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万吨再生铜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13
《山东祥辉铜业有限公司120kt/a 再生铜循环利用及光亮铜杆加工项目(一期)》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2018年1月21日,山东祥辉铜业有限公司在德州市庆云县组织召开了《山东祥辉铜业有限公司120kt/a 再生铜循环利用及光亮铜杆加工项目(一期)》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会议。
验收组由建设单位-山东祥辉铜业有限公司、验收监测单位-青岛衡立检测有限公司、环评单位-山东省环科院(已改制)、环境监理单位-临沂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及3名特邀专家(验收组人员名单见附件)组成。
验收组听取了建设单位工程环境保护执行情况和验收监测单位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情况的汇报,对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核实了有关资料。
经认真讨论,形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如下: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一)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山东祥辉铜业有限公司120kt/a 再生铜循环利用及光亮铜杆加工项目(一期)》位于山东庆云县尚堂工业园区(山东庆云经济开发区南区),项目总投资万元,环保投资2690万元,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环保投资2307万元。
项目占地面积300亩,实际劳动定员110人。
项目建设阳极炉车间、电解车间、净液车间、铜杆加工车间、办公楼、职工宿舍、综合仓库及其他辅助设施等。
因资金问题及行业市场行情影响,本项目分两期建设。
一期建设规模为:火法精炼车间建设三台110t阳极炉、一座电解精炼车间(工况60kt/a)、一座净液车间;配套建设供水供电等公用、辅助及储运、环保工程等。
二期建设规模为:一座电解精炼车间(工况60kt/a)、铜杆加工设备(120kt/a)、一座备用阳极炉,配套建设供水、供电、环保工程等。
(二)建设过程、环境监理及环保审批情况2014年5月,建设单位委托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了《山东祥辉铜业有限公司120kt/a再生铜循环利用及光亮铜杆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5年6月9日,山东省环境保护厅以鲁环审[2015]128号文对《山东祥辉铜业有限公司120kt/a再生铜循环利用及光亮铜杆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阳光金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废铜冶炼加工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盖章):###阳光金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编制日期: 二00五年七月十五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评价单位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建设项目位于###的东部的九里乡宵店村,###位于##省的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º07′─113º00′,北纬30º42′─31º36′。
东与京山县相邻,西与##市相接,南与天门市相连,东北与随州市交界。
全市南北长100.6km,东西宽83.5km,总面积4488km2。
###境内以汉江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山系。
东部系大洪山南麓,自北向南呈带状分布,最高峰为牛角尖,海拔1023m;西部属荆山支脉,海拔较低,最高峰仅494m;中部呈锅底状,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汉江冲积平原,平原湖区平均海拔30-40m。
浙江环益资源利用有限公司200万吨/年有色金属废弃物资源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浙江大学ZHE JIANG UNIVERSITY国环评证甲字第2002号二00七年九月第一章总论1.1项目由来根据浙江省政府2003年的《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实施生态省、生态市的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的要求,加强研究与开发,促进有色金属再生技术进步,颠覆传统的污染严重的小熔炼炉小作坊式生产,取而代之以有序、环保的企业生产将成为有色资源再生的重中之重。
鉴于此,浙江环益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拟投资4.7亿人民币建设浙江省有色金属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以浙江省形势严峻的有色金属废弃物为原料,开展有色金属资源的回收再生,项目建成后将回收处理有色金属废弃物200万t/a,年产阳极铜20万t、氧化锌5万t。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有关规定,浙江环益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委托浙江大学开展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们在接受委托后,经征求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在现场踏勘与分析的基础上,编写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2项目地理位臵及周边环境概况项目建设地位于桐庐县江南镇工业功能区,拟建地东南西三面环山,以原杭州金星烟花有限公司厂区(已搬迁)为基础,北侧即原杭州金星烟花有限公司正门保留,并作为拟建项目厂正门,其余东南西三侧则沿路拓宽,直至山腰,总面积约350亩。
周围山体平均高约80m,其中南侧方向为大源溪,北侧方向为320国道。
第二章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1项目概况项目主要以铜泥等有色金属废弃物为原料,经环保节能型竖炉、转炉和阳极精炼炉回收铜、锌等有色金属,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项目总投资4.7亿元人民币,总占地350亩,建成后将回收处理有色金属废弃物200万t/a,年产阳极铜20万t、氧化锌5万t。
主要建设内容如表2-1所示。
表2-1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2.2总平面布臵根据工艺流程、物流方向及项目用地等因素,结合地形因素,将阳极精炼炉生产车间布臵在厂区入口处较平坦地带,旁设燃料重油库及烟囱各一个。
