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28.68 KB
- 文档页数:3
A2O-MBR一体化水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介绍了A2O-MBR一体化水处理工艺处理厂区生活污水情况,包括:水处理工艺流程,各处理单元主要配置和应用效果等。
应用表明:COD去除率81.89%;NH3-N去除率68%;总P去除率74.29%,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生活污水;A2O-MBR一体化水处理工艺;固定化生物床A2O-MBR treatment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sewage treatmentZhangQiongfangZhangBing ZhangXiujing(Kunming Coking Gas Co., Ltd.KunMing650211)Abstract: A2O-MBR integrated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of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clud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the main processing unit configured and applied effects. Application shows that: COD removal efficiency 81.89%; NH3-N removal rate of 68%; 74.29% of total P removal, water quality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Key words: Sewage;A2O-MBR integrated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Immobilized biological bed昆明焦化制气有限公司地处滇池入口宝象河上游,为减少污水排放对滇池的影响,对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均处理回用,其中生活污水(洗浴废水、卫生间污水)采用传统工艺中的A2O工艺结合MBR工艺,根据厂区洗浴及卫生间污水水质水量特点,结合企业排水、用地等实际情况,在生产区域南区、西区各建一座一体化地埋式生化处理设施,其基本组成是厌氧、缺氧、好氧、沉淀等单元,主体工艺是传统的A2O工艺结合当前污水处理技术中先进的生物膜法,配合高效立体网状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使废水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加速生物分解过程,具有运行管理简便、投资省、处理效果高、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等优点,应用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要,水的处理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清洁水技术,它能够将微粒、有机物、病毒等有害物质从水中精确地过滤掉,使原水的质量明显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重点论述了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启示。
一、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地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技术,它可以在原水中保持相应的结构,有效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病毒和细菌等,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近年来,膜法水处理技术取得了显著发展。
首先,研究人员不断改进膜材料的性质,使其孔径可以精确地过滤有害物质;其次,为了提高膜法水处理技术的效率,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处理系统,将膜层增厚,以此增加处理时间;此外,研究人员还将膜材料制作成滤芯,使其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二、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膜法水处理技术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在工业污染水处理方面,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过滤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微悬浮物和微生物,有效地改善水量,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淡水处理,通过过滤有害的微粒,有助于分离不同类型的有机物,使水质更加清洁,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另外,膜法水处理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农业,可以有效地处理农业废水,以减少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
此外,膜法水处理技术还可用于灌溉水的处理,除去水中有害物质,提高灌溉水质,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三、总结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清洁水技术,它可以有效地过滤有害物质,改善水质,有效地净化水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膜技术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并且已经应用于工业污染水、淡水、农业污水和灌溉水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由于膜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对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膜技术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的潜力。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膜是一种起分子级分离过滤作用的介质,当溶液或混和气体与膜接触时在压力下,或电场作用下,或温差作用下,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膜,而另些物质则被选择性的拦截,从而使溶液中不同组分,或混和气体的不同组分被分离,这种分离是分子级的分离。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是利用水溶液(原水) 中的水分子具有透过分离膜的能力,而溶质或其他杂质不能透过分离膜,在外力作用下对水溶液(原水) 进行分离,获得纯净的水,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本文介绍了正向渗透膜、反渗透膜、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技术、双极膜技术、电渗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并着重介绍双极膜的原理及其应用。
