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成像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4.45 MB
- 文档页数:74
§2 光电成像原理一、光电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1. 光机扫描方式串联扫描 并联扫描 串并联混合扫描2. 电子束扫描方式3. 固体自扫描方式上述的分类方法不是绝对的,有的光电成像系统是不同扫描方式的结合。
从目前情况看,光机扫描及固体自扫描方式的光电成像系统占主导地位。
二、光电成像系统的基本技术参数1. 光学系统的通光口径D 和焦距f /2. 瞬时视场角α、β3. 观察视场角W H 、W V4. 帧时T f 和帧速∙F5. 扫描效率ηf fovT T =η6. 滞留时间d τ对光机扫描系统而言,物空间一点扫过单元探测器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滞留时间d τ,探测器在观察视场中对应的分辨单元数为:αβVH W W n =由d τ的定义,有:∙==F W W n T V H f d αβηητ光电成像系统的综合性能参数是在以上各基本技术参数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得出的。
§3 红外成像光学系统红外成像光学系统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物像共轭位置、成像放大率、一定的成像范围,以及在像平面上有一定的光能量和反映物体细节的能力(即分辨率)。
一、理想光学系统模型牛顿公式:f f x x //=,///f x x f y y -=-==β 高斯公式://111f l l=-,l l /=β 二、光学系统中的光阑1. 孔径光阑2. 视场光阑3. 渐晕光阑4. 消杂光光阑三、红外成像光学系统的主要参数1. 焦距f ′决定光学系统的轴向尺寸,f ′越大,所成的像越大,光学系统一般也越大。
2. 相对孔径D/f ′相对孔径定义为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D 与焦距f ′之比,相对孔径的倒数叫F 数,D f F /=数。
相对孔径决定红外成像光学系统的衍射分辨率及像面上的辐照度。
衍射分辨率:///22.183.3fD D f λλπσ=⋅= 像面中心处的辐照度计算公式为:22//2/sin n n U L K E ⋅⋅=π 3. 视场四、光学系统的像差光学系统近轴区具有理想光学系统的性质,光学系统近轴区的成像被认为是理想像。
机载光电成像系统技术研究机载光电成像系统是一种以机载设备为载体,利用光学和电子技术对地面目标进行高精度成像和测量的技术系统。
该技术是军事、民用等领域进行侦察、监测、测绘、战术指挥等方面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成像机理、系统组成、发展历程等方面分析机载光电成像系统的技术。
一、成像机理机载光电成像系统以光学技术为基础,利用材料的反射、折射、透过等性质,捕获目标的光线信息,通过成像平面转换为电信号,最终显示出总体的成像效果。
成像机理包括光学传递、光电转换、图像处理等过程。
光学传递是机载光电成像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光学组件将光线沿着预期的传输路径传递到成像平面。
光学组件包括镜头、稳像器等,能够有效拍摄到清晰的目标图像。
光电转换是光学图像转化为电子信号的过程,通过感光材料、变换器等将光学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并存储或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图像处理是将成像信号处理为最终的图像结果,通过数学分析、滤波技术、图像增强等手段对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更加清晰、准确的目标图像。
二、系统组成机载光电成像系统的组成包括光学部分、电子部分、稳像部分等,下面主要分别介绍各部分的作用和特点。
光学部分是机载光电成像系统中起到抓取目标光线信息的部分,主要包括镜头、偏振片、滤波器等。
其中镜头是关键组件,直接影响成像效果,常用的镜头有定焦镜、变焦镜等。
电子部分主要用来将捕获的光线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常用的电子部件包括感光器件、A/D转换器、SDRAM等,完成光电转换和信号存储等功能。
其中,CCD和CMOS成像器件是机载光电成像系统中经常用到的两种感光器件,两种器件对成像质量和实时性能都有较好的表现。
稳像部分是机载光电成像系统中确保成像平稳稳定的重要部分,通常采用陀螺仪或电控陀螺等技术,能够有效消除机载振动、气流流动等因素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三、发展历程机载光电成像系统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诞生了以U-2飞机和KH-4型卫星镜头为代表的高空大范围监听系统。
光电成像系统基础理论第一章:1. 人眼视觉性能的局限性;(1) 灵敏度的限制:光线很差时人的视觉能力很差;(2) 分辨力的限制:没有足够的视角和对比度就难以辨识;(3) 时间上的限制:变化过去的影像无法存留在视觉上;(4) 空间上的限制:离开的空间人眼将无法观察;(5) 光谱上的限制:人眼局限于电磁波的可见光区;因此,眼睛的直观视觉只能有条件地提供图像信息,为了突破人眼的限制催生了光电成像技术这门学科。
扩展视见光谱范围、视见灵敏度和时空限制。
2. 光电成像系统的分类以及各自的工作方式;(1)直视型光电成像系统工作方式:①通过外光电效应将入射的辐射图像转换为电子图像;②由电场或电磁场的聚焦加速作用进行能量增强以及通过二次发射作用进行电子倍增;③经过增强的电子图像轰击荧光屏,激发荧光屏产生可见光图像。
(2)电视型光电成像系统工作方式:①接收二维的光学图像或热图像,②利用光敏面的光电效应或热电效应将其转换为二维电荷图像并进行适当时间的存储,③然后通过电子束扫描或电荷耦合转移等方式,输出一维时间的视频信号。
3. 变像管与像增强器的异同。
变像管:接受非可见辐射图像的直视型光电成像器件:红外变像管、紫外变像管和X射线变像管等。
共同特点:入射图像的光谱和出射图像的光谱完全不同,输出图像的光谱是可见光。
像增强器:接受微弱可见光图像的直视型光电成像器件:级联式像增强器、带微通道板的像增强器、负电子亲和势光阴极的像增强器等。
共同特点:输入的光学图像极其微弱,经器件内电子图像的能量增强和数量倍增后通过荧光屏输出可见光学图像。
第二章:1. 绝对视觉阈、阈值对比度、光谱灵敏度;人眼的绝对视觉阈所谓人眼的绝对视觉阈,是在充分暗适应的状态下,全黑视场中,人眼感觉到的最小光刺激值(用照度表示,单位lx),在10-9数量级。
人眼的阈值对比度阈值对比度是指在一定背景下把目标鉴别出来所必须的目标在背景中的衬度(对比度C)。
C的倒数成为反衬灵敏度。
光电项目知识点总结光电项目是指利用光电子技术,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如通信、能源、医疗、军事等。
光电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因此对于从事光电项目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了解光电项目的知识点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光电项目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基础知识、光电器件、光电系统、光电材料、光电成像、光电测量、光电通信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光电项目的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在进行光电项目的相关工作之前,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包括光学基础知识、电子学基础知识、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电项目的技术。
1. 光学基础知识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光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光的波动理论、光的几何光学、光的偏振、光的干涉和衍射等。
