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线面关系经典
- 格式:doc
- 大小:558.00 KB
- 文档页数:7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以多面体为载体,以空间向量为工具,来论证和求解空间角、距离、线线关系以及线面关系相关问题,是近年来高考数学的重点和热点,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求解立几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呈现出程序化思想。
更易于学生们所接受,故而执教者应高度重视空间向量的工具性。
首先,梳理一下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知识和基本求解方法 一: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范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为a,b ,其夹角为θ,则有cos ___________.θ=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直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范围:直线和平面所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的法向量为n ,直线与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os |___________.θ=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ϕ,则有sin ___________.ϕ=或在平面内任取一个向量m ,则|cos |___________.θ=.(3)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 二面角的向量求法:方法一:在两个半平面内任取两个与棱垂直的向量,则这两个向量所成的 即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方法二:设1n ,2n 分别是两个面的 ,则向量1n 与2n 的夹角(或其补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二: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1)点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 ,即d =||||MP ⋅n n . (2)线面、面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l ,平面α与直线l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 .平面α∥β,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β,平面α与平面β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MP ⋅n n . (3)异面直线的距离的向量公式设向量n 与两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M ∈a 、P ∈b ,则两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MP ⋅n n .三:利用空间向量解证平行、垂直关系1:①所谓直线的方向向量,就是指 的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 个。
立体几何基本知识总结I. 基础知识要点 一、 平面.1.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面.注: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2. 两个平面可将平面分成3或4部分.(①两个平面平行,②两个平面相交)3. 过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可以确定1或3个平面.(①三条直线在一个平面内平行,②三条直线不在一个平面内平行)[注]:三条直线可以确定三个平面,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有0或1个. 4. 三个平面最多可把空间分成 8 部分.(X 、Y 、Z 三个方向) 二、 空间直线.1. 空间直线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反且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 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③若直线a 、b 异面,a 平行于平面α,b 与α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α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 ⑦b a ,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b a =,则b a ,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2.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3.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下图).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180,0∈θ)(异面直线所成角(] 90,0∈θ)(斜线与平面成角()90,0∈θ)(直线与平面所成角[]90,0∈θ)(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 ∈θ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 5.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的长度.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1L 或2L 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叫1L 与2L 平行的平面) 三、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1. 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注]:①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平行,则a ∥α.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②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相交,则a 与平面α相交. (×)(平面外一条直线)③若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则α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可利用平行的传递性12方向相同12方向不相同证之)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可能在此平面内) ⑤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可能相交) ⑥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可能相交或者异面) ⑦直线l 与平面α、β所成角相等,则α∥β.(×)(α、β可能相交)3.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4.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 若PA ⊥α,a ⊥AO ,得a ⊥PO (三垂线定理),得不出α⊥PO . 因为a ⊥PO ,但PO 不垂直OA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注]:①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可能相交,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的一个平面,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5. ⑴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 [注]:垂线在平面的射影为一个点. [一条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条直线.(×)]⑵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四、 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1. 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2. 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哪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注]:一平面间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4.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一: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二: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注: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对应平面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5.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证明:如图,找O 作OA 、OB 分别垂直于21,l l ,因为ααββ⊥⊂⊥⊂OB PM OA PM ,,,则OB PM OA PM ⊥⊥,.6. 两异面直线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θcos 2222mn d n m l +++=(θ为锐角取加,θ为钝取减,综上,都POAaPαβθM AB O取加则必有⎥⎦⎤⎝⎛∈2,0πθ)7. ⑴最小角定理:21cos cos cos θθθ=(1θ为最小角,如图) ⑵最小角定理的应用(∠PBN 为最小角)简记为: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且又比交线夹角补角一半长,一定有4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比交线夹角补角小,一定有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与交线夹角相等,一定有3条或者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小,又与交线夹角一半小,一定有1条或者没有. 五、 棱锥、棱柱. 1. 棱柱.⑴①直棱柱侧面积:Ch S =(C 为底面周长,h 是高)该公式是利用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得出的. ②斜棱住侧面积:l C S 1=(1C 是斜棱柱直截面周长,l 是斜棱柱的侧棱长)该公式是利用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的.⑵{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 {直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⑶棱柱具有的性质:①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矩形........;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②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 ③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注:①棱柱有一个侧面和底面的一条边垂直可推测是直棱柱. (×) (直棱柱不能保证底面是钜形可如图) ②(直棱柱定义)棱柱有一条侧棱和底面垂直.⑷平行六面体:定理一: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 [注]:四棱柱的对角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定理二: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推论一: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为γβα,,,则1cos cos cos 222=++γβα. 推论二: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各侧面所成的角为γβα,,,则2cos cos cos 222=++γβα. [注]:①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斜四面体的两个平行的平面可以为矩形) ②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棱柱一定是正棱柱.(×)(应是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直.棱柱才行) ③对角面都是全等的矩形的直四棱柱一定是长方体.(×)(只能推出对角线相等,推不出底面为矩形)④棱柱成为直棱柱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棱柱有一条侧棱与底面的两条边垂直. (两条边可能相交,可能不相交,若两条边相交,则应是充要条件)2. 棱锥:棱锥是一个面为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注]:①一个棱锥可以四各面都为直角三角形.②一个棱柱可以分成等体积的三个三棱锥;所以棱柱棱柱3V Sh V ==.图1θθ1θ2图2⑴①正棱锥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的中心. [注]:i. 正四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 ii. 正四面体是各棱相等,而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侧棱与底棱不一定相等iii. 正棱锥定义的推论:若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即侧棱相等);底面为正多边形. ②正棱锥的侧面积:'Ch 21S =(底面周长为C ,斜高为'h ) ③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射影公式:αcos 底侧S S =(侧面与底面成的二面角为α)附: 以知c ⊥l ,b a =⋅αcos ,α为二面角b l a --.则l a S ⋅=211①,b l S ⋅=212②,b a =⋅αcos ③ ⇒①②③得αcos 底侧S S =. 注:S 为任意多边形的面积(可分别多个三角形的方法). ⑵棱锥具有的性质: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⑶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①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②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③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④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⑤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三角形垂心. 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⑦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半径; ⑧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I 是四面体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到各面的距离等于半径.[注]:i. 各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各个侧面的等腰三角形不知是否全等)ii. 若一个三角锥,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则第三对角线必然垂直. 简证:A B ⊥CD ,AC ⊥BD ⇒ BC ⊥AD. 令b AC c AD a AB ===,,得c a c b AD BC c AD a b AB AC BC -=⋅⇒=-=-=,,已知()()0,0=-⋅=-⋅c a b b c a0=-⇒c b c a 则0=⋅AD BC .iii. 空间四边形OABC 且四边长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iv. 若是四边长与对角线分别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是一定是正方形. 简证:取AC 中点'O ,则⊥⇒⊥'⊥'AC AC O B AC o o ,平面=∠⇒⊥⇒'FGH BO AC B O O 90°易知EFGH 为平行四边形⇒EFGH 为长方形.若对角线等,则EFGH FG EF ⇒=为正方形. 3. 球:⑴球的截面是一个圆面. ①球的表面积公式:24R S π=. ②球的体积公式:334R V π=. l ab c FEH GBCDAO'⑵纬度、经度:①纬度:地球上一点P 的纬度是指经过P 点的球半径与赤道面所成的角的度数.②经度:地球上B A ,两点的经度差,是指分别经过这两点的经线与地轴所确定的二个半平面的二面角的度数,特别地,当经过点A 的经线是本初子午线时,这个二面角的度数就是B 点的经度. 附:①圆柱体积:h r V 2π=(r 为半径,h 为高) ②圆锥体积:h r V 231π=(r 为半径,h 为高) ③锥形体积:Sh V 31=(S 为底面积,h 为高) 4. ①内切球:当四面体为正四面体时,设边长为a ,a h 36=,243a S =底,243a S =侧 得a a a R R a R a a a 46342334/424331433643222=⋅==⇒⋅⋅+⋅=⋅. 注:球内切于四面体:h S R S 313R S 31V 底底侧ACD B ⋅=⋅+⋅⋅⋅=- ②外接球:球外接于正四面体,可如图建立关系式.构造以半径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线面垂直平行六种关系的证明方法总结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1、利用平行四边形。