关键词:膜技术;水处理;纳滤膜;双极膜前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废水排入水体,这些废水中多含有不同浓度的化学成分,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为保护环境,使其不受污染,并能回收一些有用物质,在工业和城市废水排放之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精密分离技术,它是材料科学与介质分离技术交叉结合形成的一门技术,具有高效分离、设备简单、节能、常温操作、无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众多行业,据统计,全球膜销售额每年以14%~30%的速度增长[1]。
膜分离在废水处理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将会成为主要的先进废水处理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正向渗透膜技术1.1正向渗透(FO)的原理用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分子的半透膜将溶剂和溶液隔开,溶剂分子将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自发地从溶剂侧透过膜进入溶液侧,这就是渗透现象,也即所谓的“正向渗透”。
渗透过程的驱动力是膜两侧的渗透压差,或理解为膜两侧水的化学势的差值,水流方向为从渗透压低(水化学势高)的一侧流向渗透压高(水化学势低)的一侧。
由正向渗透的原理可知,FO膜的产水侧需要比进水侧具有更高的渗透压以保证获得一定的水通量。
在FO膜产水侧能提供高渗透压的溶液是FO工艺的关键所在,一般称之为“提取液”(Draw Solution,DS)[2]。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日趋严峻。
这个时期膜分离技术应运而生,由于其技术简单高效,可有效应对我国现阶段的水环境治理问题,对我国水处理的发展和方向具有重要影响。
使用膜技术进行水资源净化可以大大提高产水水质,降低水中有害物质含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中国水环境资源化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膜技术;水处理;应用;发展1前言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并且日趋严峻。
膜分离技术应运而生,该处理技术简单高效,不仅可以去除水中的胶体、悬浮物和细菌病毒,还可以选择性的进行一二价离子的去除,在污水处理、自来水净化、特种分离和海水淡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重点阐述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再利用率,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大幅改善我们自来水和排放水的水质,社会和经济价值显著。
2膜技术概述2.1膜技术原理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
与其他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膜分离具有过程简单、经济性较好、往往没有相变、分离系数较大、节能、高效、无二次污染、可在常温下连续操作、可直接放大、可专一配膜等优点。
另外膜过程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处理,所以在食品加工、医药、生化技术等领域具有独特的适用性。
膜技术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废水经过膜技术处理后,出水水质量非常好,可以达到回用水质标准,实现循环利用。
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膜技术将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2膜技术作用在膜技术中水分子可以自由穿过膜孔,而粒径较大的物质将被截留在膜表面。
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可使溶液中的物质与其他杂质有效的分离,经过这种分离过程能获得较为纯净的产水,作为废水处理后期的深度处理技术能达到提高水质的作用。
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是指利用膜作为过滤介质、分离介质,对水进行处理和净化的一种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
它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关键技术: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包括膜过滤、膜分离和膜反渗透等关键技术。
1.膜过滤技术:膜过滤是指利用膜作为过滤介质,通过膜孔的大小和形状限制,将悬浮物、胶体、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质截留在膜表面,从而实现水的净化和分离。
常用的膜过滤技术包括微滤、超滤和纳滤等。
2.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是指利用膜作为分离介质,根据分子的大小、电荷、溶解度等特性,利用膜通过或拒绝的特性,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和浓缩。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电渗析、气体分离和渗透汽化等。
