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透视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设计透视》课程教案适应专业:工业设计 教案撰写:刘奇伟 指导老师:***湖南工业美术职业学院装饰艺术设计系单元课教案首页第1次课每一个教案。
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前言设计需要用图来表达构思。
对任何一位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来说,透视图都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从事美术、工业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及其他相关领域,都必须掌握如何绘制透视图,因为它是一切作图的基础。
透视有助于形成真实的想象。
而且它是建立在完美的制图基础之上的。
该课程是工造专业进行专业课设计之前的先修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相当的基础,学好透视学对学生在立体造型、空间造型的理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在表达一个目的对象准确性的时候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透视概述“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透视”意义即”透而视之”可以设想在画者和景物之间竖立一块透明平面,景物形状,通过聚向画者眼睛的椎形视线束映于玻璃板上,即可产生透视图形,使三维景物的形状落在二维平面上。
其含义: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作为透明平面”的玻璃板,在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显然,这个”画面”不是我们实际作画的画纸或画布,而是我们籍以研究透视图形的假想平面图形等样缩小画在画板上的。
透视学在绘画中占很大的比重,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你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这是西方古典绘画透视学的应用方法.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运用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特点,是美术史上用透视技法突出主体的典范作品。
透视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建筑物。
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示和传达设计理念,设计师们不断寻找各种技术和方法来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透视法是其中一项常用而有效的工具,在建筑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透视法是一种能够呈现真实空间和深度感的绘画技术。
通过模拟人眼在真实环境中观察物体的视角和距离变化,透视法能够在二维的纸上给人以三维的错觉。
在建筑设计中,透视法赋予了设计师更加准确地表达和展示建筑物的能力。
透视法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实际空间。
透视法可以模拟人眼在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建筑物的效果,帮助设计师预估建筑物在真实环境中的外观。
通过绘制透视图,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物的整体布局、比例和空间关系,进而调整和改进设计方案。
透视法可以使建筑设计更具有沉浸感和张力。
透视图能够给观者带来真实空间的错觉,使其仿佛身临其境。
通过合理运用透视法,设计师能够使建筑物的立面、空间和细节更加生动和具有诱惑力,增加人们对建筑物的吸引力和情感共鸣。
透视法还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设计与实施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
透视图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将设计意图传达给客户和团队成员,还可以作为设计讨论和决策的依据。
设计师可以通过透视图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讨论和解决建筑设计中的技术和功能问题,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在建筑营销中,透视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透视图可以作为宣传和展示建筑项目的工具,帮助客户和投资者更直观地了解建筑物的外观和空间。
透视图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兴趣,提供对于项目潜力的直观了解,从而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透视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透视法需要设计师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和透视知识,否则可能会导致透视图的失真或不准确。
透视法对于复杂建筑形态和细节的表达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呈现出实际建筑物的细微差异。