立体几何中的八大定理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l aa llααα⎫⎪⊂⇒⎬⎪⊄⎭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ll l bbαβαβ⎫⎪⊂⇒⎬⎪=⎭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面面平行”)//,////,a ba b Pa Bββαβαα⎫⎪=⇒⎬⎪⊂⊂⎭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a a bbαβαγβγ⎫⎪=⇒⎬⎪=⎭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a,b⊂αa∩b=Ol⊥al⊥b⇒l⊥α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a⊥αb⊥α⇒a∥b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l⊂βl⊥α⇒α⊥β性质定理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α⊥βl⊂βα∩β=al⊥a⇒l⊥α。
线面关系知识点线面关系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描述了线段和平面之间的关系。
线段是由两个点之间的直线部分组成,而平面是无限延伸的二维图形。
了解线面关系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和应用数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线面关系的几个重要概念和用途。
1.平行线和交叉线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它们有相同的斜率,这意味着它们倾斜的角度相同;它们之间的距离在任何一对平行线上都是相等的。
交叉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
交叉线的性质包括:它们的斜率不相等,它们的交点是它们的公共点。
2.垂直线和垂直平面垂直线是指两条直线在交点处形成的直角。
垂直线的性质包括:它们的斜率互为倒数,正交。
垂直平面是指两个平面相交并形成的直角。
垂直平面的性质包括:它们的法向量相互垂直。
3.平面与线段的位置关系平面与线段之间有三种可能的位置关系:线段在平面内部、线段与平面相交和线段在平面外部。
线段在平面内部意味着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平面内。
线段与平面相交意味着线段的一部分在平面内,一部分在平面外。
线段在平面外部意味着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平面外。
4.平面与线段的距离平面与线段的距离是指平面上离线段最近点的距离。
计算平面与线段的距离可以使用公式:d = |ax + by + cz + d| / sqrt(a^2 +b^2 + c^2),其中(a, b, c)是平面的法向量,d是平面的常数项。
5.线面关系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线面关系在科学、工程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了解线面关系可以帮助建筑师设计出稳定和坚固的结构。
在机械工程中,线面关系可以用来设计零部件的装配方式。
在地理学中,线面关系可以用来描述地球表面的地形。
总结:线面关系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描述了线段和平面之间的关系。
了解线面关系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和应用数学非常重要。
在几何学中,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和交叉线的性质,垂直线和垂直平面的性质,以及平面与线段的位置关系和距离计算。
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知识要点:一、平面:平面及其表示方法;平面的基本性质。
1、平面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常用表示方法:①一个大写字母,②一个小写希腊字母,③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字母;2、三个公理;三个推论:二、线线关系1、两条直线的关系:①从面的角度,分为共面和不共面;②从交点的角度,分为相交,平行和异面。
公理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推论: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异面直线(1)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2)异面直线画法:(3)异面直线证法:反证法,即证明两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4)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指过空间任意一点。
分别作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所得的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
它的取值范围为〔0,号。
辨析: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向量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
所以,用向量方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如果得出的是钝角,还要修正为锐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法:①几何法:通过直线搬动,具体搬动一条直线还是两条都搬动,要看实际情况。
②代数法:采用向量运算。
三、线面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直线在平面内、平行和相交。
1>直线在平面内:山公理1判断;2、直线与平面平行:判断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①定义: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②在平面上找到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定理: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作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那么交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直线与平面相交(1)直线与平面的垂直:①定义:直线与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垂直。
②定理: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直线垂直于平面。
(2)直线与平面的交角,分以下两种情况:①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记为0°;直线与平面垂直,记为90°。
四、面面关系:平行和相交1、两个面平行判断方法:①定义:两个平面没有交点;②定理:一个面上有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四个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语言:A l,B l,且A ,B l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三个推论:①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②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给出了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两个平面的交线〕.符号语言:P ,且P I l,P 1.公理4:〔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语言:a//l,nb//l a//b 0〔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 .概念异面直线及夹角: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两条异面直线a,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作直线a //a,b //b ,我们把a与b所成的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所成的夹角.〔易知:夹角范围0 90 〕公理4:〔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语言:a〃l,且b//l a//b 0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 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注意:会画两个角互补的图形〕小,击〃心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u向宜线2 .位置关系:八’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 线 与 平 面 的 位 置 关 系 有 三 种 直线在平面内〔l 〕有无数个公共点〔4〕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两个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 两个平面相交〔I 1〕有一条公共直线考点1: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例1.〔2021辽宁,4,5分〕m,n 表示两条不同直线,a 表示平面.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A.假设 m// a ,n // a ,那么 m/l nB.假设 a ,n ? a ,那么 nC.假设 a ,m±n, WJ n // aD.假设 mil a ,m±n,那么 n± a[答案]1.B[解析]1.A 选项m n 也可以相交或异面,C 选项也可以n? a ,D 选项也可以n // a 或n 与a 斜交.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选 B.例2.〔2021山东青岛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5〕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空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那么以下命题正确的选项是〔〕A.假设 口〃瓦口〃/那么 6"a B .假设 01 人口那么."C .假设 ,, 「那么D .假设・ . . ..那么[答案]2. D[解析]2.A 选项不正确,由于方匚口是可能的;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相交〔11 直线与平面平行〔1 / / 〕 A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B选项不正确,由于以‘产,""靠时,""尸,"仁/都是可能的;C选项不正确,由于我上方,口工户时,可能有m;D选项正确,可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实其是正确的.应选D例3. 〔2021广西桂林中学高三2月月考,4〕设小、"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以、川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以下命题中正确的选项是〔A〕';:」-•・;〃一/…」「;二.一不〔C〕滂,£©[8―明〃,••曾 = .,・,A[答案]3. D[解析]3. 假设m上R MU E用工'、那么平面"与“垂直或相交或平行,故〔A〕错误;假设“1凤阳1 g//Q,那么直线用与〃相交或平行或异面,故〔B〕错误;假设口L凤仪1.二风雨工,;那么直线片与平面#垂直或相交或平行,故〔C〕错误; 假设那么直线、1M,故©正确.选D.例4. 〔2021周宁、政和一中第四次联考, 示不同的平面,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假设州且EU•那么u〞;②假设州// f,且阳// c.贝〞// 口;③假设Hl…内T = M ",那么'//巾//E ;④假设m D 且打// #,那么f //7〕设L E,H表示不同的直线,小丹「表( )(B) " ’(D)睽C f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 1B. 2C. 3D. 4 [答案]4. B[解析]4. ①正确;②直线也或£上,错误;③错误,由于正方体有公共端点的三条棱两两垂直;④正确.故真正确的选项是①④,共2个.2.空间几何平行关系转化关系:i I城线平行---------- "线面平行" ------------ "面面平行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归纳总结证实线线平行的方法:11 (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即公理4(2证实这条两条直线的方向量共线.③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即面面平行的性质.2 .证实直线和平面相互平行的方法(1证实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相互平行;②证实这条直线的方向量和这个平面内的一个向量相互平行;③证实这条直线的方向量和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3 .证实两平面平行的方法:(1)利用定义证实.利用反证法,假设两平面不平行,那么它们必相交,再导出矛盾.(2)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这个定理可简记为线面平行那么面面平行.用符号表示是:anb, aa , a// e , b// e , WJ a // e.