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59920
- 格式:ppt
- 大小:9.10 MB
- 文档页数:109
各部位普通X线摄影技术(二)一、胸部摄影注意事项1.摄影前认真阅读申请单。
2.胸部主要检查肺脏时,常规取后前位与侧位;主要检查心脏时常规取后前位、左侧位、斜位。
3.检查肺部时中心线经第4、5胸椎平面垂直射入探测器;检查心脏时,中心线经第6、7胸椎平面垂直射入探测器。
4.胸部摄影焦―片距为:站立后前位检查肺180cm,检查心脏200cm;卧位摄影时一般均用100cm。
5.肺部及膈上肋骨应摄取深吸气后屏气像;心脏应摄取平静呼吸下屏气像。
6.胸部摄影的曝光时间,要求使用X线管容量允许的最短时间。
7.肺部照片主要观察肺纹理和肺实质影像,因肺泡内充气,吸收X线量少,所需摄影条件较小。
8.膈上肋骨与肺组织重叠,膈下肋骨与腹腔脏器重叠,两者对X 线的吸收差异很大,摄影时应根据膈上肋骨深吸气、膈下肋骨深呼气的技术选择曝光条件分别进行摄片。
9.若两侧肺部密度相差悬殊较大或欲观察肋骨、心脏、锁骨等遮盖的肺组织以及纵隔肿瘤等影像,可采用高千伏技术摄影,选用高栅比的滤线栅。
10.胸骨正位摄影时应采用低千伏、小毫安、长时间、近距离并倾斜中心线的摄影技术,并在均匀浅呼吸的方式下曝光。
11.由于胸廓两侧对称,一般不用侧位摄影,必要时取斜位、切线位摄影。
12.摄影时去除衣物、异物、敷料,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特别注意体位防护的运用。
一、腹部摄影注意事项1.除急腹症及孕妇外,摄影前应清洁肠道。
(1)自洁法(2)灌肠法2.使用正确的摄影体位,可疑肠梗阻、穿孔、出血时,应尽量采用站立位摄影。
3.先天性肛门闭锁者,应在婴儿出生后20小时左右进行摄影。
4.腹部摄影一般选择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5.除新生儿外,腹部摄影均应使用滤线器技术,焦-片距为90~100cm。
6.摄影时应注意对被检者性腺器官等进行X线防护,特别注意体位防护的运用。
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体交界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二、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外侧的突起。
3、尺骨茎突鹰嘴为肘关节的茎突。
4、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高外地的骨骼。
8、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
10、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
11、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为胫骨上段前缘的突起。
14、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为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为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髂嵴为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9、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
,平第2骶椎高度。
20、股骨大粗隆为股骨上段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三、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段连接,平对气管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四、脊椎体表定位标志。
二、X 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 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外侧的突起。
3、 尺骨茎突鹰嘴为肘关节的茎突。
4、 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 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 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 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高外地的骨骼。
8、 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 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
10、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 7胸椎下缘等高。
11、 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 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 胫骨粗隆为胫骨上段前缘的突起。
14、 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 股骨内上髁为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 股骨外上髁为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 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 髂嵴为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 4腰椎棘突高度。
19、 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
,平第2骶椎高度。
20、 股骨大粗隆为股骨上段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三、胸部体表定位标志1、 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 2胸椎下缘高度。
2、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段连接,平对气管叉 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 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 11胸椎椎体高度。
4、 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 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 度。
四、脊椎体表定位标志。
X线常用摄影体位(一)上肢X线摄影一.手后前位 1 •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测手掌伸直,掌心向下,五指伸直自然分开。
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o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若同时摄取双手,中心线经两手第3掌骨头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显示被检侧手掌的正位影像。
被检测二至五掌指骨呈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像,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显示良好。
二、手后前斜位 1 •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挠侧抬高,手指内旋,使掌而与IR成45。
角。
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各指尖触及摄影台而,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o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手的斜位影像,被检侧二至五掌骨指呈正位影像, 第四五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叠,手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的骨皮质呈切线位显示,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三、腕关节正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而向下,肘部弯曲成90度角,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尺挠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尺挠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摄影距离为75-100cmo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3.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挠骨远端的正位影像,税腕关节而清晰,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四、腕关节侧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
照射野包括尺挠骨远端和掌骨远端,摄影距离为75-100cmo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经挠骨茎突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腕关节,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槎骨远端的侧位影像。
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腕部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八、前臂前后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肩部放低,前臂伸直掌而向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或掌心向上前臂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