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7.37 KB
- 文档页数:5
六阅读课教案一、教案背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六年级阅读课是关键环节。
因此,本教案针对六年级学生阅读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设计了一套六阅读课教案。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细节和推理推断;3.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4.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词汇技能;5.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流利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推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教材和辅助教具。
2.学生准备:学生应提前准备好课本和阅读材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本教案共分为六个环节:导入、新课讲授、阅读训练、小组合作、个人接力和总结。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小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2.新课讲授(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包括文章的主旨理解、细节理解和推理推断等。
3.阅读训练(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提供一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训练的难度和内容。
4.小组合作(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阅读材料,共同阅读并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
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个人接力(15分钟)教师设置接力环节,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进行阅读,并向全班口述文章的主旨和关键细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接力的难度和环节。
6.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2.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5.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读书体验。
二、教学准备1.板书工具: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2.教具准备:多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课堂练习册;3.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准备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到课堂上。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分享自己近期读过的一本书,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 阅读技巧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提高阅读效果的技巧,如略读、扫读以及细读。
同时,教师还要告诉学生阅读的时候要注重理解,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
3. 阅读活动(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图书进行阅读,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使用前面讲解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走动在学生中间进行辅导和指导。
4. 课堂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情节、角色或者自己从书中学到了什么。
教师也可以适时加入对话,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5. 练习与总结(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阅读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可以个别或小组完成。
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等,旨在巩固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完成练习后,教师可以对答案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培养对阅读的兴趣,提醒他们多读好书,开阔自己的眼界。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阅读兴趣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针对下节课的教学改进,可以在阅读活动后安排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分享。
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指导目的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三、课前准备: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五、指导过程:(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
[随机板贴]6、小结。
[板贴:课外活用]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课内得法课外活用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联系实际去理解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好文章向大家推荐一、指导目的: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年级语文阅读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们能够归纳并运用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们思维,培养学生们阅读兴趣,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目标设定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如何达到?无疑,学生们必须掌握阅读方法。
而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正是在这种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学生们能够归纳并运用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们能运用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以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导入,直接导入本课教学。
二、阅读品析,归纳方法。
1、适当过渡,明晰思路。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章,需解决阅读哪些方面的内容?(字词、句子、中心)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本节阅读理解课的引子。
本节课,师生需通过交流,归纳、运用阅读的基本方法。
从何入手?则必须事先让学生们明确阅读时应解决哪些方面,达到何种目标。
) 2、存疑解问,深层感悟。
(1) 学生们初读文章《煮书》,自悟文章大意。
围绕“字词、句子、中心”,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交流,围绕“字词、句子、中心”,学生们有次序地大胆地提出问题。
注: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动笔圈画。
(3)学生们再读文章,深入思考,自主解决大家提出的疑问。
(4)交流汇报。
师生能够按照预设的顺序交流,解决问题。
(5)回读,品味文章。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学生们能否总结出方法,并正确运用方法,这相环节尤为重要。
因为只有学生们扎实有效地去读、去思、去悟,才能归纳方法、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3、回味过程,归纳方法。
师生共同回味阅读过程,归纳阅读基本方法。
适时板书。
三、自读自悟,运用方法。
1、学生们自主学文。
学生们能够沿用归纳出的方法,自主学习一篇文章。