(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用符号表示是:a±a , a,B那么a// B.(4)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 ,// //4.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有五条:(1)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这个定理可简记为:〞面面平行,那么线面平行〞.用符号表示是:a // B, aa ,那么a // B.(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这个定理可简记为:〞面面平行,那么线线平行〞.用符号表示是:a//0, aP 丫=a, B C = =b,贝U a// bo(3) 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这个定理可用于证线面垂直.用符号表示是:a // B , a, a ,那么a, B.(4)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口(5)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与平面平行七3.空间几何垂直关系1 .线线垂直判断线线垂直的方法:所成的角是直角,两直线垂直;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 条,必垂直于另一条.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 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 直,那麽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注意:⑴三垂线指PA PQ AO 都垂直a 内的直线a 其实质是:斜线和平 面内一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⑵要考虑a 的位置,并注意两定理交替使 用.2 .线面垂直(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l 和一个平面a 相交,并且和平面a 内的任意一条直 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和平面a 互相垂直,其中直线l 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 a 叫做直线l 的垂面,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垂足.直线l 与平面a 垂直记作:I ,ob a J /不(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3)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 直线平行. 3 .面面垂直(1)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 (2)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面面垂直 线面垂直)假设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PO 推理模式:PAI,OA ,a APa AOAOa考点2:证实线面之间的平行与垂直例1 .如图,四边形ABC时正方形,PD,平面ABCD/DPC=30 ,AF,PC于点F,FE // CD,交PD于点E.(1)证实:CFL平面ADF;[解析]1.⑴证实:V PDL平面ABCD/ PDL AD,又CDL AD,Pm CD=D,• ・ADL平面PCD/ ADL PC,又AF, PC,AFA AD=A,「• PC1平面ADF,即CF,平面ADF.例2. (2021江苏,16, 14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时,平面PADL平面ABCD, AB=AD, / BAD=60 , E, F 分别是AP, AD的中点.求证:(I )直线EF//平面PCD;(R)平面BEFL平面PAD.J)[答案](I )在△ PAD中,由于E, F分别为AP, AD的中点,所以EF// PD.又因为EF?平面PCD, PC?平面PCD,所以直线EF//平面PCD.(n)连结BD.由于AB=AD, /BAD=60 ,所以△ ABM正三角形.由于F是AD 的中点,所以BF±AD.由于平面PADL平面ABCD, BF?平面ABCD,平面PAD? 平面ABCD=AD所以BF,平面PAD.又由于BF?平面BEF,所以平面BEFL平面PAD.例3. (2021 江苏,16, 14 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BG中,E、F分别是AB、A i C的中点,点D在BC上,A iD± B i C.求证:(I ) EF // 平面ABC;(II)平面AFD1平面BBCC.[答案]3.( I )由于E、F分别是A i B、A i C的中点,所以EF// BC, EF?面ABC, BC ?面ABC.所以EF//平面ABC.(II)由于直三棱柱ABC-AB i C i,所以BBL面A i B i C i, BB iX A i D,又A i DLBC,所以A i DL面BBCC,又AD?面A i FD,所以平面AFDL平面BBCC.例4. (2021江苏,i6, i4 分)如图,在四面体ABCm,CB=CD, ADLBD,点E、F分别是AB BD的中点.求证:(I )直线EF//平面ACD;(n)平面EFd平面BCD.[答案]4.( I )在4ABD中,由于E、F分别是AB BD的中点,所以EF// AD.又AD?平面ACD, EF?平面ACD,所以直线EF//平面ACD.(H)在AABD^ ,由于ADL BD, EF // AD,所以EF, BD.在△BCDt ,由于CD=CB, F为BD的中点,所以CF± BD.由于EF?平面EFC, CF?平面EFC, EF与CF交于点F,所以BDL平面EFC.又由于BD?平面BCD,所以平面EFCL平面BCD.例5. (2021北京海淀区高三三月模拟题,17,14分)在四棱锥P-/3m 中,产,!平面N夙力,匚是正三角形,金.与凡0的交点5/恰好是AC中点,又= ZCTH二120.,点A『在线段PB上,且(H)求证:AN"平面『DC;[答案]7.(1) 由于必出.是正三角形,■是JC'中点,所以m C',即8OLRC.又由于^ 平面HBCD , 80u平面月8CQ,所以以_LHD.又Rin」心=1,所以叨_L平面心C.又尸.仁平面尸〃’,所以皿_LPC.(H)在正三角形月中,3M =2V'3,在AJC.中,由于M为/C中点, DM±AC y所以才口二CD.又2OM = 120 ,所以NCMf = 60..1tan ZCDM = ♦"=々=出DM —二'所以由冈冈,得3 .所以a1九=3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尸/E中,2月"/lA",所以PB = 4五. 所以BMNPCA , BN 小)= BY : ,所以MN NPD .又“V之平面"DC , PD仁平面产比,所以W j平面热乂:.。
第三节 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2.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共面直线⎩⎪⎨⎪⎧ 平行相交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②范围:⎝⎛⎦⎥⎤0,π2. (3)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在平面内三种情况.(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两种情况.[小题体验]1.(2019·湖州模拟)已知l,m,n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 )A.若m⊥α,m⊥β,则α∥βB.若l⊥m,l⊥n,m⊂α,n⊂α,则l⊥αC.若α∩β=l,m⊂α,m⊥l,则m⊥βD.若m∥n,m⊂α,则n∥α解析:选A 由l,m,n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知,在A中,若m⊥α,m⊥β,则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α∥β,故A正确;在B中,若l⊥m,l⊥n,m⊂α,n⊂α,则l与α相交、平行或l⊂α,故B错误;在C中,若α∩β=l,m⊂α,m⊥l,则m与β相交,故C错误;在D中,若m∥n,m⊂α,则n∥α或n⊂α,故D错误.故选A.2.(教材习题改编)设P表示一个点,a,b表示两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①P∈a,P∈α⇒a⊂α;②a∩b=P,b⊂β⇒a⊂β;③a∥b,a⊂α,P∈b,P∈α⇒b⊂α;④α∩β=b,P∈α,P∈β⇒P∈b.答案:③④1.异面直线易误解为“分别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实质上两异面直线不能确定任何一个平面,因此异面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判断时最易忽视“线在面内”.3.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一定不能丢掉“不共线”条件.[小题纠偏]1.(2018·江西七校联考)已知直线a和平面α,β,α∩β=l,a⊄α,a⊄β,且a在α,β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b和c,则直线b和c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或平行B.相交或异面C.平行或异面 D.相交、平行或异面解析:选D 依题意,直线b和c的位置关系可能是相交、平行或异面.2.(2019·杭州诊断)设l,m,n表示三条直线,α,β,γ表示三个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l⊥α,m⊥α,则l∥m;②若m⊂β,n是l在β内的射影,m⊥l,则m⊥n;③若m⊂α,m∥n,则n∥α;④若α⊥γ,β⊥γ,则α∥β.其中真命题有(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选A ①可以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出;②可以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出;对于③,n可以在平面α内,故③不正确;对于④,反例:正方体共顶点的三个平面两两垂直,故④错误.故选A.3.(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命题:①经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②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③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④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4 B.3C.2 D.1解析:选D ①中若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则不能确定一个平面;②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③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四个平面;④中这三个公共点可以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故错误的是①③④,正确的是②.所以正确命题的个数为1.考点一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AA1的中点.求证:(1)E,C,D1,F四点共面;(2)CE,D1F,DA三线共点.证明:(1)如图,连接EF,A1B,CD1.∵E,F分别是AB,AA1的中点,∴EF∥A1B.又A1B∥CD1,∴EF∥CD1,∴E,C,D1,F四点共面.(2)∵EF∥CD1,EF<CD1,∴CE与D1F必相交,设交点为P,则由P∈CE,CE⊂平面ABCD,得P∈平面ABCD.同理P∈平面ADD1A1.又平面ABCD∩平面ADD1A1=DA,∴P∈直线DA.∴CE,D1F,DA三线共点.[由题悟法]1.点线共面问题证明的2种方法(1)纳入平面法: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2)辅助平面法:先证有关点、线确定平面α,再证其余点、线确定平面β,最后证明平面α,β重合.2.证明多线共点问题的2个步骤(1)先证其中两条直线交于一点;(2)再证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证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时,第三条直线应为前两条直线所在平面的交线,可以利用公理3证明.[即时应用]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直线AB,BC,AD,DC分别与平面α相交于点E,G,H,F,求证:E,F,G,H四点必定共线.证明:因为AB∥CD,所以AB,CD确定一个平面β.又因为AB∩α=E,AB⊂β,所以E∈α,E∈β,即E为平面α与β的一个公共点.同理可证F,G,H均为平面α与β的公共点,因为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公共点的公共直线,所以E,F,G,H四点必定共线.考点二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棱C1D1,C1C的中点,有以下四个结论:①直线AM与CC1是相交直线;②直线AM与BN是平行直线;③直线BN与MB1是异面直线;④直线AM与DD1是异面直线.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直线AM与CC1是异面直线,直线AM与BN也是异面直线,所以①②错误.点B,B1,N在平面BB1C1C中,点M在此平面外,所以BN,MB1是异面直线.同理AM,DD1也是异面直线.答案:③④[由题悟法][即时应用]1.上面例题中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所在直线中与直线AB 是异面直线的有________条.解析:与AB异面的有4条:CC1,DD1,A1D1,B1C1.答案:42.在图中,G,N,M,H分别是正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MN是异面直线的图形的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解析:图①中,直线GH∥MN;图②中,G,H,N三点共面,但M∉平面GHN,因此直线GH与MN异面;图③中,连接MG,GM∥HN,因此GH与MN共面;图④中,G,M,N共面,但H∉平面GMN,因此GH与MN异面.所以在图②④中,GH与MN异面.答案:②④考点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2018·全国卷Ⅱ)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3,则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5B.56C.55D.22解析:选C 法一:如图,将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补成长方体ABCD A 2B 2C 2D 2,使AA 1=A 1A 2,易知AD 1∥B 1C 2,所以∠DB 1C 2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的角.易知B 1C 2=AD 1=2,DB 1=12+12+32=5,DC 2=DC 2+CC 22=12+232=13.在△DB 1C 2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DB 1C 2=DB 21+B 1C 22-DC 222DB 1·B 1C 2=5+4-132×5×2=-55, 所以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5. 法二:以A 1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 (0,0,3),D 1(0,1,0),D (0,1,3),B 1(1,0,0), 所以AD 1=(0,1,-3),DB 1=(1,-1,-3),所以cos 〈AD 1,DB 1〉=AD 1·DB 1|AD 1|·|DB 1|=0×1+1×-1+-3×-32×5=55.[由题悟法]1.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3步骤(1)一作:即据定义作平行线,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二证:即证明作出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三求:解三角形,求出作出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锐角或直角,则它就是要求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钝角,则它的补角才是要求的角.2.