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注水效率
- 格式:pdf
- 大小:434.91 KB
- 文档页数:2
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分析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石油地质工程中注水开发成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技术。
随着注水周期的延长和高含水期油田的出现,注水开发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些改善措施,并探讨其实施效果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高含水期油田是指地质条件复杂,油层中含水率较高的油田。
这类油田注水开发存在以下问题:1. 采收率低:由于高含水期油田油层中含水率较高,注水前往往需要进行水驱或气驱开发,使得油层中的原油难以有效提取,采收率较低。
2. 地层压力不足:地层压力是维持油田正常开发和产出的重要条件,而高含水期油田往往地层压力不足,难以实现有效开发。
3. 油水混合物净化困难:高含水期油田中原油和水混合在一起,难以有效分离。
4. 能耗高:由于地层条件复杂,注水开发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能耗较高。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高含水期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
二、改善措施的分析1. 优化注水方案采取合理的注水方案是提高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
优化注水方案可以通过提高注水井的布置密度、调整注水层位、增加注入压力等方式来实现。
还可以通过精确的地层模拟和水驱试验来确定最佳的注水方案。
2. 加强地层改造地层改造是指通过在地层中注入化学剂、微生物或其他改造剂,改变地层物性和渗透性,从而提高地层的油水分离效率和原油采收率。
针对高含水期油田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地层改造技术,如聚合物驱油技术、微生物改造技术等。
3. 提高注水效率提高注水效率是通过改善注水设备和技术来实现的。
可以通过更新注水设备,提高注水管道的输送能力,增加注水泵的压力等方式来提高注水效率。
还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注水技术,如水平井注水技术、自动调节注水技术等,提高注水效率。
4. 净化油水混合物针对高含水期油田中油水混合物难以净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油水分离措施。
提高注水井深部调驱有效率编写:迟淑梅茨采工艺研究所2019年11月一、小组概况二、选题理由三、 目标确定1、确定目标现状目标值2、目标实现的可行性论证:四、原因分析小组成员针对**井生产特点和**水井对应关系对资料录取、方案设计、现场施工三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分析。
从人员、施工、材料、环境几个方面对影响水井深部调驱有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绘制了因果图。
原因分析树图五、要因确认确认一:**井资料收集不全面在措施施工前,QC小组成员收集大量**、水动静态资料,包括**井目前生产能力、生产层位、采出程度,动液面情况,水井注水井段、吸水剖面、累计注水量,累计注采比、**水井注采对应关系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资料取全取准率达到了100%。
所以**井资料收集不全面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二:施工设计出现误差工艺措施井设计坚持“方案三级论证、设计三级把关”制度,方案设计严格按照**厂出台的《加强作业施工设计管理审批、审核细则》执行,施工设计由所主管领导、作业科、厂总工程师三级把关,避免了施工设计出现误差的问题。
抽查2019年至2019年调驱设计8份,施工步骤详实,如药剂用量、顶替液用量、施工排量等数据准确无误,原井管柱、施工管柱、完井管柱绘制规范。
因此施工设计出现误差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三:技术人员技能培训不够QC小组成员均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并且工艺所每年都外请专家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同时技术人员通过网络、书刊、杂志等渠道进行自学。
统计2019-2019年对调驱项目组人员培训时间和成绩,结果见表。
调驱技术培训情况统计表因此技术人员技能培训不够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四:应用的弱凝胶主剂聚丙烯酰胺、交联剂质量不合格水井深部调驱技术使用的弱凝胶主剂和交联剂质量的采购过程,均严格按照**公司化学品采购及资产购置相关规定执行,必须具有《产品质量认可证》、《市场准入证》及该产品企业或行业标准,严格按照产品标准进行验收,杜绝不合格品送达施工现场。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通过对水驱油藏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和优化措施。
在实际案例分析中,说明了调整与优化对生产效益的提升效果。
本文强调了水驱单元注采调整的重要性,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指出了技术优化在提升生产效益方面的巨大潜力。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为水驱油田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并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驱单元、注采调整、技术优化、油藏特点、方法、措施、案例分析、效果评价、重要性、生产效益、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水驱油藏是指在油田开采过程中,注水从井口注入地下,推动油层内部原油向生产井口运移,以增加油井产出。
