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论文

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论文

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论文
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论文

学号:2006040125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学生:曹翠燕

指导教师:王玉和教授

年级:2006级

专业:化学教育

系别:化学系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学生曹翠燕

指导教师王玉和教授

年级2006级

专业化学教育

系别化学系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年5月

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曹翠燕

摘要:氢能作为最有利用价值的二次无污染、高效可再生能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分析概括了国内外氢能的发展概况,同时介绍了氢能的发展前景。其中,着重介绍了氢能在燃料内燃机和氢燃烧电池的应用,并且从氢能在航天航空领域、军事领域、能源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工业领域等行业中的应用,阐述了氢能的实用价值。

关键字:氢能;发展状况;应用前景; 氢内燃机;氢燃料电池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在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仍占很大比例,但是,一方面,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另一方面,由于化石燃料是一种有限、不可再生的资源,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1]。因此,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是当前全球急待解决的任务。

而氢能作为2l世纪的绿色能源[2],由于具备电能和热能所没有的可储存性,使它成为最好的可再生能源的载体,也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3]。近年来,氢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已经形成一个不小的高潮,氢能经济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1. 氢能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发展概况

现阶段由于氢能系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氢能的发展已经不单纯停留在技术领域上,同时产生了―氢能经济‖的新经济模式的概念[4]。最近又有专家提出未来要发展到―氢能文明社会‖的新阶段[5]。不过,由于氢能在制备储存等方面的局限使氢能商业化进展仍然很慢,即使对发达国家而言,虽然氢能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但仍处于示范阶段。

现阶段氢能作为一种高效能源在航天飞机、火箭等航天行业及城市公共汽车中有广泛应用,一些国外的发达国家在1993年就开始使用以液氢为燃料的城市公共汽车。

目前世界各国推出的燃料电池动力车及可用于手提电脑、播放器、手机的小型燃料电池等利用氢能的产品已经非常多[6]。目前欧洲已有22座加氢站,而在美国、日本建立的加氢站则更多。美国联邦政府计划在2004~2008年投入12亿美元用于实施―氢能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行动计划‖[7]。北欧国家冰岛与戴一克、壳牌等公司合作[9],希望在今后30—40年的时间内在该国的公共汽车、轿车和渔船上用氢取代石油,从而使该岛国成为初步实现氢经济的国家[10]。日本于1993年启动了二个项目,计划到2020年投入30亿美元,构建一个环球能源网络[11],用于氢能源的有效供给、输送与利用,将500万辆燃料电池车投入市场,近期将建成2000多个加氢站。

1.2. 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对氢能的研究与发展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中国科学家为发展本国的航天事业,对作为火箭燃料的液氢的生产[12],燃料电池的研制与开发进行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将氢作为能源载体和新的能源系统进行开发,是70年代的事。氢能也可应用于电子工业中,例如在集成电路、电子管、显像管等制作过程中都是用氢作为保护气的[13];炼油工业中可用氢进行加氢精制[14];冶金工业中可用作还原剂将金属氧化物还原出来[15];在精细有机合成工业中氢气也是重要的合成原料之一[16];合成氨中氢气也是重要的合成燃料之一[17]。现阶段氢在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18]。所以开发使用氢能源是现在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努力的方向。

在我国,尽管多年来,氢能领域的专家和科学工作者在国家经费支持不多的困难条件下,仍然在制氢、储氢和氢能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绩[19]。

制氢技术:目前,我国工业制氢方法主要是以天然气、石油和煤为原料,在高温下使之与水蒸气反应而制得,也可以用部分氧化法制得[20]。这些制氢方法在工艺上都比较成熟,但是由化石能源和电力来换取氢能,在经济上和资源利用上并不合适。现有的工业制氢主要是维持目前化工、炼油、冶金及电子等部门的需要。水电解制氢和生物质气化制氢等方法,现已形成规模。其中,低价电电解水制氢方法是当前氢能规模制备的主要方法,但目前电耗过高,亟待改进[21]。此外,由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开发的―甲醇重整制氢技术‖已投入生产实际应用,目前最大规模为360 Nm3 H2/h,并实现系列化、批量化生产。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燃料电池技术‖中,承担了燃料电池电动车用―甲醇重整制氢装置‖[21]的研制,目前,已形成概念样机。

为加快氢能的开发利用,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了新型制氢方法的研究。石油大学承担的―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从H2S制取氢气的扩大实验研究‖,此方法制氢能耗低,约2.6 kWh/NH2,使低电耗制氢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2]。中科院感光化学研究所承担了―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制氢技术的中试研究‖。该所的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分解水制氢及非常规资源制氢研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光化学、生物质和电化学制氢领域[23],兰州化学物理所、微生物以及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

储氢技术:目前,氢的储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常压储氢,高压储氢,液氢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及吸附储氢等[24]。液氢储氢是一种较好的储氢方法,此法储氢密度高。但是,制备1升液氢约需消耗电能3 kWh,在储存过程中液氢还有自然挥发,因此能耗较高。金属氢化物的出现为氢的储存、运输及利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25]。

近年来,我国也对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研究给予了稳定的支持。国家―863‖计划设立了氢能技术和系统技术开发课题,―973‖计划设立了氢能基础研究项目[26]。科技部从2001年开始组织实施以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为重要内容的―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27],作为―十五‖的1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国家投入近9亿元。

氢能利用:通过科学家们的努力攻关,我国氢能利用和燃料电池技术正在不断发展[28]。

继德国、美国、日本之后,我国自主开发出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轿车和城市客车,其关键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29]。王贺武表示,在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和氢能源燃料电池领域项目支持下,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实验室已经自主研发了5辆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它们的关键技术指标优于国际主流车型,而造价只有国外平均水平的1/4,累计运行里程已超5万公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他说:―这5辆采用氢能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以研发燃料电池轿车为主的上海同济大学,自主研发出的―超越3号‖燃料电池轿车去年6月在第8届必比登清洁能源汽车挑战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30]。在加紧氢能和燃料电池自主研发的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2003年11月,包括我国在内的15个国家和欧盟共同发起―氢能经济国际合作伙伴‖计划,以协调和促进世界各国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方面的研发工作[31]。另外,在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的资助下,科技部、北京市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实施―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采用全球招标方式购买了3辆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目前已在北京试运行。

2. 氢能的应用前景

氢能在燃料内燃机,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核能-氢能系统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而按氢能释放形式(化学能和电能)[32],可将氢的应用分为直接燃烧和燃料电池两类。