有关平移的3种技巧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方法为平移法,平移的方法一般有3种类型:(1)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平行线平移;(2)利用特殊点(线段的端点或中点)作平行线平移;(3)补形平移.计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通常放在三角形中进行.[即时应用]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求AC与A1D所成角的大小;(2)若E,F分别为AB,AD的中点,求A1C1与EF所成角的大小.解:(1)连接B1C,AB1,由ABCDA1B1C1D1是正方体,易知A1D∥B1C,从而B1C与AC所成的角就是AC与A1D所成的角.∵AB1=AC=B1C,∴∠B1CA=60°.即A1D与AC所成的角为60°.(2)连接BD,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C⊥BD,AC∥A1C1,∵E,F分别为AB,AD的中点,∴EF∥BD,∴EF⊥AC.∴EF⊥A1C1.即A1C1与EF所成的角为90°.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1.(2019·台州一诊)设a,b是空间中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b⊂α,则a∥αB.a⊂α,b⊂β,α∥β,则a∥bC.a⊂α,b⊂α,a∥β,b∥β,则α∥βD.α∥β,a⊂α,则a∥β解析:选D 由a,b是空间中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同的平面知,在A中,a∥b,b⊂α,则a∥α或a⊂α,故A错误;在B中,a⊂α,b⊂β,α∥β,则a与b平行或异面,故B错误;在C中,a⊂α,b⊂α,a∥β,b∥β,则α与β相交或平行,故C错误;在D中,α∥β,a⊂α,则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a∥β,故D正确.故选D.2.(2018·平阳期末)已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直线a,那么c与b( )A.一定是异面直线B.一定是相交直线C.不可能是平行直线 D.不可能是相交直线解析:选C 由平行直线公理可知,若c∥b,则a∥b,与a,b是异面直线矛盾.所以c与b不可能是平行直线.3.空间四边形两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所成的角为45°,连接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的面积是( )A.6 2 B.12C.12 2 D.242解析:选A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设对角线AC=6,BD=8,易证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EFG或∠FGH为AC与BD所成的45°角,故S四边形EFGH=3×4·sin 45°=62,故选A.4.如图所示,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既与AB共面又与CC1共面的棱有________条;与AB异面的棱有________条.解析:依题意,与AB和CC1都相交的棱有BC;与AB相交且与CC1平行有棱AA1,BB1;与AB平行且与CC1相交的棱有CD,C1D1.故符合条件的有5条.与AB异面的棱有CC1,DD1,B1C1,A1D1,共4条.答案:5 45.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C=BD=CD=3,AD=BC=2,点M,N分别为AD,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N,CM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连接DN,取线段DN的中点K,连接MK,CK.∵M为AD的中点,∴MK∥AN,∴∠KMC为异面直线AN,CM所成的角.∵AB=AC=BD=CD=3,AD=BC=2,N为BC的中点,由勾股定理易求得AN=DN=CM=22,∴MK= 2.在Rt△CKN中,CK=22+12= 3.在△CKM中,由余弦定理,得cos∠KMC=22+222-322×2×22=78.答案:78二保高考,全练题型做到高考达标1.(2018·浙江高考)已知平面α,直线m,n满足m⊄α,n ⊂α,则“m∥n”是“m∥α”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若m⊄α,n⊂α,且m∥n,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m∥α,但若m⊄α,n⊂α,且m∥α,则m与n有可能异面,∴“m∥n”是“m∥α”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2018·宁波模拟)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 分别是BC1,CD1的中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与CC1垂直B.MN与AC垂直C.MN与BD平行 D.MN与A1B1平行解析:选D 如图,连接C1D,在△C1DB中,MN∥BD,故C正确;因为CC1⊥平面ABCD,所以CC1⊥BD,所以MN与CC1垂直,故A正确;因为AC⊥BD,MN∥BD,所以MN与AC垂直,故B正确;因为A1B1与BD异面,MN∥BD,所以MN与A1B1不可能平行,故D错误.3.(2018·义乌二模)已知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α⊥β,m⊥β,则m∥αB.若平面α内有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βC.若m⊥α,m⊥n,则n∥αD.若m∥n,n⊥α,则m⊥α解析:选D 由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知,在A中,若α⊥β,m⊥β,则m∥α或m⊂α,故A错误;在B中,若平面α内有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与β相交或平行,故B错误;在C中,若m⊥α,m⊥n,则n∥α或n⊂α,故C错误;在D中,若m∥n,n⊥α,则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m⊥α,故D正确.故选D.4.(2019·湖州模拟)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均为所在棱的中点,过E,F,G作正方体的截面,则在各个正方体中,直线BD1与平面EFG不垂直的是( )解析:选D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M,N,Q均为所在棱的中点,易知多边形EFMN Q G是一个平面图形,且直线BD1与平面EFMN Q G垂直,结合各选项知,选项A、B、C中的平面与这个平面重合,只有选项D中的平面既不与平面EFMN Q G重合,又不与之平行.故选D.5.(2018·宁波九中一模)正三棱柱ABCA1B1C1中,若AC=2 AA1,则AB1与CA1所成角的大小为( )A.60°B.105°C.75° D.90°解析:选D 取A1C1的中点D,连接AD,B1D(图略),易证B1D⊥A1C,因为tan∠CA1C1·tan∠ADA1=22×2=1,所以A1C⊥AD,又B1D∩AD=D,所以A1C⊥平面AB1D,又AB1⊂平面AB1D,所以A1C ⊥AB1,故AB1与CA1所成角的大小为90°.6.如图为正方体表面的一种展开图,则图中的四条线段AB,CD,EF,GH在原正方体中互为异面直线的对数为________对.解析:平面图形的翻折应注意翻折前后相对位置的变化,则AB,CD,EF和GH在原正方体中,显然AB与CD,EF与GH,AB与GH都是异面直线,而AB与EF相交,CD与GH相交,CD与EF平行.故互为异面的直线有且只有3对.答案:37.(2018·福建六校联考)设a,b,c是空间中的三条直线,下面给出四个命题:①若a∥b,b∥c,则a∥c;②若a⊥b,b⊥c,则a∥c;③若a与b相交,b与c相交,则a与c相交;④若a⊂平面α,b⊂平面β,则a,b一定是异面直线.上述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解析:由公理4知①正确;当a⊥b,b⊥c时,a与c可以相交、平行或异面,故②错;当a与b相交,b与c相交时,a与c 可以相交、平行,也可以异面,故③错;a⊂α,b⊂β,并不能说明a与b“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故④错.答案:①8.如图,已知圆柱的轴截面ABB1A1是正方形,C是圆柱下底面弧AB的中点,C1是圆柱上底面弧A1B1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AC1与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解析:取圆柱下底面弧AB 的另一中点D ,连接C 1D ,AD , 因为C 是圆柱下底面弧AB 的中点,所以AD ∥BC ,所以直线AC 1与AD 所成角等于异面直线AC 1与BC所成角,因为C 1是圆柱上底面弧A 1B 1的中点,所以C 1D ⊥圆柱下底面,所以C 1D ⊥AD ,因为圆柱的轴截面ABB 1A 1是正方形,所以C 1D =2AD , 所以直线AC 1与A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所以异面直线AC 1与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2.答案:29.(2018·舟山模拟)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已知AD =1,BC=3,且AD ⊥BC ,对角线BD =132,AC =32,求AC 和BD 所成的角.解:如图,分别取AD ,CD ,AB ,BD 的中点E ,F ,G ,H ,连接EF ,FH ,HG ,GE ,GF .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知,EF ∥AC ,且EF =34,GE ∥BD ,且GE =134,GE 和EF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就是AC 和BD 所成的角.同理,GH ∥AD ,HF ∥BC ,GH =12,HF =32.又AD ⊥BC ,所以∠GHF =90°,所以GF 2=GH 2+HF 2=1.在△EFG 中,GE 2+EF 2=1=GF 2,所以∠GEF =90°,即AC 和BD 所成的角为90°.10.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底面ABC ,D 是PC 的中点.已知∠BAC =90°,AB =2,AC =23,PA =2.求: (1)三棱锥P ABC 的体积;(2)异面直线BC 与A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1)S △ABC =12×2×23=23, 故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V =13·S △ABC ·PA =13×23×2=433. (2)如图所示,取PB 的中点E ,连接DE ,AE ,则DE ∥BC ,所以∠ADE (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BC 与AD所成的角.在△ADE 中,DE =2,AE =2,AD =2,则cos ∠ADE =DE 2+AD 2-AE 22DE ·AD =22+22-22×2×2=34.即异面直线BC 与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4. 三上台阶,自主选做志在冲刺名校 1.(2019·绍兴质检)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2,A 1C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为60°.(1)求四棱锥A 1ABCD 的体积;(2)求异面直线A 1B 与B 1D 1所成角的余弦值.解:(1)∵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2,连接AC ,∴AC =22+22=22,又易知AA 1⊥平面ABCD ,∴∠A 1CA 是A 1C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即∠A 1CA =60°,∴AA 1=AC ·tan 60°=22×3=26,∵S 正方形ABCD =AB ·BC =2×2=4,∴VA 1ABCD =13·AA 1·S 正方形ABCD =13×26×4=863. (2)连接BD ,易知BD ∥B 1D 1,∴∠A 1BD 是异面直线A 1B 与B 1D 1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BD =22+22=22,A 1D =A 1B =22+262=27,∴cos ∠A 1BD =A 1B 2+BD 2-A 1D 22·A 1B ·BD =28+8-282×27×22=1414, 即异面直线A 1B 与B 1D 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1414. 2.(2018·台州一模)如图所示的圆锥的体积为33π,圆O 的直径AB =2,点C 是AB 的中点,点D 是母线PA 的中点.(1)求该圆锥的侧面积;(2)求异面直线PB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解:(1)∵圆锥的体积为33π,圆O 的直径AB =2,圆锥的高为PO ,∴13π×12×PO =33π,解得PO =3,∴PA = 32+12=2,∴该圆锥的侧面积S =πrl =π×1×2=2π.(2)法一:如图,连接DO ,OC .由(1)知,PA =2,OC =r =1.∵点D 是PA 的中点,点O 是AB 的中点,∴DO ∥PB ,且DO =12PB =12PA =1,∴∠CDO 是异面直线PB 与CD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PO ⊥平面ABC ,OC ⊂平面ABC ,∴PO ⊥OC ,又点C 是 AB 的中点,∴OC ⊥AB . ∵PO ∩AB =O ,PO ⊂平面PAB ,AB ⊂平面PAB ,∴OC ⊥平面PAB ,又DO ⊂平面PAB ,∴OC ⊥DO ,即∠DOC =90°.在Rt △DOC 中,∵OC =DO =1,∴∠CDO =45°.故异面直线PB 与CD 所成角为45°.法二:连接OC ,易知OC ⊥AB ,又∵PO ⊥平面ABC ,∴PO ,OC ,OB 两两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C所在直线为x 轴,OB 所在直线为y 轴,O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其中A (0,-1,0),P (0,0,3),D ⎝ ⎛⎭⎪⎪⎫0,-12,32,B (0,1,0),C (1,0,0),∴PB =(0,1,-3),CD =⎝⎛⎭⎪⎪⎫-1,-12,32, 设异面直线PB 与CD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PB ·CD ||PB |·|CD |=222=22, ∴θ=45°,∴异面直线PB 与CD 所成角为45°.3.如图所示,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棱A 1A ⊥底面ABC ,点E ,F 分别是棱CC 1,BB 1上的点,点M 是线段AC 上的动点,EC =2FB =2.(1)当点M 在何位置时,BM ∥平面AEF?(2)若BM ∥平面AEF ,判断BM 与EF 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并求BM 与EF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解:(1)法一:如图所示,取AE 的中点O ,连接OF ,过点O 作OM ⊥AC 于点M .因为侧棱A 1A ⊥底面ABC ,所以侧面A 1ACC 1⊥底面ABC .又因为EC =2FB =2,所以OM ∥FB ∥EC 且OM =12EC =FB , 所以四边形OMBF 为矩形,BM ∥OF .因为OF ⊂平面AEF ,BM ⊄平面AEF ,故BM ∥平面AEF ,此时点M 为AC 的中点.法二:如图所示,取EC 的中点P ,AC 的中点Q ,连接P Q ,PB ,B Q.因为EC =2FB =2,所以PE 綊BF ,所以P Q ∥AE ,PB ∥EF ,所以P Q ∥平面AFE ,PB ∥平面AEF ,因为PB ∩P Q =P ,PB ,P Q ⊂平面PB Q ,所以平面PB Q ∥平面AEF .又因为B Q ⊂平面PB Q ,所以B Q ∥平面AEF .故点Q 即为所求的点M ,此时点M 为AC 的中点.(2)由(1)知,BM 与EF 异面,∠OFE (或∠MBP )就是异面直线BM 与EF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易求AF =EF =5,MB =OF =3,OF ⊥AE ,所以cos ∠OFE =OF EF =35=155, 所以BM 与EF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155.。