3.膜反渗透技术:膜反渗透是指利用半透膜,通过对水施加较高的压力,使溶质在膜上压力差作用下从高浓度一侧透过膜,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膜反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
应用: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在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1.饮用水处理: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病原菌、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提高水质,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2.工业用水处理: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水,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工业用水的回用和循环利用,节约用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3.废水处理: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污染物等,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将在未来发展得更加成熟和完善。
膜生物反应技术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现如今我国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环境工程的污水处理技术要求也就相应的提高了。
而膜生物反应技术作为高效、科学的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研活动不断加深,研究并提出很多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其中膜生物反应技术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以其自身高效率、操作简单等特点,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技术环境工程污水处理应用引言膜生物反应技术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将水中有害的物质或者泥石等与水体分离出来。
膜生物反应技术主要运用的工具是膜生物反应器,这种设备是生物反应器和膜分离技术集合开来的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与此同时,生物膜法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剩余污泥少、无污泥膨胀、还有一定的硝化反硝化功能等优点,因此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膜生物反应技术概述膜生物反应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反应器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处理,由于其能够在污水处理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且成本消耗较低,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该项技术是由膜分离与生物污水处理两项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果,融合了两项技术的优势,能够提高转化率。
现阶段,该项技术主要分为膜分离、膜曝气与萃取膜(如图1)三种形式,其中膜分离方式应用范围较广,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污水特点及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膜分离技术即可。
通过对杂质的有效截留,能够保留世代周期较长的微生物,实现对污水深度净化,且硝化作用非常明显。
对于技术的应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如将EGSB(如图2)与MBR技术相结合,在应用中,前者能够对存在的有机废水进行处理,有效去除污水中的COD,提高处理效果,但对于悬浮物、氨等物质的去除效率并不高。
因此将二者有机整合,能够弥补前者存在的缺陷,实现对污水有效处理。
对污水进行处理,不需要沉淀池、过滤单元,占用空间较小,且不需要处理污泥沉降问题。
生物膜法在市政水处理中的应用生物膜法是一种生物技术,在市政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生物膜是一种微生物聚合体,它们形成的薄层覆盖在固体表面或液体界面上,是水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
因此,生物膜法通过利用生物膜中微生物代谢作用降解污染物质,来达到水处理的目的。
1.生物膜接触氧化法生物膜接触氧化法(BTO)是一种常见的市政水处理方法。
该方法通常通过将水流经过一些支架上的滴漏式反应罐,使水接触到生物膜上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使用水中的氨氮、硝酸盐和有机物等作为能源,来降解这些污染物。
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节能、高效的处理水质的方法。
此外,BTO技术在海水淡化处理中也有广泛应用。
2.生物膜反应器法生物膜反应器法(MBR)是一种将生物膜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市政水处理方法。
该方法将水通过一个薄层的生物膜反应器,微生物在生物膜上附着生长,并将水中的污染物分解成更小的分子,然后通过微孔膜分离掉水中的物质和微生物颗粒,得到清洁水。
MBR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空间占用小等优点,因此逐渐成为了市政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
3.生物膜悬浮生长法生物膜悬浮生长法(MBBR)是一种将生物膜技术与悬浮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的水处理方法。
MBBR通过在反应池中增加悬浮载体,即plastic carriers,使水中的微生物在载体上化附生长。
这些载体可以提供更多的表面积,增加微生物密度,从而达到更高的去除效率。
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MBBR技术可有效地降低过量污泥生成,保持稳定的水处理效果,并且对水体中不同种类污染物都有很好的去除能力。
