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错推定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5
过错推定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是一项基本法律原则,用于判断责任和赔偿的分配。
它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原则,广泛应用于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等领域。
过错推定原则的核心理念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某一方行为对另一方造成伤害或损失,可以推定该行为方有过错,并由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很广泛。
在刑法中,过错推定原则被用来确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有罪。
根据这一原则,法律推定被告人有罪,而被告人可以通过举证推翻这一推定。
在刑事审判中,过错推定原则对于维护社会正义和保护人民利益起着重要作用。
在民事法律中,过错推定原则被用来确定损害赔偿的责任。
根据这一原则,如果某人的行为导致他人遭受损失,法律推定该行为方有过错,并要求其对受害人进行赔偿。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被告人可以通过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或没有责任,从而减轻或免除赔偿责任。
过错推定原则还应用于行政法领域。
在行政法中,政府机构或公共机构的失职、错误或疏忽可能导致公民遭受损失。
根据过错推定原则,当公民能够证明自己受到损失,并证明该损失是由政府机构的过错引起的,政府机构将被认定为有责任并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然而,过错推定原则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的铁律。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过错推定原则可能被推翻或修改。
例如,在某些法律环境下,存在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的原则。
根据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被告人是否有过错,只要造成了损失或伤害,就需要承担责任。
而严格责任原则认为,在某些特定的危险活动中,即使没有过错,也应当承担责任。
过错推定原则的目的是维护公平正义和协调社会关系。
它可以使相关方在法律框架下合理地分配责任和权利。
对于个人而言,它可以提供一种公正的补救机制,保护其权益。
对于社会而言,它可以促使人们遵守法律,维护公共秩序。
然而,过错推定原则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有些人认为,过错推定原则过于偏重于责任追求和赔偿,忽视了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此外,过错推定原则在具体应用时往往面临解释的困难和争议。
过错推定原则一. 过错推定原则的概念过错推定原则,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场合,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并据此确定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人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所谓推定,是指法律或法官从已知的事实推论未知事实而得出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对未知事实进行推断和认定。
过错推定,也叫过失推定,在侵权诉讼中,受害人能够举证证明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和因果关系三个要件就可,不需要举证证明加害人有过错。
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对于损害的发生自己没有过错,那么就从损害事实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损害的行为中有过错,并为此承担赔偿责任。
(简单说,就是指一旦行为人的行为致人损害就推定其主观上有过错,除非其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应承担民事责任。
如,民法126条规定:建筑物或其它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注:过错推定原则。
不是由受害人举证证明,而是从损害事实本身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并据此确定加害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被害人不必举证对方的主观过错,而是直接从损害事实的客观要件及它与违法行为的因果关系中,推定行为人主观有过错;如果行为人认为自己在主观上无过错,则须自己举证。
证明成立则推翻过错推定,否认侵权责任。
反之则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
从另一角度说,过错推定案件中的损害事实已经表明了行为人违反了法律对其特殊的注意要求或是对一般人的注意要求,因而无需再加以证明。
)二.过错推定原则的产生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早在古罗马法的法谚“对偶然事件谁出不负责任”、“偶然事件应落在被击中者的身上”当中,就已经包含着客观存在的萌芽。
作为比较明确、稳定的民事法律制度,《法国民法典》第1384条规定:“任何人不仅对其自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而且对应由其负责的他人的行为或在其管理下的物件所造成的损害,均应负赔偿的责任。
”20世纪初期,过错推定原则有了新的发展。
侵权责任的四种归责原则是什么在我国民法理论上,将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分为: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及公平原则。
关于侵权责任的四种归责原则的问题,下⾯由店铺⼩编为您详细解答。
⼀、侵权责任的四种归责原则是什么1、在我国民法理论上,将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分为:(1)过错责任原则;(2)过错推定原则;(3)⽆过错责任原则;(4)公平原则。
