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损伤及临床表现
- 格式:pdf
- 大小:29.01 KB
- 文档页数:2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徐建光顾玉东臂丛神经损伤根据其损伤的机理,可分为切割伤、牵拉伤、枪弹伤、压砸伤、产伤、手术伤等。
多年来,医师们曾做过许多努力,进行过各种治疗,但其最后结果往往令人不满意。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后,疗效有所提高。
如臂丛根性撕脱伤,可分别采用膈神经移位、副神经移位、颈丛运动支移位、肋间神经移位、健侧或同侧颈7移位等手术方法。
从作者随访结果初步看出膈神经移位疗效最佳,优良率达75%;其次为副神经55%;颈丛运动支50%;颈7移位70%。
疗效虽不理想,但对一个毫无功能的瘫痪上肢,恢复部分屈肘、屈指功能,对病人也是很大的收获。
一应用解剖(一). 臂丛的组成臂丛由颈5、6、7、8神经根及第一胸神经根组成。
颈5、6神经根在前斜角肌的外缘处相合形成上干,颈7神经根独立形成中干,颈8胸1神经根相合形成下干。
每干仅行径0.5~1cm后,即分前后两股。
上干与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
上、中、下三干的后股合成后侧束,下干的前股独立形成内侧束,三个束的命名以与腋动脉的位置关系而定。
在相当喙突水平处。
外侧束分为肌皮神经及正中神经外侧头,内侧束分为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内侧头,正中神经由内侧头与外侧头合并而成,后侧束分为腋神经及桡神经。
(二). 臂丛的分支1臂丛神经根的分支有斜角肌肌支及颈长肌肌支;膈神经支;胸长神经;肩胛背神经。
2臂丛神经干的分支有肩胛上神经;锁骨下肌支。
3臂丛神经束的分支有胸前外侧神经;胸前内侧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
(三)臂从神经根的机能分布1 颈5神经根:主要组成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部分纤维参与肌皮神经、肩胛背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组成。
单根颈5损伤临床主要出现岗上、下肌萎缩,表现出肩外展启动动作受限;对三角肌虽有较大影响,但因有颈6纤维代偿,对上肢各关节活动功能影响不明显。
2 颈6神经根:主要组成肌皮神经,部分纤维参与腋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胸前外侧神经(有颈5纤维参加)的组成。
臂丛损伤多为①牵拉伤:如上肢被皮带卷入致伤;②对撞伤:如被快速汽车撞击肩部或肩部被飞石所击伤;③切割伤或枪弹伤④挤压伤:如锁骨骨折或肩锁部被挤压。
⑤产伤:分娩时胎位异常或产程中牵拉致伤。
发病机制引起臂丛损伤的最常见病因及病理机制是牵拉性损伤。
成人臂丛损伤大多数(约80%)继发于摩托车或汽车车祸。
如摩托车与汽车相撞、摩托车撞击路边障碍物或大树驾驶员受伤倒地,头肩部撞击障碍物或地面,使头肩部呈分离趋势,臂丛神经受到牵拉过度性损伤,轻者神经震荡、暂时性功能障碍重者神经轴突断裂、神经根干部断裂,最重者可引起5个神经根自脊髓发出处断裂,似“拔萝卜”样撕脱,完全丧失功能。
工人工作时不慎将上肢被机器、皮带或运输带卷入后,由于人体本能反射而向外牵拉可造成臂丛损伤,向上卷入造成下干损伤水平方向卷入则造成全臂丛损伤。
矿山塌方或高处重物坠落、压砸于肩部,高速运动时肩部受撞击等也可损伤臂丛。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则见于母亲难产时,婴儿体重一般超过4kg,头先露、使用头胎吸引器或使用产钳,致婴儿头与肩部分离、过度牵拉而损伤臂丛,多为不完全损伤。
臂丛损伤也见于肩颈部枪弹、弹片炸伤等火器性贯通伤或盲管伤,刀刺伤、玻璃切割伤、药物性损伤及手术误伤等等。
此类损伤多较局限,但损伤程度较严重,多为神经根干部断裂。
可伴有锁骨下、腋动静脉等损伤。
锁骨骨折、肩关节前脱位、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一般分为上臂丛损伤(Erb损伤)、下臂丛损伤(Klumpke损伤)和全臂丛损伤1985年Leffert按臂丛损伤的机制与损伤部位作出以下分类健康搜索:1.开放性臂丛损伤。
2.闭合(牵拉)性臂丛损伤(1)锁骨上臂丛损伤:①神经节以上臂丛损伤(节前损伤);②神经节以下臂丛损伤(节后损伤)(2)锁骨下臂丛损伤:3.放射性臂丛损伤。
臂丛损伤的诊断,包括临床、电生理学和影像学诊断,对于须行手术探查的臂丛损伤,还要作出术中诊断。
根据不同神经支损伤特有的症状、体征,结合外伤史解剖关系和特殊检查可以判明受伤的神经及其损伤平面、损伤程度。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一、概述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是周围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其损伤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可引起严重的功能丧失。