2.1. 氢的直接燃烧利用

直接燃烧具体体现在内燃机方面。而现有市场对于利用内燃机的氢的直接燃烧方法要给予必要的重视和支持。

液氢可作为火箭、导弹、汽车、飞机等的燃料。火箭推进器利用液氢和液氧在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燃烧[33],产生3 000~4 000 K高温和几十大气压的蒸汽,以超音速通过火箭尾部喷管喷出,产生巨大推力。美国的阿波罗宇宙飞船、西欧的阿利亚娜火箭、日本的H1火箭及我国的―长征‖运载火箭,均以液氢为燃料[34]。

氢内燃机可作为燃氢汽车的动力装置。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宝马、奔驰,日本三菱,美国别林等公司均系统地研究开发了氢内燃机,其中,以德国宝马公司的研发成果最为卓著。美国福特公司于1998年开始研究氢内燃机,其发动机热效率比汽油机约提高15%。氢能飞机的试验早在1956年就曾在美国的B 57飞机上获得成功。1973年,NASA开始研究超、亚音速液氢飞机的设计方案[35],洛克希德公司也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已提出对波音、A300、D@10等类飞机改用液氢燃料的设计方案。

2.2. 氢能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氢燃料电池是使用氢能的最高级、最有效的方式。

氢能发电有多种形式,以燃料电池最为重要。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的装置,能量转化效率高达80%以上,远高于温差电池的10%和太阳能电池的20%的转化效率[39]。燃料电池的这一独特优点使它被列为未来世界十大科技之首。

作为―高效率、无污染、高效率、适用广、无噪声、具有连续工作和积木化‖等优点的动力装置———氢能燃料电池方面的发展尤为诱人[40]。而以氢为燃烧的燃料电池替代靠热机原理工作的发电机[41],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开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事在必行。

而燃料电池有望成为航天、电动车辆和分散式供电的首选电源。在各种类型的燃料电池(分别以甲醇、天然气、煤气和氢气等为燃料)中,以氢气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最适合应用于电动汽车上。1962年,杜邦公司研制出全氟磺酸膜。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将质子交换膜的铂催化剂作了大量改进,铂的用量减少了90%,使燃料电池朝实用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2001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加拿大巴拉德公司开发出了功率密度高达l350 W/L的燃料电池组。美国能源部于l995年开始,实施PEMFC发展计划,开发用于电动汽车的PEMFC[42]。在美国能源部支持Power公司于1996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液氢为燃料的PEMFC电动汽车。

目前,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的著名汽车制造厂商皆已加入到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行列。燃料电池的技术开发竞争激烈,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福特、马自达、沃尔沃等公司与燃料电池生产商巴拉德公司联手[43];丰田、五十铃、菲亚特等联合开发燃料电池技术。两者均宣布投资10亿美元,并准备于近期在市场上推出燃料电池汽车。此外,本田公司单独开发,雷诺与日产公司结伴开发,大众、标致公司与意大利燃料电池商诺拉联手开发。

作为氢能的最好的利用方式——燃料电池技术[44],目前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在汽车方面的应用。目前全世界有大约200辆大大小小的燃料电池车在示范。2005年5月结束的欧洲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的示范也取得很大的成功,30辆城市燃料电池公共汽车一共行驶76万公里,运送乘客300万人次。目前看来,燃料电池汽车的实用化还需15—20年,也许还会长一些[45]。其主要的制约是价格问题,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成本太高,为l000 $/kW以上,而普通汽车发动机的造价约为50 $/kW。美国能源部于2000年10月宣布,由它组织研制的电动汽车用PEMFC电池系统成本已降全150 $/kW,其计划目标为50 $/kW。最近,美国政府又拨款17亿美元[46],开发氢燃料电池电动车,希望在20年内成功开发出具有经济竞争力的氢能车辆,取代目前的燃油汽车。最基本的目标是2020年实现500万辆氢燃料电池车上路[47]。我国国家科技部于1997年批准将燃料电池技术列为国家―九五‖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在研制成功了30 kW PEMFC电动汽车。同时也有氢能基础设施的问题[48]。2003年底成立的16个国家与地区的政府机构《氢能经济国际合作伙伴(球髓)》也将其商业化的时间表定在2020年之后(能否按期实现,还很难说)。有没有近期氢能就可以派上用场的地方昵?答案是肯定的,最现实的就是刚才上面提到的内燃机的利用。

2.3. 氢能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无论是从能源需求还是从氢能特点考虑,氢能替代能源都具有现实性,除以上之外氢能在以下行业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1) 航天航空领域:利用氢和氧化剂发生反应放出的热能使航天事业看到了新的曙光。例如氢氧发动机,新型大功率运载火箭及动力装置的燃料都是这一应用的具体体现,而欧盟―CRYOPI.ANE‖计划更是充分证明了液氢做为未来航空燃料的技术可行性。鉴于相同重量液氢的能量密度是煤油的2.8倍[49],氢燃料对未来航空发展的影响可能是革命性的,此外还有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供电的电动飞机、火箭发动机、氢内燃机等。

(2) 军事领域: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供电的潜艇,―攻击者‖军用车,军用机车中、小规模供舰艇蓄电池充电的燃料电池电厂等[50],都体现了氢能在军事方面优势。此外氢和氧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从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直接获取电能及利用氢的热核反应释放出核能。氢弹就是利用了氢的热核反应释放出的核能,是氢能的一种特殊应用。

(3) 能源领域: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太阳能一氢能系统,生物质一氢能系统[51]。

(4) 交通运输领域:燃料电池汽车、大巴、各种适用的运载工具包括高尔夫车、工程车、铲车、卡车、起重车、矿山机车、自行车、摩托等。

(5) 工业领域:近几年来燃料电池发展迅猛,燃料电池(F6AG HAGG,FH)技术的诱人前景使我们看到了氢作为能源的可行性[52],氢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冶金、半导体工业的还原,保护性气体,等离子体新工艺燃料供给以及新材料制备工艺改进等方面都体现了其使用性。

3. 总结

氢能经济的发展对于各种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是机遇也是挑战。氢能的应用将势不可挡地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由于氢能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氢能的制取、储存等工艺的提高事在必行,所以我们应该关注氢能的发展,做好必要的准备,在未来的氢能经济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肖建民:论氧能源和氢能源系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 19(1): 82–86.

[2] 温廷琏: 氢能. 能源技术2001, 22(1): 96–98.

[3] 王洪:下一世纪的理想能源—氢能. 中国经贸导刊1999, 24:25.

[4] IYNC:2002 A world of opportunities. Nuclear News 2002, 45(7): 53–57.

[5] American Nuclear Society American nuclear society winter meeting: Nuclear and energy independence. Nuclear News 2002, 45(6): 40–58.