综上所述,透视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室内设计透视基础室内设计的透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展现空间的深度和立体感。
以下是室内设计透视的基础知识:1.透视的定义:透视是一种用于在平面上表示三维空间的技术。
在室内设计中,透视是通过绘画或渲染手法,使观者感受到空间的深度和远近关系。
2.透视的种类:一点透视:也被称为单点透视,是通过一个消失点将空间投影到一个平面上,适用于正面朝向的场景。
二点透视:使用两个消失点,通常适用于侧面朝向的场景,如大厅或长廊。
三点透视:包含三个消失点,适用于俯视或仰视的场景,比如高层建筑或天花板。
3.消失点的位置:水平线上的消失点:控制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收缩,影响水平面上的线条。
垂直线上的消失点:控制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收缩,影响垂直面上的线条。
深度线上的消失点:影响物体在深度方向上的收缩,通常用于处理斜向的物体。
4.透视图的画法:建立基本轮廓:首先,绘制空间的基本轮廓,包括墙壁、地板和天花板的轮廓。
确定消失点:根据场景的朝向和种类,确定适当数量的消失点。
连接线条:使用消失点连接相应的线条,以达到透视效果。
添加细节:在基本轮廓的基础上添加家具、装饰等细节,使空间更加真实。
5.色彩和光影:空间深度的表现:使用深浅不同的色彩,表现出空间的深度感。
光源的设定:设定光源的方向和强度,使室内元素的光影效果更为真实。
6.实践和练习:场景选择:选择不同的场景,例如客厅、卧室、厨房等,进行透视练习。
不同透视类型:练习不同种类的透视,提高对于一点、二点和三点透视的掌握程度。
参考现实:观察真实的室内场景,了解光影和透视关系,有助于提高绘图的真实感。
通过掌握室内设计透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设计师能够更好地呈现出他们的创意,使空间设计更富有深度和立体感。
不断的实践和练习是提高透视技能的关键。
《设计透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531008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perspective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设计透视是高等艺术院校环境艺术专业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透视原理和规律,熟练掌握设计透视图法,能够对抽象的透视概念有形象化的认识、对透视规律有具象的把握,以求使学生能更清楚、更有条理地理解这些透视规律和作图方法,为后期具有专业针对性的设计透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应以简明实用为宗旨,简化一些边缘性理论和繁复的透视法,以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作为教学重点,并配合大量相关练习,以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设计透视的基本设计原理、方法和一般规律,具有设计透视绘制的初步能力;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空间设计的基本比例尺度;3.具有灵活运用手绘,进行独立绘图的能力;4.了解设计透视的基本方法;5.了解设计透视的新发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发展方向,正确学习正投影原理和基本作图方法,并要求重点掌握一点、两点透视图的画法。
2.基本理论和方法针对每项透视画法加强练习以达到熟练使用,在以后具体作图实践中达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阅读图样的能力,并学会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工具,能准确地绘制基本几何元素透视图和各种角度空间透视图,逐步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型体构造能力及图解能力。
3.基本技能:掌握手绘制图的能力等。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教学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和图例,讲解绘画中常遇到的各种透视法。
设计透视学知识点设计透视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在建筑、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掌握设计透视的知识点,有助于提高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和创作水平。
本文将介绍设计透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技巧。
一、透视的概念透视是指通过绘画或设计手法,将三维空间的物体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呈现的一种画法。
透视图通过使用透视规律,以视角为基础,以真实的空间形式来描述对象,使得画面更具立体感。
二、透视的类型1. 单点透视:单点透视是最常见的一种透视形式,它使用一个消失点,将所有的平行线都汇聚到一个点上。
这种透视形式常用于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可以使画面具有更强的深度感。
2. 双点透视:双点透视使用两个消失点,让平行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别汇聚到两个点上。
双点透视常用于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可以更好地表现物体的长宽高比例和空间感。
3. 多点透视:多点透视适用于需要表现更复杂的空间情景,使用了多个消失点来绘制画面中的平行线。
这种透视形式常见于城市景观设计和科幻场景的构图,能够创造出奇幻的效果。