臂丛神经损伤是上肢最严重伤残, 多见于摔倒、车祸、运动时牵拉伤, 其次为压砸伤, 切割伤, 枪弹伤, 产伤, 也见于药物、手术、放射线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的病理像其他周围神经损伤一样, 由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决定。
由于人们对周围神经解剖、生理及代谢的认识不断增加,神经修复方法越益改进,神经的修复效果也更为理想。
但目前臂丛神经损伤国内外早期仍主要应用神经移位,晚期也可用肌肉移位等方法治疗,但效果仍不太满意。
因此,早期明确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配合适当康复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功能。
二、功能解剖臂丛的解剖可概括为“五根、三干、六股、三束、五支”。
(1) 五根:即臂丛神经由颈5~8和胸1 神经根的前支组成,位于斜角肌间隙内。
(2) 三干:由颈5~6 合成上干,颈7 单独为中干,颈8 、胸1 合成下干,位于锁骨之上和第一肋骨表面。
(3) 六股:上、中、下干各自分为前、后两股,位于锁骨后。
(4) 三束:上、中干前股组成外侧束,下干前股组成内侧束,三干的后股组成后束。
(5) 五支:各股在喙突平面分成神经支,即上肢五大神经:①腋神经:主要来自颈5 神经根,支配三角肌,功能为外展肩关节。
②肌皮神经:主要来自颈6 神经根,支配肱二头肌,功能为屈曲肘关节。
③桡神经:主要来自颈7 神经根,支配上肢伸肌群,功能为伸直肘、腕和指关节。
④正中神经:主要来自颈8 神经根,支配前臂屈肌群,功能为屈曲腕和手指关节。
⑤尺神经:主要来自胸1 神经根,支配手部内在肌群,负责手的精细动作。
(6)臂丛的交感神经纤维:臂丛神经均有交感神经纤维参加,它们都是从椎旁交感神经链发出的节后纤维。
交感神经链的节前纤维发自脊髓颈胸段平面的睫状—脊髓中枢,其纤维经过脊髓前根(主要是颈8 胸1 ) ,颈交感神经丛的颈上神经节,进入颈胸交界处颈下与胸1 组成睫状神经节,并上行经过颈中至颈上交感神经节,由此发出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经由颈动脉及眼部神经及血管而终止于瞳孔扩大肌及眼睑提肌。
臂丛神经损伤诊疗技术要点臂丛由C₅~Cg神经前支和T,神经前支所组成,C₅~C。
组成臂丛上干、C,独立形成臂丛中干,Cg~T₁组成臂丛下干。
每干又分前后2股,上干与中干前股合成外侧束,下干前股单独形成内侧束,3个干的后股共同组成后束。
外侧束分出胸前外侧神经、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外侧头。
内侧束分出胸前内侧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内侧头,后束分出胸背神经、腋神经和桡神经。
此外,臂丛可发生多种变异,如C₄或T₂神经根的参与,需在临床诊疗中注意。
臂丛损伤多由暴力外伤导致,最常见的原因为对撞伤和牵拉伤。
高速运动中的头肩撞击及重物坠肩产生的头肩分离暴力常致上干损伤,而运输皮带对上肢水平位的持续牵拉常使C₈~T₁神经根或下干损伤。
临床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考虑臂丛损伤的存在:①上肢五大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中任何两大神经支配肌功能的联合损伤(非同一平面的切割伤);②手部三大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中任何一根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非切割伤);③手部三大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中任何一根合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动活动正常)。
一、损伤类型(一)臂丛神经根损伤1.上臂丛神经损伤上臂丛(C₅~C₇)神经根受伤时,腋神经、肌皮神经、肩胛上下神经,以及肩胛背神经发生麻痹、桡神经与正中神经发生部分麻痹。
因此,下述肌肉如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肩胛下肌、大圆肌、冈上下肌、胸大肌(锁骨头部)、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肱桡肌和旋后肌出现瘫痪,以及上述神经支配的某些肌肉如背阔肌、伸指总肌有部分瘫痪现象。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而能伸,腕关节虽能屈伸但肌力减弱。
上肢伸面感觉大部分缺失,拇指感觉有减退,2~5手指、手部及前臂内侧感觉完全正常。
检查时可发现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为著,上臂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为著。
另外,前臂旋转也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