地层条件、油水界面变化等因素会导致水驱单元的注采不均匀,影响油田的生产效率和采收率。
如何调整水驱单元的注采,采取合适的技术优化措施,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研究背景部分将从水驱油藏的特点出发,分析水驱注采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对水驱油藏的形成机理、开发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揭示水驱单元注采调整的需求。
借鉴国内外类似研究成果,对水驱单元注采调整的方法和技术优化进行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水驱单元注采调整的背景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油田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促进油田生产效益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的探讨,深入分析水驱油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生产率的有效方法,为油田注采调整和技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延长油田生产寿命的目标。
通过对水驱单元注采调整方法和技术优化措施的研究,探索出更加适合水驱油藏开发的注采调整方案和优化技术,为油田生产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油田生产效益的提升。
应用水动力学方法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来源:资源网作者:赵华发布时间:2007.12.05通过注水井向油层注水补充能量,保持油层压力,是在依靠天然能量进行采油之后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和采油速度而广泛采用的一项重要开发措施。
用水动力学方法改善注水油田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注水效率是国内外许多油田广泛使用的方法,常见的有改变液流方向的周期性注水、层间调整使用的分层注水、脉冲注水和应用调剖剂进行层内调剖等。
简单易行的周期注水是在油田区块上周期停、注水,使油藏压力场在大面积上同时有序地以近似相同的幅度和相似的模式变化,形成窜流和改变液流方向,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但这种有序的周期注水,在油田井网间仍然存在死油区。
为进一步把死油区的油驱替出来,在周期注水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分井组周期调整注水强度来改善水驱开发的方法,分析其水驱开发机理,并在矿场进行试验,整体提高原油采收率。
1 分井组周期性调整注水强度的水驱开发机理所谓分井组周期性调整注水强度的水驱开发方法,就是指周期性在一个或多个井组上调整注水强度,使其相邻井组的注水强度相差变化较大,改变油藏流体运动方向和压力场的平衡,利用压力场的急剧变化形成窜流,这两种作用同在一个井组上,就把滞流区(包括死油区)的油驱赶至油井附近,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1.1 滞流区(死油区)的成因假设油层为均质油层,地下流体的运动方向及流速受油藏压力场支配,流体沿压降方向流动。
图l是一个五点法面积注水井网,取相邻两个注水井组绘制其压力分布场(见图2)。
由于注水井是压力源,为压力分布的高点,油井是采出点,为压力分布的低点,形成压差(压降),地层流体从压力高点流向压力低点,流动速度受压差大小的影响。
其中3,4号油井中间既不是压力源又不是采出点,因此其压力介于注水压力和油井井底压力之间的某一值,油水井之间压差最大。
根据势能原理,常规注水时,注入水总是最先从水井方向流向油井,从而把水流方向的原油驱替出来,而在两口注水井连线方向的压差较小,注入水流动较慢。
八面河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及治理对策研究八面河油田是中国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近年来的油价上涨和技术进步,八面河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研究和治理对策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水驱开发效果和油田治理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1 水驱开发原理水驱开发是指通过向油层中注入水来提高油田开采效率的一种开采方法。
当注入的水与原有的油层中的石油相接触时,会形成一定的驱油压力,从而使得原有的石油向井口方向集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油井开采晚期或者油田地质条件不太理想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油井的开采率和改善开采效果。
1.2 八面河油田水驱开发现状目前八面河油田采用水驱开发的方式已经相当普遍,通过注入大量的水来提高油田中原油的开采效率。
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水驱开发在八面河油田的效果逐渐减弱,油井的产量和开采率也在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水驱开发在长期使用后会导致油层渗透性的减小和水油混合物的扩散,从而降低了水驱的效果。
