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聿铭与卢浮宫
- 格式:docx
- 大小:3.33 MB
- 文档页数:7
贝聿铭建筑作品赏析贝聿铭是中国现代建筑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杰出的建筑作品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本文将深入探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从外观设计、空间布局、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贝聿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也被称为鸟巢。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创新的结构设计而闻名于世。
整座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鸟巢形状,外观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给人一种现代感十足的视觉冲击力。
不仅如此,其内部空间的布局也非常精妙,根据舞台的需求安排了合理的观众席和舞台设施,既满足了观众的观赏需求,又为演员提供了宽敞舒适的表演空间。
整体而言,国家大剧院展现了贝聿铭对现代建筑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
其次,贝聿铭还设计了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这座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故宫博物院的外观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宫殿风格,建筑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琉璃瓦屋顶,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
同时,建筑内部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化的展览空间和设施,使游客既能欣赏到珍贵的文物,又能享受到舒适便捷的观展体验。
贝聿铭以其细腻入微的设计理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为故宫博物院注入了新生命。
此外,贝聿铭还设计了美国洛杉矶的华尔滋艺术中心。
这是一座综合艺术场所,包括音乐厅、剧院、博物馆等多个功能。
华尔滋艺术中心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方,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使整座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融合。
而内部的各个功能区域则运用了多种材料和布局手法,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氛围。
贝聿铭在设计华尔滋艺术中心时注重了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使之成为一个容纳不同艺术形式和活动的综合性艺术空间。
最后,贝聿铭的另一部作品是巴黎卢浮宫新增部分的设计。
他以其独特的建筑理念和对历史建筑的尊重,为卢浮宫注入了现代元素。
新部分的外观设计简洁而现代,与卢浮宫的古老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建筑内部则设计了多个展览空间和设施,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展示和保护珍贵的艺术品。
贝聿铭通过对现代和传统的结合,成功地将卢浮宫打造成一个具有时代感和功能性的艺术殿堂。
浅谈贝聿铭及其建筑思想————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在诸多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建筑大师中,我最先接触,也最喜欢的就是贝聿铭,或许是他那东方人的面空和华人的身份让我感觉到亲切吧。
在为其建筑作品倾倒的同时,不禁心下暗自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建筑创作思想和理念指导他设计出如斯精品呢?本文以其代表建筑作品——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为例对其建筑思想进行简单分析。
这座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
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
总平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
因此,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
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本文将以以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视角对其加以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对他的建筑思想和观念进行简要分析。
一、环境坐落于法国瑰宝卢浮宫入口广场,这个位置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对坐落其中的建筑产生了许多约束与极高要求。
二、场所金字塔本身就如同是卢浮宫的藏品一般,与古老巍峨的建筑相辉映,既存在感强烈,又不喧宾夺主,透明的体量更使得卢浮宫本身有了别样的风情。
金子塔位于卢浮宫中轴线上,强调了入口的位置,对游人产生明确的指标。
三、典型空间效果从下图的模型中可以看到金字塔的埋于地下的使用空间。
这个空间的构成具有对称、均致、平衡、几何感强烈的美感,其中轴线与卢浮宫中轴相合,呼应了主体建筑的中心对称的形制。
对光影效果的运用是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
四、平面分析有了这座“金字塔”,观众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
观众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八百米。
浅谈贝聿铭现代建筑设计——以卢浮宫金字塔设计为例吴思远【摘要】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面镜子,它不仅能够反映出当下社会的审美变迁,同时也放大了美学主义.在建筑史上不乏诸多惊世之作,卢浮宫金字塔就是这样一个标志性建筑.法国是一座艺术气息较为浓厚的国家,卢浮宫曾经是一座监狱,也是一座皇宫,在岁月的变迁中见证了法国的变化.而当下,卢浮宫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博物馆,上世纪八十年代,卢浮宫得到了扩建机会,最终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方案得到了肯定.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新的元素,使得法国卢浮宫既具有历史文化,同时也具有现代艺术气息.因此,本文从阐述贝聿铭简介角度入手,分析了卢浮宫金字塔的背景和价值,并重点研究了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内容.【期刊名称】《居业》【年(卷),期】2016(000)012【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贝聿铭;现代建筑;卢浮宫金字塔;设计内容;影响力【作者】吴思远【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中学校,四川眉山 620030【正文语种】中文艺术的价值体现在与社会文化和发展相协调,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人们对于审美的联系较大。