2、过错责任原则,所谓过错原则是指以⾏为⼈的主观过错作为判断标准,判断⾏为⼈对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所贯彻的基本精神是:没有过错,就没有侵权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是⼀般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适⽤于⾏为⼈的过错⽽产⽣的侵权责任。
按照过错原则,⾏为⼈只有在主观上有过失的情况下才对其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3、过错推定原则,该原则是过错责任适⽤的⼀种特殊情况,是指受害⼈若能证明其所受损害是由⾏为⼈所造成的,⽽⾏为⼈不能证明⾃⼰对造成的损害没有过错,则法律就推定其有过错并就此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该原则是介于过错责任与⽆过错责任之间的⼀种中间责任。
该归责将过错的举证责任转移给了侵权⼈,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受害⼈。
4、⽆过错责任原则,该原则⼜称之为危险责任,是指⽆论⾏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都应依据法律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该原则的设⽴是为了弥补过错及过错推定原则的不⾜⽽设⽴的制度。
5、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受害⼈和⾏为⼈对损害的发⽣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分担损失。
如不对公平责任原则的适⽤范围作出限定,任由法官根据“实际情况”适⽤公平责任,则法官在案例裁判的⾃由裁量权过⼤,也不符合成⽂法系社会要求的确定性。
《民法典》将公平责任原则划为⽆过错责任的范畴,该规定不会导致归责原则适⽤的交叉,有利于侵权责任编的实施与适⽤。
6、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千⼀百六⼗五条【过错责任原则】⾏为⼈因过错侵害他⼈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论过错推定原则在侵权归责原则体系中的独立【摘要】过错推定在我国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中的地位,一直备受争议。
具体有两种观点:否定独立说和肯定独立说。
本文在赞成肯定独立说观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独立的过错推定原则将更有利于我国当代法治的研究发展,更好地指导和应用于司法实践活动。
【关键词】过错推定原则;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一、过错推定是否为独立归责原则的争议过错推定原则,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侵权行为人就其所导致的损害事实不存在过错负举证责任,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不过对于过错推定是否属于一个独立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却分歧很大,众说纷纭。
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否定独立说否定说阵营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过错推定是实施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情况;二是过错推定只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方法。
两者认识角度略有不同,但是都否认过错推定是一种独立的归责原则。
(二)肯定独立说肯定说认为过错推定是一种独立的归责原则。
肯定说阵营也存在两种观点:一是不完全独立说,认为过错推定可以上升为一项归责原则,但是由于其自身“力量还不够强大”,需要依附于过错责任原则;二是完全独立说,认为过错推定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和“发展潜力”,足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归责原则,赋予过错推定独立的地位才能较大发挥其优势和价值。
对以上两种观点,笔者赞同完全独立说的观点,认为过错推定是一种独立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它与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一起构成我国侵权责任领域的三大归责原则。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讲,过错责任原则是最大也是最基本的归责原则,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原则都是在过错原则上发展起来的。
二、过错推定原则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一)社会发展的需求,催生了过错推定原则大陆法系中,过错推定理论被认为最早是由17世纪的法官让·多马提出的。
该理论阐述了关于代理人责任、动物致人损害和建筑物致人损害等责任,在这些论述中,确立了过错推定的适用。
什么是过错推定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是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前提下,在某些特殊情形,直接从损害事实推定本身推定致害人有过错,无须受害人举证加以证明,致害人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的,应承担民事责任。
热点推荐:侵权行为网络侵权侵权责任法侵犯肖像权隐私权侵犯名誉权民事责任过错责任两个小孩共同实施危险行为,造成了他人受伤,但此时不知道具体的侵权人是谁,那么就会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大家知道什么是过错推定原则吗?而过错推定原则与无过错原则又有哪些区别呢?小编将在下文中一一为您解答。
▲一、什么是过错推定原则过错推定,也叫过失推定,在侵权行为法上,就是受害人在诉讼中,能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损害的发生自己无过错,那么就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损害的行为中有过错,并为此承担赔偿责任。
▲二、什么是无过错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确认责任的准则。
执行这一原则,主要不是根据行为人的过错,而是基于损害的客观存在,根据行为人的活动及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而由法律规定的特别加重责任。