综上所述,生物膜法是市政水处理中一种非常有效、经济、环保的处理方法。
它可以在保证处理水质的同时节约能源和资源,同时对于市政水处理方案的改进也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膜法的应用原理什么是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生物膜进行水处理或废水处理的技术。
生物膜是由微生物和其代谢产物组成的一种薄膜状物质,可以附着在固体表面或浮游颗粒上。
生物膜法通过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降解有机物、去除污染物等方式,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和改善。
生物膜法的原理是什么?生物膜法的应用基于以下原理:1.微生物附着原理:生物膜的形成是通过微生物附着在固体表面或浮游颗粒上,形成一层膜状结构。
微生物在污水中寻找有机物作为营养源,并在固体表面附着生长。
这样的微生物附着过程是通过生物胶合物、电荷吸附等力量实现的。
2.生物降解原理: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当有机物进入生物膜时,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
这个过程被称为生物降解,可以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3.微生物共生原理: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不同微生物根据它们在降解物质中所扮演的角色,彼此之间通过共生关系相互依赖、相互支持,从而协同完成有机物的降解过程。
生物膜法的应用领域生物膜法在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膜法应用,通过将水通过填料床层,利用生物膜的生物降解能力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
生物滤池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等。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特殊设计的设备,可以提供稳定的环境和适宜的氧气供应。
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对于高浓度有机物的处理效果更好。
•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结合了生物膜法和生物反应器的特点,利用生物膜附着在固定载体上进行有机物降解。
这种反应器可以提高微生物的附着率和降解效率,同时减少系统操作复杂性。
•生物滤池去除氮和磷:除了降解有机物,生物膜法还可以应用于去除水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
通过合适的生物膜设计和运营,可以实现对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有效去除,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问题。
膜技术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徐荣安(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摘 要:本文综合介绍了反渗透、电渗析、纳滤、超滤和微滤等膜技术进展和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膜技术;进展;深度水处理;应用中图分类号:TQ 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770(1999)05-0249-06农业化肥、杀虫剂的大量持续使用,工业废气、废水的超标排放,和人们生活污水的大量增加,导致水源污染日趋严重。
另一方面,随着生命科学、医学的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品质提出了新的概念和要求,饮用水与人体健康这一话题,引起了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群众,比以往任何时间都要关切。
饮水安全、卫生已成为当前消费者的主导潮流。
膜技术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也是当前促进和保证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已在能源、电子、化工、医药、食品、汽车、家电、环保等领域,发挥着其独特的重要作用,1.3×104t /d 的海水淡化大型工厂,2.4×104t /d 苦咸水电渗析淡化工厂,用膜近万平方米的大型超滤退浆废水处理厂,2400t/d 的地表水微孔过滤净化工厂,每年救治几十万人生命的人工肾(透析器)已成为现代的重要医疗手段,膜法制取的矿泉水、纯净水、优质饮用水等已进入千家万户……,这些已充分了显示了膜技术应用规模、水平和重要作用。
本文就膜技术的进展和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作一综合介绍。
1 膜技术的进展1.1 电渗析电渗析(ED)是以直流电为推动力,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一个水体中的离子通过膜迁移到另一水体中的物质分离过程。
1952年,美国Ionics 公司,根据电渗析原理,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渗析器,用于苦咸水淡化制取生活饮用水。
70年代频繁倒极电渗析技术(EDR )开发成功,使电渗析装置运行更加方便,工作应用更加稳定;日本50年代末开发这一技术,60年代用于海水浓缩制盐和氯碱工业制浓盐水;我国1958年开始研究开发电渗析技术,1965年我国第一台电渗析装置试用于成昆铁路建设,1967年完成了异相离子交换膜的工业化生产,三十年来,已在海水、苦咸水淡化制取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纯水、超纯水制造,发挥了显著的效果。
膜处理技术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所导致的大量工业污水亟需合理的处理。
膜技术分离工业废水已得到广泛认可,因为其具有处理效率高,资源损耗小的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对不同类别的膜技术对于废水的处理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对废水处理技术推广有所帮助。
关键词:膜技术;MBR;污水处理引言:膜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工作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在MBR工艺中,能充分发挥膜技术的优势,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
