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故经济损失计算

事故经济损失计算

事故经济损失计算
事故经济损失计算

安全生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概念: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和标准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进行计算。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是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人的方面:人身伤亡的抢救费用、医疗费用、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医疗费、交通费、误工费、伙食费、住宿费、经济补偿费、后事处理费、其他费用等等;

2、固定资产损失费用:报废的固定资产按照净值-残值计算,报废后能修复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损坏修复费用计算。包括机器设备、房产等;

3、流动资产损失费用: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按照账面值-残值计算;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按企业实际成本-残值计算一、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二、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三、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2)丧葬及抚恤费用

(3)补助及救济费用

(4)歇工工资

2、伤害处理费用

(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2)现场抢救费用

(3)清理现场费用

(4)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2)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4、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坏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6)其他损失费用

国内外事故经济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国内外事故经济损失评估理论与 方法(新版)

国内外事故经济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事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装置、建筑物的破坏。一方面给企业带来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事故的调查处理中,仅仅注重人员的伤亡情况、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人处理、人员教育、措施制定等是完全不够的,还必须对事故经济损失进行统计。对事故的经济损失进行统计、计算,有助于了解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安全经济规律。此外,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企业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按照某种安全措施方案进行安全投入的情况下,能够取得怎样的效益,该安全措施方案是否经济合理,是安全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而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计算是安全经济评价的基础。 1事故经济损失的概念 事故是危害人类的意外事件,事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多种多样,如财物的损失、环境破坏、人员伤亡、家庭痛苦乃至社会骚乱和政治动荡等。所谓事故损失就是事故危害的量化表示。

事故损失统计及计算方法

计算 编辑 伤亡事故统计计算方法伤亡事故统计计算有如下几种方法: (1)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其计算公式: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00 (2)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间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其计算公式: 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00 (3)工伤事故严重率:表示某时期内,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数。其计算公式: 工伤事故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次 (4)工伤事故频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发生事故的次数。其计算公式: 工伤事故频率=事故次数/平均职工人数×1000 (5)百万吨死亡率:表示每生产一百万吨物质如煤、钢平均死亡人数。其计算公式: 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吨)×1000000 7损失 编辑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 是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所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其计算范围包括: ①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②丧葬费及抚恤费; ③补助及救济费用; ④歇工工资; ⑤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⑥现场抢救费用; ⑦清理现场费用; ⑧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⑨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⑩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2)间接经济损失。 是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其计算范围包括: 产、减产损失价值; ②工作损失价值; 源损失价值; ④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⑤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及其他损失费用。 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规定,按伤害程度分类为: (1)轻伤,指损失1个工作日至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2)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工作日; (3)死亡,指损失工作日超过6000工日。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简 易版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摘要】说明了劳动安全卫生费用与 事故费用的概念,事故费用中直接费用与间接 费用的概念。重点讨论了事故给企业带来的经 济损失的费用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确定原则 及其分类,同时说明了各费用要素的计算方 法。 【关键词】事故费用直接费用间接 费用保险费用非保险费用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Accidental Economic Loss Song Dacheng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 Abstract The concepts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fund and accidental cost,both direct and mdirect are described.The economic loss resulted from occupational injury of an enterprise is discussed,in which the component parts and factors for determining each component and its category are emphatically expounded.At the same time,the calculation of each component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Accidental cost Direct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081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 标准版本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摘要】说明了劳动安全卫生费用与事故费用的概念,事故费用中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概念。重点讨论了事故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的费用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确定原则及其分类,同时说明了各费用要素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事故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保险费用非保险费用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Accidental Economic Loss Song Dacheng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 Abstract The concepts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fund and accidental cost,both direct and mdirect are described.The economic loss resulted from occupational injury of an enterprise is discussed,in which the component parts and factors for determining each component and its category are emphatically expounded.At the same time,the calculation of each component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Accidental cost Direct cost