立体几何线面关系的常见规律规律一:线线平行与线线垂直的判定1、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公理4:平行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所得的两交线平行2、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判定方法: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来判定: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它就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例题1:(2012·南通调研)如图,在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CC1,A1B =A1D,AB=AD.求证:(1)AA1⊥BD;(2)BB1∥DD1.证明(1)取BD的中点M,连结AM,A1M.因为A1D=A1B,AD=AB,所以BD ⊥AM,BD⊥A1M.又AM∩A1M=M,AM,A1M⊂平面A1AM,所以BD⊥平面A1AM.因为AA1⊂平面A1AM,所以AA1⊥BD.(2)因为AA1∥CC1,AA1⊄平面D1DCC1,CC1⊂平面D1DCC1,所以AA1∥平面D1DCC1.又AA1⊂平面A1ADD1,平面A1ADD1∩平面D1DCC1=DD1,所以AA1∥DD1.同理可得AA1∥BB1,所以BB1∥DD1.例题2:(13泰州期末)在三棱锥S-ABC中,SA⊥平面ABC,SA=AB=AC=33BC,点D是BC边的中点,点E是线段AD上一点,且AE=4DE,点M是线段SD上一点,求证:BC⊥AM方法小结:(1)要证明线线垂直有两条思路:第一条:把其中一条直线平移,使得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然后用平面几何的知识证明垂直即可;第二条:通过证明线面垂直证明。
即证明其中一条直线垂直另一个直线所在的平面。
第二条思路用的较多,要熟练,第一条用的较少,但也不能忘(2)证明线线垂直也主要有两条思路,第一条:证明其中一条直线平行另一条直线所的平面,在用线面平行的性质;第二条:先证明两条直线所在的平面平行,再证明这两条直线为第三个平面与两平行平面所交的交线,即运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高中数学必备的判断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公式大全及解题方法整理Hello,我是洪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是数学解题模板大全更新判断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解题方法,立体几何中判断空间线面位置关系是近几年一直活跃在高考的试题中,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每年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中几乎都会出现此类题型。
该资料,归纳在63套全高中解题方法大全里,编号是:063!如需完整的word版63套全高中解题方法大全,请关注后,点我头像,然后最底下有个【洪粉必备】的菜单,里面有详细介绍!先我们来梳理下数学有关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关公式,同学们在学习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可以作为更好的公式参考,方便记忆和掌握。
公理一:如果一条线上的两个点在平面上则该线在平面上公理二: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则它们有一条公共直线且所有的公共点都在这条直线上公理三:三个不共线的点确定一个平面推论一:直线及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推论二:两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推论三:两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公理四:和同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平行异面直线定义: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判定定理:经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线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线面垂直→线线平行如果连条直线同时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lmβααba立体几何的八大定理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与平面平行。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a b a b αα⊄⎫⎪⊂⎬⎪⎭⇒//a α 作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l l m αβαβ⎫⎪⊂⎬⎪⋂=⎭⇒//l m作用:线面平行⇒线线平行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a b a b A a b αααβββ⊂⎫⎪⊂⎪⎪=⇒⎬⎪⎪⎪⎭∥∥作用:线线平行⇒ 面面平行四、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文字语言: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所得的两条交线平行.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a a b b αβαγβγ⎫⎪⋂=⇒⎬⎪⋂=⎭作用: 面面平行⇒线线平行2、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符号语言://,//a a αβαβ⊂⇒nmAαaBA l βαaβα作用: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五、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a ma n a m n A m n ααα⊥⎫⎪⊥⎪⇒⊥⎬⋂=⎪⎪⊂⊂⎭作用: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l l a a αα⊥⎫⇒⊥⎬⊂⎭作用:线面垂直⇒线线平行七、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图形语言:符号表示:a a ααββ⊥⎫⇒⊥⎬⊂⎭作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八、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l AB AB AB l αβαββα⊥⎫⎪=⎪⇒⊥⎬⊂⎪⎪⊥⎭作用: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1立体几何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五种位置关系,用相应的数学符号表示(1)点与线的位置关系:点A 在直线l 上 ;点B 不在直线l 上 (2)点与面的位置关系:点A 在平面a 内 ;点B 在平面a 外 (3)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a 与b 平行 ;a 与b 相交于点O(4)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a 在平面a 内 ;直线a 与平面a 相交于点A ;直线a 与平面a 平行(5)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a 与平面b 平行平面a 与平面b 相交于a平 行 问 题(一)直线与直线平行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2.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公理4),记为a//b,b//c Þ a//c(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记为://,,//a a b a b a b a b Ì=Þ.(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4)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两条直线同垂直与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二)直线与平面平行1.定义:直线a 与平面a 没有公共点,称直线a 平行与平面a ,记为a//a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定理模式:.a a a ////ab a b a ÞïþïýüÌËE BCD AP3、*找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①中位线定理 ②平行四边形 ③比例关系 ④面面平行-线面平行① 中位线定理例题: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6BC =,正方形ADEF 所在平面与平面ABCD 垂直,G ,H 分别是DF ,BE 的中点.(1)求证:GH ∥平面CDE ;(2)若2,42CD DB ==,求四棱锥F-ABCD 的体积.(1)证明:连结EA ,∵ADEF 是正方形 ∴G 是AE 的中点∴在⊿EAB 中,//GH AB 又∵AB ∥CD ,∴GH ∥CD ,∵HG Ë平面CDE ,CD Ì平面CDE ∴GH ∥平面CDE(2)∵平面ADEF ⊥平面ABCD ,交线为AD 且FA ⊥AD , ∴FA ⊥平面ABCD .∵6BC =, ∴6FA = 又∵2,42CD DB == ,222CD DB BC +=∴BD ⊥CD ∴ABCDS CD BD =×=82∴F ABCD V -=13ABCDS FA ×=18261623´´=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4,3PD DC ==,E 是PC 的中点。
立体几何知识归纳+典型例题+方法总结一、知识归纳1.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1)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据:由点在线上,线在面内,推出点在面内),这样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2)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3)证共面问题一般先根据一部分条件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也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用同一法证明两平面重合.2. 空间直线(1)空间直线位置关系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无公共点(2)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右图).(直线与直线所成角]90,0[︒︒∈θ)(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οο∈θ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3)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段的长度.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注]: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1L 或2L 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叫1L 与2L 平行的平面)3.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1)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2)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3)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4)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若PA⊥α,a ⊥AO ,得a ⊥PO (三垂线定理),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PO A a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a.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b.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4. 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1)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2)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注]:一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4两个平面垂直判定一: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判定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注: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分别对应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5)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简证:如图,在平面内过O 作OA 、OB 分别垂直于21,l l ,因为ααββ⊥⊂⊥⊂OB PM OA PM ,,,则OB PM OA PM ⊥⊥,.所以结论成立 b.最小角定理的应用(∠PBN 为最小角) 简记为: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且又比交线夹角补角一半长,一定有4条.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比交线夹角补角小,一定有2条.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与交线夹角相等,一定有3条或者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小,又与交线夹角一半小,一定有1条或者没有.5. 棱柱. 棱锥(1)棱柱a.①直棱柱侧面积:Ch S =(C 为底面周长,h 是高)该公式是利用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得出的.②斜棱住侧面积:l C S 1=(1C 是斜棱柱直截面周长,l 是斜棱柱的侧棱长)该公式是利用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的.b.{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PαβθM A B O柱}⊃{正方体}.{直四棱柱}I {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c.棱柱具有的性质:①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矩形.......;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②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③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d.平行六面体:定理一: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 [注]:四棱柱的对角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定理二: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推论一: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为γβα,,,则 1cos cos cos 222=++γβα.