语文阅读课教案学生年级:六年级教学科目:语文教学内容: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学会读懂并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并能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信息,掌握文章的主旨。
2.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从文中得出隐含信息。
2. 解决理解较难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1. 阅读材料:一篇短文,题目是《小鸟的人生》。
2. 教学辅助工具:白板、投影仪、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并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是如何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
2.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关键词,分析问题的要求。
Step 2: 教学阅读理解的技巧1. 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读懂一篇短文,包括学会快速浏览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找出关键信息等。
2. 通过一系列的例子,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分析并解答阅读理解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Step 3: 独立阅读与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一篇短文《小鸟的人生》。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标记关键信息,并尝试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给予指导和反馈。
Step 4: 小组合作交流1. 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并比较彼此的答案。
2. 学生就短文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一起探讨更深刻的问题解释和逻辑推理。
Step 5: 提问回答1.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提出一些更深入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推理和解释。
2.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并通过互动讨论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推理过程。
Step 6: 总结和小结1. 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分析信息、推理判断等技巧和方法。
2. 学生进行小结,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1 我读报我快乐我成长教学目标:1、丰富学生的阅读阵地,了解报纸的种类,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报纸。
2、了解报纸的版面设计,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和剪贴本的使用,积累素材,实践运用。
教学重难点:1、报纸的来源(鼓励学生家庭订阅、班级订阅)2、剪贴本的使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反馈和有评比)3、有意义阅读内容的筛选,学会有选择性的精读与略读。
教学准备:1、多种类型的报纸;2、剪贴本;3、多媒体课件;4、另附文章两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播放音乐《高山流水》谈话:让我们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开始好吗?今天老师做了一回俞伯牙,给你们送上这首《高山流水》,只是不知在同学们中时否有钟子期呢?大家从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看样子我今天找到知音了。
是的,音乐可以丰富人们的想象,愉悦人们的心情,给人以美的熏陶。
其实不仅仅是音乐,大家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交流2、报纸中形形色色的消息,大大小小的事情,五花八门的知识,同样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人们。
确实,读报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启迪我们的智慧,这正是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出示课题“我读报我快乐我成长”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看报这个话题。
(二)了解报纸的种类,选择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报纸1、你们都知道哪些报纸的名称?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看样子大家知道报纸的种类还不少,其实除了刚才大家介绍的这些,还有许多我们还不知道名称的报纸。
教师课件演示。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在我们国内发行的报纸大约有2100多种。
正如大家介绍的,在我们身边也有着很多的报纸。
这么多报纸,我们都能把它们拿来读一读吗?一方面,可能经济上不允许;另一方面,书报本是我们利用闲暇的时间来读的,所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这么多的报纸。
因此我们必须从众多的报纸种选择适合我们的报纸来进行阅读。
3、那你们平时都读些什么报纸?为什么选择它呢?(1)儿童类报纸(内容针对性强,但周期长,内容偏少)(2)生活类报纸(内容丰富,方便购买,但不相关的内容偏多)(3)其他报纸(于自己相关的内容较少)……(三)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报纸内容加以阅读1、同样的道理,有时一份报纸的容量也是相当大的,如果要细细地将它看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小学六年级阅读课有效教学计划范文5篇小学六年级阅读课有效教学计划范文一总目标: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面,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中不仅要“读进去”,还要“吐出来”,更要“说开去”。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培养语言表达力。
二、具体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
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2、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
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3、“作文”和“阅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彼此成为深化优化课改实验的最佳支撑和组合。
三、阅读速度及内容:1、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
2、阅读浅近的文学语言类读物,如童话、儿歌、寓言、故事。
3、要阅读一些数学读物;自然、社会科学类读物。
如:《十万个为什么》,也可以选读一些适合学生的“有声读物”。
四、方法及措施:1、提倡课内阅读为辅,课外阅读为主的方式。
2、组织阅读小组,小组内阅读层次互补。
每个小组里要选定组长,负责领导监督管理本小组的阅读进程。
小学六年级阅读课有效教学计划范文二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享受读书的快乐,为孩子一生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诗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名著,吟诵古今诗文,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5.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6.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中领悟*的表达方法,让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教案我快乐我成长教学目标:1、丰富学生的阅读阵地,了解报纸的种类,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报纸。
2、了解报纸的版面设计,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和剪贴本的使用,积累素材,实践运用。
教学重难点:1、报纸的来源(鼓励学生家庭订阅、班级订阅)2、剪贴本的使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反馈和有评比)3、有意义阅读内容的筛选,学会有选择性的精读与略读。