针对八面河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下降的问题,需要针对其地质条件和开采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对地质构造和油田形成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油层的渗透性变化和水驱开发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理对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对八面河油田的水驱开发历史和开采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水驱开发的效果,并为制定后续的工作方案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针对八面河油田水驱开发效果下降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优化:(1)调整注水井位置和排水井位置,合理布局油田开采井网,降低水驱开发的影响范围,提高驱油效果。
(2)优化注水井注水方案,调整注入水体积和注水压力,降低水驱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驱油效率。
(3)研究新型的渗透性调节剂和驱油增产技术,通过改善油层渗透性和提高油井产量,提高水驱开发效果。
二、八面河油田油田治理对策研究2.1 油田环境污染治理随着水驱开发的进行,八面河油田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风险不容忽视。
注水开发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摘要:某油田为典型低渗透油藏,经过多年水驱开发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但也存在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井受效时间长、压力和产量变化不敏感等问题。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影响因素;技术对策;评价某油田属于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
含油层段为新近系上新统的上、下油砂山组,岩性主要为深色的泥岩类、灰岩类夹少量砂岩、粉砂岩及白云岩。
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残余粒间孔、晶间孔和微裂缝。
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石%,平均渗透率为2.98mD,储层排驱压力、饱和中值压力低,孔喉半径小,储层渗流性能差,属于中高孔一低渗透储层。
1水驱开发存在问题某油田注水开发,采用反九点法注采井网,辖区内注采井数比为1:3。
取得一定注水效果的同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矛盾也日益突出。
1.1采用消耗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压力下降快。
低渗透油田天然能量不充足,原始地层压力为17.2MPa,渗流阻力大,能量消耗快,采用自然枯竭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下降快,在依靠天然能量开采阶段,产油量的年递减率为40%,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很大,每采出1%地质储量,地层压力下降4.2MPa。
为了获得较长的稳产期和较高的采收率,采用保持压力的开发方式是势在必行的。
1.2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
该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而且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层间、层内矛盾日益加剧,甚至发展到注不进水的地步。
由于注采井距偏大、油层吸水能力低,注水井的能量(压力)难以传递、扩散出去,致使注水井井底附近产生鳖压,注水压力升高。
1.3油井见注水效果较慢,压力、产量变化不敏感。
该油田由于油层渗流阻力大,注采井距偏大,注水井到油井间的压力消耗多,因而油井见注水效果不仅时间晚,而且反应比较平缓,压力、产量变化幅度不大,有的甚至恢复不到油井投产初期的产量水平。
加强注水工艺应用改善开发效果[摘要]目前油田开发已进入后期,油层水淹状况复杂,井况恶化,注采问题日益突出,开采难度加大。
通过强化注水管理、完善注水工艺技术配套措施,实现减缓老油田产量递减、控制含水上升的目的。
[关键词]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细分注水;增产增注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09-0226-01前言注水是保持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用注水(或注气)的方法弥补采油的亏空体积,补充地层能量进行采油,采收率一般在30%-50%。
油田要及时注水保持地层能量,还要通过调整注采强度和驱油方向,提高水驱波及体积,才能保持油井较高的生产能力。
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开采强度的加大,综合含水和自然递减率均有上升趋势,各区块相继进入三高期,特别是近几年含水上升率和自然递减率增速加快,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暴露出来,弥补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对产量造成的影响越来越难,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1 油田开发面临的问题①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注水矛盾突出,水驱动用储量不均匀、油层出砂严重、部分水井注水压力高注入困难、部分油井因机械杂质堵塞产能低、分注级别低。
②受储层非均质性和注水开发的影响,高渗透层段水淹级别高、采出程度高,油层纵向吸水不均匀,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势在必行。
③随油田开采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开采强度的加大,天然能量不足,部分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产油量下降。
④针对一定厚度隔夹层的高含水油井,积极开展低成本机械堵水措施。
但是受储层、井筒条件、层内出水的影响,限制了技术的规模应用。