广东省鹤山市宏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博白宏奎再生铜铸造厂可行性研究报告院长:梁礼南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林亨瑞高级工程师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人员李伟工程师项目建设负责人杨康工程师可研报告编写负责人刘健讲师刘振环高级工程师刘志萍工程师黄景剑工程师目录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二、项目概况三、问题与建议第二章市场预测一、产品市场现状二、产品市场供应预测三、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四、产品目标市场分析五、价格现状与预测六、市场风险分析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一、建设规模二、产品方案第四章场址选择一、场址地点与地理位置二、场址占有面积三、土地利用现状四、场地建设条件第五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技术方案二、设备方案三、工程方案第六章动力和燃料供应一、动力供应二、燃料供应第七章项目总体布置一、总体布置二、运输三、公用辅助工程第八章节能和节水措施一、节能措施二、节水措施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一、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二、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三、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四、环境影响评价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与安全一、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二、消防安全三、安全与工业卫生预期效果第十一章经营管理一、项目法人组建方案二、管理机构设置方案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四、经营方式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一、建设工期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三、项目实施进度表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二、资金筹措第十四章财务评价一、项目财务评价二、财务评价和结论第十五章风险分析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二、风险程度分析三、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第十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附录:㈠附表:1、投资估算表2、财务评价报表㈡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2、项目总平面布置图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 广东省鹤山市宏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博白宏奎再生铜铸造厂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广东省鹤山市宏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主营:生产,加工,销售:五金铸件,水暖器材,铜锭,锌锭,铜管和铜配件。
各类铜产品系列畅销全国各地,并且远销意大利等国际市场。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铜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然而,传统的铜矿石开采和冶炼过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大量的废弃渣滓和废水排放。
因此,再生铜的电解循环利用已成为铜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本项目拟建年产20万吨再生铜电解循环利用项目,旨在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废弃的铜制品和废旧电线电缆等再生铜原料进行电解循环利用,从而减少铜矿石的开采和冶炼,降低环境污染,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该项目将为国内供应再生铜提供更多的资源,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为环保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二、环境影响评价1.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施工阶段:本项目的施工阶段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基础工程建设等。
这些施工活动会产生一定的扬尘、振动和机械噪声等,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减少这些影响,项目将采取水基固化剂喷洒、设备封闭和防尘网覆盖等措施,有效控制施工阶段的大气污染。
(2)运营阶段:项目的运营阶段主要涉及废旧铜处理、废水处理和废气处理等环节。
为减少废气排放,项目将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如除尘器和脱硫装置,对废气进行处理并达标排放。
此外,废水将进行综合处理,以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2.项目对水体环境的影响项目的运营阶段将产生一定量的废水,主要包括清洗废水、冲洗废水和冷却废水等。
为控制废水排放,项目将引入先进的废水处理工艺,采用生化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将废水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然后进行排放。
同时,项目还将加强对废水的监测,并加大对废水处理设施运维的管理力度,确保废水排放达标。
3.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施工阶段的一些活动,如土地平整和基础工程建设,可能对周边土壤造成影响。
为减少这种影响,项目将采取土壤保护措施,如覆盖草坪、植被保护和固土工程等,保护施工区域的土壤。
4.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期间,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如植被破坏和生态系统的断裂。
为减少这些影响,项目将在施工阶段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绿化、封土和围栏建设等,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济源市欣欣实业有限公司20万吨/年冶炼废渣资源综合利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4.04.12•【字号】豫环审〔2024〕22号•【施行日期】2024.04.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济源市欣欣实业有限公司20万吨/年冶炼废渣资源综合利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济源市欣欣实业有限公司:你公司(914190016688589122)上报的由河南济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的《济源市欣欣实业有限公司20万吨/年冶炼废渣资源综合利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
该项目审批事项在我厅网站公示期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经研究,批复如下:一、该《报告书》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符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评价结论可信。
我厅批准该《报告书》,原则同意你公司按照《报告书》所列项目的建设内容和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进行项目建设。
二、你公司应向社会公众主动公开经批准的《报告书》,并接受相关方的垂询。
三、你公司应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各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效落实。