2.下臂丛神经根损伤下臂丛(Cg~T₁)神经根受伤时,尺神经、前臂及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根出现麻痹,正中神经外侧根与桡神经出现部分麻痹,因此,下述肌肉如尺侧腕屈肌、1~5指屈肌、大小鱼际肌群、全部蚓状肌与骨间肌出现瘫痪,而肱三头肌与指伸肌出现部分麻痹现象。
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炎(paralytic brachial plexitis)又称神经痛性肌萎缩,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变态反应等有关。
主要表现以肩胛带肌为主的疼痛、无力和肌萎缩。
发病急,预后好。
颈椎骨关节病引起的臂丛损害不包括在内。
目录1、组成“555”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5条神经根组成。
分根、干、股、束、支5部分。
有腋、肌皮、桡、正中、尺5大分支。
臂丛包括5 根3干,C5 —C6 神经根在前斜角肌外缘相和,组成上干;C7 组成中干;C8 —T1 形成下干。
(位于第1肋骨表面,每干长约1cm)。
每干又分成前后两股,(位于锁骨表面,每股长约1cm);每股组成3 个束,束的长度约3cm,各束在相当于喙突水平分为神经支,形成终末神经。
臂丛神经全长约15 cm,约150 000 根轴突。
臂丛位于活动范围较大的肩关节附近,邻近动脉,易造成臂丛神经损害。
2、分支见下表发出部位神经名称支配肌肉根部胸长神经 C567 前锯肌(还受3-7肋间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 C345 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膈神经 C2345 膈肌斜角肌肌支颈长肌肌支 C5678 斜角肌、颈长肌干部肩胛上神经 C56 冈上肌、冈下肌锁骨下神经 C56 锁骨下肌束部外侧束胸前外侧神经C567 胸大肌锁骨部肌皮神经C567 肱肌、肱二头肌、前臂外侧皮肤感觉正中神经外侧头感觉内侧束正中神经内侧头运动胸前内侧神经C8T1 胸大肌胸肋部、胸小肌尺神经大部分手肌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肤感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肤感觉后侧束腋神经C56 小圆肌、三角肌、肩外侧皮肤感觉桡神经 C5678T1 肱三头肌、肘肌、旋后肌、肱桡肌、部分手外在肌肩胛下神经 C56 肩胛下肌、大圆肌胸背神经C7 背阔肌3、臂丛神经根的功能特点⑴ C5神经根:其纤维数为8 738~33 027 根,主要组成腋神经,支配三角肌,主管肩外展;主要组成肩胛上神经,支配冈上、冈下肌,主管肩上举;独立组成肩胛背神经,支配肩胛提肌。
臂丛神经损伤伤残鉴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损伤,常常导致患者永久性的伤残。
对于遭受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来说,伤残鉴定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获得相应的医疗保险和赔偿,还能帮助患者面对伤残带来的生活困难和心理压力。
本文将从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症状、治疗以及伤残鉴定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臂丛神经是指由脊髓出发,通过脊髓神经根和汇集而成的神经网络,在肩膀和颈部之间形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
臂丛神经的神经纤维是控制手臂和肩部肌肉的关键,一旦臂丛神经受到损伤,就会导致手臂和/或肩部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受到损害。
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外伤、压迫、炎症、肿瘤以及先天性因素等。
外伤是臂丛神经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例如车祸、摔伤等都有可能导致臂丛神经受损。
压迫是另一种常见原因,长时间的压迫可以使臂丛神经受到挤压,从而引起神经损伤。
炎症和肿瘤也是造成臂丛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它们会导致周围组织的炎症和压迫,最终影响到臂丛神经的正常功能。
臂丛神经损伤的症状主要包括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具体表现为手臂和肩部的麻木、刺痛、无力以及肌肉萎缩等。
患者可能会感到手臂和肩部的感觉减退或者消失,甚至出现疼痛或异常的感觉。
在运动方面,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地活动手臂和肩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完全失去相关的运动功能。
臂丛神经损伤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肩关节疼痛、肌肉僵硬、肌肉肥大和关节僵直等。