⑤为了应对多轮次调剖大面积效果变差的问题,探索开发中后期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措施。
⑥受储层连通性差和注水水质的影响,部分水井注水压力高、注水量下降、达不到地质配注要求。
2 注水工艺技术与应用要精细分层注水,层段水量分配合理,保持合理的注采比,加密水井测试调配,保持较高的注水井分注率和分注合格率,大力实施注水井增注等工艺,以实现细分注水。
水驱开发油藏提液稳产办法应用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为了提高采油效率,常常采用水驱开发油藏的方式。
但是,采用水驱开发油藏后,液体的浸润程度得到了提高,而油井的生产能力却往往出现了下降的现象,这对油田的稳定开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从而实现油田的稳定产能。
一、提高水质在水驱开发油藏时,所使用的注水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要求,以满足开采油藏的需要。
高质量的注水不仅能促使油藏的产油能力提高,还可以减少油井垃圾的产生,提高生产效率。
常用的优质注水方式包括深层地下水注入、海水淡化后再注入、岩心剪切水回灌、反渗透水注入等。
二、采用措施控制水驱在注水压力、注水井的数量和注水速度等方面,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也能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
在控制注水压力时,需要根据油井的特点和油层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注水压力范围。
同时,合理控制注水井的数量,防止油井过度注水和不充分注水的问题。
为了提高注水效果,还可以采用间歇注水、逐级注水、掺杂特殊液体等方法。
三、加强油井防砂措施水驱开发油藏存在砂堵或砂粒侵蚀的情况,这会导致油井生产能力下降,甚至脱喷。
因此,需要采取加强防砂措施的方法,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
一种有效的防砂措施是采用抗堵砂套管技术,这种套管内面采用的特殊涂层可以有效阻止砂粒的堵塞。
此外,还可以采取盘管防砂、石英砂分散和注浆封孔等方法,以抵御砂粒的侵蚀和堵塞。
四、进行成熟储层开发成熟的储层往往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含油性,可以提供更好的收益。
因此,进行成熟储层开发是提高油井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成熟储层开发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注水技术和注水方案,以把握储层中油水总量的分配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油井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维持油井的稳定生产状态。
总之,针对水驱开发油藏降低油井生产能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理。
包括提高注水水质、采用措施控制注水、加强油井防砂措施和进行成熟储层开发。
这些措施的运用可以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产出效益,保证油田的稳定生产。
水驱油田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对于我国产业战略规划发展而言,油田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目前,我国的油田开采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以及效果较为明显的开采方式当属水驱开采方式,水驱开采需要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为容易满足,开采工具也比较容易获取,是我国获取充足石油资源的重要技术保障。
但是在水驱油田开采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油田开采效率,所以对水驱油田开采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剖析极为必要,这样才能使石油开采企业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来为获得较高油田开采效益提供保障。
基于此,文章对水驱油田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及相关解决对策进行了有效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为油田开发企业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水驱油田;开发效果;因素;措施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油田开发的需求力度也在不断提升,使得油田开发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有效提升油田开采效率成为了油田开采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加上油田管理存在较多变化因素,进一步增加了油田开发难度。
油田开发效率不高直接反应在了油价不断上涨上,采用增强效益优先的高产开发理念,有效缓解社会生活、生产的用油压力已然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对于油田开发企业而言,降低开采成本使其获得更高油田开采效益的重要保障。
因此,油田开发企业必须成立具备专业资质的开采团队,通过不断优化开采结构,以及对我国水驱油田开发情况的客观分析、评价,全面分析影响水驱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更好地为提升油田开发效益提供保障。
一、传统油田开采以及产生的影响采油传统的油田开采方式,在开采程序方面缺乏的完整性,科学性也有所不足,其中夹杂运用多种开采方法。
在传统开采理念中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目的都只是在于增加出油量。