教学准备:1、多种类型的报纸;2、剪贴本;3、多媒体课件;4、另附文章两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播放音乐《高山流水》谈话:让我们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开始好吗?今天老师做了一回俞伯牙,给你们送上这首《高山流水》,只是不知在同学们中时否有钟子期呢?大家从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看样子我今天找到知音了。
是的,音乐可以丰富人们的想象,愉悦人们的心情,给人以美的熏陶。
其实不仅仅是音乐,大家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交流2、报纸中形形色色的消息,大大小小的事情,五花八门的知识,同样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人们。
确实,读报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启迪我们的智慧,这正是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出示课题“我读报我快乐我成长”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看报这个话题。
(二)了解报纸的种类,选择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报纸1、你们都知道哪些报纸的名称?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看样子大家知道报纸的种类还不少,其实除了刚才大家介绍的这些,还有许多我们还不知道名称的报纸。
教师课件演示。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在我们国内发行的报纸大约有2100多种。
正如大家介绍的,在我们身边也有着很多的报纸。
这么多报纸,我们都能把它们拿来读一读吗?一方面,可能经济上不允许;另一方面,书报本是我们利用闲暇的时间来读的,所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这么多的报纸。
因此我们必须从众多的报纸种选择适合我们的报纸来进行阅读。
六年级课外阅读(安妮日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感情和思考,了解X对年少儿童身心的损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
教学重点: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感情和思考,了解X对年少儿童身心的损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战中,希特勒不仅残害他国人民,对本国的犹太人更是灭绝性的残害,铁证就在我们马上要学的一篇经历法西斯迫害致死者的日记里。
二、了解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的背景希特勒为什么迫害犹太人? 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X——第二次世界X。
这场X的发动者之一希特勒,在二战期间疯狂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X,惨遭屠杀的犹太人多达600万!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要如此仇视犹太人,他屠杀犹太人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犹太人分布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原为古代闪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国及犹太王国,后为罗马帝国所灭。
由于不甘被奴役,数十万犹太人被迫离开家园,到处流浪。
在欧洲特别是西欧,人们普遍XX。
而犹太人不X耶稣,他们X犹太教,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不洁的人。
犹太人逃亡西欧后,当地封建主非常卑视他们,不许他们占有土地,因为当时土地被视为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只许他们经营商业。
就这样特别的历史环境铸就了犹太人聪慧、坚强的特性,并且逐渐富有起来。
到了近代,欧洲逐渐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当地新兴的资产阶级与犹太人又产生了利益冲突,噩运再次来临到犹太人头上。
大批犹太人被迫再次流浪到美洲和东欧。
就是这样,犹太人长期不能融入欧洲,欧洲人反犹思想也一直连续下来。
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受到重创,同时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期望通过对外扩张,转嫁国内矛盾,并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称霸世界。
六年级上册课外指定书目《小兵张嘎》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2019年全县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暨教师素养大赛·教学设计评比送评学校:XXX参评教师:XXX教材年级:六年级课型专题:指定书目阅读指导课说明:封面最后一行“课型专题”填写见附件1中的“专题”。
六年级语文指定书目《小兵张嘎》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品的片段欣赏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指定书目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学会做阅读批注。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激发阅读指定书目的兴趣。
2.学会做阅读批注,了解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课时预设]1课时[课前准备]读这本书之前,我就要求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做批注,大胆地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再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对书中人物进行初步的分析,为课堂的集体交流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就是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去阅读。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他歪戴破草帽,手拿木枪,身穿白褂,光着脚丫。
他只有13岁,擅游泳,能爬树,会摔跤,爱咬人,机灵鬼透,野气逼人,他就是……同砚们知道他是谁吗?(小嘎子)对,他就是当代著名作家XXX创作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阅读了,接下来,老师想考一考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没有?请看题。
(课件出示阅读检测)二、阅读第一篇章(故事内容,烂熟于心)(一)、选择题。
1、《小兵张嘎》中,“只见他左手提着挂‘柳条鞭’,右手举着根大顶香,瞪着圆鼓鼓的小眼,一脸的挑战神情。
”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A.“红眼儿”B.虎子C.XXX.小胖墩2、《《小兵张嘎》的故事背景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冀中白洋淀C.晋察冀抗日根据地D.五指山革命根据地3、XXX伸手往腰里一摸,咦,跟仇敌打了这么半天滚儿,那“张嘴灯”竟还安然在腰里别着哩!这句话中的“张嘴灯”是指()A.一个手榴弹B.一把木头手枪C.一盏灯D.一把刀4、以下词语中,描写《小兵张嘎》中的嘎子最合适的是()A.性情外向B.憨厚老实C.机灵懂事,脾气活泼D.怕苦怕累5、《小兵张嘎》中,战斗胜利后,XXX的最大心愿是()A.参加XXXB.成为区队长C.做一名医生D.做一名侦察员(二)、判断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教案
I. 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能够:
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细节;
2. 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和推断等;
3. 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以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4. 使用所学的阅读技巧进行有效的阅读。
II. 教材准备
1. 课文:《小狗找家》
2. 阅读理解题目和练习题
III.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我们将学习如何有效地阅读,并从课文中获取关键信息。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和推断。
步骤二:阅读
1. 分发课文《小狗找家》。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关键信息和主要细节。
3. 学生可以使用标记或划线的方式来标记他们认为重要的信息。
步骤三:问题答案
1. 分发阅读理解题目和练习题,并让学生回答问题。