推论二: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各侧面所成的角为γβα,,,则2cos cos cos 222=++γβα. (2)棱锥:棱锥是一个面为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注]:①一个三棱锥四个面可以都为直角三角形.②一个棱柱可以分成等体积的三个三棱锥;所以棱柱棱柱3V S h V ==. a.①正棱锥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注]:i. 正四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ii. 正四面体是各棱相等,而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与底棱不一定相等iii. 正棱锥定义的推论:若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即侧棱相等);底面为正多边形. ②正棱锥的侧面积:'Ch 21S =(底面周长为C ,斜高为'h ) ③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射影公式:αcos 底侧S S =(侧面与底面成的二面角为α) 附:以知c ⊥l ,b a =⋅αcos ,α为二面角b l a --.则l a S ⋅=211①,b l S ⋅=212②,b a =⋅αcos ③ ⇒①②③得αcos 底侧S S =.注:S 为任意多边形的面积(可分别求多个三角形面积和的方法). b.棱锥具有的性质: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c.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①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②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③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l abc多边形内心.④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⑤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三角形垂心.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⑦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半径;⑧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I 是四面体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到各面的距离等于半径.(3)球:a.球的截面是一个圆面.①球的表面积公式:24R S π=.②球的体积公式:334R V π=. b.纬度、经度:①纬度:地球上一点P 的纬度是指经过P 点的球半径与赤道面所成的角的度数.②经度:地球上B A ,两点的经度差,是指分别经过这两点的经线与地轴所确定的二个半平面的二面角的度数,特别地,当经过点A 的经线是本初子午线时,这个二面角的度数就是B 点的经度.附:①圆柱体积:h r V 2π=(r 为半径,h 为高) ②圆锥体积:h r V 231π=(r 为半径,h 为高) ③锥体体积:Sh V 31=(S 为底面积,h 为高)(1). ①内切球:当四面体为正四面体时,设边长为a ,a h 36=,243a S =底,243a S =侧,得R a R a a a ⋅⋅+⋅=⋅2224331433643a a a R 46342334/42=⋅==⇒. 注:球内切于四面体:h S R S 313R S 31V 底底侧ACD B ⋅=⋅+⋅⋅⋅=-. ②外接球:球外接于正四面体,可如图建立关系式.6. 空间向量(1)a.共线向量:共线向量亦称平行向量,指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b.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0(≠a ,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具有唯一性),使b a λ=.c.共面向量:若向量a 使之平行于平面α或a 在α内,则a 与α的关系是平行,记作∥α.d.①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b a ,不共线,则向量与向量b a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 、y 使y x +=.②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三点......A .、.B .、.C .,则)1(=++++=z y x OC z OB y OA x OP 是PABC 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 (简证:→+==++--=AC z AB y AP OC z OB y OA z y OP )1(P 、A 、B 、C 四点共面)注:①②是证明四点共面的常用方法.(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c b a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c z b y a x p ++=.推论: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 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 z y x ++=(这里隐含x+y+z≠1). O BDO R注:设四面体ABCD 的三条棱,,,,d AD c AC b AB ===其中Q 是△BCD 的重心, 则向量)(31c b a AQ ++=用MQ AM AQ +=即证.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xOA yOB z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则四点P 、A 、B 、C 是共面⇔1x y z ++=(3)a.空间向量的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 轴是横轴(对应为横坐标),y 轴是纵轴(对应为纵坐标),z 轴是竖轴(对应为竖坐标). ①令=(a 1,a 2,a 3),),,(321b b b =,则),,(332211b a b a b a b a ±±±=+,))(,,(321R a a a a ∈=λλλλλ,332211b a b a b a b a ++=⋅ ,a ∥)(,,332211Rb a b a b a b ∈===⇔λλλλ332211b a b a b a ==⇔ 0332211=++⇔⊥b a b a b a .222321a a a ++==(向量模与向量之间的转化:a a =⇒•=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232221232221332211||||,cos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ρρρρρρ(a =123(,,)a a a ,b =123(,,)b b b ). ②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212212212)()()(z z y y x x d -+-+-=.b.法向量:若向量a 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α⊥a ,如果α⊥a 那么向量a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c.向量的常用方法:①利用法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定理:如图,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平面α的一条射线,其中α∈A ,则点B 到平面α||n . 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d =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r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③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sin ||||AB m AB m β⋅=u u u r u r u u u r u r (m u r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④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理:设21,n n 分别是二面角βα--l 中平面βα,的法向量,则21,n n 所成的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大小(21,n n 方向相同,则为补角,21,n 反方,则为其夹角).d.证直线和平面平行定理:已知直线⊄a 平面α,α∈∈D C a B A ,,,,且C 、D 、E 三点不共线,则a ∥α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μλ,使μλ+=.(常设μλ+=求解μλ,若μλ,存在即证毕,若μλ,不存在,则直线AB 与平面相交).AB二、经典例题考点一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 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对平面外任一点,满足条件122555OP 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试判断:点P 与,,A B C 是否一定共面?解析:要判断点P 与,,A B C 是否一定共面,即是要判断是否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AP xAB y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或对空间任一点O ,有OP OA x AB y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答案:由题意:522OP 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2()2()OP OA OB OP OC O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22AP P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即22PA P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所以,点P 与,,A B C 共面.点评:在用共面向量定理及其推论的充要条件进行向量共面判断的时候,首先要选择恰当的充要条件形式,然后对照形式将已知条件进行转化运算.2.如图,已知矩形ABCD 和矩形AD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点M ,N 分别在对角线BD ,AE 上,且13BM BD =,13AN AE =.求证://MN 平面CDE .解析:要证明//MN 平面CDE ,只要证明向量NM u u u u r 可以用平面CDE 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DE u u u r 和DC u u u r 线性表示. 答案:证明:如图,因为M 在BD 上,且13BM BD =, 所以111333MB DB DA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同理1133AN AD DE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又CD BA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所以MN MB BA AN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111()()3333DA AB BA AD DE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2133BA DE =+u u u r u u u r 2133CD DE =+u u u r u u u r . 又CD uuu r 与DE u u u r 不共线,根据共面向量定理,可知MN u u u u r ,CD uuu r ,DE u u u r 共面.由于MN 不在平面CDE 内,所以//MN 平面CDE .点评: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与空间的任两条直线不一定共面要区别开.考点二 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3. 如图,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 (I )求证:AC ⊥BC 1; (II )求证:AC 1//平面CDB 1;解析:(1)证明线线垂直方法有两类:一是通过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二是通过线面垂直来证明线线垂直;(2)证明线面平行也有两类:一是通过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二是通过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 答案:解法一:(I )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 AC ⊥BC ,且BC 1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BC ,∴ AC ⊥BC 1; (II )设CB 1与C 1B 的交点为E ,连结DE ,∵ D 是AB 的中点,E 是BC 1的中点,∴ DE//AC 1,∵ DE ⊂平面C D B 1,AC 1⊄平面C D B 1,∴ AC 1//平面C D B 1;解法二:∵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AC 、BC 、C 1C 两两垂直,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直线CA 、CB 、C 1C 分别为x 轴、y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3,0,0),C 1(0,0,4),B (0,4,0),B 1(0,4,4),D (23,2,0) (1)∵AC =(-3,0,0),1BC =(0,-4,0),∴AC •1BC =0,∴AC ⊥BC 1. (2)设CB 1与C 1B 的交战为E ,则E (0,2,2).∵DE =(-23,0,2),1AC =(-3,0,4),∴121AC DE =,∴DE ∥AC 1.A B C A B C E x yz4. 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AB ⊥AD ,CD ⊥AD ,PA ⊥底面ABCD ,PA=AD=CD=2AB=2,M 为PC 的中点.