传统的油田开采方式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短期经济效益,但是出现油田枯竭、过度开采、地面坍塌等问题也极为常见,后续的修补投入更是庞大,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所以,就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传统的油田开采方式缺乏科学性,尤其是对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将会为我国后续发展埋下严重隐患。
应用示踪监测技术改善海南3断块水驱开发效果摘要:海南3断块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该断块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平面和纵向上水驱效果极不均衡,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影响注水开发的问题。
如局部构造落实不清、部分井间连通状况不清、部分断层的开启及封闭性不确定等。
因此为了解决注水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应用了示踪监测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切实改善了吸水状况、提高了水驱效果。
关键词:注水开发;断层;井间示踪监测;水驱动用程度【分类号】:te357.61、区块概况海南3断块是浅海石油开发公司唯一实现面积注水的区块,地理上位于辽东湾中北部,辽宁省大洼县西南21公里处,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中央低凸起南端,海南—月东披覆构造带海南构造的北部,由海南构造中台阶的海南1块与上台阶的海南3块组成。
构造由北东—南西走向2条主干断层所夹持,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次级断块多,内部发育16条次级断层,将海南3断块切割成13个四级构造单元。
开发目的层为新生界下第三系东营组的东三段、东二段下部地层和沙河街组沙一段,其中主力油层为东营组三段,油藏埋深-2210~2320m。
油藏主要特点:一是含油、气井段长(300~350m);二是油层多(43个含油砂体,20个砂岩组65个小层);三是单层薄(<5米,一般1~2m)。
储层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
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相带窄、变化快,非均质性较为严重,均质系数为0.17,级差1955,突进系数16.31,变异系数2.96。
储层亲水性强,敏感性弱。
油藏类型为层状边水岩性构造油藏。
海南3断块于1996年首钻海南1井获得成功,东三段试油初期日产油51.6吨,获得工业油气流。
1998年全面投入试采,当年投产油井33口,年产油7.87万吨。
2000年按反七点法全面转入注水开发,目前为注水开发综合调整阶段。
2、技术应用背景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该断块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平面和纵向上水驱效果极不均衡,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一是局部构造落实不清。
特高含水期胜坨油田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的途径及对策摘要:胜坨油田经过40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胜坨油田水驱地质储量占整个胜坨油田地质储量的85.7%,所以水驱调整仍是胜坨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总结了“十五”期间胜坨油田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对策及取得的效果,同时对胜坨油田进一步提高水驱开发效果提出了工作方向和工作安排。
关键词:特高含水水驱开发效果途径对策1 胜坨油田基本概况胜坨油田位于东营凹陷陈家庄凸起的南坡,是典型的大型整装油田,含油面积84.83km2,动用石油地质储量45802×104t,可采储量18538×104t,采收率40.5%。
胜坨油田自1964年投入试采至今经历了四个开发阶段:低含水开发阶段、中含水开发阶段、高含水开发阶段、特高含水开发阶段。
目前开油井1793口,开水井1033口,日产液水平14.76×104t,日产油水平7065t,含水95.21%,日注水平14.3×104m3,注采比0.97,注采对应率84.1%。
2 特高含水期胜坨油田水驱状况评价由采出程度与综合含水关系曲线反映,胜利采油厂的整体水驱效果较好。
从宏观上看,在不同的含水时期,胜坨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与国内外同类型油田相比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2.1 不同类型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空间通过精细油藏研究,重新认识剩余油分布状况,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力度等,仍有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空间。
一方面不同油藏开采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具有提高采收率的空间:胜坨油田为一多层砂岩整装油田,油藏类型多,储层非均质严重,按沉积类型分为四类油藏,一类是以河流相或浊流相沉积的正韵律主力油层,二类是以河流相沉积的非主力油层,三类是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的反韵律油层,四类是东营组及低渗难动用油藏。
据室内实验结果各类油藏仍有水驱提高采收率的空间。
另一方面油藏平面及纵向上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具有提高采收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