[6] GRANT P M:Energy for the city of the future[M].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The

Indus—trial Physicist 2002,(7):22–25.

[7] 刘先曙:科技动态——德国科学家研制出氢能飞机[J]. 科技导报1997, (6):22.

[8] MARSHALL A C.An assessment of react or types for the chemical hydrogen production:SAND 2002—0513[R]USA. ANL,2002.

[9] 贺华,赵景联:燃料电池的开发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石油技术与应用,2001,19(3):205–209.

[10]YOSIHIDA K, A simulation study of UT-3 the chem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process. Hydrogen Energy 1990, 15: 171–178.

[11] 东风,勾成,吴二冬等:军用氢能技术研究初探[R]. 北京中国愿子能科学研究院2003.

[12] 华民,明平文,邢丹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J]. 当代化工2001,30(1):7–11.

[13] 吴昕:燃料电池及其发展概况[J]. 动力工程2001,21(2):1172–l175.

[14] 克里斯托弗·弗莱文著,张康生等译:动力潮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15] 李方正:能源趣览[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9.

[16] S. White. R:Aspects Concerning the station of a Hydrogen Fueled Engine[c]//Proceedings of13th World Hydrogen Energy Conference. Beijing. 2000,12–15.

[17] 中国科技部,2003世界科技发展战略[EB/OL],www. Most go,2004,02.

[18] 技日报网,美氢燃料电池研究计划获得30亿美元资金[EB/OL],www.daily.corn 2003,05–08.

[19] C.M.White.R.R.Steeper and A.E.The hydrogen—fuel combustion engine:a technical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06,31(10):1292–1305.

[20] 中国能源网,日本预测2010年全球氢燃料汽车将达到4万辆[EBOL]: www.China Se.com 2004,04–15.

[21] 华商晨报,民族品牌汽车有望―喝氢排水‖[EB/OL], www.New energy.Corn 2006,10–3l.

[22] 中创网,北京理工大学成功开发出氢燃料内燃机样[EBOL],www.New energy.corn,2006,10–31.

[23] 新华报业网,全国首辆―喝氢‖轿车诞生镇江[EB/OL],www.New energy.corn,2007,l–12.

[24] 杨振中:氢燃料发动机燃烧与优化控制[D]. 杭州浙江大学2001.

[25] 振中,王丽君,熊树生:氢经济时代的车用H. 燃料发动机的研究与展望[J],车用发动机2005(2):1–5.

[26] 宗强:氢能一2l世纪的绿色能源[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7] 民日报,日本氢能领跑新世纪[EB/OL],www.New energy.Corn 2006, 8–22.

[28] 黄亚继,张旭:氢能开发和利用的研究[J]. 能源工程2003(2):33–36.

[29] Lynch F,Fulton J:Advanced Hydrogen/Methan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R]. Final Report,April 1994,NREL/TP:425–6357.

[30] 张涛:―氢能经济‖渐行渐近[N]. 人民政协报2004,06–08.

[31] 徐建中: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J]. 节能与环保2002,30(3):10–14.

[32] 顾树华,张希良: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与能源问题[J]. 环境保护2003(1):52–55.

[33] 王毅波:21世纪理想的能源—氢能[J]. 能源研究与信息2003,19(2):63–68.

[34] 衣宝廉:燃料电池—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方式[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8.

[35] 胡卫华,谢起成,韩晓东: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燃料[J]. 公路交通科技2002,19(5):139–143.

[36] HYNEK S, W:Hydrogen storage,Hydrogen Energy Progress X[A],Proceedings of the 10th world hydrogen energy conference[C]. C0coa Beach,June20–24,1994.

[37] 宝廉:燃料电池一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方式[M]. 北京化工出版社2000.

[38] 孔宪文,桂敏言,冯玉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现状与前景[J]. 东北电力技术2002(3):28–33.

[39] 王金全,徐晔,贾东升:PEMFC发电技术及其在防护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 防护工程2002,24(2):103–105.

[40] 刘娅,徐峰:世界氢能与氢经济的发展概况及不同认识. 世界科技研究2006(1):36–57.

[41] White Y,0hta Y:Hydrogen producing apparatus[P]. us Patent 1997,06–17.

[42] 刘军民,廖世军:天然气直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J]. 天然气工业2005,25(11):107–110.

[43] 王松岭,论立勇,谢英柏等:天然气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应用[J]. 天然气工业2006,26(1):146–148.

[44] 魏敦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J]. 煤气与热力2006,26(1):46–48.

[45] 郝小礼,张国强:建筑冷热电联产系统综述[J]. 煤气与热力2005,25(5):67–73.

[45] Jensen w,Marc R.The ultimate change:developing for fuel vehicles[J]. Environment 2000,42(7):40–52.

[46] 贾林,邵震宇:燃料电池的应用与发展[J]. 煤气与热力2005,25(4):73–76.

[47] 邱彤,孙柏铭,洪学伦等: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燃料电池汽车[J]. 天然气工业2003,23(5):1–4.

[48] 李艳,李帆,管延文:天然气制取燃料电池用氢技术的探讨[J]. 煤气与热力2006,26(1):29–34.

[49] 张涛:天然气燃料电池的原理与应用[J]. 煤气与热力2002,22(5):417–419.

[50] 衣宝廉,韩明: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J]. 电源技术1999,23[2]:123–125.

[51] 胡里清,周利容,李拯等:协便携式200 W至500 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研制[J]. 电化学2000,8(2):182–185.

[52] 黄建彬:工业气体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Hydrogen Energy

Cao Cui-Yan

Abstract:Hydrogen energy as the most valuable secondary non-pollution, efficient renewable energy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ydrogen energy are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by a number of reference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s of hydrogen fuel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hydrogen battery are introduced emphatically.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values of hydrogen energy in aviation,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energy resource and industry, are presented widely.

