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演模拟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492.00 KB
- 文档页数:55
自然电场三维有限元正演模拟周竹生; 朱海伦; 谢静; 刘思琴; 杨阳【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6)006【总页数】8页(P754-761)【关键词】剖分技术; 自然电场; 正演模拟; 三维有限元; 复杂地形【作者】周竹生; 朱海伦; 谢静; 刘思琴; 杨阳【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山西晋中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321起伏地形对地表电位分布的影响较大,研究起伏地形引起的电位假异常是电法勘探理论发展的需要[1-4]。
目前直流电法二维正反演技术已相当成熟,也开展了大量的三维正反演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三维正反演研究仍有探索空间。
正演是反演的基础,开展快速、高精度的正演模拟工作,有助于反演技术的发展。
常规的正演模拟方法,如有限单元法、有限体积法、有限差分法等,通过简化实际地电模型实现正演模拟过程,以更好地认识地下异常体的地表异常响应。
其中有限单元方法模拟精度高、求解简易且规范、自动满足内部边界条件,适于各种复杂的物性分布情况,是一种实用高效并应用广泛的正演模拟方法 [5-9]。
单元网格剖分是正演模拟的核心工作,研究网格剖分方法对建立有限元模型至关重要。
目前常规的结构化网格剖分技术仍以六面体为基础单元。
规则六面体剖分只适用于水平地形条件下的三维正演模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三维有限元的发展和应用。
熊彬等首先提出先将研究区域进行一级六面体剖分,再将六面体二级剖分为6个四面体,对四面体添加地形数据,以完成三维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有限元正演模拟[10];在此基础上,吕玉增等提出一种四面体网格交叉剖分技术,并将六面体的二级剖分减少为5个四面体[11]。
但以上两种剖分技术必须满足四面体单元交叉分布,才能保证模拟误差呈对称性分布。
强建科提出任意三棱柱单元剖分方式,该三棱柱包含地形特征,能有效贴合起伏地形,成功实现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三维有限元正演模拟[12];但该剖分技术必须满足模型的顶底界面平行,不利于模型的建立,且对模拟精度有一定影响。
复杂介质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及优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复杂介质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及其优化。
我们将介绍地震波正演模拟的基本原理,同时介绍目前常用的模拟方法,并针对复杂介质中的挑战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介质中地震波的正演模拟,并了解如何优化模拟结果。
1.引言地震波正演模拟是地震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通过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地震勘探、地震灾害预测等。
然而,由于地下介质的复杂性,正演模拟在复杂介质中存在着一些挑战,如速度模型不准确、界面反射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以改善正演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可以分为有限差分法(F DM)、有限元法(F EM)和谱元法(S EM)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它们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1有限差分法(FD M)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常用的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它将介质离散化为网格,通过有限差分的方式,近似求解地震波动方程。
有限差分法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但在复杂介质中存在一些限制,如对较大的速度变化不敏感。
2.2有限元法(F E M)有限元法是一种基于变分原理的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
它将介质离散化为小单元,并利用插值函数表示波场的变化。
有限元法相对于有限差分法更加灵活,适用于处理复杂介质中的问题。
然而,有限元法的计算量较大,在大规模模拟中可能存在困难。
2.3谱元法(S E M)谱元法是一种将频率域方法与网格法相结合的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
它首先利用傅里叶变换将地震波动方程转换为频率域方程,然后在空间域上进行离散化求解。
谱元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处理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问题。
3.优化方法为了改善复杂介质中地震波正演模拟的精度和可靠性,我们提出了以下优化方法:3.1速度模型优化在复杂介质中,速度模型的准确性对地震波正演模拟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二维地震正演模拟方法技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地球物理学的深入发展和油气勘探的不断推进,二维地震正演模拟方法技术在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该技术通过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过程,为地震资料解释、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二维地震正演模拟方法技术,探讨其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为进一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和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本文将对二维地震正演模拟方法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等。
接着,回顾二维地震正演模拟方法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和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当前二维地震正演模拟方法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难点,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模拟精度问题、大规模计算的效率问题等。
针对这些挑战和难点,本文将进一步分析现有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趋势,如基于高性能计算的并行化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反演方法等。
同时,结合具体的应用案例,分析二维地震正演模拟方法技术在油气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以验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二维地震正演模拟方法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推动二维地震正演模拟方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二维地震正演模拟理论基础二维地震正演模拟是地球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基于波动方程和地震波的传播原理。
在二维空间中,地震波的传播受到介质速度、密度、弹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波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理解和应用波动方程是二维地震正演模拟的关键。
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基本方程,对于地震波而言,常用的波动方程有弹性波方程和声波方程。
在二维正演模拟中,我们通常采用声波方程,因为它相对简单且能够较好地模拟地震波的主要特征。
