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药物常见误区
- 格式:ppt
- 大小:945.50 KB
- 文档页数:14
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是一类较强的止痛药,常用于治疗剧烈疼痛,如手术后的疼痛,严重的创伤和癌症疼痛等。
然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以是轻微的,也可以是严重的。
这篇文章将介绍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1. 呼吸抑制阿片类药物以其较强的止痛作用而闻名,然而使用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呼吸抑制。
这种情况下,药物影响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困难或缓慢。
呼吸抑制是一种危险的状况,因为它可能导致窒息,缺氧和死亡。
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和慢性疼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应该更加谨慎。
2. 便秘阿片类药物的另一个常见不良反应是便秘。
药物影响消化系统的运动,导致肠道运动减少。
这使得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更长时间,导致便秘。
便秘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感和生活质量。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该增加饮水量和食物中的纤维素来缓解便秘。
3. 恶心和呕吐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恶心和呕吐也很常见。
这是因为药物可以影响反射中枢,导致恶心感和呕吐。
这种情况通常在开始使用药物时更常见,并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
4. 头晕和昏迷阿片类药物还可能导致头晕和昏迷。
这些症状通常与剂量有关,大剂量可以引起更严重的症状。
头晕和昏迷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安全,因此需要注意。
5. 精神症状使用阿片类药物也可能引起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和幻觉。
这些症状可能直接与药物本身的作用有关,或者是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的长短的结果。
阿片类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止痛药,可以为许多患者提供疼痛缓解。
然而,它们也有一些不良反应,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了解和管理。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应该严格遵循医嘱和剂量指示,并定期检查不良反应的症状。
如果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应该立即废止药物并尽快就医。
尽管阿片类药物有一些显著的不良反应,但它们仍然被广泛使用,而且在一些情况下也不能完全取代。
它们在治疗严重疼痛和改善生命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降低不良反应风险的方法:1. 严格控制剂量使用阿片类药物时最重要的是控制剂量,因为剂量过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家庭医药 2019.1142用药之道用药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防治□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肿瘤内一科主管药师 闻 晶上期我们讲到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并介绍了其常见不良反应便秘的防治,本文将继续介绍阿片类药物其他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
恶心、呕吐―― 可耐受恶心、呕吐大多出现在未曾使用过阿片类药物患者用药的最初几天,发生率分别为10%~40%、30%~40%,症状大多可在4~7天内缓解。
因此,排除其他原因如便秘、脑转移、放化疗或高钙血症等所致的恶心、呕吐,在初用阿片类药物的数天内,可考虑同时给予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 6等止吐药预防;对于难以耐受呕吐的患者,必要时可使用5-羟色胺拮抗剂类药物(如格拉司琼、昂丹司琼等)。
如恶心、呕吐症状持续1周以上仍不能耐受者,需考虑减少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或换用药物,也可以改变给药途径。
瘙痒―― 可耐受使用阿片类药物致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于1%, 主要发生于皮脂腺萎缩的老年患者和皮肤干燥、晚期癌症、黄疸及伴随糖尿病等的患者。
对于轻度瘙痒的患者,只需进行皮肤护理即可,一般不需用药;而对于瘙痒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则可以局部外用无刺激性的止痒药,必要时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或异丙嗪,需要选择较低剂量,以免加重阿片类药物的镇静作用。
尿潴留―― 短期耐受阿片类药物引起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5%,与其增加膀胱括约肌张力,导致膀胱痉挛相关,多发生在老年男性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
此外,联合使用镇静剂或腰椎麻醉术后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可能高达20%~30%。
因此,要避免同时使用镇静剂、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可采取流水引诱法或热水冲洗会阴部和膀胱区按摩方法诱导排尿。
对于持续尿潴留且难以缓解的患者考虑换用止痛药。
嗜睡、头晕―― 可耐受少数患者在用药的最初几天内可能出现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 数日后症状多可自行消失。
与患者长期受疼痛困扰失眠,初用阿片类药物疼痛控制理想后嗜睡有关。
对阿片类药物的六种疑虑(全文)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止痛药。
此类药物主要包括:吗啡、可待因、布诺啡、哌替啶(杜冷丁)、芬太尼、美沙酮、盐酸曲马多、喷他佐辛、右旋丙氧芬、氧可酮等。