▲三、过错推定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区别从构成要件可以看出,无过错责任与过错责任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有二:1、前者的行为是法定的,它不必具有违法性特征,后者的行为具有违法性;2、前者行为人不必过错,后者有过错。
首先应将无过错责任与一般过错责任加以区别。
特殊侵权的种类很多,但并非所有的特殊侵权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
《宪法》第41条第3款、《民法通则》第121条、《国家赔偿法》第2条均作了规定,虽然三者在用词造句上不完全相同,但相互是统一的,并不矛盾。
其次将无过错责任与混合过错责任加以区别。
混合过错是指对于损害的发生,加害人与受害人均有过错。
医疗损害责任中的过错推定原则是什么医疗损害责任中的过错推定原则是指在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中,当病患在医疗行为过程中发生损害时,可以推定该损害是由医疗人员的过错所引起的,而无需病患自己提供证据来证明医疗人员的过错。
这一推定原则是以保护病患权益为出发点的一项法律原则。
过错推定原则在医疗责任领域中的适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事故发生后的逆向推定:根据过错推定原则,当病患在医疗过程中发生损害时,若无其他合理解释,可以推定该损害是由于医疗人员的过错所导致的。
也就是说,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医疗人员无过错的情况下,可以推定医疗人员存在过错。
2.医疗人员应当举证自己无过错:根据过错推定原则,当病患提起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时,医疗人员应当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将被视为存在过错。
这种举证责任的转移,有助于保护病患的权益,使得医疗人员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无过错,以避免责任。
3.过错推定的适用范围:虽然过错推定原则能够帮助病患容易地获得医疗损害赔偿,但这一原则并非一刀切。
对于那些在常规操作中发生的医疗损害,可以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医疗操作复杂且风险性高的手术,过错推定原则可能不适用,需要病患提供更多证据来证明医疗人员的过错。
4.医疗人员过错的认定标准:医疗人员的过错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错误行为过错”和“错误结果过错”。
错误行为过错是指医疗人员在医疗操作中未按照通常的标准和规范执行,导致损害结果的产生;错误结果过错是指医疗人员在医疗操作中可能没有出现错误行为,但是损害结果产生的时候医疗人员未尽到合理的义务,导致损害结果发生。
根据过错推定原则,当损害结果发生时,对于错误行为过错,只要确认医疗人员有过错行为,即可推定医疗人员存在过错;而对于错误结果过错,需要在确认医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再判断是否存在过错。
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有助于保护病患的利益和权益,降低了证明医疗人员过错的法律门槛,使得医疗人员更加注重操作规范,提高了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的公正性和效率性。
We cannot choose our origin, but our future is changed by ourselve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过错推定原则8种情形是怎样的1、动物园喂养的动物造成人员损害的,推定动物园存在过错。
2、堆放的物品倒塌导致人员损害的,推定堆放人存在过错。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人身遭受损害的,推定教育机构存在过错。
4、林木折断造成人员损害的,推定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存在过错。
一、过错推定原则8种情形是怎样的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遭受人身损害的,推定教育机构具有过错(《侵权责任法》第38条);2、患者因下列情形之一遭受损害的,推定医疗机构具有过错:(a)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b)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c)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侵权责任法》第58条);3、动物园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推定动物园具有过错(《侵权责任法》第81条);4、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推定其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具有过错(注意:建筑物倒塌适用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6条);5、堆放的物品倒塌致人损害的,推定堆放人具有过错(《侵权责任法》第88条);6、林木折断致人损害的,推定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具有过错(《侵权责任法》第90条);7、地下施工(包括窨井)致人损害的,推定施工人具有过错(《侵权责任法》第91条) ;8、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中所有人、管理人的过错推定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5条)。
二、过错责任推定的相关说明过错推定责任仍以过错作为承担责任的基础,因而它不是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而只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形式。
过错责任原则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在过错推定责任的情况下,对过错的认定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受害人只需要证明加害人实施了加害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无须对加害人的主观过错情况进行证明,就可推定加害人主观上有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何解读《侵权责任法》第58条的推定过错原则《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林律师遇到的几乎每一个医疗纠纷案件,患方都会认为病历存在作假、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诊疗常规的情形,而要求法官依《侵权责任法》第58条直接认定医方医疗行为存在过错判决赔偿。