某公司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

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提高公司质量管理,完善质量责任制,规范质量事故的责任、调查和处理工作,从而实现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使用于公司所有产品形成全过程和售后产品质量事故损失考核。 3. 权责: 3.1 总经理:负责所有产品质量事故处理的核准。 3.2 品保部:负责所有质量产品事故的判定和质量事故处理的拟定。 3.3 生产课:负责产品质量事故的预防、处理、措施的落实等工作。 3.4 工程部:负责产品工艺、标准、的改善、制定等工作。 4. 定义: 4.1 凡设计、工艺、模具制造(维修、变更)、生产制造(运输、储存)、检验和原材料采购等过程中,因以下原因造成产品批报废、成批返修或降价处理、退货、索赔,对用户造成不好影响或影响生产计划和质量指标完成的称为质量事故。 a、生产作业流程、工艺错误; b、生产指挥错误; c、违反工艺标准; d、操作不认真不负责; e、检验员漏检错检;

f、人为导致设备故障、仪器失准; g、材料混乱或发错; h、运输保管不善; i、管理不善或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4.2 如因产品结构的问题,造成各工序无法改善的,可根据产品检讨拟定的不良率目标控制。 超出按照规定本规定执行。 5. 内容: 5.1 要求:对质量事故的管理,要严格执行“三不放过”(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未分析不放过,质量事故的责任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的原则,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严格生产工艺纪律,做好质量事故的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 5.2 质量事故等级: 质量事故按造成损失的大小和对本公司声誉影响的不同程度划分为: 特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严重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 A、特大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含5万元),或给公司声誉造成极其恶劣影响的质量事故。 B、重大质量事故的判定 a、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00元的; b、因质量问题造成顾客索赔,并有可能终止合作关系的; c、严重影响本公司形象的。 C、严重质量事故的判定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重点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基本定义 1.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2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1.3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2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2.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2.1.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2.1.2丧葬及抚恤费用 2.1.3补助及救济费用 2.1.4歇工工资 2.2善后处理费用 2.2.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2.2.2现场抢救费用 2.2.3清理现场费用 2.2.4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2.3财产损失价值 2.3.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2.3.2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3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3.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3.2工作损失价值 3.3资源损失价值 3.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3.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附录A) 3.6其他损失费用 4计算方法 4.1经济损失计算见公式(1): E=Ed+Ei (1) 式中:E——经济损失,万元; 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4.2工作损失价值计算见公式(2): VW=DL.M/(S.D) (2)

式中: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确定,日;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4.3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4.3.1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 4.3.2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4.4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4.4.1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帐面值减去残值计算; 4.4.2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4.5事故已处理结案而未能结算的医疗费、歇工工资等,采用测算方法计算(见附录 A)。 4.6对分期支付的抚恤、补助等费用,按审定支出的费用,从开始支付日期累计到停发日期,见附录A。 4.7停产、减产损失,按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计算其损失的价值。 5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和程度分级 5.1经济损失评价指标 5.1.1千人经济损失率 计算按公式(3): Rs(‰)=E/S×1000 (3) 式中Rs——千人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5.1.2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计算按公式(4): Rv(%)=E/V×100 (4) 式中:Rv——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V——企业总产值,万元。 5.2经济损失程度分级 5.2.1一般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 5.2.2较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 5.2.3重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含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的事故。 5.2.4特大损失事故 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事故。

工伤事故经济损失计算资料

工伤事故经济损失计 算

什么是工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根据国家1986年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的规定,工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体被伤害的工伤损失价值,它的计算方法是: 人体被伤害的工作损失价值=被害者损失工作日×企业全年人均日净产值 (2)保险福福利,它包括一次性抚恤费和长期抚恤费,一次性补助费和长期补助费,救济费、医疗费、丧葬费等; (3)固定资产损失,它包括厂房、设备损失的价值; (4)物质损失,它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损失的价值; (5)善后处理费用,它包括善后处理所花费的差旅费、交通费、接待费等。 什么是工伤事故间接经济损失? (1)从事救援、善后处理、工伤事故调查等人员的工资、聘金、差旅费等; (2)停产减产损失和产品质量下降损失; (3)因违反国家法律的罚款和诉讼费;

(4)环境污染损失等。 伤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是什么? 根据国家在1986年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的规定,伤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和流动资产损失价值。伤亡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是什么?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的规定,伤亡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他损失费用。 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如何计算?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的规定,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可以用下面公式表示:E=Ed+Ei 其中E--经济损失(万元);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GB6721-1986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 基本定义 1.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2 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舱价值。 1.3 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2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2.1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 2.1.1 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2.1.2 丧葬及抚恤费用 2.1.3 补助及救济费用 2.1.4 歇工工资 2.2善后处理费用 2.2.1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2.2.2 现场抢救费用 2.2.3 清理现场费用 2.2.4 事故罚款和赂偿费用 2.3财产损失价值 2.3.1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2.3.2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3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3.1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3.2 工作损失价值