Key words:Hydrogen energy; Development status; Application prospect; Hydrogen engine; Hydrogen fuel cells

论文评阅人意见

指导教师评语页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过程记录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专业化学年级 2006级答辩人姓名曹翠燕学号2006040125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过程记录:

答辩是否通过:通过()未通过()

记录员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登记表

航海技术设计毕业论文

航海技术设计毕业论 文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意义 (1) 1.4研究容与方法 (1) 1.4.1研究的基本容 (1) 1.4.2研究方法 (2) 2渔船现状调研 (2) 2.1数据整理与分析 (2) 2.1.1渔船类型及作业方式的调查 (2) 2.1.2渔船事故种类调查 (3) 2.1.3渔船救生消防设备配备情况的调查 (4) 2.1.4渔船船员文化水平及接受应急训练状况 (4) 2.2调查数据的整体分析 (5) 3渔商船特点的比较对制定应急方案的启示 (6) 3.1渔船与商船特点的比较 (6) 3.1.1船舶结构 (6) 3.1.2船舶航行特点 (7) 3.1.3船员构成特点 (8) 3.1.4船舶火灾特点 (8) 3.1.5火灾应急设备的配备特点 (9) 3.2渔商船特点的比较对制定火灾应急方案的启示 (9) 4渔船火灾应急方案 (10) 4.1单拖渔船火灾应急方案 (10) 4.1.1单拖渔船的作业特点 (10) 4.1.2单拖渔船中前部火灾应急方案 (10) 4.1.3单拖渔船机舱火灾应急方案 (12) 4.2双拖渔船火灾应急方案 (16) 4.2.1双拖渔船的作业特点 (16) 4.2.2双拖渔船中前部火灾应急方案 (16) 4.2.3双拖渔船机舱消防应急方案 (20) 4.2.4双拖渔船驾驶台消防应急方案 (23) 5结合3D软件探讨本方案的实用效果 (28)

5.13D游戏学习软件简介 (28) 5.2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29) 6结束语 (30) 附录 (33)

渔船应急方案设计与研究 摘要 摘要:以往对船舶应急演练方面的研究和培训大都局限在大型运输船舶上面,很少有针对渔船及渔民的应急方案,由于渔民的文化和业务素质不及商船船员,渔船的结构及其独特的作业方式加上应急设备的配备方面与商用船舶有很大不同,故有必要针对渔船的以上特征为其设计一套专用的应急方案,本文将结合在象山港,港地区调研所得材料,分析渔船当前结构,应急设备的配备,人员操作水平等现状,及渔船常发事故类型做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方案,结合3D教学软件,探讨该方案对于渔民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渔船特点;事故原因;应急方案;3D软件

航海小论文范本

毕业论文 船舶置换压载水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学生姓名:王辉 指导教师:王庸凯 合作指导教师: 专业名称:航海技术 所在学院:海洋工程学院 2011 年 6 月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前言 ................................................................................................................................ - 1 - 第一章船舶压载理论 .................................................................................................... - 2 - 1.1 船舶稳性 ........................................................................................................... - 2 - 1.2 海水压载必然性 ............................................................................................... - 2 - 1.3 压载水的不利因素 ........................................................................................... - 2 - 第二章船舶压载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 - 3 - 2.1 船舶压载水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 - 3 - 2.2 船舶压载水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 - 3 - 2.3 船舶压载水对海洋物种的影响 ....................................................................... - 4 - 2.4 含油压载水对海水的污染 ............................................................................... - 4 - 第三章船舶置换压载水的处理方法及预防对策 ........................................................ - 5 - 3.1 处理船舶压载水的一般方法 ........................................................................... - 5 - 3.2 处理船舶压载水的特殊方法 ........................................................................... - 5 - 3.3 预防对策 ........................................................................................................... - 5 - 第四章结论 .................................................................................................................... - 7 - 致谢 .................................................................................................................................. - 8 - 参考文献 .......................................................................................................................... - 9 - 外文文献翻译 ................................................................................................................ - 10 - 外文文献(原文) .........................................................................................................- 11 -

航海技术论文

(航海技术专业本科生) 毕业专题论文中文题目 海员心理素质与船舶航行安全关系的探 讨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rfarers’ mental Quality and Navigation Safety 英文题目 作者姓名 所在专业航海技术 所在班级班 申请学位工学学士 指导教师

广东海洋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专题论文

目录 1 绪论 (1) 2 海员心理素质分析与影响 (2) 2.1 工作环境对海员心理素质的影响 (2) 2.2 个人的性格特点对海员心理素质的影响 (3) 2.3家庭环境、不良嗜好及文化差异对海员心理素质的影响 (3) 2.4 专业技术的掌握及航海英语的应用对海员心理素质的影响 (4) 3 海员心理素质与船舶航行安全的关系 (5) 3.1 海员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5) 3.2 海员心理素质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 (6) 4 良好心理素质在船舶航行安全中的重要性。 (8) 4.1重视海员心理素质的教育 (8) 4.2加强海员的职业心理训练 (8) 4.3自制力 (9) 4.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9) 5 结语 (10) 鸣谢 (11) 参考文献 (11)

海员心理素质与船舶航行安全关系的探讨 (航海技术,200811811304,) 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各种航行环境以及外界和内心因素使得长期生活在船上的海员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以及不良的心理因素,并且着重说明了这种心理障碍和不良的心理因素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同时也阐明了海员良好心的理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良好心理素质在船舶航行安全中起到的作用。通过文献参阅、避碰规则理解及借鉴航海心理学及船舶安全管理理论中的研究成果,结合海船驾驶员职业的特点,对海员的心理素质及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进行逐一剖析。从而阐述了海员心理素质在船舶航行安全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海员心理素质;航海心理学;船舶航行安全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rfarers’ mental Quality and Navigation Safety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navigation environment as well as outside and inside factors, which cause those long-term sailors on board to have various mental disorders and unhealthy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en it discusses impacts of psychological barriers and advers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safety of sailing. And it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fostering a good mental quality and the role of healthy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ensuring safe sailing.By referring related documents, understanding rules of collision avoidance, consulting research on marine psychology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of vessels, as well as combining professional featur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ntal quality of sailors so as to point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sailors’ mental quality on navigation safety. Key words : sailor nautical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quality; ship navigation safety 1 绪论 航行安全在航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船舶航行安全主要受到人为的因素,船舶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于海员这一特殊职业使得海上运输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全世界船舶搁浅,碰撞,倾覆,油污,火灾等事故屡有发生,并造成了