这些症状都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和不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臂丛神经损伤,治疗的原则主要是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早期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尽可能减轻神经损伤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康复、手术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疼痛管理、神经营养和促进神经修复等,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或局部药物给予患者治疗。
物理康复主要是通过物理治疗、按摩、针灸等方式,促进受损神经的恢复和肌肉功能的恢复。
臂丛神经损伤治疗trinks 发表于: 2009-4-07 11:21 来源: 浙江神经外科论坛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及进展应用解剖二、臂丛的分支根的分支(1) C5神经根肩胛背神经支配肩胛提肌(2) C5、6、7神经根分支,此三根距椎间孔1cm处均发出细支走行于斜角肌深面组成胸长神经,沿胸廓表面下行支配前锯肌。
C5、6、7、8神经根分支,斜角肌肌支及颈长肌肌支,由C5-8神经根出椎间孔后1-2cm处发出支配临近的肌肉,由于颈椎间盘突出压迫或刺激这些肌支,可引起斜角肌痉挛,致斜角肌间隙窄及第一肋抬高,致使臂丛神经根受压,故颈椎病患者可同时出现臂丛神经血管受压的症状。
干的分支(1)肩胛上神经,从上干发出,其神经纤维主要来自C5,支配冈上下肌,冈上下肌有无萎缩,可作为鉴别C5、6神经根与上干损伤的重要定位依据。
即冈上下肌正常者为干以下损伤,有肌萎缩成为根性损伤。
(2)锁骨下肌支,常由臂丛上干前股发出,其意义为当臂丛血管神经受压症(胸廓出口综合症)受损时应将此神经支切断。
使该肌萎缩有利于肋锁间隙的增宽。
束的分支(1)外侧束,在前期起始部发出胸前外侧神经,主要由C5、6、7神经根组成,在锁骨中点处该神经与胸前动静脉一起进入胸大肌,支配胸大肌的锁骨部。
(2)内侧束,在其起始部及中点发出2-3支胸前内侧神经,主要由C7、8、T1神经根组成,前位于腋动静脉之间,经胸小肌进入胸大肌胸肋部,常发出1-2细支与胸前外侧神经交通。
主要支配胸小肌及胸大肌胸肋部。
(3)后束,在其近端及中点分别依次发出上肩胛下神经支配肩胛下肌上部,胸背神经支配背阔肌,下肩胛下神经支配肩胛下肌下部和大圆肌。
如有背阔肌萎缩表示上干或下干损伤合并有中干损伤。
4、臂丛神经终末支1、腋神经:面相当于喙突水平从后束发出,为后束中较小的一个终末支。
由C5、6神经纤维组成,经上干后支进入后束上缘,该神经在腋动脉后方肩胛下肌前面下行,经四边孔发出后支配小圆肌,并经三角肌后缘分出皮支与肌支进入三角肌,支配该肌及肩外侧皮肤。
臂丛神经损伤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损伤部位损伤神经临床表现
C5~6
根部损伤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肌
皮神经,腋神经及部分桡神经
麻痹
大小菱形肌、肩胛提肌、冈上下肌、肱二头肌
喙肱肌、肱肌三角肌、肱桡肌、旋后肌及部分
肱三头肌麻痹
C5~7
根部损伤(1)麻痹神经同C5~6
(2)胸前外侧神经麻痹
(1)同C5~6肌肉麻痹范围
(2)桡侧腕长、短伸肌及胸大肌麻痹
C8~T1根部损伤(1)尺神经麻痹
(2)正中神经内侧头麻痹
(1)尺侧腕屈肌、环小指指深屈肌及尺神经支
配手内在肌麻痹
(2)掌长肌、桡侧腕屈肌、指浅屈肌、示中指
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旋前方肌麻痹,Horner
佂(+)
C7~8、T1根部损伤(1)正中神经麻痹
(2)尺神经麻痹
(3)部分桡神经麻痹
(1)正中及尺神经支配所有肌肉麻痹
(2)指总伸肌肌、拇长伸肌、部分肘伸肌麻痹
上干损伤与不含肩胛背神经及胸长神
经麻痹的C5~6损伤相同
除前锯肌、大小菱形肌外,同C5~6根性损伤
肌肉麻痹相同
下干损伤与C8~T1根部损伤相同
(1)与C8~T1根部损伤肌肉麻痹相同
(2)Horner征(-)
外侧束损伤
(1)肌皮神经麻痹
(2)正中神经外侧头麻痹(1)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麻痹(2)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麻痹
内侧束损伤
(1)尺神经麻痹
(2)正中神经内侧头麻痹(1)尺神经支配所有肌肉麻痹
(2)除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以外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麻痹
后束损伤(1)腋神经麻痹
(2)桡神经麻痹
(3)胸背神经麻痹
(4)肩胛下神经麻痹
(1)三角肌、小圆肌麻痹
(2)伸肘、伸腕、伸指肌麻痹
(3)背阔肌麻痹
(4)大圆肌、肩胛下肌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