3.3 资源损失价值 3.4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3.5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附录A) 3.6 其他损失费用 4 计算方法 4.1 经济损失计算见公式(1): E=Ed十Ei (1) 式中:E ——经济损失,万元; Ed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l ——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4.2 工作损失价值计算见公式(2): Vw=Dl.(M/S.D) (2) 式中:Vw ——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 ——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 职工视伤害情况按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附表 确定,日; M ——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 ——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 ——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4.3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4.3.1 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 4.3.2 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4.4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4.4.1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帐面值减去残值计算; 4.4.2 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4.5 事故已处理结案而未能结算的医疗费、歇工工资等,采用测算方法计算(见附录A)。4.6 对分期支付的抚恤、补助等费用,按审定支出的费用,从开始支付日期累计到停发日期,见附录A。

质量事故划分标准

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其基本分类如下: 1)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b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b严重影响使用工程或工程接否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c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类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属建设工程重大事故范畴。 a工程倒塌或报废; b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3人以上; c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按国家规定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由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在交付使用后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或因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而需要加固、返工或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重大质量事故。此外,由于施工安全问题,如施工脚手、平台倒塌,机械倾覆,触电、火灾等造成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以下四级: a凡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 b凡造成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

满300万元为二级; c凡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 d凡造成死亡2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 4)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列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及起以上,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上述影响三个之一均属特别重大事故。 5)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列为质量问题。 1.工程质量事故概念 (1)质量不合格根据我国GB/T 1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规定,凡工程产品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就称之为质量不合格;而没有满足某个预期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安全性方而)要求,称为质量缺陷。 (2)质量问题凡是工程质量不合格,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处理,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低于5000元的称为质量问题。 (3)质量事故建设部关于《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有关问题的说明[1990年4月4日(90)建建工字第55号]文件指出:直接经济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称为质量事故。 2.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

设备事故损失计算方法

设备事故损失计算方法 (1)停产和修理时间的计算 停产时间:从设备损坏停工时起,到修复后投人使用时为止。 修理时间:从动工修理起到全部修完交付生产使用时为止。 (2)修理费用的计算 修理费用系指设备事故修理所花费用,其计算方法为: 修理费=修理材料费+备件费+工具辅材费+工时费 (3)停产损失费用的计算 设备因事故停机,造成工厂生产的损失,其计算方法为: 停产损失费=停机小时×每小时生产成本费用 (4)事故损失费用的计算 由于事故迫使设备停产和修理而造成的费用损失,其计算方法为: 事故损失费=停产损失费+修理费 评价事故对社会经济和企业生产的影响,是分析安全效益、指导安全决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了能对事故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首先要解决事故经济损失的计算问题。 事故损失指意外事件造成的生命与健康的丧失、物质或财产的毁坏、时间的损失、环境的破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指与事故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如事故导致的资源、设备、设施、材料、产品等物质或财产的损失。事故间接经济损失,指与事故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如事故导致的处理费用、赔偿费、罚款、劳动时间损失、停工或停产损失等事故非当时的间接经济损失。事故直接非经济损失,指与事故事件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事故导致的人的生命与健康、环境的毁坏等无直接价值(只能间接定价)的损失。事故间接非经济损失指与事故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事故导致的工效影响、声誉损失、政治安定影响等。 事故损失分类是研究事故损失规律的前提。按损失与事故事件的关系,事故损失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类。按损失的经济特征,分为经济损失(或价值损失)和非经济损失(非价值损失)。前者指可直接用货币测算的损失,后者指不可直接用货币进行计量,只能通过间接的转换技术对其进行测算。按损失与事故的关系和经济的特征进行综合分类可分为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直接非经济损失、间接非经济损失四种等。 事故损失的计算目前有如下一些方法: 1〃美国海因里希方法。W〃H〃海因里希在1926年,对工伤事故造成的事故损失费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他把一起事故的损失划分为两类:由生产公司申请、保险公司支付的金额划为“直接损失”,把除此以外的财产损失和因停工使公司受到损失的部分作为“间接损失”,并对一些事故的损失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的比例为1:4。由此说明,事故发生而造成的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费用要大得多。 2〃美国西蒙兹计算法。美国的R〃H〃西蒙兹教授对海因里希的事故损失计算方法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他采取了从企业经济角度出发的观点来对事故损失进行判断。首先,他把“由保险公司支付的金额”定为直接损失,把“不由保险公司补偿的金额”定为间接损失。

