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74.00 KB
- 文档页数:30
20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变动20 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政治格局变动最为剧烈的一个时期。
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冷战的对峙,再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多次重大的调整和变革。
20 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矛盾日益尖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
这场战争摧毁了四大帝国,即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也使得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这一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德国在战后受到严厉制裁,但民族复仇情绪日益高涨;日本在远东的扩张受到限制,也心怀不满。
同时,这一体系还忽视了一些新兴国家的利益和诉求,为新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逐渐走出危机,而德国和日本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试图通过对外侵略来摆脱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战争规模空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形成。
美苏两国成为超级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之间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冷战期间,世界被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在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在亚洲,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局部热战。
同时,美苏两国还进行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尤其是在核武器方面,使得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经济和政治体制逐渐暴露出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美国虽然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题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在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伴随大国之间的角逐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一、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背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战胜国要求处置战败国,重新分割世界。
2、形成:①1919年1月~6月,战胜的英美法等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包括《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形成凡尔赛体系;②1920~1921年,美英日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确立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新秩序,形成了华盛顿体系。
③两次会议形成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4、实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5、评价(即作用)①确立战后帝国主义世界范围内的统治新秩序,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的关系,形成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繁荣的原因)。
②但它并不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种下了战败德国的民族复仇心理,损害了弱小国家的民族利益,引起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反抗,战胜国之间也因分赃不均而矛盾重重。
③随着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这一体系必将崩溃,而这一体系的崩溃意味着新的战争的爆发。
**拓展**1、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相同之处:①实质:都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②由少数帝国主义国际控制;③暂时缓和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确立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
但不能长久;④掠夺弱小国家和民族,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华民族利益。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主权的侵害2、侵害中国利益的表现:巴黎和会,中国以胜利的协约国成员身份参加,帝国主义列强却无视中国人民的合法权利,将原来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日本;华盛顿会议,中国是当事国,却被迫签订向帝国主义“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再次处于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0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变动20 世纪,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动。
这些变动不仅改变了各国的命运,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在 20 世纪初,世界主要的政治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列强纷争。
当时,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这种相对稳定的格局。
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削弱了欧洲列强的实力。
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试图重新划分世界秩序。
但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反而为新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
德国、日本等国为了摆脱危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随之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最严重的战争。
战争的结果是法西斯国家的失败,美国和苏联在战争中崛起,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确立,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对抗,这就是所谓的“冷战”。
在冷战期间,世界被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双方在欧洲进行了长期的军事对峙,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同时,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在战后纷纷独立,它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虽然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它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来自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挑战。
在多极化的进程中,经济全球化也在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国际合作日益密切。
然而,多极化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地区冲突、恐怖主义、贸易争端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世界。
例如,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战乱不断,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恐怖主义活动也时有发生,“9·11”事件震惊世界,让人们意识到恐怖主义对国际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国际格局〔体系)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以来政治格局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本块内容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这三次国际格局从形成到崩溃的演变过程: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中等九个国家在以美国发起的华盛顿会议上,签定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的《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瓦解:由于该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因而体系中隐含着复杂的矛盾。
战胜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使战败国处于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从而加深了两者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平息;帝国主义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随着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展陆军并进驻莱茵河非武装区和1931年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
而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二、美苏两极争霸格局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二战结束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划、抄写到九下p63)
一、一战后(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见书p11~15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见书p57~61
三、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多极化趋势形成背景:
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欧洲)、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二)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意义)?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几点认识:
1、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综合国力
2、如何正确认识多极化格局
○1世界多极化格局是政治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多极化格局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面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力争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
(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国际地位,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4、如何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为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几点建议)
遏制霸权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高多种政治力量的综合实力等。
1。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一、三次演变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会议);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变动原因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③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④美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②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三、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围的划分。
四、前两次国际格局的结束: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2、1991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两极格局取代;②美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③美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任人宰割。
反映了“弱国无外交,贫弱遭欺凌”的本质2、第二次: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一、三次演变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会议);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变动原因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三、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四、前两次国际格局的结束: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2、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任人宰割。
要求粘贴到课本94页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动。
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三次变动: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1922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美苏两极格局;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地位:1、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要求粘贴到课本94页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动。
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三次变动: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1922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美苏两极格局;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地位:1、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它们演变顺序是【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二、两极格局(1945—1991年)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战。
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②经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苏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