由于阿片类药物的成分与人们常说的十分接近,因此很多人都对使用此类药物存在着不少的疑虑,这给阿片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带来极大的影响。
那么,人们对使用阿片类药物都存在哪些疑虑呢?1.阿片类药物不够安全其实,对于需要长期使用止痛药的患者(如癌症患者)来说,使用阿片类药物更安全。
临床研究发现,除了从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在大剂量地使用此类药物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外,普通人在正常剂量下长期使用此类药物是不会对肝脏及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的。
而相比之下,人们如果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非阿片类止痛药,则可能会对胃肠道和肾脏造成损害,并会影响血小板的凝血功能。
可见,阿片类药物比非阿片类药物更安全。
2.使用阿片类药物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等诸多不良反应研究发现,除了便秘以外,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其他不良反应都是暂时性的,也是可以耐受的。
尤其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一般仅会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最初几天出现,随着患者用药时间的延长,这些症状会自行消失。
因此,人们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若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一般无需停药。
上述症状较严重者可进行对症治疗。
不过,人们在服用阿片类药物后若出现了严重的便秘,则应及时停药并对症进行治疗,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改用其他类型的止痛药。
3.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会成瘾其实,人们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尤其是长期口服阿片类药物或使用这类药中的透皮贴剂成瘾的可能性极小。
有些患者在服用了一段时间的阿片类药物后,可能会对此类药物产生耐受性或依赖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已对此类药物的使用成瘾,也不影响其继续使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需要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应尽量选用此类药物中的控释剂或缓释剂,或使用透皮贴剂进行治疗,以减少成瘾的几率。
麻醉药品目前临床中存在的几大误区误区一,非阿片类药物比阿片类药物更安全。
事实上,对于需要长期接受镇痛药物治疗的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更安全有效。
如果正确滴定用药剂量,防治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对肝脏及肾脏等重要器官无毒性作用。
相比之下,非甾体抗炎药长期应用可引起胃肠道和肾脏毒性,并且会明显抑制血小板功能。
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肝脏毒性。
因此,如果能正确使用,阿片类比非甾体类更安全。
误区二,只有在疼痛剧烈时才用镇痛药。
事实上,对于疼痛患者,及时、按时用镇痛药才更安全有效,而且所需要的镇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
另外,长期疼痛还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甚至出现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
因此应及早给予治疗。
误区三,用阿片类药物出现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事实上,除便秘不良反应外,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
阿片类药物的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一般仅出现在用药的最初几天,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
对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预防性治疗,可以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
误区四,只有终末期癌症患者才能用最大耐受剂量阿片类镇痛药。
事实上,阿片类镇痛药的用药剂量,在不同患者之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而且,阿片类镇痛药物无封顶效应,剂量的确定应视患者个体化而定,所谓最佳剂量应该为达到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耐受之间的平衡,对于非癌痛患者也是如此。
误区五,长期用阿片类镇痛药不可避免会成瘾,阿片类药物如果广泛使用必然造成滥用。
事实上,长期用阿片类镇痛药治疗,尤其是口服或透皮贴剂按时给药,发生“成瘾”(精神依赖性)的危险性极微。
阿片类药物滥用及成瘾误区
阿片类药物成瘾往往是医患担心最多的问题。
事实上,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治疗,尤其是口服按时给药,发生成瘾(精神依赖性)的可能性极微。
对阿片类药物产生耐受性或生理依赖性并非意味已成瘾。
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临床表现为随着阿片类镇痛药物用药时间的延长,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产生耐受,并且可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阿片类药物的用药剂量;突然中断用药时出现戒断症状;这些不影响继续安全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
精神依赖性才是人们常说的成瘾性,而医源性成瘾则是由于医疗目的用药不合理导致患者产生的精神依
赖性。
静脉直接注射使血药浓度突然增高,容易出现欣快感及毒性反应,从而易于导致成瘾。
口服给药,按时用药等方法,可以避免出现过高的峰值血药浓度,显著降低发生成瘾的风险。
而且以止痛为目的中枢兴奋灶会抑制欣快的产生,所以说疼痛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天然拮抗剂”。
事实证明,随着开展疼痛治疗及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工作,全世界阿片类药物医疗消耗量增加的同时并未增加药物滥用的危险。