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5131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 围示范文本

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规定,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与毁坏财产的价值。人身伤亡之后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歇工工资等。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等。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

值和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2)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包括停产和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等。 2.火灾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火灾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被烧毁、烧损、烟熏和灭火中被折、水浸以及因火灾引起的污染等造成的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火灾而停产、停工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现场施救、善后处理费用。这些费用包括清理火场、人身伤亡后支出的医疗、丧葬、抚恤、补助救济、歇工工资等项开支。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全世界每年发生工伤事故和经济损失情况

全世界每年发生工伤事故和经济损失情况 国际劳工组织(ILO)第十五届世界职业安全健康大会公布:根据国际劳工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发生在生产岗位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人,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有成百上千万的工人在 有事故隐患和暴露在有职业危害物质的工作场所中工作。 一、工伤事故情况 国际劳工组织(ILO)职业安全卫生计划处负责人Jukka Takala博土指出,全世界每年发生工伤死亡人数为110万人,超过道路年平均死亡人数(99. 9万)、由于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50. 2万)、暴力死亡人数(56. 3万)和爱滋病死亡人数(31. 2万)。在110万工伤死亡人数中,有接近1/4的人是由于工作在暴露危险物质的工作场所引发的使人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而死亡,诸如癌症、心血管病、呼吸疾病和神经系统紊乱等。他警告说,到2020年,预计与工作有关的患职业疾病的人数将增加1倍。 国际劳工组织保守地估算,全世界每年有接近2.5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伤害,有1.6 亿工人患职业病。而死亡和患职业病的人数发生最严重的当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大量的工人被集聚在初级产品生产加工活动中,例如农业、林业、渔业和采矿业,它们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行业。 另外,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如果有可能实施正确的安全培训和提供适应的信息, 每年可挽救60万人的性命。 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全世界每年有12万名童工在生产过程中受到职业伤害,估计有1. 2 万名童工丧生; 全世界每天有3000名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丧生,每分钟死亡2人; 仅仅受石棉危害,全世界每年将有超过10万名的工人丧生。 国际劳工组织(ILO)估计,全世界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每年发生工伤事故的伤亡率几乎只是中东欧、中国和印度的一半;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伤亡的比率也是较高的。近年来,在中东和亚洲地区(除中国和印度外)的工业化国家,伤亡事故发生率暴涨了4倍,危险工作的选择使危险从10倍增加到了100倍。在发展中国家,建筑场所的危险程度要比工业化国家的危险程度危险10倍还多。 工业化国家在工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严重的伤害事故在减少,然而,按照生产发展规 律,也正在产生新的职业危害,其中包括肌肉疲劳酸痛的问题、精神心理压力问题、哮喘病、过敏性反应以及暴露在危险物质场所和致癌物质附加剂问题,例如石棉、放射性和化学物质等等。

质量事故及事件管理制度

15、质量事故及事件管理制度 1.总则 1.1为加强生物能源/年木薯酒精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对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事故能够及时发现、控制、跟踪和处理,以及时消除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项目所有的施工项目、区域和所有参建单位。2.引用标准及关联文件 2.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2.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 2.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国家安全总局令第42号) 3.术语与定义 质量事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工程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规程规定,或不符合设计要求,需要返工或造成永久性工程缺陷或由于操作、使用、调整及保管不当造成设备、材料损坏,造成一定数额的经济损失,均称为质量事故。4.职责 4.1 建设单位 4.1.1 审核施工单位认定的事故等级是否合乎标准。 4.1.2 参与质量事故调查,审核调查组提交的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和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4.1.3 签发复工令。 4.2 监理单位 4.2.1 事故发生后,负责下达停工令。 4.2.2 组织、参与事故调查组的工作,对事故进行调查。 4.2.3 负责组织事故调查报告的审查,组织研究事故处理方案,审查事故处理方案的设计。 4.2.4 负责签发复工报告。 4.2.5 负责事故处理方案施工质量验收,做事故处理结论,提交事故处理报