目前,MBR工艺在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中还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还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究,满足污水处理的需要。
1膜处理技术概述1.1膜处理技术概念膜处理技术就是使用过滤膜来对污水中的污泥和有害分子进行去除,提升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目前的膜处理技术主要可以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两种类型,由于两种膜在过滤原理和处理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技术人员会结合需要来进行膜技术的选择。
1.2膜技术的特点1.2.1 不会导致二次污染很多污水处理技术往往都会导致二次污染的出现,因为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其他污染物质,从而导致对水环境的破坏。
使用膜处理技术时,可以对污水中的物质进行选择性过滤,整个过滤过程中,不会有新的物质生成,仅仅是在成分比例上出现变化,因此可以有效控制因为净化所导致的二次污染。
1.2.2 具备优良的经济特性膜处理技术的应用方法比较简单,所以只需要简单的净化工作就可以完成对污水的净化工作,能广泛应用到废水的处理当中,并具有较高的效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膜处理技术需要的经济投入较低,在污水处理中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
1.2.3 协调性好针对不同的污水处理需要,可以对膜的种类进行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的膜之间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污水的处理要求,从而充分发挥出污水处理的效果。
2 MBR工艺2.1 MBR工艺介绍MBR是膜生物反应容器的缩写,该技术使用了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的全新水处理技术,在应用中,包括分置式、一体式和复合式三种,其中分置式膜组件和生物反应器分开设置,生物反应器中的混合液由循环泵推动进入膜组件的过滤段,然后在压力的作用下,混合液中的液体会透过膜,一些污染物组分会被膜过滤掉,实现对水的净化处理。
阐述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一、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简介膜分离技术比较简单,具体是以污水作为驱动的压力,通过具有亲水性质的多微孔膜表面,水从中穿过,留下大分子杂质。
膜在过滤过程中的过滤形式多是普通方式和错流方式。
普通流动会污水穿过膜的表面,大分子杂质被筛除,此方式比较容易出现堵塞、结垢的情况,必须要回流确保膜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此外,错流过滤方式属于更为先进的膜设计技术,如污水平行于膜表面,那么水能够穿过,污染物则停留在膜的表面,污垢的形成难度增大,横向流动也使得清洗频率大大下降,适当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膜法水处理方式一般应用于有机物、无机物以及病毒细菌等分离,针对一些独特的溶液体系也可以发挥重要的分离作用。
比如说,对溶液大分子和无机盐进行分离。
此种方式的分离设备也比较简便,容易操作和控制,维修保养也比较简单,和常规水处理方式进行对比而言,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处理效率非常高。
二、农村饮用水净化膜处理工艺2.1普通苦咸水淡化工艺普通苦咸水淡化工艺主要是先进行预处理,然后反渗透脱盐,以及部分原水进行掺和。
该种工艺大多用于生活饮用水的制作流程,选择一级二段的布置方式,因此系统的运行压力不低。
工艺流程方面,反渗透设备出水和部分原水进行一定的掺和,确保系统出水的总溶解性固体小于750mg/L,最终保证水利用率大约是78%,出水水质能够超过生活饮用水的指标限值。
如果原水TDS含量低于2000mg/L时,那么选取这种工艺是比较合适的。
因为浓水的TDS含量超过8000mg/L,第二段膜组件会产生结垢。
膜进水中可以适当增加一定量的阻垢剂,以避免膜结垢。
2.2高浓度苦咸水淡化工艺这种设计工艺是结合了预处理技术和反渗透脱盐工艺技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苦咸水淡化工艺,大多是选择一级二段的布置方式,因此系统的运行压力比较高。
这种工艺是指原水经过预处理环节之后,进入到反渗透设备开始脱盐,反渗透膜的脱盐率不小于96%,可对水中盐分、大分子有机物进行脱除;反渗透设备出水的总溶解性固体小于150mg/L,水利用率大约是70%。
膜处理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我国的饮用水污染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饮用水的水质问题,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使我们的饮用水更加纯净,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膜处理技术的基本性能、研究方向、应用特点、应用前景与建议等方面介绍了膜处理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膜处理技术饮用水处理水质指标人体摄取微量元素的种重要途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饮用水要是长期缺少微量元素,就会造成人体的营养失调,以至于引起各种疾病。
膜法工艺已发展几十年,主要用于水的除盐,目前已逐步转向水的深度处理和纯水制造。
膜分离是一种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利用特定膜的透过性能分离水中的离子、分子和杂质,并保留人体所需的一些微量元素的新技术。
以压力为驱动力的膜分离技术有反渗透(RO)、纳滤(NF)、超滤(UF)和微孔过滤(MF)。
膜分离性能按截留分子量大小进行评价。
截留分子量是反映膜孔径大小的替代参数。
RO的截留性能最好,能去除水中绝大部分的离子,透过的几乎是溶剂,但RO 运行压力高。
NF是一种荷电膜,具有离子选择性,有很高的截留率。
UF和MF都是属于筛分工艺过程,可截留水中绝大部分的悬浮物、胶体和细菌。
过去膜处理技术在净水处理领域主要应用于工业上纯水、超纯水的制取,膜技术可解决传统工艺所难于解决的诸多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膜工艺的发展,凭着膜工艺的低成本、运行管理也比较简单的优势,已逐步被运用到生活饮用水的领域,特别是在国外已建成了很大规模的生活饮用水处理系统。