2. 鼓励学生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并解释他们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步骤四:合作讨论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并分享他们的答案和阅读策略。
2. 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和讨论更深层次的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推理和
推断的能力。
步骤五:小结
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2. 提醒学生在未来的阅读中积极运用这些技巧。
3.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书,并记录他们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IV. 教学延伸
1. 提醒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他们根据所读的故事撰写一篇小作文。
以上为小学六年级上册阅读教案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性。
3.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篇目。
2.课外阅读材料:简短小说、报纸文章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 预习学生独立预习本节课的阅读材料,理解主要内容。
3. 阅读a. 学生轮流朗读课本中的篇目,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b. 教师针对每个篇目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c. 学生阅读课外材料,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4. 理解a. 学生小组内讨论课本中的篇目,总结主要信息。
b.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理解,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c. 学生个人阅读课外材料,根据问题写下自己的理解。
5. 拓展学生可以从图书馆借阅更多的阅读材料,挑选感兴趣的篇目进行阅读,并写下读后感。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升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准确性。
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篇章主旨的理解和细节信息的把握。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教学不应仅停留在理解层面,还应促进学生对所读内容的思考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小学课外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小学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导言(200字)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内教学是必要的,但是也不可忽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小学课外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在小学阶段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50字)通过这个课外阅读教学设计,我们的目标是:1.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主动阅读的欲望;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识字、理解文本、推理思维和阅读理解等方面;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帮助他们从文本中思考和分析;4.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建立阅读的长久自觉意识。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500字)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多样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教学活动。
例如,我们将推荐一系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籍,包括名著、科普读物、童话故事等。
同时,我们还将准备一些与书籍相关的绘本、问答卡片等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内容。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阅读讨论会、读书角等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增加他们对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400字)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们将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会以身作则,老师要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心得。
其次,我们将进行朗读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节奏和语音语调。
同时,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阅读理解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最后,我们还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电子书、在线阅读平台等,开展互动式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数字媒体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250字)为了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情况,我们将采取综合的评价方式。
首先,我们将通过作业和考试来检验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外阅读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如何在课外阅读中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课程旨在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
1.2 课程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1.2.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自主阅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阅读感悟。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勇于表达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程资源《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草房子》2.2 教学目标了解作品背景,激发阅读兴趣。
学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3.2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介绍课程资源,引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Step 2:指导阅读方法讲解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猜读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Step 3:分组阅读与讨论学生分组阅读课程资源,进行讨论交流,分享阅读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建议5.1 推荐阅读书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的阅读书目。
5.2 创设阅读环境建立班级图书馆,设置阅读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5.3 家长与社会协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图书馆、书店等,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提前预习课程资源,了解作品背景,提出阅读中的疑问。
6.2 课中活动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讲解有趣的阅读故事,引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课教学设计
——批注式阅读《诺贝尔》和《天火之谜》
昌乐县乔官镇北展小学李康清
概述:
科学家,多么迷人的三个字啊!你是不是也想拥有这三个字的梦想呢?如果有,请跟我来。