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仅包括当事人、律师,甚至还包括不少法官(非案件承办法官)。
然而这种想法在司法实践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真的如大多数人对《侵权责任法》第58条所理解的那样呢?首先,司法实践中的实际引用情况。
在林律师的办案经历中,每年要处理数十个医疗纠纷案件,但是基本上没有遇到直接适用《侵权责任法》第58条对案件进行判决的法官,也在学习各类司法案例中,很少遇到这种判决结果。
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法院对该法条的引用是非常慎重的。
其次,法院对三种情形的态度。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1.该条款非常模糊。
这里的规章和诊疗规范未作任何限制、细化。
一般来说“规章”即地方行政规章,例如省卫健委制定的地方性规章规定只有定点医院可以收治血吸虫患者,如果非定点医院收治该类患者,则医疗机构应当符合该情形,但地方性规章何其多,医疗机构很容易在诊疗过程中违反。
同时,诊疗规范更是模糊,可以说只要违反《医疗核心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等等的,都违反了诊疗规范,那几乎每一个医疗纠纷案件,都可以找到违反诊疗规范的地方,那是否都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呢?这种模糊性,导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法官,因为这种模糊性,很难直接适用该法条。
2.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不一定和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
《侵权责任法》第58条虽然规定的是推定过错原则,即由果推因,只要医疗机构符合下列三个情形之一,患者有损害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区别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区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过错责任原则中,受害人需要承担向法院举证的责任,因为过错责任原则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于“谁主张则谁举证”的原则,而到了过错推定原则上,情况却反了过来,受害人举证的责任消失了,而加害人只需要向法院证明自己在事实行为中没有犯过错便可逃过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
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通常情况下是作为一种判断标准,当为了判断某位加害人在案件中有无过错的情况时,通常拿这两种判断标准进行衡量,这两种原则在某些情况下十分相似,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却也有区别。
1、过错推定原则可以说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形态,但其两者任然存在这一些区别:比如在过错责任原则中,受害人需要承担向法院举证的责任,因为过错责任原则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于“谁主张则谁举证”的原则,而到了过错推定原则上,情况却反了过来,受害人举证的责任消失了,而加害人只需要向法院证明自己在事实行为中没有犯过错便可逃过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
2、首先过错也叫过失,因此过错责任原则也叫过失责任原则,通常情况下,当行为人在主观上犯了某些过错,为了确定该过错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这时便用过错责任原则进行判断。
在过错责任原则之中规定,行为人仅仅在有过错时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同理,如若行为人没有过错,那么便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3、在我国《民法通则》一百零六条第二款中有这样的规定:当我国公民或者法人有侵犯国家的、集体的利益时,或者是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时,就算该公民或者法人是因为过失,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4、过错推定原则与过错责任原则相似,因此也可以叫做过失推定原则。
对于过失推定原则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法院根据侵权行为进行判定时,受害人通过其诉讼,能够证明在损害事实发生时加害人存在过错,这里跳过了加害人的主观过错,而从客观事实说话;而对于加害人,如果无法在法院上证明损害事实中自己并不存在过错,那么法院就会根据损害事实判定加害人在该损害事实发生时存在过错,因此该加害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示例文章篇一:《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我来给你讲讲呀》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碰到了两个超级有趣又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你们可别一听“法律”就觉得头疼,其实可有意思啦。
先来说说过错责任原则吧。
这个原则就像是一场游戏的基本规则。
在这个规则里呢,如果有人犯了错,造成了不好的事情发生,那他就得为这个错误负责。
就好比咱们在学校里,如果小明不小心把小红的铅笔盒碰到地上摔坏了,这就是小明的错,他就得承担这个后果,可能是给小红道歉,或者赔一个新的铅笔盒。
这就是过错责任原则很简单的一个例子。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上发生了一件事。
小刚和小强在教室里打闹,小刚一不小心把教室的窗户玻璃打破了。
老师来了之后就说,小刚啊,这玻璃是你打破的,你得负责。
小刚就很委屈地说,可是小强也有在打闹啊。
老师就说,但是是你直接把玻璃打破的,你有过错,所以你得承担责任。
这就是过错责任原则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
在这个原则下,谁有过错,谁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就像你种了一棵苹果树,你要是不好好照顾它,它生病了,结不出好果子,那就是你的过错,你不能怪别人。