对航海的认识

浅谈对航海的认识 说实话当初我是莫名其妙来到这个学校,航海专业也是随便写的,根本就没打算要上这所大学,而且这所大学根本在我们那一点名气都没有,而且连全国前一百都没有排上,只是本着不要浪费提前批志愿的想法随手填了一个,当时被这个学校录取了还伤心了好久,因为没去自己想去的大学,每学自己想学的专业。可是被录取了,没办法,又不想再来学一年,就这样懵懵懂懂的上了航海学院,来到了大连海事大学,浪漫之都大连。当时可以说是对航海没有做过一点了解,唯一知道的就是航海累但是工资高。在大连海事大学学习生活的半年,也算是对航海技术这门专业有了点浅薄的理解。下面就说说我在这半年学习中对航海的认识。 第一点:来到这所学校,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学校大门的雕刻栩栩如生,保安挺拔的身姿,优美的校园环境,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最重要的是大学再也不会有高中时的种种束缚。我提着自己的行李开始了在校园的第一次游览。从早上一直到中午,我算是对校园的大体位置和分布有了点认识,其间在路上我问了很多学长和阿姨路怎么走,他们都很热心,耐心的的对我讲解。我的心里感觉暖融融的。上午就这样过去了。于是我决定去报名。寻找了一会就找到了航海学院的报名处。给我报名的是提前来的骨干,他们也很热心,看见我一个人从南方来都很惊讶。接下来就开始报名了,但是从报名后的那一刻起,我知道了,大学生活远没有我想象中的美好。报道完毕之后,我便要求在寝室待着,哪都不能去,当时我的心就凉了半截,这是什么神马情况。我是第一个到寝室的,一个人坐在寝室无聊极了,好在过了几个小时,来了两个室友,通过交谈我知道他们两人是同一个省,更有趣的是他们跟我一样对航海没有一点了解。我们三个也真是奇葩,人都到了这个专业,居然还不知道这个专业是什么情况。 第二点:军训时对航海的看法。来到这个学校之后没几天就开始军训了。其中的苦和累我就不说了,说说在军训中学到了对航海有用的东西。一个就是服从意识,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觉得自己还行,别人不比自己强,凭什么听别人的命令。因此有时候,对一些骨干的话不是很用心。但是教官告诉我们,战士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服从指挥,要是这个最基本的都做不好,怎么成为一个优秀的战士。我想航海因该也是这样的吧,在危急四伏的大海上与自然坐斗争,唯有听从船长的指挥才能把船顺利的驶进港湾。要是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各自为政,那样后果将无法想象。第二个就是坚持,这是我在军训中,我认为我学会的最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每次我看到有同学们坚持不住喊报告,我也真的很想喊,因为我也坚持不住了,但是我一看身边还有那么多人在坚持我又有什么资格放弃呢?每次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我就看看身边的人。他们一个个都在坚持,不知不觉中,我也就跟他们一样坚持下来了。还有在三十公里拉练中,身为尖刀队的一员我感到很荣幸,在拉练的途中我也有想过放弃,因为实在是跑不动了,可是一咬牙,一狠心,想想不就是三十公里吗?有什么了不起,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朝前跑。最终成功完成任务。我想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拥有一颗坚强的心是很重要的。 第三点:正式上课后对航海的理解。因为对航海没什么了解,所以就开始在网上查了一些航海的资料。航海在中国发展其实也很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传承下来,导致现在的郑和号都出现了几个版本。现在中国的航海还是比较发达的,中国的航海学府也属于世界一流,为世界航海运输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最近几年航海行业经济不景气,航海行业也一蹶不振,不过我倒是不担心就业

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Navigation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1803K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专业定位 航海技术专业是具有悠久历史、内容丰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应用型本科专业。本专业按照学校确定的“培养交通事业一线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的办学定位,以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理论为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航海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海洋运输企事业单位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航海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船舶驾驶和运输管理能力,能在航运企事业单位、政府主管机关和教育培训机构从事船舶驾驶、航运管理、海事管理或教学等工作,能适任现代航运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航海人才。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一)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立场正确,思想稳定,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社会公德和海员职业道德,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有奉献航运事业和航运事业发展的意识和精神。 3.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得到创新意识、适应能力的初步培养和训练,具有到一线工作的吃苦精神。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海事局要求的身体素质;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和半军事管理,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二)知识要求 1.掌握船舶驾驶及运输管理所必需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的科技发展动向。 2.掌握组织船舶安全航行、货物运输、航运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具有海洋环境保护观念。 3.熟悉国际、国家关于船舶驾驶,海洋运输、港口贸易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4.了解基本的军事和国防知识。 (三)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航海技术应用和运行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技研究和开发能力、组织管理、生产经营能力和自学能力。 2.具有较强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英文图书资料,书写业务函件

航海技术发展前景论文

论航海技术的发展及就业前景 航海技术专业自身的发展潜力 地球的表面70%是蓝色的海洋,地球上的生物约有80%在海洋之中,全世界90%的货物是通过海洋来运输的。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宝藏和无穷的资源。航海是人类认识、利用、开发海洋的基础和前提。在近代和现代史中,中国航海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航海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航海科学技术方面,则主要是学习、借鉴、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航海科学技术成果,为我所用。但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航海事业迅速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振奋人心、享誉全球的发展成就。 而与航海发展息息相关的正是航海人才,中国的航海教育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已建立一套完整的海员教育培训规章制度和门类齐全,设备先进的教育机构,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等完备的体系。其教学质量和水平已得到国际航运界的认可。因此在中国,航海技术专业就像冉冉升起的明星,其发展潜力绝不容小觑。 对比出真知---------航海类学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2008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引发雷曼兄弟倒闭,层层蔓延,这场经济界的海啸在世界掀起了震荡。裁员、减薪还有倒闭的命运随之而来。具体到中国市场,珠三角、长三角众多企业关门倒闭,金融机构宣布裁员,一般性公司不再投放或者缩减招聘计划。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09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有可能达到700万之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问题。 二,当代航海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世界贸易主要靠海上运输,因此海运是朝阳行业。据BIMCO/ISF(国际运输联合会) 调查报告分析:“全球性的船员紧缺,就世界范围看,目前全世界大概需要100万海员,其中普通海员占60万”。我国是世界上航运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有延绵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自身存在着较大的海员缺口。国外更是缺少海员,世界海员市场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至少未来十年,海员能够百分之百的就业。 目前中国海员外派量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再则,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地方上航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这样,对海员的需求量就特别大。目前航运学院毕业生都是供不应求,就拿普通的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来说,航海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供给与需求的比例是1:6。