从古至今,建筑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而出于对文化的保护,使得人们在建筑设计上,往往过于小心翼翼,不敢去触碰社会审美的边界。
而贝聿铭却认为艺术应当落到实际,应当反映出文化的变迁,以更大的包容力,引领和主导世界审美的发展。
因此,在贝聿铭建筑大师的创作过程中,往往大胆创新,以独特的设计,将外部环境与建筑的功能性进行连接。
运用抽象几何思维,使建筑本身成为当地的闪光点,引领世界建筑的良好发展。
贝聿铭出生于中国苏州,自小就表现出了对建筑的热爱,天分和努力使得贝聿铭先后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深造,系统性的学习建筑相关知识。
由于贝聿铭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其建筑作品更加注重设计感和实用性,在吸收和运用古典主义美学的同时,也融合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
1983年贝聿铭获得了建筑领域的最高奖——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建筑界中的“钻石”中文名贝聿铭外文名Ieoh Ming Pei国籍美国出生地中国广州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职业建筑师艺术家毕业院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主要成就获普利兹克奖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配偶卢爱玲祖籍苏州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
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
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
下面我主要介绍卢浮宫的金字塔的设计理念以及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
“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
”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钻石般的材质——玻璃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浅论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卢浮宫
专业建筑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浅析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卢浮宫
摘要:( :贝聿铭是美国华裔著名建筑设计师,他的设计以独特的个性闻名于世.贝聿铭的建筑是以光、影和运动为闪光点.擅长表达几何抽象的力量,使建筑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玻璃金字塔就是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卢浮宫以丰富的收藏闻名于世,它的前身是一座监狱,后成为皇宫,再后来成为博物馆 )
关键词:(贝聿铭玻璃金字塔建筑 )
正文
大师简介
贝聿铭(见图1—1)美籍华人建筑师,祖
籍江苏苏州,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
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岁随父
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
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
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
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见图1-2)、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被誉为“现代建筑
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图1-1 贝聿铭
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
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
兹克,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
章等。
1990年退休。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
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图1-2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筑师。
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
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1.方案介绍
1981年,新上任的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提出要修复整个法国的文化结构。
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卢浮宫的翻修和改建。
密特朗总统把这项任务委托给了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
这是有史以来首次有非法国籍的建筑师从事卢浮宫博物馆的设计工作。
贝聿铭的翻新工作于1989结束。
他对卢浮宫的主庭院拿破仑中庭进行了重新设计,以缓解每日数以千计的游客所造成的拥堵。
一个新的大厅入口成为独立于展厅的中央大厅空间,方便游客出入,成为游历博物馆的循环路线中的视觉焦点(见图2-2)。
除了为卢浮宫增加了新入口,贝聿铭还设计了一系列地下空间,包括展廊、仓库和修复实验室,并将博物馆的各个翼楼连接起来。
在新增和重新布置了博物馆的辅助空
间后,卢浮宫可以增加自己的馆藏,
并展出更多的艺术品。
从平面图可
以看出(见图2-1)贝聿铭为卢浮宫
设计的新增结构使是一座钢玻结构
的金字塔,周围地面上环绕着三个
较小的三角形,将自然光引入其下图2-1 卢浮宫改造后平面图
的拿破仑庭院。
在贝聿铭看来,玻璃金字塔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入口,这个入口在历史方面和形式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起到突出主入口的作用。