再来说说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这个呀,就有点像一个神秘的魔法。
当一个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先假定有一个人是有过错的,然后让他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这就好比是,有一个花瓶在房间里碎了,房间里只有小李一个人。
那我们就先假定是小李打碎的,小李如果说不是他打碎的,那他就得拿出证据来证明。
比如说他可以说他进来的时候花瓶就已经碎了,或者是有小猫跑进来把花瓶碰碎的之类的证据。
我有个邻居叔叔,他就遇到过这样的事。
有一天,他停在楼下的自行车突然倒了,还把旁边的一辆小汽车给刮花了一点。
小汽车的车主就很生气,就认为是邻居叔叔的自行车倒了刮花他的车,叔叔就得负责。
这时候就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啦。
叔叔说不是他的错,他的自行车是被风吹倒的,而且他的自行车旁边本来就很窄,小汽车停在那里也不合适。
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八种情形
一、正当防卫:当遭受攻击或者侵害,被害人有权以正当防卫的方式抗击,在使用的防卫力量不超过所遭受的攻击力量的情况下,被害人可能就可以不承担过错。
二、紧急救助:当人们发现有人遭到危险而需要救助时,可以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去救助这个受害者。
如果这种采取的行动未致对人的伤害,而是拯救了受害者,被救助者可以不必承担过错。
三、已失去控制:当被害人已经失去控制时,他本身不能真正控制他的行为,因此也就不能承担过错。
四、误解:施犯此罪行的责任人由于某种误解的情况,将违法的行为误解成合法的行为,导致自己实施了本不应该实施的行为,可以不承担过错。
五、迫不得已:当责任人发生某种情形而只能犯罪,或者发生特殊情立想他无可奈何只能犯罪,可以不承担过错。
六、失误:当施犯此罪行的责任人因失误而使自己误以为行为合法,导致意外发生,那他可以不必承担过错。
七、欺骗:因被害人受欺骗,才会做出违法的行为而不觉得到应有的怀疑,可以申请过错推定原则,不承担过错。
八、抗命:当责任人实施的行为是为了反击高层或上级的违法命令而又很难拒绝的,可以申请过错推定原则,不承担过错。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一种经验法则,可以简化司法程序,并降低追究侵权责任的难度。
根据该原则,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损害时,法律会推定行为人在造成损害的过程中存在过错。
这意味着受害人无需证明被告人的故意或过失,只需证明自己的损害和被告人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例如道路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
在这些情况下,如果被告人的行为违背了一般人的注意义务,并且给他人造成了损害,法律会推定被告人存在过错。
受害人只需提供损害的证据,而无需进一步证明被告人的过错。
与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相对的是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
根据该原则,即使被告人没有过错,但由于其行为引起了损害,则会被要求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特定行业,如危险品运输或高风险职业等。
在这些情况下,法律认为行为人有义务承担特定行业的风险,即使没有过错也应对因其行为而引起的损害负责。
尽管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则,但在特定情况下,法律可能会适用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
这取决于各国法律体系的不同和特定立法的规定。
总而言之,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一种法律假设,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的过错是造成损害的原因。
而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则意味着即使没有过错,特定行为人仍然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这些原则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具体立法规定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以确保公平和实现法律的目标。
过错推定原则的9种情形口诀是“单肩劳动机,倒还高产”。
具体情形如下:
1.单,单位用工单位对工作人员的无过错责任。
2.肩,监护人对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责任。
3.劳,个体劳动者接受劳动方对劳动者的行为负责。
4.动,动物致人损害,如狗咬人等。
除了动物园动物使用过错推定,其余饲养动物一律适用无过错责任,其中有两种情况,烈性犬等禁止饲养的动物和违反规定饲养动物使用严格责任,即无任何免责事由。
5.机,机动车责任,在和非机动车、行人责任的划分上。
6.倒,倒塌的倒,即不动产倒塌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连带责任。
注意,这儿有一个特别的免责事由:如果建筑物的倒塌是第三人直接导致的,如恐怖分子炸掉的,则建设、施工单位免责。
7.还,环境的环字谐形。
即环境污染责任,污染者的无过错责任。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污染责任下,不可抗力不一定是免责事由。
8.高,高危作业,高度危险物等。
9.产,生产者对产品缺陷的无过错责任。
过错推定原则举证证明倒置吗在⼀般情况下,民事诉讼实⾏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果想要⼈民法院⽀持⾃⼰的诉讼请求的,是需要承担举证责任的。
但是过错推定是⼀种特殊责任,那么,过错推定原则举证证明倒置吗?下⾯,店铺⼩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过错推定原则举证证明倒置吗过错推定原则举证证明倒置。
过错推定与举证责任倒置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谓推定,是⼀种法律拟制,即在缺乏证据直接证实某⼀情况时,根据某些合理的因素和情况,判定某⼀事实存在的⼀种机制。
推定的基础是事实之间的常态联系,这样的常态联系是⼈们通过⽣活中长期、反复的实践所取得的⼀种因果关系经验。
这种因果关系是现象之间的这样⼀种内在联系,即每当⼀个现象存在,另⼀个现象应当接着出现。
“推定作为⼀条证据规则,当⼀⽅当事⼈证实了某⼀事实(通称为基础事实),⽽另⼀种事实(推定事实)则假定被证实,除⾮对⽅当事⼈提出反证来推翻这种推定,或者说,使推定事实处于前后⽭盾状态。