日处理水量以达到十几万立方米。
而在国内国外只是小范围的使用膜处理技术,只有少量的优质水和瓶装水采用微滤膜处理工艺和采用纳滤膜处理技术。
在我国,很多城市并没有条件采用膜处理技术,但是这种膜处理技术的发展却是必然的,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膜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膜处理技术在今后的城市水厂中必能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由于膜处理技术的低成本、好运营、好管理等优点,利用膜技术处理净化水在国内外迅速发展。
膜法水处理技术膜法水处理技术**节概论膜,更精准而言是半渗透膜,它是一薄层物质,当肯定的推动力应用于膜两侧时,它能依照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使物质进行分别。
通常,膜是依照物质的分别范围和应用的推动力来分类。
在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上,膜分别过程起到了特别紧要的作用。
在废水或污水排放之前,膜分别过程可以用于废水或污水处理;在废水进入污水系统之前,膜分别过程可以用于回收工业上有用的物质;当然膜分别过程也可以用于生产饮用水。
在生产饮用水方面,使用膜人们可以利用大量的海水资源;此外,在水与废水循环回用方面,膜的特别作用显得非常紧要。
膜分别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即可用于给水处理也可用于废水处理。
膜技术应用于水处理具有以下优点:1.处理各种滤液,能得到高质量的滤出水;2.膜过程可通过模拟装置加以实现,而且可以连续操作;3.对渗透液具有以肯定比例循环作为工艺用水或再利用的潜力。
膜技术应用于水处理具也存在以下缺点:1.膜的相容性与孔的大小、水的pH值以及水的温度等很多因素有关;2.在某些情况下易生成污垢,使得在一些特别应用中膜的寿命较短3.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相比,一般投资费用较高。
膜的使用寿命,短的只有几个月,但通常是3—7年,有的管式膜系统可超过15年。
影响膜的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通常有加料贮槽和泵的匹配性能,预处理效果,渗透液的贮存装置以及膜的清洗系统和效果等。
21世纪膜分别的应用将持续增长,尤其是微滤/超滤、微滤/反渗透、微滤/超滤/反渗透或钠滤结合的膜处理过程。
增长的领域包括:1.饮用水处理2.工业废水的脱色3.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4.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5.水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等**节膜分别过程膜分别技术受到广泛的注意,进展快速,是由于膜分别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性很高,在分别过程中混合物主体没有相变,所用的设备装填密度大、效率高。
1.水处理和膜分别1)用水水的净化与纯化包括从水中去除悬浮物、**、病毒、无机物、农药、有机物和溶解气体,在这方面,膜分别技术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一、膜法水处理技术概述膜法水处理技术是利用特定的膜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膜法水处理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多种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微滤和超滤技术。
微滤技术利用孔径在0.1-10微米的微孔膜过滤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物、浑浊物和细菌等。
超滤技术的孔径在0.001-0.1微米之间,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胶体、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由于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过滤分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1. 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微滤和超滤技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从而实现对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
通过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将生活污水中的COD、BOD和氨氮等有机物和氮磷类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0%以上,使得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可以安全排放或者进行再利用。
2. 净化水质,实现资源化利用膜法水处理技术不仅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还可以去除水中的微生物、重金属、悬浮物等杂质,实现对水质的净化。
处理后的水质清澈透明,色度低,无异味,可以直接用于灌溉、绿化、工业生产等领域,实现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膜法水处理技术还可以实现生物沼气发酵和生物肥料生产的有机物资源化利用,将有机物转化为能源和肥料,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双重效益。
3. 低能耗、低成本相比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膜法水处理技术具有更低的能耗和成本。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中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投加和混凝沉淀等处理步骤,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和二次污染。