口服阿片类药物注意事项口服阿片类药物是一类强效止痛药物,包括吗啡、可待因、曲马多等。
这些药物对于缓解严重疼痛非常有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注意。
以下是关于口服阿片类药物的一些注意事项:1. 使用时应遵医嘱:口服阿片类药物是处方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剂量和使用频率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频率。
2. 了解不良反应:口服阿片类药物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等。
使用者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并咨询医生如何应对。
3. 避免酒精和其他药物:口服阿片类药物与酒精和某些其他药物存在严重的相互作用风险。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期间,应避免酒精和其他镇静药物的使用,以免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效应。
4. 避免长期使用:口服阿片类药物的滥用和长期使用会增加依赖性和耐受性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遵循医生的处方和用药周期。
5. 逐渐减量停药:当不再需要口服阿片类药物时,应逐渐减量停药。
突然停药会导致戒断症状,包括焦虑、失眠、肌肉疼痛等。
减量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避免不适的戒断症状。
6. 非医药目的禁用:阿片类药物具有精神活性,容易引起滥用和成瘾。
在没有医疗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禁止非医药目的的使用。
过度滥用阿片类药物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7. 谨防过量:过量服用阿片类药物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呼吸抑制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要遵守医生的建议,严格控制剂量,不可随意增加药量。
8. 不宜驾驶和操作机器:口服阿片类药物会产生镇静和嗜睡的作用,会影响驾驶和操作机器的安全性。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期间,应避免驾驶或从事需要高度警觉性的工作。
总之,口服阿片类药物是一类强效止痛药物,在使用时需要谨慎,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了解和遵守注意事项可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阿片类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与对策5月16日1.呼吸抑制:阿片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是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
阿片类药物能够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μ型阿片受体来抑制呼吸中枢。
一旦过量使用,或者患者已经存在呼吸道疾病,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呼吸抑制。
因此,应该严格掌握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尤其是对于高风险患者,如老年人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要特别小心。
对策:对于呼吸道抑制的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首先是尽量减少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同时,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在使用药物的同时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和节律。
在必要时,应该使用呼吸兴奋剂如纳洛酮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
2.便秘:阿片类药物的另一个常见不良反应是便秘。
阿片类药物对肠道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会减慢肠道传输时间,使得排便困难。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慢性便秘,甚至引发便秘相关疾病,如痔疮和肠梗阻。
对策:可以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来预防和缓解便秘。
建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以促进肠道蠕动。
此外,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饮食规律,避免久坐,适量进行体育锻炼,也有助于缓解便秘。
3.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阿片类药物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昏睡、头晕、嗜睡、运动协调障碍等。
此外,慢性滥用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认知功能损害。
对策: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要慎重选择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患者,应该密切观察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如意识状态、协调能力等。
如果发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甚至考虑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4.药物滥用和成瘾:阿片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也使其具有一定的药物成瘾性。
长期的滥用和过量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和成瘾,而戒断反应则可能非常严重,包括焦虑、失眠、烦躁、恶心、呕吐等。
对策: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
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