告。 4.3 施工单位 4.3.1 认真配合事故的调查工作,根据事故分析,编写事故处理方案。 4.3.2 负责事故处理方案的申报. 4.3.3 组织事故处理方案的施工,负责事故处理方案施工质量的自检和申请报验工作。 5.管理方法和要求 5.1 管理总则 5.1.1 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5.1.2 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各类质量事故,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人员的正常工作。 5.2 质量事故及事件分类 质量事故及事件根据直接经济损失指标划分事故等级如下: 5.2.1 特别重大质量事故:是指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质量事故; 5.2.2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质量事故; 5.2.3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质量事故; 5.2.4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质量事故。 5.2.5 当严重影响设备及其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不计其直接经济损失,均视为一般质量事故。 5.2.6 质量事件分为重大质量事件、严重质量事件、一般质量事件、事件记录;具体界限如下: (1)重大质量事件:是指造成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质量事件。 (2)严重质量事件:是指造成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质量事件。

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5131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 围(正式版)

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规定,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与毁坏财产的价值。人身伤亡之后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歇工工资等。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等。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和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2)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包括停产和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等。 2.火灾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火灾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被烧毁、烧损、烟熏和灭火中被折、水浸以及因火灾引起的污染等造成的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火灾而停产、停工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现场施救、善后处理费用。这些费用包括清理火场、人身伤亡后支出的医疗、丧葬、抚恤、补助救济、歇工工资等项开支。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比较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基本理论 赵东红郑州大学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摘要在阐述事故损失的概念机分类的基础之上,对国内外的一些事故经济损失估算的理论和方法做了简单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事故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估算方法 1 事故损失的分类 1.1按损失与事故事件的关系,事故损失分为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类。美国安全专家海因里希(H·W·Heinrich)和我国的有关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都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但其分类的口径有所差异。在国外,伤害的赔偿主要由保险公司承担。于是,海因里希损失计算方法把由保险公司支付的费用定义为直接经济损失,而把其他由企业承担的经济损失定义为间接经济损失。在我国,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所支出的费用,以及被毁坏财产的价值规定为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导致的产值减少、资源的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规定为间接经济损失。海因里希在早期研究中通过对伤亡事故损失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为1∶4的结论。我国的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项目中,包括一些在国外属于间接经济损失的内容,所以,我国的伤亡事故损失中直接经济损失所占的比例较国外的大。 1.2按损失的经济特征,事故损失分为经济损失(或价值损失)和非经济损失(或非价值损失)。前者指可直接用货币测算的损失,后者不可直接用货币进行计量,只能通过间接的转换技术对其进行测算。 1.3按损失与事故的关系和经济的特征进行综合分类,事故损失分为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直接非经济损失和间接非经济损失四种。这种分类方法把事故损失的口径作了严格的界定,有助于准确地对事故损失进行测算。 1.4按损失的承担者划分,分为个人损失、企业(集体)损失和国家损失三类。 1.5按损失的时间特性划分,分为当时损失、事后损失和未来损失三类。当时损失是指事件当时造成的损失;事后损失是指事件发生后随即伴随的损失,如事故处理、赔偿、停工和停产等损失;未来损失是指事故发生后相隔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的损失,如污染造成的危害、恢