航海技术专业知识体系的扩展探讨

第17卷 第12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12 2017年 12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December 2017 收稿日期:2017-09-15 作者简介:程志友(1979-),男,博士后,船舶二副,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交通安全与海事保障、船员培训与发展研究。 通信作者:范晓飚(1964-),男,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船舶操纵与引航、航海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602-305);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3078);重庆 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402007);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基金课题(syj201428)。 航海技术专业知识体系的扩展探讨 程志友 1、2 ,范晓飚 1、2 ,林承志5,尹朝忠 1、2 ,张 丹 1、2 ,李亚玲 3、4 (1.重庆交通大学 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重庆 430074 ;2.重庆交通大学 航海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 430074; 3.重庆交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30074; 4.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5.长江海事局船员管理处,湖北 武汉 430016) 摘 要:论文分析航海技术的变迁,通过船舶、船员、船舶生产来界定航海技术的专业范围,在现有航海技术专业体系基础上从船舶驾驶和船舶生产形式两方面尝试重新构建航海技术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船舶驾驶主要知识科目和船舶驾驶现代化来拓充船舶驾驶的知识模块,从客货运输、海上生产作业、公共服务等船舶生产形式来拓充船舶生产形式的知识模块。论文研究结论对于扩展航海技术的专业知识体系、拓展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社会生产应用面提供了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航海技术;知识体系;船舶驾驶;船舶生产形式 中图分类号:U6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12-0074-03 引言 据世界海事组织专家分析,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以上,人们选择海员职业的意愿就大幅减弱。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均GDP 陆续跨过3,000美元“红线”,海事、船检、航运管理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折算经济待遇纷纷赶上或超过了海员的经济待遇,导致海员收入“倒挂”。 通过前期调研和查阅大量文献报道发现,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不少航海技术专业在校学生认为航海职业发展方向选择单一、职业拓展途径有限、支撑职业发展空间的知识能力基础有限;同时不少在职船员认为船上工作单调,上升渠道单一,思考职业横向和纵向发展时感到知识能力基础不够,试想边工作边学习深造又觉得力不从心。通过前期调研发现,部分开办航海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单一强调学生通过船员适任考试和取得船员适任证书,而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背景下倡导的人才宽口径、内涵式培养和新时期下大学生期望的职业宽口径式发展需求重视不够。这就从一定程度导致了本科院校航海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基础条件与职业发展远景不匹配的矛盾。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海员经济待遇的比较优势逐步消失,航海技术专业在校学生和在职船员对航海职业认同感逐步下降,航海技术专业船员流失率逐步上升,自由船员越来越多。 针对上述现实状况,论文试图探索扩展航海技术专业知识体系、改革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供支撑航海技术专业人才职业发展远景的知识能力范围条件,促进其宽口径式就业和职业发展,从教育培养体系角度提升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对航海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航海技术的变迁 1.古近代航海技术 古代航海技术主要是人们通过掌握人力、风帆、明轮等手段推进船舶和通过罗盘、概略方位图引导船舶安全地从地球一地到另一地的技艺。 2.近现代航海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现代航海技术较古代航海技术在四个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1)船舶推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陆续研制出了双向蒸汽机、内燃机和柴油机,1903年则制成内燃机船舶,当前则出现了混合动力船舶。船舶推进方式除螺旋桨推进方式外,还出现了地效翼船和气垫船。 (2)船舶构造 近现代船舶在构造上,人们分别考虑到分舱与稳性的要求,随之发展到双层船壳双层底和“多舱不沉制”。接着在船舶防火结构提出建造要求。 (3)航海仪器设备 船舶操纵设备从手动舵发展到自动舵再到侧推器应用。船舶导助航设备方面则有GPS、陀螺电罗经、ARPA、AIS、电子海图、VDR、GMDSS、LRIT (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设备投入使用。 (4)船舶营运管理 随着SOLAS(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MARPOL(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PSC 监督程序、STCW(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MLC 等海事公约实施,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精选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精选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精选关键词:航海,毕业论文,精选,技术航海技术毕业论文精选介绍:航海技术仿真模拟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结合船舶水动力学等学科,模拟各种海区和海况、各种类型船舶及其控制系统,达到模拟仿真训练的目的。目前,航海技术仿真模拟系统不仅得到了国际航运界的普遍认同,而且也受到了国际海事组织(imo)的高度重视,在stcw78/95公约中imo多次强调了航海模拟 器的作用,并航海技术毕业论文精选详情: [论文:.lwlwlw.] 航海技术仿真模拟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结合船舶水动力学等学科,模拟各种海区和海况、各种类型船舶及其控制系统,达到模拟仿真训练的目的。目前,航海技术仿真模拟系统不仅得到了国际航运界的普遍认同,而且也受到了国际海事组织(imo)的高度重视,在stcw78/95公约中imo多次强调了航海模拟器的作用,并就其在航海训练中的应用做出了明确的强制性与建议性规定。以下是我们的航海技术毕业论文,希望对你有用。题目:航海技术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面临的新 挑战摘要:随着卫星技术、信息技术等在航海技术中的应用,我国 的航海技术也快速地走上了自动化的道路。与我国航海技术飞速发展不相适应的便是我国航海专业人才力量的不足。面对这种情况,我国要加大培养高水平航海人才的力度。关键词:航海技术;人才培养;自动化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海运以其运输量大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货物运输都依赖于海运来

实现。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所以,海运在我国交通运输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我国对航海技术的发展也进入变革阶段。空间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在航海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二、航海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研究内容是船舶如何安全、快速、准确地从一个地点航行到另一个地点。航海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航海人员驾驶船舶在海上航行的方式和方法;广义的内容,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船舶制造技术。本文是从广义的角度分析航海技术的发展趋势。 1.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与世界各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从货物运输到海上维和,我国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新形势,我国的船舶制造技术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载重吨位越来越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海上贸易越来越繁荣,货物吞吐量越来越大。小吨位的船舶已经不能满足海上贸易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万吨以上的船舶数量急剧上升。 21世纪初,我国的万吨巨轮已经达到了数百艘。大吨位船舶在海上航行过程中,一方面抵抗海上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如飓风、大浪等;另一方面,运输成本大幅降低。海运距离一般都很漫长,小吨位的船舶由于运输量小,运输成本较高;大吨位的船舶,运输量大,能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2)航行速度越来越快。船舶在各种交通工具中,优势是运输量大,但是,也有一个明显的劣势就是速度慢。船舶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船舶相对于海底的航行速度。为了弥补这种劣势,我国

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经1995年缔约国大会通过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简称STCW78/95公约)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能胜任现代化船舶驾驶与管理的无限航区高级船员。 二、业务要求 1、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基本掌握船舶通信业务的技能,能独立承担船舶通信工作; 3、能独立担任船舶航行值班工作,保证主要航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4、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英语阅读翻译能力; 5、掌握GMDSS业务及管理知识,具有使用GMDSS设备的能力,并获得GMDSS通用操作员适任证书。 三、学制:2.5年 四、办学形式:业余 五、学生类别:大学专科 六、主要课程内容介绍: 1、航海学(地文部分):讲授地理坐标,经差与纬差的计算,航向、航速与航程的测定、换算及其计算,各种陆标定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航迹绘标和计算等内容。