(1)求证:BM ∥平面PAD ;(2)在侧面PAD 内找一点N ,使MN ⊥平面PBD ;(3)求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解析:本小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答案:(1)ΘM 是PC 的中点,取PD 的中点E ,则 ME CD 21,又AB CD 21 ∴四边形ABME 为平行四边形∴BM ∥EA ,PAD BM 平面⊄,PAD EA 平面⊂∴BM ∥PAD 平面(2)以A 为原点,以AB 、AD 、A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0,0,1B ,()0,2,2C ,()0,2,0D ,()2,0,0P ,()1,1,1M ,()1,1,0E在平面PAD 内设()z y N ,,0,()1,1,1---=→--z y MN ,()2,0,1-=→--PB ,()0,2,1-=→--DB 由→--→--⊥PB MN ∴0221=+--=⋅→--→--z PB MN ∴21=z由→--→--⊥DB MN ∴0221=+--=⋅→--→--y DB MN ∴21=y∴⎪⎭⎫ ⎝⎛21,21,0N ∴N 是AE 的中点,此时BD MN P 平面⊥(3)设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的角为θ()2,2,2-=→--PC ,⎪⎭⎫ ⎝⎛---=→--21,21,1MN ,设→--→--MN PC ,为α 3226322cos -=⋅-=⋅=→--→--→--→--MN PC MNPC α 32cos sin =-=αθ 故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为32解法二: (1)ΘM 是PC 的中点,取PD 的中点E ,则ME CD 21,又AB CD 21 ∴四边形ABME 为平行四边形∴BM ∥EA ,PAD BM 平面⊄PAD EA 平面⊂∴BM ∥PAD 平面(2)由(1)知ABME 为平行四边形ABCD PA 底面⊥∴AB PA ⊥,又AD AB ⊥∴PAD AB 平面⊥ 同理PAD CD 平面⊥,PAD 平面⊂AE∴A E A B ⊥ ∴AB ME 为矩形 CD ∥ME ,PD CD ⊥,又A E PD ⊥ ∴PD ⊥ME ∴ABME 平面⊥PD PBD PD 平面⊂∴ABME PBD 平面平面⊥ 作EB ⊥MF 故PBD 平面⊥MFMF 交AE 于N ,在矩形ABME 内,1==ME AB ,2=AE∴32=MF ,22=NE N 为AE 的中点 ∴当点N 为AE 的中点时,BD MN P 平面⊥(3)由(2)知MF 为点M 到平面PBD 的距离,MPF ∠为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的角,设为θ,32sin ==MP MF θ ∴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32点评:(1)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证明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即可;(2)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只需在斜线上找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斜线和射影所成的角,即为所求角;(3)证明线面垂直只需证此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变可.这些从证法中都能十分明显地体现出来考点三 求空间图形中的角与距离根据定义找出或作出所求的角与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等方法求值,注意“作、证、算”的有机统一.解题时注意各种角的范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θ≤90°,其方法是平移法和补形法;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θ≤90°,其解法是作垂线、找射影;二面角0°≤θ≤180°,其方法是:①定义法;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③垂面法 另外也可借助空间向量求这三种角的大小.5.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D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且与底面垂直,底面ABCD 是60ADC ∠=o 的菱形,M 为PB 的中点.(Ⅰ)求PA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Ⅱ)求证:PA ⊥平面CDM ;(Ⅲ)求二面角D MC B --的余弦值.解析:求线面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采用平 移法 求二面角的大小也可应用面积射影法,比较好的方法是向量法答案:(I)取DC 的中点O ,由ΔPDC 是正三角形,有PO ⊥DC . 又∵平面PDC ⊥底面ABCD ,∴PO ⊥平面ABCD 于O .连结OA ,则OA 是PA 在底面上的射影.∴∠PAO 就是PA 与底面所成角.∵∠ADC =60°,由已知ΔPCD 和ΔACD 是全等的正三角形,从而求得OA =OP =3∴∠PAO =45°.∴PA 与底面ABCD 可成角的大小为45°.(II)由底面ABCD 为菱形且∠ADC =60°,DC =2,DO =1,有OA ⊥DC .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3,0,0),(0,0,3),(0,1,0)A P D -, (3,2,0),(0,1,0)B C .由M 为PB 中点,∴33(1,M . ∴33((3,0,3),DM PA ==u u u u r u u u r (0,2,0)DC =u u u r . ∴333203)0PA DM ⋅=⨯-=u u u r u u u u r ,03200(3)0PA DC ⋅=⨯+⨯-=u u u r u u u r .∴PA ⊥DM ,PA ⊥DC . ∴PA ⊥平面DMC .(III)33(),(3,1,0)CM CB ==u u u u r u u u r .令平面BMC 的法向量(,,)n x y z =r , 则0n CM ⋅=u u u u r r ,从而x +z =0; ……①, 0n CB ⋅=u u u r r 30x y +=. ……②由①、②,取x =−1,则3,1y z =. ∴可取(3,1)n=-r . 由(II)知平面CDM 的法向量可取(3,0,3)PA =u u u r , ∴2310cos ,||||56n PA n PA n PA ⋅-<>=⋅u u u r r u u u r r u u u r r 10法二:(Ⅰ)方法同上(Ⅱ)取AP 的中点N ,连接MN ,由(Ⅰ)知,在菱形ABCD 中,由于60ADC ∠=o ,则AO CD ⊥,又PO CD ⊥,则CD APO ⊥平面,即CD PA ⊥,又在PAB ∆中,中位线//MN 12AB ,1//2CO AB ,则//MN CO , 则四边形OCMN 为Y ,所以//MC ON ,在APO ∆中,AO PO =,则ON AP ⊥,故AP MC ⊥而MC CD C =I ,则PA MCD ⊥平面(Ⅲ)由(Ⅱ)知MC PAB ⊥平面,则NMB ∠为二面角D MC B --的平面角, 在Rt PAB ∆中,易得PA=PB ===,cos AB PBA PB ∠===,cos cos()5NMB PBA π∠=-∠=-故,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及二面角的一般求法,综合性较强 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常用的方法.6. 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2,AD AA AB ===点E 在线段AB 上. (Ⅰ)求异面直线1D E 与1A D 所成的角;(Ⅱ)若二面角1D EC D --的大小为45︒,求点B 到平面1D EC 的距离.解析:本题涉及立体几何线面关系的有关知识, 本题实质上求角度和距离,在求此类问题中,要将这些量归结到三角形中,最好是直角三角形,这样有利1D A B CD E 1A 1B 1C于问题的解决,此外用向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答案:解法一:(Ⅰ)连结1AD .由已知,11AA D D 是正方形,有11AD A D ⊥.∵AB ⊥平面11AA D D ,∴1AD 是1D E 在平面11AA D D 内的射影.根据三垂线定理,11AD D E ⊥得,则异面直线1D E 与1A D 所成的角为90︒. 作DF CE ⊥,垂足为F ,连结1D F ,则1CE D F ⊥所以1DFD ∠为二面角1D EC D --的平面角,145DFD ∠=︒.于是111,DF DD D F ==易得Rt Rt BCE CDF ∆≅∆,所以2CE CD ==,又1BC =,所以BE =. 设点B 到平面1D EC 的距离为h .∵1,B CED D BCE V V --=即1111113232CE D F h BE BC DD ⋅⋅⋅=⋅⋅⋅,∴11CE D F h BE BC DD ⋅⋅=⋅⋅,即=,∴4h =.故点B 到平面1D EC 解法二:分别以1,,DA DB DD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Ⅰ)由1(1,0,1)A ,得1(1,0,1)DA =u u u u r设(1,,0)E a ,又1(0,0,1)D ,则1(1,,1)D E a =-u u u u r .∵111010DA D E ⋅=+-=u u u u r u u u u r ∴11DA D E ⊥u u u u r u u u u r则异面直线1D E 与1A D 所成的角为90︒.(Ⅱ)(0,0,1)=m 为面DEC 的法向量,设(,,)x y z =n 为面1CED 的法向量,则(,,)x y z =n|||cos ,|cos 45||||2⋅<>===︒=m n m n m n ∴222z x y =+. ①由(0,2,0)C ,得1(0,2,1)DC =-u u u u r ,则1D C ⊥u u u u r n ,即10DC ⋅=u u u u r n ∴20y z -= ② 由①、②,可取(3,1,2)=n 又(1,0,0)CB =u u u r ,所以点B 到平面1D EC 的距离||36422CB d ⋅===u u u r n |n |. 点评:立体几何的内容就是空间的判断、推理、证明、角度和距离、面积与体积的计算,这是立体几何的重点内容,本题实质上求角度和距离,在求此类问题中,尽量要将这些量归结于三角形中,最好是直角三角形,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单,此外用向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不过建系一定要恰当,这样坐标才比较容易写出来.考点四 探索性问题7. 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FC 和高为2的直角梯形AD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DE=2,ED//AF 且∠DAF =90°.(1)求BD 和面BEF 所成的角的余弦;(2)线段EF 上是否存在点P 使过P 、A 、C 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 垂直,若存在,求EP 与PF 的比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先假设存在,再去推理,下结论: 2.运用推理证明计算得出结论,或先利用条件特例得出结论,然后再根据条件给出证明或计算. 答案:(1)因为AC 、AD 、AB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坐标系,则B (2,0,0),D (0,0,2),E (1,1,2),F (2,2,0), 则)0,2,0(),2,1,1(),0,0,2(=-==BF BE DB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x z y x n -=则),,,(0,02==++y z y ,则可取)0,1,2(=n ,∴向量)1,0,2(=n DB 和所成角的余弦为1010)2(21220222222=-++-+⋅. 即BD 和面BEF 所成的角的余弦1010. (2)假设线段EF 上存在点P 使过P 、A 、C 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 垂直,不妨设EP 与PF 的比值为m ,则P 点坐标为),12,121,121(m m m m m +++++ 则向量=),12,121,121(m m m m m +++++,向量=CP ),12,11,121(mm m m ++-++ 所以21,012)2(12101212==+-++++++m m m m m m 所以.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及其相关计算,本题采用探索式、开放式设问方式,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题提出了较高要求.8. 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VC ABC ⊥底面,AC BC ⊥,D 是AB 的中点,且AC BC a ==,π02VDC θθ⎛⎫=<< ⎪⎝⎭∠.(I )求证:平面VAB ⊥平面VCD ;(II )试确定角θ的值,使得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为π6. 解析:本例可利用综合法证明求解,也可用向量法求解.答案:解法1:(Ⅰ)AC BC a ==∵,ACB ∴△是等腰三角形,又D 是AB 的中点,CD AB ⊥∴,又VC ⊥底面ABC .VC AB ⊥∴.于是AB ⊥平面VCD .又AB ⊂平面VAB ,∴平面VAB ⊥平面VCD .(Ⅱ) 过点C 在平面VCD 内作CH VD ⊥于H ,则由(Ⅰ)知CD ⊥平面VAB . 连接BH ,于是CBH ∠就是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 依题意π6CBH ∠=,所以在CHD Rt △中,sin 2CH a θ=; 在BHC Rt △中,πsin 62a CH a ==,sin θ=∴. π02θ<<∵,π4θ=∴. 故当π4θ=时,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为π6.解法2:(Ⅰ)以CA CB CV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00)(00)000tan 222a a C A a B a D V a θ⎛⎫⎛⎫⎪ ⎪ ⎪⎝⎭⎝⎭,,,,,,,,,,,,,,,于是,tan 222a a VD θ⎛⎫=- ⎪ ⎪⎝⎭u u u r ,,,022a a CD ⎛⎫= ⎪⎝⎭u u u r ,,,(0)AB a a =-u u u r ,,. 从而2211(0)0002222a a ABCD a a a a ⎛⎫=-=-++= ⎪⎝⎭u u u r u u u r ,,,,··,即AB CD ⊥.同理2211(0)tan 02222a a AB VD a a a a θ⎛⎫=-=-++ ⎪ ⎪⎝⎭u u u r u u u r ,,,,··即AB VD ⊥.又CD VD D =I ,AB ⊥∴平面VCD . 又AB ⊂平面VAB .∴平面VAB ⊥平面VCD .(Ⅱ)设平面VAB 的一个法向量为()x y z =,,n ,则由00AB VD ==u u u r,··nn .得0tan 0222ax ay a a x y θ-+=⎧⎪⎨+-=⎪⎩,.可取(11)θ=n ,又(00)BC a =-u u u r,,,于是πsin 62BC BC θ===u u u r u u u r n n ··,即sin 2θ=π02θ<<∵,π4θ∴=. 故交π4θ=时,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为π6.解法3:(Ⅰ)以点D 为原点,以DC DB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000000222D A a B a C a ⎛⎫⎛⎫⎛⎫-- ⎪ ⎪ ⎪ ⎪ ⎪ ⎪⎝⎭⎝⎭⎝⎭,,,,,,,,,,,,0tan 22V a θ⎛⎫- ⎪ ⎪⎝⎭,,,于是0tan 22DV a a θ⎛⎫=- ⎪ ⎪⎝⎭u u u r ,,,002DC ⎛⎫=- ⎪ ⎪⎝⎭u u u r ,,,(00)AB =u u u r ,.从而(00)AB DC =u u u r u u u r ,·0002a ⎛⎫-= ⎪ ⎪⎝⎭,,·,即AB DC ⊥.同理(00)0tan 0AB DV θ⎛⎫== ⎪ ⎪⎝⎭u u u r u u u r ,,·,即AB DV ⊥. 又DC DV D =I , AB ⊥∴平面VCD . 又AB ⊂平面VAB , ∴平面VAB ⊥平面VCD .(Ⅱ)设平面VAB 的一个法向量为()x y z =,,n ,则由00AB DV ==u u u r u u u r ,··n n ,得2022tan 022ay ax az θ⎧=⎪⎨-+=⎪⎩,. 可取(tan 01)n θ=,,,又220BC a a ⎛⎫=-- ⎪ ⎪⎝⎭u u u r ,,, 于是22tan π22sin sin 61tan a BC BC a θθθ===+u u u r u u u r n n ···, 即πππsin 0224θθθ=<<,,∵∴=. 故角π4θ=时, 即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角为π6.点评:证明两平面垂直一般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求线面角一是找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但运用更多的是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解考点五 折叠、展开问题9.已知正方形ABCD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将ADE V 沿DE 折起,如图所示,记二面角A DE C --的大小为(0)θθπ<<(I) 证明//BF 平面ADE ;(II)若ACD V 为正三角形,试判断点A 在平面BCDE 内的射影G 是否在直线EF 上,证明你的结论,并求角θ的余弦值分析:充分发挥空间想像能力,重点抓住不变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借助模型图形得出结论,并给出证明.解: (I)证明:E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得边AB 、CD 的中点,ADBCVxyAEB CF DG∴EB//FD,且EB=FD,∴四边形EBFD 为平行四边形∴BF//ED.,EF AED BF AED ⊂⊄Q 平面而平面,∴//BF 平面ADE(II)如右图,点A 在平面BCDE 内的射影G 在直线EF 上,过点A 作AG 垂直于平面BCDE,垂足为G,连结GC,GDQ ∆ACD 为正三角形,∴AC=AD. ∴CG=GD. Q G在CD 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A 在平面BCDE 内的射影G 在直线EF 上,过G 作GH 垂直于ED 于H,连结AH,则AH DE ⊥,所以AHD ∠为二面角A-DE-C 的平面角 即G AH θ∠=.