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653.50 KB
- 文档页数:37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标准国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产品中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GB/T 5009.171-2003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
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H4O,是一种常见的烷基化剂。
3.2 残留量residue
在产品中环氧乙烷的含量。
4. 原理
本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通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对环氧乙烷进行检测。
样品中的环氧乙烷经正己烷萃取后,注入色谱柱进行分离,通过FID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
5. 试剂和材料
5.1 试剂:正己烷(色谱纯);
5.2 材料:色谱柱(60m×0.32mm×0.25μm);进样针;氮气(纯度≥99.999%)。
6. 仪器和设备
6.1 仪器:气相色谱仪(配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6.2 设备:涡旋混合器;超声波清洗器;氮气吹干仪。
7. 样品处理
7.1 称样:准确称取样品2g于50mL离心管中;
7.2 萃取:加入10mL正己烷,涡旋混合1min,超声波清洗15min;
7.3 过滤:用定性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7.4 氮吹:将滤液置于氮气吹干仪中,吹干;
7.5 进样:将吹干的滤液通过进样针注入气相色谱仪中。
006环氧乙烷残留量试验操作检验规程一、试验目的本试验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环氧乙烷残留量的含量,为产品质量的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二、试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比色计、乙烷气源、恒温水浴槽;2. 试剂:乙烷标液(浓度为5000ppm)、甲醇、苯胺、氢氧化钠。
三、试验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1)确保比色计工作良好,校准仪器。
(2)准备试样,将待测物品取样10g,精确称量,并记录对应的样品编号。
(3)准备好标准品,将乙烷标液配制成浓度为500ppm的标准溶液。
2.试样处理(1)将样品置于恒温水浴槽中保持温度为50℃,放置10分钟。
(2)取出样品后,将其加入50mL锥形瓶中,加入5mL的甲醇和2g 的氢氧化钠,摇匀并密封,静置30分钟。
(3)倒掉水浴槽中的水,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确保无残留物。
3.样品测定(1)将摇匀的样品离心后,取出上清液留待用。
(2)准备对照液,取甲醇5mL,苯胺3mL加入到10mL锥形瓶中,摇匀。
(3)将样品和对照液同时吸入比色计量筒,分别加入20mL的标准溶液,摇匀后静置2分钟。
(4)使用比色计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测定,测定吸光度并记录结果。
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样品和对照液的比例,但必须保持标准溶液的量。
4.结果计算样品的残留量(ppm)= (样品吸光度-对照液吸光度)*标准溶液浓度*样品稀释倍数五、结果判定根据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判定样品的残留量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超过了规定的范围,则判定为不合格。
六、试验注意事项1.在试验过程中,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严禁直接接触试剂和样品。
2.比色计需要经常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在操作中严格控制试样的温度和时间,确保取得可靠的结果。
4.所有试验操作应按照相关安全规程进行,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以上是006环氧乙烷残留量(比色法)试验操作检验规程,供参考使用。
具体实验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空心胶囊中环氧乙烷残留量
顶空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测定空心胶囊中环氧乙烷残留量。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 样品制备:将空心胶囊样品粉碎或剪碎,取适量样品(一般为1-5克)。
2. 吸附:将样品加入一个密封的顶空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顶空瓶用气(常见的顶空瓶用气有氮气、氩气等),使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进入气相。