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精

90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 郑易生阎林钱薏红 本研究是联合国大学(UNU)资助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框架”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我们在原有的对1993年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损失选项,如被广泛认为计算难点的水污染健康损失以及旅游损失等内容。并将所有的计算以1995年价为准,计量所得结果为1875亿元,占当年GNP值的3.27%。由于所得数据是不够完整的,在方法上也存在困难。所以我们计算的结果和现实损失的经济价值还相距甚远。严格说是部分可以计算的环境损失。 一、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总悬浮颗粒物(TSP)和二氧化硫(SO2)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在环境污染的健康影响评价研究中,大气污染中TSP和SO2产生的影响一直是最重要的内容。我们注意到: (1)几乎所有对中国大气污染影响健康的研究都建立在两个流行病学研究案例的基础上,即沈阳案例和北京案例,特别是建立在对前者成果的推论基础上。本研究也不例外。 (2)在中国相当多研究中可发现,将TSP和SO2的影响进行区别并不容易,虽然两者对导致疾病及死亡因情况各异而不同。本文拟以TSP为主要计算依据,但需指出,许多地区两者浓度高度相关,以致在很多地区,用这两个污染物的超标情况分别进行估算,对结果影响很大。 本报告计算方法是以沈阳案例的结果为基点,加以调整,扩大其适用范围,计算全国情况。 计算方法如下: (1)将中国城市人口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污染程度大于或接近于沈阳污染水平(即TSP大于或接近500微克/立方米,这是1992年沈阳污染区水平)。第二类是低于上述水平又超过国家标准(TSP300微克/立方米),第三类是未超标地区人口。根据环境质量资料,1991~1995年,全国(有大气监测)城市中60.1%的人口暴露于超标大气环境中,我们估计实际处于第一,二类地区有 1.6~2亿人。其中暴露于一类地区人口为5000万人。 (2)对于第一类地区,暴露人口为5000万。过早死亡人数可直接从沈阳研究之结果推算。沈阳因环境过早死亡之人数应调整为3200人。这样第一类地区因大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每年应是沈阳污染区的25倍左右,约8万人。 (3)对于第二类地区,暴露人口大约1.3亿,我们估计其平均污染浓度在400微克/立方米左

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和依据

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 作的通知 (建质[2010]111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维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现就规范、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工程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使工程产生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质量缺陷,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工程质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工程质量事故分为4个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等级划分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三、事故报告 (一)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有效性】有效 【法规名称】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颁布部门】国家标准局 【颁布日期】1986年08月22日 【实施日期】1987年05月01日 【正文】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基本定义 1.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1.2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1.3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它损失的价值。 2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2.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2.1.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2.1.2丧葬及抚恤费用

2.1.3补助及救济费用 2.1.4歇工工资 2.2善后处理费用 2.2.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2.2现场抢救费用 2.2.3清理现场费用 2.2.4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2.3财产损失价值 2.3.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2.3.2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3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3.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3.2工作损失价值 3.3资源损失价值 3.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3.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见附录)3.6其它损失费用 4计算方法 4.1经济损失计算公式

E=Ed+Ei(1)式中:E——经济损失,万元; 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4.2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 M VwDl·————(2) S·D式中: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辙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 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 分类标准》的附表确定,日;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4.3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4.3.1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 4.3.2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4.4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4.4.1原材料、燃料、铺助材料等均按帐面值减去残值计算; 4.4.2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4.5事故已处理结案而未能结算的医疗费、歇工工资等,采用测算方法计算(见附录)。 4.6对分期支付的抚恤、补助等费用,按审定支出的费用,从开始支付日期累计到停发日期(见附录)。

渔业污染事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GB/T 21678-2008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 年4 月9 日发布,自2008 年6月1日起实施)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渔业水域受外源污染导 致天然渔业资源、渔业养殖生物和渔业生产受损害造 成的经济损失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 用于本标准。 3.1 渔业污染事故单位和个人将某种物质和能量引入渔业水域,损坏渔业水体使用功能, 影响渔业水域内 的水生生物繁殖、生长或造成该生物死亡、数量减少,以及造成该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积累、质量下降等,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损害的事实。 《海水水质标3.2 污染面积由于污染造成渔业水域某种环境因子指标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准》、《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的规定或造成污染损害事实的水域面积。 4 渔业资源损失量评估方法渔业损失量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计算法、比较法、定点采捕法、围捕 统计法、统计推算法、 调查统计法、模拟实验法、生产效应法、生产统计法、专家评估法和鱼卵仔稚鱼评估法等 11 种方法。在应用中可根据水域类型、污染情况、历史资料、本底资料和受损生物等综合情况,选择适用的计算方法。 4.1 直接计算法 4.1.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天然渔业水域渔业资源损失量的评估(不包括4.3 的评估范围),并且: ——拥有事故发生前近5年内同期渔业资源调查历史资料; ——拥有事故发生后渔业资源现场调查资料。 4.1.2 计算 4.1.2.1 资源损失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