料[教学过程]一.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其方法大致有:1.找出前后文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有时,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比如《将相和》中有“完毕归赵”这个词语没,但课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那就“完”没有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的意思也就有了。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壁”怎样的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的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他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荷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的学习习惯.复习训练1.给带点的字选择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闻 1.听见 2. 听见的事情 3. 名声 4.用鼻子嗅气味.(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幅世界闻名的油画。
(3) 一进公元就闻到了荷花发出的清香。
(4) 我们小记者正在采访新闻.单薄 1.衣服穿得很少 2. 身体瘦弱 3. 不充实(1)文章的内容太单薄.(2)天冷了,要穿得太单薄.(3)他不高,身体显得太单薄了.2.说出点词语的意思.(1)我看这两个字没有什么区别.( )我看你还是区别一下吧!( )(2)孔繁森甘于吃苦,乐于奉献.(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就回去.( )2.联系课文,解释句子里带点词语的意思.(1) 我们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2) 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3)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二.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方法有:1、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对造成阅读障碍的词语,教师要加以必要的注释疏导,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如《詹天佑》的从两端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学生不理解,只要在黑板上画一画图形, 学生就明晓句意了.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关键词语,显然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 关键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地位.抓关键词语有“扣词法”,“推敲法”,“删减法”等.如《只有一个地球》中“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只要理解了“至少”这句的含义也就掌握了.3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 .有的句子比较复杂,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构句间架勾勒出来,用缩句的方法去理解:有的句子用了修辞手法,要分析修饰成分,找出表达的重点:有的句子是复句,要理清逻辑联系准确体会.如《老人与海鸥》中有一句“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针对它的修饰成分加以分析,就能明白海鸥们是多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2.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一定的语句有其固定的句法意义,但一旦依附于具体的语言活动后,就产生了生动的情境意义,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理解句意应瞻前顾后,综观上下,这既是理解句意较普遍的方法,也应看作理解句意最基本的原则.具体的说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意图,联系人物的品格,事件的意义,景物的特点来理解.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表面看来这句话没有什么不好懂,但真正的含义需要联系上下文分析事件发生的环境,领悟文章中心的基础上方能理解把握.复习训练:1、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并说说用什么方法理解.a)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b),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c)京张铁路提前两段年竣工,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2.分段文章中出现分段的标识.比如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人物的出没等;在横式结构的文章中总结句、小结句、过渡句等.这些标识是文章内部的逻辑结构在文字上的表现,可作为分段的参观.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可以看出其基本类型有:(1)分合(总合)关系.这种段式的特点是有总述和分述构成的,有“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三种.(2)并列关系.指各段之间无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加以说明和描述形成的逻辑关系.各段之间无主次之分,但排列的先后往往有其必然性.(3)顺承顺序.指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呈现的逻辑关系.所谓“顺序”可以分为:事情本身发展的顺序, 事情中时间推移的顺序, 事情发生的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4)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常见关系外,还有“点面”“对比”“主次”“因果”“承启”等关系.在分段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整体分割法.所谓整体分割,就是在大致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文章结构的规律性知识,研究一下段落之间逻辑联系,从而把全文分成几个阶段或几个方面.此外,分段方法还有”重点突破”和相邻合并”两种.重点突破就是先看课文重点写什么,找出重点段的起讫点, 然后再照顾其前后写什么,可分几段,前面谈到的点面关系.主次关系等可以用这种方法:相邻合并,就是在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基础上,把描写说明同一方面的邻近的自然段归并成结构段,顺承等关系的文章可以用这种方法分段.2. 归纳段的主要内容.1. 从语言表达的训练看,概括段意的方法有:(1)合即概括结构段所书属各自然段或各层的主要内容,然后将它们加以组合,归纳成结构段的段意.(2)扩展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加以必要的扩展,形成段意.(3)摘句法。
直接从这段中找出一个句子作为段意,这句子往往总起句.关键句.警句结束句等,一般说从段首摘总起句,从段中摘关键句.从段末摘结束句.(4)连串法.划出这段中的重点词语自己加上几个词,把它连起来成为一句哈.在此基础上,再联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i.概括段意的要求:i.要从内容角度概括,而不要从思想角度概括.即不能写成一段说明了什么.ii.不要写成提纲式.如”原因,经过,结果.”iii.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不能是词语或疑问句.3.概括段意的步骤:(1)初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2)细读各段,对自然段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与中心有关的内容,运用归纳段意的方法归纳段意.(3)再读全文.即学生抓住要的,舍弃次要的归纳段意.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1、取舍法.即学生抓住主要的,舍弃次要的归纳段意.2、归并法.指低一级的概念归并成高一级的概念,形成逻辑意义上的归纳.4.施以灵活性的处理,促进学生也的个性发展.五.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指点迷津,引导体会。
应该让学生了解: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等.应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状,比如,写景状物的游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式,所谓”移步换形”如《山中访友》,文中的每一部分都包括游踪(观察点)、风貌、观感三个方面。
思想感情必然包含在观感当中;另一种是横式,所谓“分类摹写”如《索溪峪的”野”》,它总是离不开“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形态,思想感情的语言标志必然在“总”的部分。
2.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1)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穷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在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发现西蒙已悲惨地死去,就立即抱回她的两个孩子,渔夫知道后,也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的事。
根据这一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想想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有时只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就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大瀑布的葬礼》,文章的重点是写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由壮观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白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与意义,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情感.(2)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合适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如《瞻天佑》开头一句“瞻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爱国”。
“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
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常常在全文中抒情或议论的部分.例如《索溪峪的”野”》课文中出现了几次“野”从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再如《怀念母亲》等。
(3)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中心。
例如《穷人》一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明明是写“桑娜.渔夫.西蒙及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悲惨生活是沙俄时代穷人的生活写照.桑娜.渔夫的善良勤劳是穷人品质的体现.理解了为什么以”穷人”为题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中心.在运用以上三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时,还要注意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例如《少年闰土》等课。
当然体会归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止这些,我们认为进入文章的角度和方法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i.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顺序.好的文章,表达顺序的安排,有利于表达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常见的表达顺序有:从记叙文叙述看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顺序是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后顺序要叙述,也就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叙述.如《唯一的听众》《别饿坏了那匹马》等,这种叙述方法容易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利于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写,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