3. 分析设备:准备一台顶空气相色谱仪,配备合适的色谱柱和检测器(常用的检测器有热导检测器、质谱仪等)。
4. 注样:将顶空瓶中的气相样品注入色谱仪中。
5. 色谱条件:通过调节色谱仪的温度程序和流动相条件,进行色谱分离。
6. 检测与计算:通过检测器对色谱柱出的物质进行检测,并通过标准曲线或标准物质对环氧乙烷的浓度进行定量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残留物时,可能需要选择适当的色谱柱和检测器,以及优化色谱条件,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另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合适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标准曲线的制备和样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操作规程1. 检测依据:——YBB00242005-2015《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法》2. 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环氧乙烷的药品包装材料中环氧乙烷残留量的确认。
3. 仪器、器具准备:气相色谱仪、空气发生器、氢气发生器、水浴锅、顶空瓶。
4. 测定方法:外标法5. 实验操作:色谱条件:色谱柱检测器:FID检测器注样室温度:200℃;注室温度:110℃;氢焰室温度:200℃环氧乙烷溶液:5mg/ml5.1、对照品溶液制备:在20ml的顶空中先加入5ml的水,用微量注射器精密吸取对照储备液10ul,注入顶空瓶中,加5ml的水,密封。
5.2、样品制备:将样品取样后立即制备,将样品截为5mm的碎片,取1.0g 放入20ml的顶空瓶中,加5ml的水,密封。
5.3、将样品与对照品分别放置于60的水浴锅中,平衡20分钟,进样器预热至相同的温度,分别取1ml的液上气体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比较峰面积,用外标法计算相应的样品中环氧乙烷的浓度。
5.4、处理结果根据以下公式计算AX含量(CX)=CR------------ARCX ----------所测物质含量;AX-----------供试品峰面积;AR-----------对照品峰面积;CR-----------对照品浓度。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报告产品名称产品批号产品编号灭菌日期检测日期报告日期1、检测依据:——YBB00242005-2015《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法》2、标准要求:≤10ug/g3、检测环境:温度:湿度:4、数据记录:5、结果计算:6、结果判定:检验人员:复核:。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气相色谱法-顶空进样器-检测操作规程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气相色谱法--顶空进样器-检测操作规程气相色谱方法,可用弱极性毛细管柱,顶空方法,用水溶解样品和对照品,对照溶液可用2种方法配制,法1:在冰箱中打入水容量瓶中,用增量法定量,具体方法见10版药典,明胶空心胶囊方法,法2,用电位滴定测定环氧乙烷对照溶液,具体方法见10版中国药典二部,吐温80,聚山梨酯中方法。
1. 目的连同生物试验一起,证明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疗器械产品是否可用。
2. 适用范围适合经环氧乙烷灭菌的产品经解析后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
3. 检测依据GB/T 16886.7-200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七部分ISO 10993.7-2008 EO灭菌残留量4. 使用仪器仪器名称型号备注气相色谱仪 GC2020 FID检测器氮氢空一体机深圳三利毛细色谱柱 TM-624 0.5um*30m水浴锅 /顶空进样瓶 20mL硅胶封口垫聚四氟乙烯膜一次性注射器 1mL分析天平 / 精度0.1mg容量瓶 50mL/100mL4. 操作过程4.1 样品处理:将样品透析包装打开,选取易于拆卸、剪取及不易于环氧乙烷解析处的部位,将样品剪成5mm长碎块,取1.0g样品1份,放入20mL顶空进样瓶,加纯水5mL,密封,放入恒温60??1?水浴中浸提40min。
4.2 抽样频次从每个灭菌批次的产品中随机抽样。
一般情况下,每个灭菌批次随机抽样数量为5只。
4.3 环氧乙烷标准贮备液的制备取外部干燥的50 mL容量瓶,加水20,30 mL,加瓶塞,称重,精确到0.1mg。
用注射器注入约0.1mL环氧乙烷,不加瓶塞,轻轻摇匀,盖好瓶塞,称重,前后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溶液中所含环氧乙烷的重量。
计算出贮备液浓度,4?以下保存备用。
4.4 标准工作液制备各取1mL贮备液分别配制1×10-3g/L、2×10-3g/L、4×10-3g/L、6×10-3g/L、8×10-3g/L、1×10-2g/L六个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
环氧乙烷残留量(比色法)试验操作检验规程1 目的本实验检测经环氧乙烷(EO)消毒灭菌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在一定时间后其EO的残留量,判定该产品是否符合其企业标准或相关标准。