声波方程描述了声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包括波速、振幅、相位等参数的变化。
三维大地电磁正演及反演方法研究现状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三维电磁模拟技术的发展。
基于积分方程法(IEM)、有限差分法(FDM)和有限单元法(FEM)的三大方法的三维大地电磁正演模拟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基于最优化理论的三维大地电磁反演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关键词:电磁正演模拟;数值模拟技术;大地电磁反演1 三维大地电磁正演方法研究现状积分方程法(IEM)、有限差分法(FDM)和有限单元法(FEM)是数值模拟技术中的三大方法。
近年来,基于上述方法的三维大地电磁正演模拟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积分方程法中,麦克斯韦方程组被转换为 Fredholm 积分方程,并以此实现对电磁场散射方程的离散,从而得到与待求电场有关的复线性方程组。
该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致密的复数矩阵。
在简单模型的模拟计算中,该方法仅对异常区进行离散,由此得到规模较小的致密系数矩阵,这有利于线性方程组的快速求解。
基于积分方程法在内存消耗、计算速度等方面的优势,该方法在电磁模拟的研究中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在复杂地球物理模型中,必须考虑全区域离散化,此时基于积分方程法得到的系数矩阵表现为大规模的致密矩阵,不利于方程组求解。
因此,考虑到对复杂模型模拟计算的适应性问题,认为基于积分方程法的三维 MT 正演技术在反演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限差分法发展最为成熟数值计算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差分原理,以节点的差商近似为相应的偏导数,从而得到节点上关于物理场的相关线性方程组。
在电磁场模拟计算中,该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大型稀疏复数矩阵,基于合适的存储和求解方案,可以较快速的对其进行求解。
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有限差分法就被用于地球物理场的模拟计算。
进入上世纪90 年代以后,随着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理论的提出,该方法在地球电磁场模拟研究领域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在处理内部电磁差异引起的电场与磁场不连续现象等方面具有相当优势,且易于适合编程实现,因而在三维大地电磁场的正演模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方法和装置地震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具有巨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为了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预测地震的影响以及进行有效的抗震设计,地震波传播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方法主要基于物理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来描述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过程。
常见的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射线追踪法等。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数值方法。
它通过将求解区域划分为网格,然后对波动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用差分格式近似替代微分方程中的导数项,从而得到一组代数方程。
通过求解这组代数方程,可以得到地震波在各个网格点上的数值解。
有限差分法的优点是计算效率较高,适用于处理大规模的计算问题。
但其精度在复杂介质中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有限元法是另一种重要的数值方法。
它将求解区域划分为有限个单元,通过构建单元的插值函数来近似表示波场。
然后,基于变分原理将波动方程转化为一个泛函的极值问题,从而得到一组线性方程组。
有限元法在处理复杂几何形状和非均匀介质时具有优势,能够较好地模拟波的散射和折射现象,但计算量相对较大。
射线追踪法是一种基于几何光学原理的方法。
它通过追踪地震波传播的射线路径来计算波的传播时间和振幅。
这种方法计算效率高,尤其适用于长距离传播和高频波的模拟。
但射线追踪法在处理波的衍射和散射等现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正演模拟方法,如谱元法、伪谱法等,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在地震波传播正演模拟中,装置的选择和应用也非常关键。
高性能计算机是实现大规模模拟计算的重要工具。
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能够支持处理复杂的模型和大量的数据。
同时,专业的地震模拟软件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软件通常集成了各种正演模拟方法,并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后处理功能,方便研究人员进行模型构建、参数设置和结果分析。
地震正演模拟
1. 原理
在地震记录上看到的波形是地震子波叠加的结果,从地下许多反射界面发生反射时形成的地震子波,振幅大小决定于反射界面反射系数的绝对值,极性的正负决定于反射系数的正负,到达时间的先后取决于界面深度和覆盖层的波速。
若地震子波波形用S(t)表示,反射系数是双程垂直反射旅行时t 的函数,用R(t)表示,地震记录f(t)形成的物理过程在数学上就可表示为:
f(t)=S(t)* R(t)=∫S (t )R (t −τ)dτT
其中反射系数R 取R=ρ2v2−ρ1v1ρ2v2+ρ1v1,设地层密度为均匀的,且令ρ2=4ρ1,则反射系数只与地层间速度有关。
地震子波取雷克子波S(t)=[1-2*(pi*fp*t )2]exp[-(pi*fp*t )2],其中主频取fp=20。
2. 模型
本次模拟中采用的是300*80的网格,道数为80,垂直采样点数为300。
模型为一个三层水平层状均匀介质,其速度分别为1000m/s 、2000m/s 、3000m/s ,模型如下:
图1 模型示意图 图2 地震子波 3. 结果 2000m/s 1000m/s
3000m/s
图2 各层界面的地震响应。
波场延拓法VSP正演模拟乐友喜;罗焕宏;郭旭光;傅晓宁【摘要】波场延拓法模拟VSP,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同时对上、下行波场进行模拟,也可以只模拟上行波场或下行波场.对多次波能够有效地控制,通常在只关注一次波的情况下,可以不对多次波进行模拟.该方法相对其他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有更高的计算效率.采用分步Fourier法延拓波场,既保证了延拓过程的稳定性,又不失较为复杂模型的模拟精度.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VSP波场进行模拟,模拟的结果正确、可靠.【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08(032)006【总页数】3页(P693-695)【关键词】VSP;波场延拓;正演;多次波【作者】乐友喜;罗焕宏;郭旭光;傅晓宁【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VSP在井中进行观测,与地面地震相比,VSP资料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波的动力学特征更明显[1],能够更为直接地反应井附近的地层、岩性等地质现象,在解决特殊地质体方面有特殊的优势。
正演模拟是研究地震波场的有效手段,地震波场的模拟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2],一是基于运动学理论的射线追踪方法,射线理论是对波动理论的高频近似,主要考虑了波传播过程中运动学特征,而缺少动力学特征,其计算效率较高;二是波动方程法正演模拟,根据对波动方程的求解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有限差分法、伪谱法以及有限元法,各种方法对波动方程的近似程度不同,其效果和效率方面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