三、透视的原理透视是建立在视角的基础上的,它借助人眼在特定位置观察物体时产生的视觉效果来表现画面。
透视的关键在于掌握以下几项原理:1. 透视中心:透视中心是指透视图中的消失点,也是观察者所在位置的投影点。
在绘制透视图时,需要确定透视中心的位置,将物体相对于透视中心进行绘制。
2. 视线和水平线:视线是指观测者和物体之间的直线,在透视图中一般是竖直的。
水平线则是与视线相交的水平线,位于视图的高度位置。
视线和水平线的相交点决定了透视的中心和消失点。
3. 交点法则:透视图中的平行线相交于消失点,平行线越远离透视中心,相交点越靠近视图的边缘,相交点越靠近透视中心,相交点越靠近视图的中央。
四、透视的应用技巧1. 比例关系:在绘制透视图时,需要准确把握物体的长宽高和位置关系,体现出正确的比例关系。
同时,还要注意透视中的近大远小原则,即离观察者近的物体看起来更大,离观察者远的物体看起来更小。
平面设计中的透视原理
在平面设计中,透视原理是一种常用的技巧,通过运用透视来创造深度和真实感,使平面作品更具立体感和逼真感。
透视原理基于视觉中的几何原理,通过模拟人眼的观察角度和距离来表现远近和空间感。
透视原理的主要特点是远近大小和透视变化。
远处的物体会看起来比较小,而近处的物体则显得较大。
同时,物体的边缘会有一定程度的透视变形,呈现出收敛效果。
在平面设计中,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可以使作品更加立体,丰富视觉效果。
例如,在绘画中,运用一点透视可以使画面中的平面构造更加真实;运用两点透视可以表现出不同角度和视角;而运用多点透视可以表现出更复杂的空间形态。
透视原理也可以应用在摄影和插图设计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视觉构图,以达到独特的立体效果。
在运用透视原理时,需要注意光影和比例的处理。
透视原理中明暗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光线的角度和强弱决定了物体的形状和质感。
同时,比例的掌握也非常关键,要确保物体在远离和靠近的过程中尺寸不失真,以保持透视的效果。
总之,透视原理是平面设计中常用的技巧,通过模拟视觉现象,使作品呈现出立体感和真实感。
运用透视原理可以丰富平面作品的表现力,创造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效果。
建筑设计透视原理的应用1. 什么是建筑设计透视原理建筑设计透视原理是指通过绘制透视图来展现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和空间感。
它是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展示建筑物的形态、结构和空间布局。
2. 建筑设计透视原理的作用•展现建筑物的立体效果:透视图可以将建筑物的各个立面真实而立体地展现出来,使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建筑的形态和结构。
•呈现空间布局和尺度关系:透视图可以清楚地展现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布局和不同空间之间的尺度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方式。
•提供设计方案的可视化效果:透视图可以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具有真实感的图像,使设计师和客户更好地评估设计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
•增强交流和沟通效果:透视图可以突破语言和文化的限制,使人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沟通建筑设计的意图和要求。
3. 如何应用建筑设计透视原理3.1. 制作透视图的基本步骤1.确定观察点和视角:在绘制透视图之前,需要确定观察建筑物的位置和角度,以确定透视图的视角和比例。
2.绘制基本框架:根据建筑物的外形和结构,用简单的线条框架将建筑物的轮廓和主要立面绘制出来。
3.添加细节和材质:根据设计意图,在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通过细化线条和添加材质等元素,使透视图更加真实和有趣。
4.调整透视效果:在绘制透视图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观察点和视角的调整,对透视效果进行微调,使建筑物的立体效果更加准确和逼真。
5.添加阴影和光照效果:通过合理添加阴影和光照效果,可以进一步增强透视图的真实感和艺术效果。
3.2. 透视法的常见类型•一点透视法:通过一个观察点和水平线来展示建筑物的透视效果。
•两点透视法:通过两个观察点和水平线来展示建筑物的透视效果,适用于有明确前后关系的建筑物。
•三点透视法:通过三个观察点和水平线来展示建筑物的透视效果,适用于有明确前后左右关系的建筑物。
3.3. 透视图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场景1.方案设计阶段:透视图可以用来展示建筑方案的整体效果和主要特点,辅助设计师和决策者进行方案评估和选择。
平面设计中透视原理的应用1. 什么是透视原理透视原理是平面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模拟人眼的视觉效果,使平面图像具有立体感。
透视原理可以将平面设计作品呈现得更加逼真、立体、有层次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设计的信息。
2. 透视原理的分类根据透视效果的不同,透视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线性透视线性透视是透视原理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通过使用对角线和水平线将平面图像表现得更具有立体感。
线性透视通常用于表现远近距离的关系,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景深和空间感。