设原正方体的边长为2a,连结AF,在折后图的∆AEF中,EF=2AE=2a,即∆AEF 为直角三角形, AG EF AE AF ⋅=⋅.2AG a ∴=在Rt ∆ADE 中, AH DE AE AD ⋅=⋅AH ∴=.GH ∴=,1cos 4GH AH θ== 点评:在平面图形翻折成空间图形的这类折叠问题中,一般来说,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元素相对位置和数量关系不变: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元素,位置和数量关系要发生变化,翻折问题常用的添辅助线的方法是作棱的垂线.关键要抓不变的量.考点六 球体与多面体的组合问题10.设棱锥M-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且MA =MD ,MA ⊥AB ,如果ΔAMD 的面积为1,试求能够放入这个棱锥的最大球的半径.分析:关键是找出球心所在的三角形,求出内切圆半径. 解: ∵AB ⊥AD ,AB ⊥MA , ∴AB ⊥平面MAD ,由此,面MAD ⊥面AC.记E 是AD 的中点,从而ME ⊥AD. ∴ME ⊥平面AC ,ME ⊥EF.设球O 是与平面MAD 、平面AC 、平面MBC 都相切的球. 不妨设O ∈平面MEF ,于是O 是ΔMEF 的内心. 设球O 的半径为r ,则r =MFEM EF S MEF++△2设AD =EF =a,∵S ΔAMD =1. ∴ME =a 2.MF =22)2(aa +, r =22)2(22aa a a +++≤2222+=2-1. 当且仅当a =a2,即a =2时,等号成立.∴当AD =ME =2时,满足条件的球最大半径为2-1.点评: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中的特殊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注意多边形内切圆半径与面积和周长间的关系;多面体内切球半径与体积和表面积间的关系. 三、方法总结1.位置关系:(1)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证明方法:○1证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为90º;○2证明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相互垂直.(2)直线和平面相互平行证明方法:○1证明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相互平行;○2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和这个平面内的一个向量相互平行;○3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和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3)直线和平面垂直证明方法:○1证明直线和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2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都垂直;○3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平行.(4)平面和平面相互垂直证明方法:○1证明这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º;○2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另外一个平面;○3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2.求距离: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1)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立体几何线面关系一、柱、锥、球图形画法、基本性质、表面积及体积公式概念基本性质表面积体积二、线面关系及判定1、线线平行的判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3)、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2、线线垂直的判断:(1)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2)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3)、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补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垂直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3、线面平行的判断:(1)、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2)、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线面垂直的判断:(1)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2)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3)一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4)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个平面。
5、面面平行的判断:(1)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这两个平面平行。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6、面面垂直的判断:(1)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三、线面关系网络图立体几何线面关系训练一.选择题:1.线段AB 在平面α内,则直线A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AB α∈B. AB α⊂C.有线段AB 的长短而定D.以上都不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两个相交平面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 3.利用斜二测法画得的:①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②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 ③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 ④菱形的直观图是菱形。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 C.③④ D.①②③④ 4.若,,,l AB CD AB CD M αβαβ⋂=⊂⊂⋂=,则( )A.AB ∥CDB. M ∈lC.AC ∩BD=MD.α∩β=M 5.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α,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 若a ‖α,b α⊂,则a ‖b (B )若a ‖α,b ‖α,则a ‖b(C ) 若a ‖b ,b α⊂,则a ‖α(D )若a ‖b ,a ‖α,则b α⊂或b ‖α 6.在正方体中ABCD-A 1B 1C 1D 1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A 1C 1⊥ADB.D 1C 1⊥ABC.AC 1与DC 成450角D.A 1C 1与B 1C 成600角(第6题图) (第7题图)7.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棱AA 1,CC 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 1D 1、EF 、CD 都相交的直线( )A.不存在B.有且只有两条C.有且只有三条D.有无数条 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B. 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的直线必垂直于这条直线D. 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条直线的另一条直线必平行于这个平面 9.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 .ααα⊂⇒∈∈∈∈lB l B A l A ,,, B βα∈∈C B A C B A ,,,,,且A,B,C 不共线βα,⇒重C .B B A A =⇒∈∈∈∈βαβαβα ,,,D .αα∉⇒∈⊄A l A l ,10.空间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设BC+AD=2,那么( ) A.MN>1 B.MN<1 C.MN=1 D.MN 和1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11.两个平面可以将空间分成 个部分;12.角α和角β的两边分别平行,当α=700时,β= ;ABCDA 1B 1C 1D 1ABCDA 1B 1C 1D 1EF13.如图所示的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平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14.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是由组合而成。
三.解答题15.O为正方体ABCD-A1B1C1D1上底面ABCD的中心,M为正方体对角线AC1和截面A1BD的交点.求证:O,M,A1三点共线.16.如图,已知△ABC为正三角形,EA,CD都垂直于平面ABC,且EA=AB=2a,DC=a,F是BE的中点.求证:(1)FD∥平面ABC;(2)AF⊥面EDB.空间立体几何点线面关系一、选择题1、以下命题(其中a ,b 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①若a ∥b ,b ⊂α,则a ∥α ②若a ∥α,b ∥α,则a ∥b ③若a ∥b ,b ∥α,则a ∥α ④若a ∥α,b ⊂α,则a ∥b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0个(B )1个 (C )2个(D )3个2、已知a ∥α,b ∥α,则直线a ,b 的位置关系①平行;②垂直不相交;③垂直相交;④相交;⑤不垂直且不相交.其中可能成立的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3、如果平面α外有两点A 、B ,它们到平面α的距离都是a ,则直线AB 和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 )(A )平行(B )相交(C )平行或相交 (D )AB ⊂α4、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α∩β=l ,则l ( ) (A )与m ,n 都相交 (B )与m ,n 中至少一条相交 (C )与m ,n 都不相交 (D )与m ,n 中一条相交5、已知直线m 、n 与平面α、β,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若m ∥α,n ∥α,则m ∥n ;②若m ∥α,n ⊥α,则n ⊥m ;③若m ⊥α,m ∥β,则α⊥β.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6、若a 、b 为空间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空间两个不同的平面,则a α⊥的一个充分条件是A .//a β且αβ⊥B .a β⊂且αβ⊥C .a b ⊥且//b αD.a β⊥且//αβ7、设直线m n 、和平面αβ、,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m n m n αβ⊂⊂,,,则//αβ B .若//m n m n αβ⊂⊥,,,则αβ⊥ C .若m m n n αβ⊥⊥⊂,,,则//αβ D .若//m n m n αβ⊥⊥,,,则αβ⊥ 8、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若,,m m n α⊥⊥则n α∥ B .若m αα∥,n ∥,则m ∥nC .若,m n αα⊂∥,则m ∥nD .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m ∥n9、若直线a 与平面α不垂直,那么在平面α内与直线a 垂直的直线 ( )A .只有一条B .有无数条C .所有直线D .不存在 10、经过平面α外一点和平面α内一点与平面α垂直的平面有( )A .0个B .1个C .无数个D .1个或无数个11、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α,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b a b a //,,//则αα⊂ B .若b a b a //,//,//则ααC .若αα//,,//a b b a 则⊂D .若ααα//,//,//b b a b a 或则⊂12、已知直线m ⊥平面α,直线⊂n 平面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若n m ⊥则,//βα ②若βα⊥,则m //n ③若m //n ,则βα⊥ ④若βα//,则n m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13、已知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都与平面β平行,那么( )A .α∥βB .α与β相交C .α与β重合D .α∥β或α与β相交14、经过平面外两点与这个平面平行的平面( ) A .只有一个 B .至少有一个 C .可能没有D .有无数个15、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m n m n αα若则‖‖‖B .,,αγβγαβ⊥⊥若则‖C .,,m m αβαβ若则‖‖‖D .,,m n m n αα⊥⊥若则‖16、设有直线m 、n 和平面α、β。
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m ∥α,n ∥α,则m ∥nB.若m ⊂α,n ⊂α,m ∥β,n ∥β,则α∥βC.若α⊥β,m ⊂α,则m ⊥βD.若α⊥β,m ⊥β,m ⊄α,则m ∥α 17、设b a ,是两条直线,βα,是两个平面,则b a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A βαβα⊥⊥,//,b aB βαβα//,,⊥⊥b aC βαβα//,,⊥⊂b aD βαβα⊥⊂,//,b a18、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αγβγαβ⊥⊥若则‖B .,,m n m n αα⊥⊥若则‖C .,,m n m n αα若则‖‖‖D .,,m m αβαβ若则‖‖‖19、设a b ,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则a b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a b αβαβ⊥⊥,∥, B .a b αβαβ⊥⊥,,∥ C .a b αβαβ⊂⊥,,∥D .a b αβαβ⊂⊥,∥,20、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 与b ,必存在平面α,使得 A.αα⊂⊂b a , B.b a ,α⊂∥α C.αα⊥⊥b a ,D.αα⊥⊂b a ,二、解答题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G 分别是BC 、CD 、CC 1的中点. (1)求证:B 1D 1//面EFG ; (2)求证:面EFG ⊥AA 1C 1C.2、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O 是底ABCD 对角线的交点.求证:(1) C 1O ∥面11AB D ;(2)1AC ⊥面11AB D .3、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菱形, PA ⊥平面ABCD , 点F 为PC 的中点.(Ⅰ)求证://PA 平面BDF ; (Ⅱ)求证:平面PAC ⊥平面BDF .AD 1ODB AC 1B 1A 1CAFPD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