而膜法水处理技术不需要化学药剂投加,只需通过物理隔离和过滤膜的操作即可实现对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不仅能耗低,而且成本也相对较低。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膜生物反应技术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运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膜生物反应技术结合了膜分离和生物反应两种机制,通过在膜表面形成一个微生物附着层,实现了生物反应与膜分离的有机结合,具有去除污染物效率高、占地小、运行稳定等诸多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膜生物反应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本文将从膜生物反应技术的概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优势、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旨在探讨膜生物反应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1.2 研究意义研究膜生物反应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还可以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膜生物反应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为优化污水处理系统提供更科学的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膜生物反应技术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运用,旨在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可持续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膜生物反应技术概述膜生物反应技术是一种将膜技术和生物反应技术相结合的高效水处理技术。
在这种技术中,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附着在膜表面,利用其生物降解能力将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通过膜的物理隔离作用,可以有效地阻止大颗粒物质和微生物的脱落,保证水质的稳定性。
膜生物反应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和稳定性,而且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领域。
膜生物反应技术是一种集成了膜技术和生物反应技术优势的高效水处理技术,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2.2 膜生物反应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膜生物反应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其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处理效率:膜生物反应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有害物质,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处理水质。
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生活
污水也随之变多。
生活污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以蛋白质、脂肪、糖类为主,这些物
质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并且难以分解,如果这些物质进入含水层以后,容易造成
地下水的污染。
这些物质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并且对人类的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
伤害。
因此,膜法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膜技术
属于一种物理分离技术,膜技术具有不会出现化学反应和变化的特点,并且分离
装置较为简单,占据较小的空间,可以实现自动控制。
关键词:生活污水;深度处理;膜法水处理技术
引言
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主要包括芳香烃、卤代烃等多种烃类。
而这些物质有着较
为稳定的化学性质,整体不容易被分解,如果深入到含水层之后还容易导致地下
水的整体污染。
对于人类来说有着强烈的致癌性,可能会导致生殖系统受到毒害,因此对于生活污水的准确检测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生活污水的测定来说,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排除多种干扰,让实际定量分析中的准确度得到实现。
因此在环境分析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
膜法水处理技术有着定性分析程度高、且定量准确的特点,在生活污水检测工作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1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原理
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是一种融合超滤技术、连续电解除盐技术(EDI)、反渗
透技术(RO)等处理各种水质的新型技术。
膜法处理工艺技术依据的原理有:其一,根据污水中各物质几何心态、体积大小、质量等物理性质的差异,通过分离
膜实现分离。
其二,根据污水各物质化学性质,通过分离膜实现水处理。
研究发现,膜法水处理效率,受溶解速度、扩散速度影响,前者表示污染物进入膜内的
速度,后者表示污染物扩散至膜另一面的速度。
两者速度越大,透过膜的时间越短,过滤效率越高。
2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
2.1膜法预处理
膜法预处理能够对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其主要是将待处理的
污水使用超滤膜对其展开过滤操作,能够将污水中含有的各种颗粒较大的杂志全
部得到有效清除,从而保证对应的膜处理效果可靠有效。
通过使用该种膜法预处
理技术,能够将旧式的活性炭处理技术得到有效的落实,而且净化效率也非常高,不但可以显著提升污水的净化速度,而且能够使得处理得到的水资源的清洁度具
有高标准的优化质量,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污水净化工序提供良好的基础。