”因此推定在诉讼中的意义突出表现在:以存在符合法律规定或法律精神的客观因素和情况为由,将本应由⼀⽅当事⼈承担的证明责任,转移⾄他⽅当事⼈。
如果他⽅不能有效举证,则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
因此可以说,推定问题实际上是⼀个证明责任的问题。
推定在民法上⼀直是⼀项重要的制度。
它在侵权民事责任中的运⽤主要体现在过错推定、责任推定和因果关系推定上,其中尤以责任推定最主要,在确定民事责任是第⼀位应考虑的是过错责任(乃⾄⽆过错责任)中的过错有⽆,由谁承担举证责任及举证不能的风险是确定责任时第⼆位应考虑的。
⾸先,过错推定就是以法律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来认定加害⼈主观过错的法律制度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致损的责任,违反环保法污染环境致损的责任,在公共场所、道旁或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损害的责任,都属于违反义务,视为过错的责任,是种严格责任。
这种责任是将加害⼈⾏为违反法律义务或职业注意义务造成损害这⼀事实视为加害⼈有过错⽽推定产⽣的。
如何解读《侵权责任法》第58条的推定过错原则《侵权责任法》第58条规定了推定过错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被推定为具有过错,即使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其过错行为。
以下将对该原则进行解读。
首先,推定过错原则主要适用于一些特定的情况。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58条规定,当事人在寻常情况下应当提供、履行特定的注意义务,如果当事人没有履行这些注意义务,其行为将被推定为过错。
这些特定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事故中的机动车驾驶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理公务活动中的过错行为、施工、放牧等活动中的过错行为等。
推定过错原则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只适用于涉及一些特定领域的责任事项。
其次,推定过错原则是法律上的推定,而非事实上的推定。
法律上的推定是基于一定的逻辑推理,根据常识和经验,通过推定过程推定当事人的过错。
这种推定是法律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做出的规定,而不是直接推定当事人的过错行为。
因此,在适用推定过错原则时,法院需要根据当事人提供的事实证据,认定是否满足推定过错的条件。
第三,推定过错原则在适用时,可以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
在侵权责任纠纷中,原告通常要承担举证责任,即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有过错行为。
然而,在适用推定过错原则的情况下,原告只需要证明事实前提条件具备,即被告没有履行相应的注意义务,可以推定被告有过错。
这样,原告只需要举证被告未履行注意义务的一方面,避免了原告过高的举证要求,缓解了原告在侵权责任纠纷中的举证负担。
第四,推定过错原则不排除被告提供相反的证据。
虽然推定过错原则可以缓解原告的举证责任,但被告仍然有权提供证据证明其实际没有过错。
例如,在交通事故中,被告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其遵守了交通规则,采取了必要的注意义务。
如果被告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没有过错,法院可以不适用推定过错原则,而依据事实判断被告是否有过错。
综上所述,推定过错原则在《侵权责任法》中的设定,主要是为了在特定情况下,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医疗纠纷过错推定原则发⽣医疗纠纷,医疗机构是需要赔偿患者的损失的。
在⼀般情况下,医疗机构是需要在有故意或者过失的情况下,才需要赔偿损失的。
但是如果法律有特殊规定的,需要适⽤规定。
那么,医疗纠纷过错推定原则是怎样的呢?下⾯,店铺⼩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医疗纠纷过错推定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医疗损害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具体表现在:第⼀,《侵权责任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医疗损害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第⼆,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和医疗管理损害责任都必须实⾏过错责任原则,这两种医疗损害责任类型要求构成赔偿责任必须具备过错要件,没有过错就没有责任;第三,对医疗伦理损害责任适⽤过错推定原则,也必须以过错为要件,只是过错要件的证明实⾏推定⽽已;第四,即使在适⽤⽆过错责任原则的医疗产品损害责任中,对于医疗机构承担医疗产品损害的最终责任也必须有过错,医疗机构如果对于缺陷医疗产品致患者受到损害没有过错,则只可以承担中间责任⽽不承担最终责任,其可以向缺陷医疗产品的⽣产者或者销售者追偿。
(⼆)过错推定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是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的特殊情形在医疗损害责任中,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款和第七条规定,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例外适⽤过错推定原则或者⽆过错责任原则。
⾸先,《侵权责任法》第五⼗九条规定的医疗产品损害责任适⽤⽆过错责任原则,与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保持⼀致。
其次,《侵权责任法》第五⼗五条和第六⼗⼆条规定的未尽告知义务和违反保密义务的医疗伦理损害责任适⽤过错推定原则。
可能引起怀疑的是,这两个条⽂都没有明⽂说适⽤过错推定原则,但这两个条⽂明⽂规定的未尽前款义务和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都具有违法性,都可以推定为有过错,确定医疗伦理损害责任适⽤过错推定原则是有法律根据的。
(三)公平原则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中是否适⽤《侵权责任法》第⼆⼗四条规定了公平分担损失规则,理论界有的学者将其解释为归责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