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结构力学桁架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36.06 KB
- 文档页数:6
桁架的力法计算公式桁架是一种结构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它由多个杆件和节点组成,能够有效地承受外部作用力并传递力量。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桁架结构中各个杆件的受力情况,这就需要运用桁架的力法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
本文将介绍桁架的力法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桁架的力法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平衡方程和杆件内力计算公式。
在进行桁架结构的力学分析时,我们首先需要根据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然后利用杆件内力计算公式计算各个杆件的受力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桁架的平衡方程。
对于一个静定的桁架结构,我们可以利用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
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是∑Fx=0,∑Fy=0,∑M=0,即桁架结构在平衡状态下受到的外部力和外部力矩的合力合力矩为零。
通过解平衡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桁架结构中各个节点的受力情况。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桁架结构中杆件的内力计算公式。
在桁架结构中,杆件受到的内力包括拉力和压力。
根据静力学的原理,我们可以利用杆件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建立杆件内力计算公式。
对于一般的杆件,其内力计算公式为N=±P/A,其中N为杆件的内力,P为杆件受到的外部力,A为杆件的横截面积。
当杆件处于受拉状态时,内力为正;当杆件处于受压状态时,内力为负。
通过杆件内力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桁架结构中各个杆件的受力情况。
在实际工程中,桁架的力法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运用桁架的力法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分析桁架结构中各个杆件的受力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进行桁架结构的力学分析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地建立桁架结构的平衡方程。
在建立平衡方程时,需要考虑到桁架结构受到的外部力和外部力矩,确保平衡方程的准确性。
其次,要正确地应用杆件内力计算公式。
在计算桁架结构中各个杆件的受力情况时,需要根据杆件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正确地应用杆件内力计算公式,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要综合考虑桁架结构的整体受力情况。
第二节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计算桁架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杆系结构,它是由若干直杆在其两端用铰链连接而成的几何形状不变的结构。
桁架中各杆件的连接处称为节点。
由于桁架结构受力合理,使用材料比较经济,因而在工程实际中被广泛采用。
房屋的屋架(见图3-10)、桥梁的拱架、高压输电塔、电视塔、修建高层建筑用的塔吊等便是例子。
图3-10房屋屋架杆件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的桁架称为平面桁架(如一些屋架、桥梁桁架等),否则称为空间桁架(如输电铁塔、电视发射塔等)。
本节只讨论平面桁架的基本概念和初步计算,有关桁架的详细理论可参考“结构力学”课本。
在平面桁架计算中,通常引用如下假定:1)组成桁架的各杆均为直杆;2)所有外力(载荷和支座反力)都作用在桁架所处的平面内,且都作用于节点处;3)组成桁架的各杆件彼此都用光滑铰链连接,杆件自重不计,桁架的每根杆件都是二力杆。
满足上述假定的桁架称为理想桁架,实际的桁架与上述假定是有差别的,如钢桁架结构的节点为铆接(见图3-11)或焊接,钢筋混凝土桁架结构的节点是有一定刚性的整体节点,图3-11 钢桁架结构的节点它们都有一定的弹性变形,杆件的中心线也不可能是绝对直的,但上述三点假定已反映了实际桁架的主要受力特征,其计算结果可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分析静定平面桁架内力的基本方法有节点法和截面法,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节点法因为桁架中各杆都是二力杆,所以每个节点都受到平面汇交力系的作用,为计算各杆内力,可以逐个地取节点为研究对象,分别列出平衡方程,即可由已知力求出全部杆件的内力,这就是节点法。
由于平面汇交力系只能列出两个独立平衡方程,所以应用节点法往往从只含两个未知力的节点开始计算。
例3-8 平面桁架的受力及尺寸如图3-12a所示,试求桁架各杆的内力。