2、航海学(天文部分):讲授天体坐标,天体视运动、时间,天体高度等,观测太阳月亮行星求船位线,太阳移线定位,测星定位及天测罗径差,船舶定位和测罗经差的实训和评估。 2、船舶信号与VHF:主要介绍讲授灯光、旗号通信,无线电通信基本原理,紧急无线电示位标VHF等设备的基本原理,会使用国际信号规则,熟悉我国沿海港口信号和危险救生信号。 3、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讲授气象要素及其观测方法,各种天气类型及变化规律,讲授一般海洋知识、气候概况、气象传真机的应用,初步分析天气形势报告并能判断航区未来的天气形势。讲授潮汐及其推算。 4、航海仪器与雷达:讲授陀螺罗经和磁罗经基本工作原理及误差,测深仪、计程仪、自动舵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适当讲授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及调整。讲授雷达基本工作原理,雷达性能、雷达操作、ARPA基本原理。主要类型,显示特点,性能指标局限性,ARPA 操作以及它们的一般故障排除调整,进行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的评估。 5、船舶管理:主要讲授船员职务规则,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海上交通法规,MARPOL公约,SOLAS、ISM、STCW公约港口法规,防止海上污染法规和知识,有关海事案例分析。 6、船舶结构与设备:讲授船舶的常识,水密完整性的基本知识、船体结构,锚设备、系泊设备,舵设备装卸设备及其操作,船舶堵漏,船舶检验和修理。 七、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

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为了适应航运市场需求,充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我院2005年建立航海技术专业。现有在校生为683人,是我院重点专业之一。依托青岛港集团的大力支持,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航海技术专业形成了“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符合《海船船员考试大纲》的课程体系,拥有了比较完善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建立起了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和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团队,始终秉承“爱党、报国、求实、向上”的校训精神,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航海人才社会需求旺盛、生源充足,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社会声誉好,学院连续两年被《航运在线》评为“最佳船员培训机构”,在山东海事局辖区具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 (一)“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航海技术专业的行业准入制度具有国际性、强制性、标准化等特点,依据《STCW78/95公约》和《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等法规,建立了“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将船员资格证书培训和高职学历教育进行了有机结合,教学质量水平较高,学生实践能力强,职业态度好,综合素质高,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生在参加海事局组织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中,考证通过率逐年提高。 (二)课程体系建设符合《海船船员考试大纲》 围绕《海船船员考试大纲》,结合“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性课程教学,提高考试通过率,构建了理论考试和评估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三)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比较完善

航海技术专业现有图书资料室、海图作业实训室、船艺实训室、航海仪器实训室、GMDSS实验实训室、航海模拟器实验室等2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部分企业文化走进了实训室,为学生营造了一定程度上的职场环境氛围。现有实训条件基本可以满足海事局所要求的证书培训,能为国内外航运企业提供多种专项培训。专业目前有青岛港轮驳公司、潜艇学院、唐岛湾游艇中心3个实训基地。 (四)德才兼备、数量和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团队 航海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梯队初步形成,较好地满足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要求。目前航海技术专业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船长有4人,大副8人,硕士研究生3人,“双师型”教师占70%,兼职教师14人,学院积极开展专业师资培训,先后有10多名教师通过培训获得航海知识更新,有5名教师被海事局聘请参加专项题库审核工作,8名教师被聘为“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评估员。定期安排教师到对口单位实践,随时了解企业需求,增强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和教科研工作,航海技术专业近三年来承担学院A级科研项目一项,发表论文9篇,校级优秀教师2名。 (五)开展各类培训,积极服务社会 航海技术专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短期船员培训,服务航运企业。近3年来为航运企业进行“大型船舶操纵”培训2期14人次,值班水手培训2期180人次。航海技术专业2008年为现代船厂提供新船试航技术服务4次。通过培训和技术服务,促进了专业建设,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服务了地区经济发展。 (六)人才培养质量 1. 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航海专业就业前景

航海技术就业前景 下面是不同大学的航海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把握情况 A航海技术毕业之后一般做什么?近几年的就业和收入怎么样,能不能说一下你 们毕业班的情况 就是开船,船舶驾驶,考三副,升二副,考大副,考船长,挣钱很多,不过得在海上,有一定的危险性(烟台大学) 我现在是简约一家外派海员公司,就是远洋,满世界跑,跑船,只是一个人的爱好而已,要是耐不住寂寞的话,就不要选择跑船,很辛苦,但是很好赚钱,不跑船的话,可以考公务员,考研究生,等等,也可以做物流货代船代之类的事情,总之,要个人喜欢啦,要是女孩子学航海技术,目前好像只有上海海事大学有招女生,女生出来不会跑船的,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集美大学) 就业率不是很好,应该说很是不好!现在我们学校的航海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大证还不能考。如果想考航海技术的话,我认为就近几年内,宁愿考个小的航海类职业技术学院也不要考我们学校的,因为毕业的时候什么证书也没有,要上船还得自己再考证。总之一句话,最好不要报!其实,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的。毕竟是自己的母校,说出这样的话来显得对不住她!但是,如果违心的说出另一番话来,那又太不负责任,对不住自己的良心。权衡一下,还是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烟台大学) 第一:跑船,可以跑国际航线,可以跑东南亚航线,可以跑中日韩航线:第二:上船,可以在中石油或者中海油工作,但是在近海,第三:在港口工作,可以正常上下班第四,可以去船厂,但是要的人少第五,考海事局,运气好的话前途不错第六,可以到航校教书, (武汉理工) D航海技术专业好不好?你对要学这个专业的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好好考就可以了,但身体一定要好,视力要好一般4.8以上大学学习非常的轻松的,而且找工作非常好找(武汉理工) 航海的职业是比较艰苦的职业,能忍受寂寞才行,有时是用生命做赌注。如果是引航什么的还行 (集美大学) F航海技术专业的在校生大学应该怎么过? 作为航海学院的学生有几个途径: 如果身高在1.78左右,那可以参加中队委,多参加学院的事,入党,把学习搞好,把六级想各种办法过了,最好做上中队长.那 样能找到很好的工作. 如果身高不高,有两个选择,没必要多参加活动:1,关心 国家大事,从大一就准备考公务员(航海的公务员比较好考).2,努力学习,考研,将来再奋斗(前途未知,应该不会很差) 如果以上的路都不想走,那就大学尽情 挥霍,多谈几次恋爱,多享受一下.因为将来的跑船生活是非常苦的.时间长了, 在爱情和友情上基本上都会受到创伤.如果能遇到忠贞不渝的爱情,那到也算大