图2-2 从卢浮宫内侧看入口
“从外型方面来说,它(金字塔)与卢浮宫相得益彰……,而且这种形式也是最稳定的结构形式之一。
为了确保透明度,金字塔采用玻璃和钢材来建造,这象征着我们摆脱了过去建筑传统所带来的束缚。
它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
”——贝聿铭
设置在庭院中心的钢玻结构金字塔有着引人瞩目的外观,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
它的外观向卢浮宫的的尺度和设计致敬。
按照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等比例缩放设计的大金字塔并没有减损博物馆建筑的历史风貌,相反,现代结构的金字塔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博物馆比邻而居,相映生辉,凸出了各自的细节和美感。
甚至金字塔倾斜的玻璃墙也向博物馆的折线形屋顶致敬,卢浮宫立面非透明、厚重的特质也反衬出金字塔的通透性。
卢浮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巴黎的历史拥护者不能全盘认可贝聿
铭设计的现代感十足的建筑。
卢浮宫所在地原是菲利普•奥古斯特的地牢和城堡所在地,随后在1546年被改建成弗朗西斯一世的宫殿。
直到1793年,路易十六才将卢浮宫变为一座博物馆。
卢浮宫一直深深地植根于法国人民的历史和文化中。
针对改建的反对声音大多不是因为博物馆本身的扩建,而是因为建筑的风格问题。
大多数人觉得贝聿铭的现代设计审美会与卢浮宫的传统建筑风格不搭调,显得格格不入。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巴黎的现代化发展,贝聿铭的设计已经融入巴黎的文化中。
世人已在贝聿铭的设计同卢浮宫的形象间画上了等号,使玻璃金字塔成为博物馆甚至巴黎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2.材料设计
卢浮宫历尽沧桑,已经高龄八百
多岁,当初的设计功能与变化后的
使用用途无法为博物馆使用。
卢浮图3-1 金字塔的玻璃和金属结构
宫没有现代美术馆应具备的设施,它先天的条件并不好,如何使城市框架更适合于我们的生活空间和功能需求,是贝聿铭与玻璃金字塔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
金字塔采用的现代材料(玻璃和金属结构,见图3-1),新旧对比使卢浮宫的建筑更加清晰明朗。
现代的与传统的(石材)从质量、性质、质感与过去大相径庭。
从美学法则来看,随着时间、空间的转换,组成了完美的对比。
贝聿铭的建筑是以光、影和运动
为闪光点。
因为玻璃自身最大的特
点就是透明(见图3-2 3-3)。
来自
自然的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
流淌到室内(见图3-4),带给室内
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结构不仅
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也赋予图3-2卢浮宫金字塔
了玻璃一种力量与特别的艺术美。
玻璃透明不遮挡原建筑的立面,从视觉上、空间原理上使原有建筑群的感觉不被削弱,同时设计者的建筑思想还能充分体现,加上人的运动与光线的变化,整个空间充满了活力。
图3-4卢浮宫金字塔内景图3-3卢浮宫金字塔夜景
开始时候,许多建筑学人看到金字塔也会觉得它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尤其对环境质感的冲击很大,但是贝聿铭很能把握建筑环境,并且创造了一些指示标,塑造出他对环境赋予的独特的景观认识。
在新与旧、现代与古老之间,贝聿铭沿用卢浮宫原有的法国本土的石材材料作为金字塔地下大厅的建材,他的创作手法使它们和谐融合在一起并且相辅相成。
它们是最现代与最原始的结合,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是无限的,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金字塔的形象象征的古埃及与未来的结合,在人们心目中是高深的,又是伟大的。
2造型设计
如何减少体量是贝聿铭设计的关键问题。
在其他几何体,同等底边的条件下,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或是很大面积的体量,只有椎体的表面体积最小,能覆盖较大的建筑面积。
建筑符号——金字塔造型的引用,贝聿铭很大胆并赋予想象,他把最古老的建筑符号,以最现代的材质进行加工,处理。
将崭新的玻璃金字塔与陈旧的宫廷建筑融为一体,不仅是法兰西建筑风格和埃及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也是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
有机统一。
贝聿铭用三角形构
图,玲珑剔透的玻璃金字塔利
用对比创造出力的表现,它像
一颗闪烁的宝石。
非常的漂亮
同时具有视觉冲击(见图4-1)。
总结
图4-1 卢浮宫金字塔
建筑像一面镜子,反映
着这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文、科学和一定层面的综合反应与流变。
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最大的不同点是:它总会受到建筑的实地材料和形体结构的制约。
就是建筑所展现的造型美通过建筑的实地材料和一定的科学技术共同建立起来
的。
建筑有他独特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像体型、比例、尺度、色彩、质感等。
同时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色相互照应,传达了这个时代风貌和精神,表现了社会审美需要的一种理想。
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成为著名的建筑,它的设计与建造过程,极有利的表现了建筑艺术的成功与否,不能只看一时,更在于在未来的时间考验。
巴黎卢浮宫在满足了基本的功能要求后,通过先进的物质技术条件如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结构和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的调配,达到了让世人满意的建筑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张君.大罗浮与金字塔[J].装饰,1995(3).
〔2〕查一路.贝聿铭和他的金字塔[J].创新科技,2007(8).〔3〕赵品品,邓政,叶经文.论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与其建筑
风格[J].美术大观,2009(5).
(3)Archgo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参考网址:
/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992:ad-classics -le-grande-louvre-i-m-pei&catid=71:exihibition
/link?url=zyGkv_epukzMkoNpRS40Zg4_wxFp1ZGNYk5gI6kCd0mFCkA aav6AjpAjbi2bYLnjDHEgamQtl5R_8EZ3aX1-zMMVDyU0l-wpdS_Oo_8rA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