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
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科学技术的成就,你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本次阅读课我们将着重感受在每次成功中不可或缺的科学精神。
学习时,应注意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学习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设计理念:
以批注式阅读为重点,进行文章的阅读。
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激发学生高远的志向。
教学内容:
《诺贝尔》《天火之谜》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熟练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2、感受科学精神,体会文章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
教学设计详案(以文带文课型)
教学目标:
主目标:通过阅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精神。
次目标: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体会诺贝尔的科学精神,继而采用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天火之谜》,体悟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诺贝尔》《天火之谜》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动人故事也广为传诵。
他就是诺贝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诺贝尔,重温诺贝尔的故事。
感受诺贝尔的科学精神。
一、【概说诺贝尔奖】
请朗读课文,概说你所了解的诺贝尔奖。
(投影出示提纲:每年的_____月____日_______时____分,在____________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盛会——________式。
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__________选择这个地点是因为_____________之所以叫诺贝尔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概说诺贝尔的科学精神】
过渡:诺贝尔在临终前,仍不忘记造福于人类,将科学精神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请你浏览课文用“~~~”画出概括诺贝尔科学精神的句子。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
2、读“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这句话,
师生双读:
师: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失去了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名助手,失去了最宝贵的亲情。
生: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
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
生: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为了发明炸药,被认为是“科学疯子”的诺贝尔,瑞典政府禁止重建炸药实验工厂,只好向朋友借了一只船在湖面的船上进行实验。
生: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为了造福后人,诺贝尔去世后将其财产的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5种奖金
生: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三、【品词赏句】
用批注式阅读的办法阅读课文,谈谈你是从哪些段落、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体会到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的科学精神的。
阅读分享:(请你这样说)
请大家随我看到课本第x页,第x段。
(朗读)我抓住了xx这个词语(这个句子)体会到了诺贝尔为了科学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的科学精神。
预设:
1.研究炸药的过程。
(他先是发明了诺贝尔爆炸油,接着发明了固体炸药,然后他继续实验,发明了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师:是啊,科学之路是永无止境的,在研究发明炸药之路上,诺贝尔发明了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
看到这,我们忍不住这样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2. 反复实验的句子: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
师生合作朗读:师:经过失败,到1867年秋天,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
生: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
3.失去亲人,遇到挫折。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
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
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出示:科学之路是充满坎坷崎岖的,诺贝尔在研究发明炸药之路上,失去了__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_____面对这样的痛苦,诺贝尔心里一定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相信,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好处总要比坏处多。
(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并跟大家分享你为什么这样读。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整个生命!)
4、人们担忧,诺贝尔欣喜。
近了!近了!火星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
里涌出来。
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①:生读,教师点评:
生读:近了!近了!火星接近炸药了!
师评:情况很危险,炸药要爆炸了!
生读: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
师评:他没有忘记他的实验室是怎样化为灰烬的,他没有忘记他是怎样失去自己的亲人的,他应该离开啊!
生读: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师评:为了科学实验,他顾不得那么多了!
②:师生双读:(提示关键承接读)
师:人们慌忙跑来,齐声惊呼:(男生接)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师: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女生接)“成功了!成功了!”
(请问女同学,当你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你体会到了吗?诺贝尔是怎样呼喊的?填词练习)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所以说:(出示句子示意学生齐读)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四、【总结提升】
诺贝尔曾经说过: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学习了这篇课文,请你用“诺贝尔,你真是个____________的科学家!”这样的句式赞美诺贝尔。
预设总结:诺贝尔你真是个热爱科学、精益求精、造福人类、不屈不挠、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
五、【学法迁移】学习《天火之谜》
请你用批注的方法自主阅读课文《天火之谜》,谈谈你是从哪个段落、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体会到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的。
阅读分享:(出示要求,请你这样说)
请大家随我看到课本第x页,第x段。
(朗读)我抓住了xx这个词语(这个句子)体会到了富兰克林的xx的科学精神。
六.【总结布置作业】:科学家用他们的聪明智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
科学家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请课下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批注式阅读方法,继续感受震撼我们心灵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