2013年6月第3版 服用止痛药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使用非阿片类药更安全
1、对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病人,随用药时间延长,出现胃肠、肝、肾、血小板毒性反应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
2、对于慢性癌痛需要长期用止痛药的病人,使用阿片药更安全
3、长期用药无肝、肾等器官毒性作用
4、对于非甾体抗炎药剂量达到限量时,如果疼痛仍不能满意控制,应当选用阿片类药物镇痛
误区二: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
1、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癌痛病人,容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发展为难治性疼痛
2、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而且需要的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
误区三:止痛治疗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
1、止痛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2、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是无痛睡眠
3、止痛治疗更高要求是:让病人达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以真正实现改善病人
生活质量的目的
误区四:用阿片药出现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阿片药
1、除便秘副作用外,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
2、阿片药的呕吐、镇静不良反应,一般出现在用药最初几天,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
3、对阿片药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预防性治疗,多可减轻或避免发生
神经肿瘤内科宣。
阿片类镇痛药临床使用的常见误区
周善康;吴兰冬;崔云松
【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
【年(卷),期】2006(34)5
【摘要】阿片类镇痛药虽然是临床最常用的镇痛药,但许多医生在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时认识上有许多误区,其中最常见的有十大误区,即:(1)只在疼痛剧烈时才用镇痛药;(2)非阿片类药物比阿片类药物更安全;(3)用阿片类药出现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4)对持续性疼痛患者只给予长效阿片即可;(5)静脉用阿片类药比口服和透皮阿片类药有效;(6)阿片类药物会抑制呼吸;(7)一旦使用阿片类药,就可能终身需
要用药;(8)只有终末期癌症患者才能用最大耐受剂量阿片类镇痛药;(9)长期用阿片类镇痛药不可避免会成瘾;(10)如果患者要求增加阿片剂量即表明其产生耐受或成瘾。
【总页数】3页(P635-637)
【关键词】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误区
【作者】周善康;吴兰冬;崔云松
【作者单位】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医院;云南平安中西医结合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1
【相关文献】
1.阿片类止痛药临床使用中的九个误区 [J], 蔺春荣;马兆民;徐磊
2.非甾体类抗炎药与阿片类镇痛药治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对
比 [J], 许慕慧;马玲璇;张燕燕
3.非阿片类镇痛药和非NSAID类镇痛药--配体敏感性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共轭型受体的作用药 [J], 滨屋吉扩
4.对阿片类镇痛药存认知误区 [J], ;
5.癌痛治疗误区:长期服用阿片类镇痛药会“成瘾” [J], 欧阳取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大误区影响麻醉药品治癌痛绝大多数麻醉药品具有镇痛作用。
目前,将麻醉药品尤其是阿片类药物用于癌症患者镇痛治疗是麻醉药品的主要用途之一。
但是,某些地区、单位在将麻醉药品用于癌症患者疼痛治疗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 1麻醉药品宜在疼痛剧烈时使用临床实践证明,及时、按时使用镇痛药,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可选择镇痛强度低的药物,使用最小剂量。
如果等到疼痛剧烈时才使用镇痛药,患者就会遭受更多疼痛折磨。
如果长期得不到镇痛治疗,癌症患者容易出现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
因此,不宜等到疼痛剧烈时才使用镇痛药。
误区 2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临床上,对癌症患者的疼痛进行镇痛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疼痛,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让癌症患者在无痛状况下睡眠,是对癌症患者镇痛治疗的最低标准。
理想的镇痛治疗效果是让癌症患者在不痛的情况下休息、活动、工作。
绝不能满足于癌症患者疼痛部分缓解,应该追求疼痛的完全消除。
误区 3用哌替啶镇痛治疗最安全、有效现在不提倡将哌替啶用于癌症镇痛治疗,世界卫生组织也未将哌替啶列为癌症镇痛治疗药物。
理由是:1.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强度仅为吗啡的1/10~1/8。
2.哌替啶镇痛持续时间仅为吗啡的1/2~2/3。
3.哌替啶的代谢物为去甲哌替啶,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有毒性作用,该药半衰期长达3~18小时。
4.哌替啶口服生物利用度差,要达到镇痛效果必需增大剂量,此时,去甲哌替啶浓度成倍上升。
有人做过血药浓度测定,当每升血浆中哌替啶含量分别为270mg、420mg、457mg、469mg时,每升血浆中去甲哌替啶含量则分别为56mg、422mg、463mg、814mg。
此时在临床上观察到的毒性反应分别为无症状、战栗感、震颤及抽搐、肌肉痉挛及癫痫大发作。
5.由于哌替啶口服生物利用度差,多采用肌肉注射给药,而肌肉注射本身会导致疼痛。
总之,哌替啶不宜用于长期疼痛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