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佛山城镇空间发展演变历程
- 格式:pptx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28
佛山城市发展建设历程
经过二三十年来的发展,佛山市建设用地面积已占到全市总面积的37%,禅城、南海、顺德建设用地规模实际上超过50%,已达到环境承载容量的极限。
加上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相对粗放,很多低效利用的土地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在拓展发展空间和环境整治两大要求的背景下,2007年,佛山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响了开展三旧改造的“第一枪”,率先探索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利用的新路子。
“三旧”改造是指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利用效率低、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的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进行再开发再利用。
佛山市不仅是全省三旧改造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全省三旧改造的重点地区,是“主要战场”之一。
佛山城市商业格局及发展规划1.主要商圈分别及特征祖庙时尚、休闲、观光、集商业、金融、酒店南海传统商业区,目东平新城商圈商圈季 华 商 圈传统特色商业和主体商业街。
(商务型)等为一体的商务中心。
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智能化国内领先、浓郁岭南风貌、辐射带动力强的佛山市中心城区、广东工业服务示范区、现代岭南文化新城。
桂城商圈前南海最为成熟,购物层次丰富的商圈。
2.地铁广佛线与各商圈的关联祖庙商圈地铁广佛线穿越祖庙商圈,地铁祖庙站与祖庙商圈相交汇。
季华商圈地铁广佛线穿越季华商圈,地铁季华园站与同济路站都于季华商圈的区域内。
桂城商圈地铁广佛线穿越桂城商圈,地铁桂城站、南桂路站、礌岗站均位于桂城商圈内。
东平新城地铁广佛线目前并没有与东平新城商圈有交汇点,但未来广佛线二期工程将延长至东平新城。
祖庙商圈季华商圈东平新城商圈桂城商圈3各商圈的典型物业祖庙商圈升平路锦华路福禄路人民路祖庙路祖庙商圈位于佛山市禅城区,东起普君北路—文庆路,西至汾江中路,南临卫国路,北街汾江河,是佛山中心组团的核心区域。
祖庙商圈为禅城区的老城区,片区内以祖庙路、升平路、锦华路、人民路等传统老街区为核心,汇聚百花广场、百花总汇、兴华商场、东方广场、升平广场、岭南天地等主要项目,为佛山传统商业区。
季华商圈季华商圈位于佛山中轴线上,沿季华路两边分布,目前聚集了东建世纪广场、顺联国际、英皇时尚城、印象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无论是商业氛围,还是居住环境、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季华商圈都是佛山目前最有实力问鼎城市CBD 的商圈。
根据政府的商业带建设工程规划,季华商圈将打造成一集总部办公楼、高级购物中心、休闲文华娱乐中心、高档住宅等于一体的生态型商业综合体。
桂城商圈从地理位置上而言,桂城商圈更接近广州,以南海大道和桂澜路为双轴线,加上广佛地铁带来的经济效应,以及公共交通的大力帮扶,桂城商圈在服务本地市民的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外来客源。
桂城商圈聚集了百花时代广场、顺联国际、新天地广场、城市广场、麦德龙广场、凯德广场、佑一城、汇潮购物广场、南海广场以及正在建设的创鸿广场等商城,是桂城老商圈所在地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商圈区域性强,有较好的交通和舒适的购物环境,主要以满足附近居民为主。
佛山发展历程
佛山位于广东省南部,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14年的秦朝。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佛山:早在秦朝时期,佛山地区就已经有人居住。
当时的佛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小镇,通过珠江水系与周边地区进行贸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交通枢纽。
2. 清朝时期:在清朝时期,佛山逐渐崛起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
通过与海外的贸易往来,佛山的经济蓬勃发展。
许多商人和企业家在此定居,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3. 近代佛山:随着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对外贸易的开放,佛山开始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和先进技术。
这加速了当地的工业化进程,从传统的手工业逐渐向现代工业转型。
佛山的纺织、陶瓷和制造业等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4. 现代佛山: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佛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许多跨国公司在佛山设立了生产和研发基地,进一步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5. 创新佛山:近年来,佛山以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为核心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力度。
佛山逐渐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集
群,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综上所述,佛山经历了从古代小镇到现代化都市的发展历程。
今天的佛山不仅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地区,还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城市。
佛山将继续秉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迎接新的挑战并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上传时间:2005-10-28第 1 章概况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连中山、江门,北通清远,地理位置优越。
市域内有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地区。
改革开放后,佛山地区发展较快,已成为全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城镇密集地区之一。
佛山现为地级市,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5 区,总面积为3848.49 平方公里。
2004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653.70 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058.96 亿元(当年价),全市总人口578.86 万人,其中户籍总人口为350.89 万人。
1.1 规划目的为适应2002 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 -2020 )》。
1.2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为3848.49 平方公里。
规划城区为“ 2 + 5 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1913 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9.7% 。
“ 2 + 5 组团”中的“ 2 ”是指:中心组团和大良容桂组团;“ 5 ”是指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1.3 规划期限近期为2005 -2010 年,远期为2011 -2020 年。
第2章城市的性质、规模与职能分工2.1 城市性质佛山是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具有岭南风貌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2 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发展总目标: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
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作,共同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立具有独自特色的都市区地位。
组团型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化探析——以佛山市为例孙若兰 孙美静摘要:伴随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大多数城市空间都在经历急剧而持续的变化,整体规模加速扩张、功能结构快速变革、城市空间不断重构。
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化是一个延续进化的动态过程,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合理性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需要城市规划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引导。
本文以非自然因素导致的先天性组团型城市佛山为例,分析其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化历程,探析其深层的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明确其演化过程中应有的城市规划作为,以期为同类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组团型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城市规划作为;演化;佛山伴随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大多数城市空间都在经历急剧而持续的变化,整体规模加速扩张、功能结构快速变革、城市空间不断重构,并兼具“向心聚集”和“离心扩散”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广东省中南部的佛山市(见图1.1),特殊的发展背景奠定其先天性组团型城市的特性,以乡镇经济为基础的快速经济发展,促使其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近年来急剧变化。
本文试图通过对佛山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化探析,寻求其深层的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以及演化过程中应有的规划作为,以期为同类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1.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化历程佛山市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市域面积为3848.5平方公里(见图1.2),境内地形复杂,低山、丘陵、台地、平原、滩涂、河涌图1.1佛山市在珠三角经济区的位置图1.2 佛山市行政区划示意图等多种类型地质分布其中。
由于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定位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等各类城市要素的变化,佛山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也随之变化,基本经历了单核心外溢式扩展、分散型跳跃式发展、组团型辐射式拓展3个阶段。
1.1单核心外溢式扩展佛山经历过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多次行政区划调整。
1992到1994年间,南海、顺德、高明和三水,分别改设县级市,由佛山代管,初步确定佛山市现有的管辖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