2.2 空间透视空间透视是透视原理中更加高级的一种形式,通过调整不同物体之间的大小和位置来表现远近的关系。
通过使用空间透视,设计师能够使平面图像看起来更加真实和立体,给观众营造出沉浸式的视觉效果。
2.3 圆柱体透视圆柱体透视是透视原理中一种特殊的形式,通过使用圆柱体来表现透视效果。
圆柱体透视常见于设计海报、画册等作品中,通过利用圆柱体的旋转和缩放,使图像看起来更加立体且具有动态感。
3. 透视原理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透视原理作为一种常用的表现方式,在平面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平面广告设计在平面广告设计中,透视原理可以用来营造立体感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通过使用透视效果,设计师可以将产品或品牌展示得更加生动,增加广告的吸引力和传达力。
3.2 包装设计在包装设计中,透视原理可以用来展示产品的外观和质感。
通过运用透视效果,设计师可以将包装设计呈现得更加立体、生动,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产品的真实特性。
3.3 网页设计在网页设计中,透视原理可以用来创造层次感和全景感。
通过使用透视效果,设计师可以使网页看起来更加立体、具有深度,给用户带来沉浸式的浏览体验。
3.4 插图设计在插图设计中,透视原理可以用来表现场景和视角。
通过运用透视效果,设计师可以使插图看起来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插图所要表达的内容。
透视学
1、简述平行透视在绘画上的运用。
荷兰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将观者视线顺引导深处,产生画面的深度距离感适合表现长廊、隧道、公路、铁路。
意大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突出中心人物,形成一种稳静的气氛起到截止视线下行的作用。
基督的冷静与十二门徒三人一组一字排开的对称构图形成静与动的对比制约,全开放的艺术处理方法,是观者身临其境。
意大利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中心人物不大,但平行透视的构图方法对称的高大的建筑直角边线直指画幅中心,因此牵引掌握了视线,使主要形象得以突出,一道拱门形成了很深的透视感。
2、简述变线的种类及各类变线的透视消失方向。
答:变线分两大类:
1)、和基面平行的水平变线,灭点的视平线上。
其中,和画面垂直的直角线消失于心点;
和画面成其他角度的成角线消失于心点以外的余点、距点上。
2)、和基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角度,他们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以外。
其中,和画面、基面成近低远高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上的天点;和画面成近高远低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下的地点。
3、原线的种类与透视特征有哪些?
答:原线是指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和画面相交,同类线彼此也不会聚拢、消失。
原线包括平行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垂直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垂直线,倾斜于基面、于画面的水平线,垂直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垂直线,倾斜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斜线三大类。
原线不产生消失现象,无灭点。
4、简述远近视距的构图效果。
答:视距决定、制约着60度正常视域圈内的画幅,保证表现透视空间的最近、最大合理容量。
视距短画面容量小,视距长画面容量大。
5、简述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在透视手法上的差异。
答:中国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不受限制。
具有时空跨度自由、表现幅度随意的特点,画面容量大。
西洋风景画采用焦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受限制。
时空容量、表现幅度有严格的限制,画面容量小。
6、平行透视特点:
1)立方体的前后两个面与画面平行,底面、顶面与基面平行。
2)所有向远处消失的立方体各边线都集中到视平线上的心点消失。
3)平行透视指视者在视域60度角之内所表现的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
4)平行透视画面中大多数线条是平行、垂直线,比较稳定、平衡,适合于表现庄重、宏大
的场面。
7、成角透视的画面特点:
成角透视所表现的空间和物体,都是与画面有一点角度的立方体。
画面上的立方体空间感较强,画面中主要有左右两个方向的消失点,大多数与底面平行的线条都消失于这两个点。
使画面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同时也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
在实践运用中往往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画法,表现娱乐、欢快的场面。
8、倾斜线的消失特点:
1)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变线时,表现为近高远低或近低远高两种状态。
2)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原线时,保持原状。
3)斜面上的变线消失到外面的消失点上。
9、倾斜透视的画面特点:
倾斜透视的画面,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相对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给观者的震撼力更大。
倾斜透视展现了不同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独特视角,往往是站在空中或者高处向下俯视,或者是站在低处向上仰视。
向下俯视时,画面形成纵深压缩,纵深感更强的效果,适合表现空间深度大的对象。
向上仰视时,画面形成上升感,适合表现高大的物体,较易塑造出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的画面效果。
理解:
1、表现画中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不同形状的图形前后重叠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不同形状的图形用明暗和阴影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不同形状的图形用色彩关系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在成角俯视立方体中其三组轮廓线消失点是左余点、右余点以及地点。
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将透视归纳为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
4、在不知灭点何在的情况下,可通过以下方法按照物面的灭点确定灭线的位置;矩形物面中,两组边都是变线,则两组变线边灭点的连接线就是其灭线。
5、中国传统绘画的远近处理的主要手法是:多视点、高视高、远视距。
8、远、近视距水平物面宽窄:近视距物面宽,远视距物面窄。
9、在方体的成角透视图中三边线的透视方向分别是垂直方向,向左余点方向,向右余点方向。
10、在成角俯视立方体中其三组轮廓线消失点分别为左右余点和地点。
3、欧洲中世纪的绘画风格的主要特点是:空间平面化,程式化、装饰化。
5、达芬奇所作的壁画《最后的晚餐》,主要运用了平行透视原理。
6、圆面透视的状态主要有:正圆形,直线,规则椭圆形。
7、正常视域是由目点引出的视角约为60度圆锥形空间。
8、平行透视的形成条件:立方体的三组边中,有两组与画面平行
9、在方体的成角透视图中,其三边线的透视方向为:垂直方向、向左余点方向、向右余点方向。
10、线透视主要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及其在平面上表现立体造型的规律。
11、古埃及壁画中,尚未出现用明暗及色彩表现空间的形式。
12、在不知灭线何在的情况下,可按照以下方法确定灭线的位置:
a.矩形物面的一组边为原线,另一组边为变线,则过变线的灭点作原线的平行线即可。
b.矩形物面中,两组边都是变线,则两组变线边灭点的连接线就是其灭线。
c.矩形物面中,两组边都是原线,则地平线都是该物面的灭点。
掌握:
1、以立方体为例,平行俯视时三组主向轮廓线有2个灭点,成角仰视时三组主向轮廓线则有3个灭点。
3、视高就是在平视时,作画者的眼睛到基面的高度。
4、立方体平行仰视时三组轮廓线有两个消失点,分别是心点垂直线上的天点和地平线上的平视心点。
5、文艺复兴以及以后的绘画才采用线透视与明暗的方法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6、圆形的三种透视状态分别为正圆形、规则椭圆形和直线。
7、传统西画构图多以单一固定视点观看景物,称为焦点透视,也称为静透视或定点透视;中国画中场景较大或幅面过长的立轴和长卷,是将画者在走动中众多视点所见场景经营布置在一幅画中,称为散点透视,又称为动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8、倾斜俯视和倾斜仰视的方形物体,有四种陈放状态:平行俯视、平行仰视、成角俯视和
成角仰视。
9、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将透视归纳为线透视、空气透视和隐没透视三种,其中色彩因大气的阻隔产生的变化称为空气透视,物体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称为隐没透视;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看起来愈远愈拢直至汇合于一点称为线透视。
10、方块斜面的斜边与基面的夹角越大时,它的灭点距离斜边底迹线的灭点越远。
11、与画面平行的直线为原线,按它们对视平线垂直、水平、倾斜的不同关系,分为平行、垂直和倾斜三种。
12、目点引向景物任何一点的直线为视线,其中引向正前方的视线称为中视线,它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点称为心点。
13、视平面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线称为视平线,也是中视线交画面于心点,过心点所引的横线。
16、透视原理在传统中国画中已经得到运用。
运用的是散点透视的方法。
17、视平线以下的等高的景物在画面上愈近愈低,愈远愈高。
18、地平线居于画幅的上部,则该画为俯视构图。
19、传统西画构图多以单一固定视点观看景物,称为焦点透视,也称为静透视或定点透视;中国画中场景较大或幅画过长的立轴和长卷,是将画者在走动中众多视点所见场景经营布置在一幅画中,称为散点透视,又称为动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20、成角透视中上斜斜面的灭线是连接该平面斜边的灭点——天点,和该斜面平边的灭点——余点或距点的直线。
21、距点有两个,分别位于心点左右的视平线上,它是与画面成45度角变线的灭点。
22、圆的透视为椭圆形,同时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
23、与画面不平行的平面无限延伸,在画面上最终消失在灭线上。
如地平线消失在地平线上,与地面平行的各种角度的变线,其灭点在地平线上。
24、等大的相互平行的斜面,它们的透视宽窄取决于它们离开视平线的远近。
25、中国传统绘画与西南的处理有很大差异,表现在中国绘画中常采用高远、平远和深远进行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