2.2反渗透技术应用
目前,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回用于城市大型建筑和工
业以及居民区的“中水”来源是必要的。
在传统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都是把二级
处理水通过混凝、和过滤以及活性炭吸附,利用离子交换法,把生活污水中的盐
类去除。
这些方式无法把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不溶性杂志去除。
通过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去除盐类和有机物,这种方式目前被认为是最为理想的回用方式。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污水厂中,就是通过反渗透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
理的。
在污水厂中有一台处理37.8m3的反渗透设备,把经过二级处理、活性炭
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再处理,处理的结果显示,可以良好的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
机物去除。
除盐率高于95%,除COD高于96.1%,除总固体率高于95.2%。
针对
膜的污染,可以通过过硼酸钠进行处理。
通过反渗透技术,可以使水的回收率高
达75%左右。
在21世纪,水处理厂把城市二级处理污水进行再处理,然后通过
反渗透系统,使透过水可以达到饮水的标准。
此污水厂的处理污水能力高达75700m3/d,其中有18925m3/d的污水需要经过反渗透系统进行深度处理。
经过
反渗透系统处理的污水需要注入地下,从而避免出现海水浸透地下水该污水厂的
反渗透系统通过ROGA卷式CA膜组件,这一系统耗电量较低,吨水耗电量仅1.8度。
并且这一系统的脱盐率可以高达90%,水的回收率高达85%。
2.3EDI技术
EDI技术处理水应用专业的系统,包括EDI膜堆、交换树脂、交换膜等,其中EDI膜堆有若干夹在两个电极间的单位构成,各单位由浓水室、淡水室构成。
其
中淡水室被阴、阳离子均匀混合的交换树脂填充。
树脂处在阴离子交换膜或阳离
子交换膜之间。
其依据的原理为:杂质离子会持续不断经树脂进入交换膜达到浓
水室,但交换膜会阻止杂质离子向对应电极上移动,便在浓水室中富集,而后将
其排出系统,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
EDI技术的优点有:所用设备结构紧凑,
占地面积较小,运行费用及维护成本低。
3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的运用策略
3.1做好工艺运用流程的把控
(1)在膜法预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超滤膜,作为废水处理的过滤材料,进行过滤处理。
从应用效果来说,具有效率高以及清洁度高等优势,能够有效出
去水中的胶体以及颗粒物,为后续处理作业的开展提供便利。
(2)对水质进行
反渗透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反渗透膜作为主要材料,可以借助水压力,实现水
处理。
从应用效果来说,能够有效去除水中含有的细菌以及微生物等。
3.2仪器状态检查及参数选择
1.吹扫流量选择及吹扫时间。
首先要能够保证在每分钟四十毫升的流量下进
行十分钟以上的持续,否则会对于分析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在烘焙的过程中
也要把握好温度和对应的时间,在温度超过220℃条件下进行短时高效的烘焙,
不然则会对于下一次分析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最终结果,一般来说解析0.5min就可以让回收率再次得到提升。
2.分流比的选择。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选取不分流
或者低分流的比例可以有效提升仪器的灵敏度。
但因为在吹扫过程中所采用了吹
扫捕集浓缩仪,整体数据的灵敏度已经不再是影响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主要的因素,在分流比小于50的时候可以将多组分进行检出的检验;与此相反如果选择不进
行分流取样,则会导致部分峰形展宽,对于分析结果来说反而有较大的影响。
在
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采用不分流进样的方式,则会导致溶剂排空,让峰展宽和拖
尾的现象得到解决。
3.3积极完善规章制度
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应用中,为保证各子系统正常运行,加强应用管理尤为
重要,应构建完善的应用管理制度。
一方面,根据膜法水处理工艺流程,制定完
善的上岗制度,明确上岗时应遵守的细节,自觉、规范的按照规范操作相关设备。
另一方面,完善监督制度。
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检查各子系统运行情况,以及技术
人员相关操作是否规范,确保污水处理系统各参数设置在合理范围内。
另外,认
真落实保养制度。
为避免相关设备损坏,影响污水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应完善
与认真落实保养制度,做好子系统及设备性能定期检查、保养,认真填写保养日
志,及时发现与处理系统中潜在故障。
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水资源的认识也在逐渐提升,但是生活污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在不断的增多,因此,需要通过膜法水处理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
目前,我国的膜处理技术还有待提升,需要对技术进行不断创新来提升技术水平,从而缓解我国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使我国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辉,张利辉,郭茹辉,刘振法.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工业污水回用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20):154-155+157.
[2]黄郸.试论环境保护中全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2):30.
[3]冯佳,杨旭.试论电厂水处理中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应用[J].科学与信息化,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