光学原理对于光电项目至关重要,因为很多光电器件和系统都是基于光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的。
2. 电子学基础知识电子学是研究电子器件、电路和系统的学科。
在光电项目中,无论是光电器件还是光电系统,都离不开电子学的基础知识。
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电路的设计与分析、电子系统的调试与维护等。
3.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学科。
在光电项目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材料的分析与测试等。
二、光电器件光电器件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器件。
光电器件是光电项目中的核心部件,其种类繁多,包括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光电变换器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光电器件。
1. 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器件。
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照射在PN结上产生光生载流子,从而改变PN结的导电特性,最终产生电信号。
光电二极管在光电通信、光电测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光电晶体管光电晶体管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放大的器件。
光电成像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第一章:引言光电成像系统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它是一种将光学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系统,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图像的获取和处理。
光电成像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对于图像的质量和应用领域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光电成像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性能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第二章:光电成像系统的设计原则2.1 光电成像系统的基本元素光电成像系统主要由光学部分和电子部分组成。
光学部分包括光源、物体、透镜和光敏元件等,电子部分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
为了保证光电成像系统的性能,必须合理选择和设计这些元素。
2.2 光电转换效率光电转换效率是评估光电成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敏元件,并优化光学系统,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高质量的透镜材料和增加透镜的直径,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2.3 噪声源分析与抑制噪声源是光电成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设计者需要对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噪声源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低噪声的光敏元件和对噪声进行滤波处理,来降低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光电成像系统的性能分析3.1 分辨率分辨率是衡量光电成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设计合适的光学系统和选择高性能的光敏元件,可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
同时,还可以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后处理,来进一步提高分辨率。
3.2 灵敏度灵敏度是光电成像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它反映了系统对光信号的响应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高灵敏度的光敏元件和增加光源的亮度,来提高系统的灵敏度。
3.3 動態範圍动态范围是指光电成像系统能够接受的光强范围。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光电元件和电路,以扩展光电成像系统的动态范围。
3.4 信噪比信噪比是光电成像系统的一个关键性能指标。
它可以通过信号处理和噪声抑制策略来提高。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信号处理算法和噪声抑制技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信噪比。
光电成像系统的多光谱成像技术嘿,咱们今天来聊聊光电成像系统里特别酷的多光谱成像技术!你知道吗,这多光谱成像技术就像是给世界装上了好多双不同的“眼睛”,能让我们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
先来讲讲这多光谱成像技术到底是啥。
简单说,它就是通过不同波长的光来给物体拍照,就像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笔来画画一样。
每种波长的光都能反映出物体的不同特征,这样一组合,就得到了超级详细、超级丰富的图像信息。
比如说,在农业方面,这技术可厉害了!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现代化的农场,那里的工作人员就用多光谱成像技术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他们拿着一个看起来很专业的设备,对着一大片麦田扫了一遍。
我好奇地凑过去看,发现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可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绿油油的麦田,而是各种颜色的斑块。
工作人员告诉我,不同的颜色代表着农作物不同的生长状态,比如缺水、缺肥或者有病虫害。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精准地给需要帮助的农作物提供照顾,大大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在医学领域,多光谱成像技术也有大用处。
医生可以用它来更清楚地看到人体内部的情况,就像给身体来了一次超级清晰的“透视”。
有个真实的例子,一位患者身上长了个奇怪的肿块,普通的检查方法没办法确定它的性质。
后来医生用多光谱成像技术一照,立马发现了一些细微的差别,从而准确地判断出了病情,及时进行了治疗。
还有在地质勘探中,这技术也是个得力的小助手。
想象一下,地质学家们在野外拿着多光谱成像设备,对着大山、石头一顿扫描。
通过分析得到的图像,他们就能知道哪里有矿产资源,哪里的地质结构不稳定,就像拥有了一双能看穿大地的“眼睛”。
再来说说多光谱成像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它可以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比如雾霾中的微小颗粒,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空气质量。
总之,光电成像系统的多光谱成像技术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让我们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
它在农业、医学、地质、环境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