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52
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超净台实验准备工作2灭菌和消毒无菌操作目的:为了避免被杂菌污染。
1对实验操作空间:超净台:紫外线灭菌,过滤风桌面:酒精擦拭,酒精灯外焰附近操作2.操作者衣服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70%酒精3.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和周围物品的接触消毒的方法1、100℃煮沸5-6min2、巴氏消毒法70-75℃下煮30min或80℃下煮15min3、用70%酒精、新洁尔灭等进行皮肤消毒4、氯气、高锰酸钾消毒……(1)消毒: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大部份致病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2)灭菌:灭菌与消毒技术是微生物有关工作中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技术。
以化学剂或物理方法消灭所有微生物,包括所有细菌的繁殖体、芽孢、霉菌及病毒,而达到完全无菌的过程。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超净台上紫外灯和过滤风实验过程:准备阶段:1培养基的配制,2灭菌和消毒操作阶段:1倒平板:分装固体培养基倒平板:将已灭菌的固体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的过程。
分装培养基:1倒平板:将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培养基冷却到60度时倒入2培养基的分装(试管,三角瓶,培养皿)倒入三角瓶和试管(漏斗法)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答: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朊病毒就是蛋白质病毒,是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
1997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斯垣利·普鲁辛纳(S.B.Prusiner)就是由于研究朊病毒作出卓越贡献而获此殊荣的。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它使得这层壁坚韧并富有弹性。
一旦失去细胞壁,所有的细菌都将变成球形。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状、协助鞭毛运动等,而且还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篇一: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教学提纲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教学提纲实验目的1. 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 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
3. 说明大肠杆菌的培养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实验材料1. 配制LB液体培养基,蛋白胨0.5g,酵母提取液0.25g,氯化钠0.5g,加水50mL溶解。
2. 配制LB固体培养基,蛋白胨0.5g,酵母提取液0.25g,氯化钠0.5g,琼脂1g,加水50mL溶解(配制LB固体培养基是用来倒平板和倒试管斜面)。
实验步骤1. 培养基灭菌。
在两个150mL的三角瓶中分别装入50mL LB液体培养基和50mL LB 固体培养基(刚配好,尚未凝固),加上封口膜(一种塑料薄膜,中间有小孔的滤膜。
既可以通气,又不使细菌进入。
)。
将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放入高压灭菌锅中,1kg压力灭菌15min(有压力时开始计时)。
同时将需要灭菌使用的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等和所用器械(接种环、镊子等)等一块灭菌。
2. 倒平板,倒斜面。
灭菌后。
待高压锅压力与大气压相同时,打开锅盖,将有培养基的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等放在灭菌后的超净工作台上。
超净工作台操作:打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注意:打开紫外灯后人必须离开),持续30min,关闭紫外灯,打开过滤风和白炽灯。
将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和培养皿放在灭菌后的超净工作台上后,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出酒精棉球擦拭桌面,并用酒精棉球擦手。
待固体培养基冷却到60℃时(手放上还有些热的时候),在酒精灯火焰旁,以右手无名指及小指夹持含有固体培养基的三角瓶的封口膜,右手其他三个手指拿着三角瓶;左手拿着培养皿,并打开上盖的一边,将三角瓶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1 个培养皿中。
倒入后立即置于水平位置上,轻轻摇晃,使培养基铺满培养皿底,待凝,使之形成平面。
倒斜面(试管内空白斜面),用玻璃漏斗倒入试管内,每试管2mL。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一、教学要求二、基本内容1.培养基的种类和化学成份培养基的种类有很多划分标准,按物理性质分: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加入琼脂多少)。
液体培养基用于扩大培养和工业生产,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计数(菌落数量)。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按照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还是异养,碳源不同,自养微生物为无机碳源,如硝化细菌是二氧化碳或碳酸盐,异养微生物为有机碳源,如大肠杆菌是葡萄糖等有机物。
2.常见微生物类群原核生物(如细菌大肠杆菌――二分裂、革兰氏阴性、异养兼性厌氧性肠道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等)、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真菌(酵母菌――出芽生殖.异养兼性厌氧性微生物、霉菌、食用菌)、病毒等。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有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型的细胞核,只有一环状DNA分子(拟核)。
以分裂(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
用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液染色后,再脱色处理,细菌仍保留染色液的颜色)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区别在细胞壁的成分不同。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胞壁薄,有荚膜)、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3.无菌技术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灭菌方法:。
灼烧灭菌法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②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
③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④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目的要明确: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培养的目的等确定培养基的类型和配制量。
营养要协调: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要适宜。
pH要适宜:细菌培养基pH中性或偏碱性,霉菌培养基呈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