现代航海技术发展趋势及挑战

智者论道 智库时代 ·271· 一、引言 海域作为国际间的重要经济通道之一,在船舶行业的迅猛发展下,国家之间通过海上运输实现经济贸易,对拉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海面环境多变,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对远航线轮船造成安全影响,同时轮船行驶过程中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保证轮船行驶的安全性,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可使轮船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行驶,进而增加轮船的安全性能。轮船管理人员应制定行为准则,对员工进行约束,以保证轮船的环保性行驶。 二、船舶建造技术研发方向 船舶行业的发展,可促进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在海域资源的合理应用下,可实现国际化贸易。为保证船舶行业的发展,现阶段发展目标首先应依托于信息化技术进行发展,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中,通过设备的操作可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管理,部分轮船的需进行远航行驶,在辽阔海域中,对行驶信息缺乏整体性判断。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可对轮船进行基站指挥,并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依据海域环境对轮船行驶路径进行规划,保证轮船行驶安全性。其次,轮船为保证运输利润的最大化,船体容载量需达到最大值,即空间和承重量,因此需对现有技术进行创新,应用新型材料和技术对船体进行优化,提升轮船的行驶速度和载重量。再次,由于轮船在航行过程中,易受到系统运行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事故,因此自身的安全性能作为首要目标。在对船体进行设计时,为保证轮船效率产生的最大化,人员和货物是保障的主体目标,应增强船体结构,使其可对海上突发情况进行有效防御,同时应保证轮船驱动系统和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精度,保证船体的操控灵敏度,在大型货运轮船中,其对系统指令的响应时间具有一定的延时性,因此需对轮船侧体出加装助力设备,以保证船体的响应时间,进而提升轮船的安全性能。最后,应贯彻落实环保理念,近年来海洋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远洋货轮在行驶时,一般将废弃物直 接排放到海洋中,同时货轮的燃料燃烧将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与海水发生融合反应,造成航线性水域污染。因此应对轮船的燃料和人员行为进行制度规范,应选用清洁型燃料,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对人员进行环保理念的渗透,以自身为基准,从行为上进行约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一分力量。 三、航海技术发展趋势(一)航行自动化 当前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其通过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不断实践应用,为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在科学技术支持下,技术本质也正趋于成熟。航海技术作为一种规划性技术,其通过出发点与目的地对航线、驾驶性能等进行规划,保证经济的最大利用化,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操控,依据导航定位系统可对路径进行自动规划,在船体辅助设备的指令运行下,可有效提升运行速率性和安全性。 第一,在巡航定位技术的支持下,可实现海、路、空等立体化监控,并对船体的运行速度和数据信息进行实时传输,船体可依照卫星定位系统实现自动规划行驶路径、行驶速度等。同时为保证突发情况下的可操控性,系统内应设置基准参数,当发生隐蔽性问题时,随着参数的浮动范围可实现报警,以方便工作人员及时作出防范措施。轮船应安装雷达监控系统,雷达数据通过与信息化数据相比对,进而形成二次检测,同时工作人员可对轮船进行手动操控,确保信息传输的时效性。 第二,轮船在航行过程中,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将导致轮船受到损害,未能完成预期目标。因此为保证航行的安全性,应对气象导航系统和数字化海图进行应用,在出行前,工作人员应对航海路线进行确定,并依据航线对航海日期进行规划,并分析航行阶段内的天气,以保证航海路线的正确规划。同时应做好海图的规划,将航线附近的海域情况进行分析,依托于气象导航系统实现行程过程中的智能化控制,并将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在工作人员面前,技术人员 可通过数字并依据当前的具体行驶环境进行计算,以达到操控的精准性,为轮船航行提供安全保障。 第三,轮船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无法直接对海底情况进行直接观察,将导致轮船碰撞到暗礁上,致使发生安全隐患,为保证航行的安全性,需依靠自主巡航系统,利用雷达声波检测对海底环境进行采集,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立体成像,为驾驶人员提供决策性信息,通过航线的改变以防止碰撞事故的发生。 (二)服务系统 当前轮船在行驶过程中,一般以自动识别系统(AIS)为主,在通讯机、定位仪、传感器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航行信息的立体化传输,并以通讯机的覆盖范围为主,可保证信号辐射范围内的船只进行实时应答,此种共享性信息的传输方式,可通过信号模拟传输技术构建交管体系。同时系统可对航行信息进行采集,并依据信息的传输形式进行动态和静态的分类,其中动态信息以轮船的行驶速度、行驶方向为主,静态信息以轮船的型号、设备参数为主,同时在联网系统的监测下,可对航行信息是实现监控。轮船在工作过程中,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致使其发生不可预见性问题,为保证施救的速度,防止人身及财产的安全损失范围扩大,应进行船舶定线制和自主报告系统。船舶定线制是指轮船的航线定值,以航线警戒区、环形道、避航区、深水航线等为主,在航线指标的辅助下,可提升轮船航行的安全性能;自主报告系统主要提供无线式通讯服务,将数据信息进行无线传输,便于搜救工作的进行,同时可保证海上运输行业的规范性。 四、现代航海技术面临的挑战(一)人员素质问题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下,当前轮船可实现自动化行驶,且轮船的智能化系统使工作人员得到操作解放,在外界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只需对仪器进行监测,并可完成整体航线的自动运行。但技术的精进也 (下转第274页) 现代航海技术发展趋势及挑战 缪从金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南海口 571126) 摘要:当前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可提升船舶的控制精度和安全性能,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可实现对船舶的实时监控。本文对船舶建造技术研发方向进行论述,并从航行自动化和服务系统两方面对现代航海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同时指出航海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关键词:航海技术;发展趋势;挑战中图分类号:U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7-0271-002

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专业代码: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专业定位 航海技术专业是具有悠久历史、容丰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应用型本科专业。本专业按照学校确定的“培养交通事业一线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的办学定位,以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理论为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航海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海洋运输企事业单位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航海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船舶驾驶和运输管理能力,能在航运企事业单位、政府主管机关和教育培训机构从事船舶驾驶、航运管理、海事管理或教学等工作,能适任现代航运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航海人才。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年的学习,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一)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立场正确,思想稳定,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社会公德和海员职业道德,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有奉献航运事业和航运事业发展的意识和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得到创新意识、适应能力的初步培养和训练,具有到一线工作的吃苦精神。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海事局要求的身体素质;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和半军事管理,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二)知识要求 .掌握船舶驾驶及运输管理所必需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的科技发展动向。 .掌握组织船舶安全航行、货物运输、航运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具有海洋环境保护观念。 .熟悉国际、国家关于船舶驾驶,海洋运输、港口贸易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了解基本的军事和国防知识。 (三)能力要求 .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航海技术应用和运行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技研究和开发能力、组织管理、生产经营能力和自学能力。 .具有较强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英文图书资料,书写业务函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