图3-12 例3-8图解:(1)求桁架的支座反力以整体桁架为研究对象,桁架受主动力2F以及约束反力、、作用,列平衡方程并求解:,=0,2×-=0,=,+-2=0,=2-=(2)求各杆件的内力设各杆均承受拉力,若计算结果为负,表示杆实际受压力。
结构力学桁架截面法例题
结构力学桁架截面法例题
一、题目:
一根钢桁架有两种不同截面,桁架长度为3m,端部修里夹具为α=60°,桁架的两个截面信息如下:
截面1:
a1=20mm,b1=10mm,I1=40×104mm4
截面2:
a2=50mm,b2=20mm,I2=500×104mm4
请用桁架截面法计算其承载力。
二、解答:
1、计算桁架的顶点角度θ和抗弯矩Mx:
利用转矩定理,可以得到桁架承载力P的表达式:
P=Mx/l*cosθ
用已知量计算得θ=30°,Mx=12.33×104N·m
2、求解桁架的承载力P:
将计算得的θ和Mx代入表达式:
P=12.33×104N·m/3m*cos30° = 4.11×104N
3、计算桁架的屈曲应力σbb:
利用屈曲应力的表达式:
σbb=Mx/S
用已知量计算得S=12.5×104mm2,σbb=0.99MPa。
以上便是本题的答案。
桁架承载力P=4.11×104N,屈曲应力σbb=0.99MPa。
结构力学的桁架的受力与稳定探究结构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部力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而桁架是一种由组成的纵杆和连接节点构成的空间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探究桁架结构的受力和稳定性。
一、桁架结构的基本概念桁架结构由众多的杆件和节点组成,杆件通常为直线段,节点则是杆件的连接点。
其中,水平杆件称为横杆,垂直杆件称为竖杆。
在桁架结构中,杆件只受轴力作用,不受弯矩和剪力的影响。
二、桁架结构的受力分析1. 杆件内力的计算桁架结构的受力分析首先需要计算杆件的内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桁架结构中连接在每个节点上的杆件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利用平衡条件和受力平衡方程,可以计算出每个杆件的轴向力大小。
2. 节点受力的平衡在桁架结构中,节点是连接杆件的关键部分。
对每个节点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受力平衡条件,可以得到节点处的合力为零。
利用这个平衡条件,我们可以解算出各个杆件的内力分布情况。
三、桁架结构的稳定性分析1. 稳定性的定义桁架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不产生失稳或坍塌的能力。
稳定性分析是桁架结构设计的重要一环,合理的结构稳定性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
2. 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桁架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节点的刚度、杆件的长度和截面尺寸、外部荷载的大小和作用方向等。
较长的杆件容易发生弯曲,导致稳定性下降,因此需要增加支撑节点或采用增加截面尺寸的方法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3. 稳定性的评估方法评估桁架结构的稳定性通常采用稳定系数方法。
稳定系数表示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稳定程度,通常取值为0到1之间。
稳定系数越接近1,结构的稳定性越好。
通过计算各个节点的稳定系数,可以评估整个桁架结构的稳定性。
四、桁架结构的应用与发展桁架结构由于其轻质、高强度、良好的稳定性等特点,在建筑、桥梁、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材料科学和结构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桁架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
桁架内力计算方法
桁架内力计算方法是结构力学中的重要内容,用于确定桁架各个构件的内力大小和性质。
桁架是由多个杆件和节点组成的刚性结构,节点是杆件的连接点,杆件则是连接节点的直线构件。
在计算桁架内力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静力平衡法:静力平衡法是最常用的计算桁架内力的方法。
根据静力平衡的原理,可以根据桁架的外部受力和支座反力,利用平衡条件推导出各个构件的内力。
通过将桁架分解为多个杆件,然后应用平衡方程和静力学原理,可以很容易地求解出各杆件的内力。
2. 方法之力法:方法之力法是一种辅助计算桁架内力的方法。
通过在桁架图上引入一些虚拟杆件,形成一个平衡闭合图,然后根据静力平衡法计算出这些虚拟杆件的内力,再通过力的平衡推算出桁架实际构件的内力。
这种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尤其适用于复杂桁架的内力计算。
3. 图解法:图解法是一种直观的计算桁架内力的方法,通过在桁架图上绘制受力图和内力图,可以直接读取出各个构件的内力大小和方向。
图解法适用于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但对于复杂桁架的计算可能较为繁琐。
4. 位移法:位移法是一种基于结构变形原理的计算桁架内力的方法。
根据桁架的刚度矩阵和位移向量的关系,可以建立起位移方程,通过求解位移方程组来求解桁架的内力。
位移法适用于计算复杂桁架的内力,但需要较高的数学和计算机软件的支持。
综上所述,桁架内力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