(一)向设计单位提供《报告书》和本批复文件,确保项目设计符合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要求,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各项措施。
(二)依据《报告书》和本批复文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等污染,以及因施工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三)项目运行时,外排污染物应满足以下要求:1.废气。
强化各类废气收集处置工作,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无组织废气排放。
贵州正合年回收处理25万吨再生铝铜及精深加工建设项目环评摘要:一、项目背景及意义二、再生铝铜回收处理工艺简介三、精深加工技术探讨四、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五、项目前景展望正文: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需求日益增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逐渐崛起。
贵州正合年回收处理25万吨再生铝铜及精深加工建设项目,正是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旨在提高再生铝铜资源的回收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再生铝铜回收处理工艺简介项目采用先进的再生铝铜回收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废料分类:将回收的废铝、废铜进行分类,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2.破碎:通过破碎设备将废料进行初步破碎,便于进一步分离。
3.分离:利用磁选、风选等设备将废铝、废铜与其他杂质进行分离。
4.熔炼:将处理后的再生铝铜熔化成再生铝、再生铜,以便进行精深加工。
5.精深加工:将再生铝、再生铜加工成各种规格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三、精深加工技术探讨1.创新技术: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精深加工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2.产品应用:再生铝、再生铜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3.产业链延伸:项目将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提高整体竞争力。
四、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影响,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环保设施:建设完善的环保设施,包括废气、废水处理设施,降低污染物排放。
2.节能减排:采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
3.绿化措施:加大绿化投入,提高项目区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五、项目前景展望贵州正合年回收处理25万吨再生铝铜及精深加工建设项目,将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树立典范。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处理25万吨再生铝铜,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项目还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该项目立足于资源循环利用,致力于提高再生铝铜回收利用率,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
广东省清远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人民政府编制单位:北京永新环保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七月1 广东省清远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概况“广东省清远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位于石角镇西南部,北界清三公路-北江,西至环镇公路,南临环镇公路-规划道路,东接省道S114线-规划道路,规划用地面积31.59平方公里。
基地所处的石角镇地处清远、佛山、广州三市的交汇点,南与广州市花都区相连,西与三水市接壤,位于清远市的最南端,北距清远市区20公里。
根据规划方案,综合考虑基地的产业发展基础,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城市矿山)的发展趋势、区域的发展基础、以及城市产业的战略分工,将基地的发展定位为——以有色金属再生为核心的制造业产业基地,“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打造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集群效益明显的有色金属制造业基地,擦亮“中国再生铜都”的品牌。
积极拓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范畴,打造粤北地区资源循环利用的试点,做大做强,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矿山示范基地”。
统筹部署、前瞻规划,建设用地布局与产业特色和要求相匹配,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环境品质优秀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基地规划规模至2020年,基地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85平方公里以内。
至2020年基地内就业人口规模为7.53万人,居住人口规模为5.36万人。
产业发展策略立足有色金属进口回收领域,积极拓展废旧金属回收拆解加工范畴,促进再生资源产业链的横向拓展。
积极引导有色金属深加工之路,提升和培育终端产品生产企业,促进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完善再生资源产业链。
建立专业化的废弃回收利用系统,积极引进以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为原料的“补链”企业,构建高效互动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基地。
完善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设施体系,构建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平台。
本开发区规划方案还包括道路交通规划、市政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电力通信规划、燃气工程规划、环境环卫工程规划等6个专项规划。
再生资源环评报告1. 项目概况本再生资源项目位于XX省XX市,项目总投资XX亿元,总占地面积XX平方公里。
项目主要包括再生资源收集、分拣、处理和再生利用等环节。
项目旨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再生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对于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环境影响评价2.1 空气环境再生资源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气主要来源于焚烧和加工环节。
