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北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0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认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2)掌握社会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分析,认识社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2)运用史料,了解社会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化,认识社会变迁的必然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社会生活在不同领域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社会生活的变迁。
(2)提问:你们知道社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哪些变化吗?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2)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社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社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学生分析史料,认识社会变迁的原因。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其原因。
6. 课后作业:(2)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素质:结合学生在课堂讨论、史料分析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六章: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生活变化生活习惯的的西化社会风俗的演变2. 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制度的变革生活方式的转变3. 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抗日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战时体制下的社会变迁七、教学内容:第七章: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生活变迁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生活社会制度的建立生活水平的提高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3.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生活改革开放政策对生活的影响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发展第八章: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智能产品的应用2. 社会制度的进步法治建设的完善人权保障的提高3. 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方式的转变休闲娱乐的多样化九、教学内容:第九章: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与启示1. 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全球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生态环境对生活的影响2. 社会生活变迁的启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注重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结合3. 面对社会变迁的策略增强适应能力提高自我更新能力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总结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2. 课程拓展探讨未来社会生活的可能变迁思考如何应对未来的社会变迁十一、教学内容:第十一章: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1. 全球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文化交流的加强生活方式的相互借鉴2. 社会问题的全球化环境问题的挑战人口问题的压力3.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生活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十二、教学内容:第十二章:社会生活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 社会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要求3.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活个人层面的实践社会层面的推动十三、教学内容:第十三章:社会生活与公民素质1. 公民素质的内涵公民素质的定义公民素质的重要性2. 社会生活与公民素质社会生活对公民素质的影响公民素质对社会生活的作用3. 提升公民素质的路径教育的作用社会环境的培养十四、教学内容:第十四章:社会生活与心理健康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2. 社会生活与心理健康社会生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 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自我调适的方法寻求专业帮助的方式十五、教学内容: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总结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2. 课程反思思考课程学习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套教案围绕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迁》展开,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其特点,以及这些变迁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