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可靠,制定本管理操作规程。
2 范围本规定适用比色法测定EO量的实验操作。
3 量比色法原理环氧乙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乙二醇,乙二醇经高碘酸氧化成甲醛,甲醛与品红-亚硫酸试液反应产生紫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分析可求得环氧乙烷含量。
4 样本检测基本过程5. 各步操作规程:5. 1试剂配制:(以下用水均为实验用水)1) 0.lmol/L盐酸:移取9mL用水定容至1000mL;2) 0.5%高碘酸:称取高碘酸0.5g溶解于水,定容至1 OOmL;3) 1%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硫代硫酸钠1g溶解于水,定容至100mL;4) 10%亚硫酸钠溶液: 称取无水亚硫酸钠10.0g溶解于水,定容至100mL;5) 品红-亚硫酸溶液:称取品红O.lg, 120mL热水溶解,冷却后加入10%亚硫酸钠溶液20mL.盐酸2mL置于暗处.溶液应为无色,若发现有微红色,应重新配置。
6)乙二醇贮备液的制备:a)取50mL容量瓶加入约30mL水精确称重W1, 加入0.5mL分析纯乙二醇,精确称重W2。
两次称重之差得到所加入的乙二醇质量W, 加水至刻度,混匀。
b)乙二醇浓度计算:c=(W/50)×1000 ;7)乙二醇标准液制备:将乙二醇贮备液1:1000稀释;5.2环氧乙烷标准曲线制备:1)取六支纳氏比色管每支加入2.0ml. 0.1 mol/L的盐酸,分别加入乙二醇0mL、0.5mL、1.OmL、1.5mL、2.OmL、2.5mL;每支比色管再加入0.5%高碘酸0.4mL,室温放置1h;2)在纳氏比色管中滴加硫代硫酸幼至出现的黄色好消失为:各管中加入0.2mL品红——亚硫酸;用水稀释至10.0mL,室温放置1h;3) 560nm测定吸度值,以空白液作参比;4) 制环氧乙烷标准曲线。
环氧乙烷残留气相色谱
环氧乙烷的残留量可以通过气相色谱进行检测。
气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以将物质分离并测定其浓度。
在气相色谱中,样品首先被蒸发成气态,并通过进样口进入色谱柱。
色谱柱内填充有吸附剂或分离柱,可以与环氧乙烷发生相互作用,并将其分离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化合物会在色谱柱中以不同的速度通过,最终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常见的检测器有气体放大器检测器(FI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FID是最常用的检测器之一,它通过燃烧样品产生的离子流来测量环境中的环氧乙烷浓度。
ECD则利用环境中的电子捕获性物质与环氧乙烷发生反应,产生电流信号进行检测。
通过测量环氧乙烷的峰面积或浓度,可以计算出其在样品中的残留量。
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以使用内标法或标准加入法来进行定量分析。
总之,气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用于检测环氧乙烷的残留量。
附件1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气相色谱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环氧乙烷残留量,制备供试液时有两种基本的样品浸提方法:模拟使用浸提法和极限浸提法。
模拟使用浸提法是采用使浸提尽量模拟产品使用的方法。
这一模拟过程使测量的环氧乙烷残留量相当于患者使用该器械的实际环氧乙烷摄入量。
极限浸提法是指再次浸提测得的环氧乙烷的量小于首次浸提测得值的10%,或浸提到测得的累积残留量无明显增加。
供试液制备时宜在取样后制备浸提液,否则应将供试样品封于由聚四氟乙烯密封的金属容器中保存。
引用GB/T14233.1-2008中环氧乙烷残留量气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时,若未规定浸提方法,则均按照极限浸提方法进行。
1.供试液制备1.1极限浸提法取产品上与人体接触的环氧乙烷相对残留含量最高的部件两份,平行做两个试验组进行试验。
将样品截为5mm长碎块(或Iomm2片状物),取1Og放入20m1萃取容器中,精密加入5m1水。
密封,60℃+1℃温度下平衡40min o1∙2模拟使用浸提法采用模拟使用浸提法时,应在产品标准中根据产品的具体使用情况,规定在最严格的预期使用条件下的浸提方法和采集方法。
并尽量采用以下条件:a)浸提介质:用水作为浸提介质;b)浸提温度:整个或部分与人体接触的器械在37℃(人体温度)浸提,不直接与人体接触的器械在25℃(室温)浸提。
C)浸提时间:当确定浸提时间时,应考虑在推荐或预期使用最为严格的时间条件下进行。
但不短于Ih od)浸提表面:器械与药液或血液接触的表面。
2.环氧乙烷标准贮备液配制取外部干燥的50m1容量瓶加入约30m1水加瓶塞,精确称重。
用注射器注入约0.6m1有证环氧乙烷标准物质,不加瓶塞,轻轻摇匀,盖好瓶塞,称重,前后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溶液中所含环氧乙烷重量。
加水至刻度制成约含环氧乙烷IOmgZm1的溶液,作为标准贮备液。
也可采用市售有证环氧乙烷标准物质,用水逐级稀释制备系列标准溶液。
3.绘制标准曲线用贮备液配制1μg∕m1~10μg∕m1六个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