为减少对空气环境的影响,项目将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达到国家或地方相关排放标准。
此外,还将定期开展废气排放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2 水环境再生资源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为防止水污染,项目将采取水回用和污水处理措施,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2.3 噪音环境项目场地周边为城市居民区,为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音干扰,项目将采取隔音措施,并在必要时段限制操作噪音产生。
2.4 生态环境项目所在地为城市郊区,周边存在一定的植被和水体,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项目将建立环保绿化带,保护周边植被和水体。
3. 环境风险评估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排放以及可能引发的火灾等。
为减少环境风险,项目将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进行建设和运营,确保排放达标。
- 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 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培训,确保全员参与环保工作。
4. 社会影响评价再生资源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带动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也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降低资源的紧缺风险。
因此,项目对当地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
5. 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将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进行建设和运营。
- 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运行。
- 加大环保设施投资,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 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培训,提高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2023)年产15万吨绿色再生新材料项目环评报告书(一)(2023)年产15万吨绿色再生新材料项目环评报告书项目概述•项目名称:(2023)年产15万吨绿色再生新材料项目•项目地点:具体位置待定•项目建设单位:待定•建设规模:年产15万吨•项目内容:该项目主要以绿色再生新材料生产为主,可回收利用废料并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环保影响评价•建设环保条件:该项目建设符合国际环保标准,推动资源回收利用和废弃物减量化,有利于减少水、土壤、气体的污染。
•环保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单位将严格遵守环保要求,采取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优化设备结构,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达到环保目的。
•环境风险评估:对于因原材料储存和使用、排放、噪声等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建设单位将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技术措施,确保项目达到环保标准。
综合评价•建设效益: 该项目将推动绿色再生新材料的生产,利用资源回收再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该项目将为国家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提升社会福利和良好形象。
•经济效益:该项目将增加国内再生资源的利用和回收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同时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对提高国家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总结(2023)年产15万吨绿色再生新材料项目将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有助于保护环境和人类生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建设单位将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确保项目类达到环保标准,更好地服务社会。
建设方案•规划设计:根据项目需求,建设单位将根据当地实际,构思科学精准的规划设计方案,确保生产规模和环保工程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建设周期:预计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具体视建设进度而定。
•投资规模:根据市场情况及项目实际需求,项目投资规模待定。
环评公示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建设单位将项目环评报告书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意见。
一、建设项目概况
1.1企业概况
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是在×县凯×厂和×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几年发展壮大,已经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经营于一体,融化工、木业、房产、煤炭、国内国际贸易为一身的民营企业集团。
为了更好地实践循环经济、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决定筹资4.8亿元在×内建设年产2万吨再生铜带项目。
1.2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再生铜
带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阶段:目前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
(4)建设地点:。
(5)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年产2万吨高精铜带
产品方案:超薄水箱铜带 10000吨
变压器用铜带、电线电缆用铜带 10000吨
(6)项目投资及环保投资
项目总投资4.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5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1.13%。
(7)工程占地面积与土地类型
工程占地面积333000m2(500亩),土地类型为一般耕地。
(8)职工人数及工作制度
该项目劳动定员200人,其中管理人员20人,工人180人;实行四班三运转连续生产,年作业天数300天。
(9)项目组成与总图布置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熔铸车间、粗轧车间、精轧车间等生产车间和原材料库、成品库、保护气体站、变电站、污水处理站、锅炉房等辅助生产设施及综合楼、职工宿舍等办公生活设施。
二、生产工艺
2.1熔铸车间
熔铸车间生产工艺见图1。
图1
2.2轧制车间
轧制车间生产工艺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