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门
- 格式:ppt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64
一、硅藻门梅尼小环藻,硅藻门,中心纲,圆筛藻科,小环藻属,单细胞,细胞直径7-30um,细胞圆盘形、短圆柱形或鼓形,带面平滑,没有间生带。
壳面边缘部分的长线纹间无粗短线纹。
中心区平滑,有时具极细的点或放射状线纹,边缘具粗而平滑的楔状肋纹。
PH幅度6.4-9.0,最适PH8.0-8.5,国内外广泛分布。
角毛藻,硅藻门,中心纲,盒形藻目,盒形藻科,是一种小型的海洋浮游硅藻,细胞长35-110um,宽11.5-42um,刺长12.5-100um,细胞小,壁薄,多数单个生活。
邻近细胞的角毛相连,使群体成链状。
角毛的长度,常几倍于细胞体本身。
链端角毛的形态,常和其他角毛不同,短而粗。
细胞行多次间接分裂后,链内出现相异的角毛,于是就分成两条链。
色素体两个或多个,有的种类角毛里也有色素体,是分种特征之一。
生殖方法有:形成复大孢子、体眠孢子和有性繁殖。
角毛藻在海洋浮游生物中占重要的位置,是鱼类的良好食料。
偏心圆筛藻,硅藻门,中心纲,圆筛藻目,圆筛藻科,细胞直径58-100um,细胞单独生活,少数两两相连。
细胞圆盒形。
壳面平,或略有凹凸。
壳面有六角形,多角形或圆形的孔纹,像个筛子,也像昆虫的复眼,有集光作用。
孔纹的排列方式和大小是分种的根据。
壳周在有的种类上有小刺,有的有小突起。
壳环狭而无纹,或有环状纹。
色素体小而多,紧靠在细胞壁,核常在中央。
草食性水生动物的主要食物之一。
长刺根管藻,硅藻门,中心纲,根管藻目,管形藻科,根管藻属,细胞长70-200um,直径4-10um,刺长80-200um,细胞长棒形,侧扁,有背腹之分;带面具发达的半环形的间生带;壳面椭圆形,具弯圆锥形的帽状体,末端具1条细长的刚硬的棘刺,刺长接近或明显超过细胞长度;色素体小圆盘状,2-4个。
生长在池塘、水库、湖泊、河流中。
扎卡四棘藻,硅藻门,中心纲,盒形藻目,盒形藻科,四棘藻属,单细胞或2~3个细胞互相连接成暂时性的短链状群体,细胞长35~110μm,宽11.5~42μm,刺长12.5~100μm,细胞扁椭圆形,细胞壁极薄,带面具多数环状间生待,末端楔形,无隔片;壳面扁椭圆形,中部凹入,由每个角状凸起延长成1条粗而坚硬的长刺;色素体盘状,4个;生长在湖泊、池塘、河流中,多为富营养水体,浮游,分布广泛。
硅藻门分类依据
硅藻门(Diatoms)是一类单细胞藻类,其细胞壁主要由二氧化硅(硅谷物质)构成,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和结构。
硅藻门的分类主要基于形态学特征、细胞结构、二氧化硅壁的花纹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硅藻门分类的依据:
1. 细胞形态和大小:
•硅藻门的细胞形态和大小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硅藻门的细胞可以呈现出各种形状,包括圆盘状、椭圆状、链状等。
不同种类的硅藻门在这些形态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2. 二氧化硅壁的花纹:
•硅藻门细胞壁上的二氧化硅形成特定的花纹,这些花纹被称为“藻盘”或“藻篮”。
这些花纹的形状、排列和细节结构是分类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硅藻门具有独特的藻盘结构,可用于区分它们。
3. 细胞内结构:
•硅藻门的细胞内结构,包括细胞核、质体、油滴等的位置和形态,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4. 生活方式:
•一些硅藻门以单细胞形式存在,而另一些形成链状或群体。
生活方式的差异也被用作分类的参考。
5. 栖息环境:
•硅藻门广泛分布在淡水和海水环境中,不同的种类可能更喜欢生长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栖息环境也可以用于分类和鉴定。
6. 遗传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硅藻门的分类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遗传学研究,如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
这些分类依据的综合应用有助于科学家们对硅藻门进行更准确的分类和鉴定。
硅藻门是一类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藻类,对环境中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硅藻门的一般特征(一)形态构造植物体单细胞,可以连接成丝状或其他形状的群体。
细胞壁是由两个套合的半片所组成,称半片为瓣。
外面的半片为上壳(epitheca),里面的半片为下壳(hypotheca)。
瓣的正面叫做壳面(valve),侧面即是两个瓣套合的地方,很像一条环形的带,称做环带(girdle band)。
上壳和下壳都是由果胶质和硅质组成的,没有纤维素(图1-32)。
壳面上有各种花纹。
壳面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辐射硅藻类,圆形,辐射对称,壳面上的花纹也是自中央一点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另一种是羽纹硅藻类,长形,花纹排列成两侧对称(图1-33)。
硅藻载色体1—多数,小盘状或片状。
电子显微镜下,载色体有4层膜,外边两层是载色体内质网膜,里边两层是载色体膜。
外层载色体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相连。
载色体中有叶绿素a和c,β-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叶黄素类中主要含有墨角藻黄素,其次是硅藻黄素(diatoxanthin)和硅甲黄素(diadi-noxanthin),由于墨角藻黄素和其他色素所占比例比叶绿素a 和c大,使载色体呈现橙黄色或黄褐色。
同化产物为金藻昆布糖和油。
硅藻营养体中没有游动细胞,仅精子具鞭毛,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是茸鞭型,轴丝是9+0条,没有中央轴丝,这种构造是硅藻独有的。
细胞中央有液泡,紧贴细胞壁之内有1厚层原生质,载色体分散在其中,载色体上有淀粉核或无。
细胞核1个,球形或卵形。
有些羽纹硅藻有自发的运动,凡有运动能力的硅藻都有1条或两条脊缝。
运动方向是沿着纵走轴的方向前进或后退。
运动的原因可能是原生质环转流动所致。
原生质在脊缝处与水接触,脊缝处的原生质向后方流动,结果细胞被推向前进。
(二)繁殖硅藻是以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细胞分裂时,原生质膨胀,使上下两壳略为分离。
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载色体、淀粉核等细胞器也随着分裂,原生质沿着与瓣面平行的方向分裂,1个子原生质体居于母细胞的上壳,另1个子原生质体居于母细胞的下壳(图1-34)。
中国淡水藻志引言淡水藻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淡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众多淡水湖泊和河流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淡水藻资源。
本文将对中国淡水藻进行分类和描述,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生态学和应用。
分类和描述根据形态和生命周期的特征,中国淡水藻可以被分为以下几个类群: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门是淡水藻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其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和b,使得它们呈现出绿色。
绿藻门下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类群,比如断续藻属(Scenedesmus)和小球藻属(Chlorella)。
这些藻类通常呈现细长的形态,以及带有尖锐突起的细胞壁。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硅藻门是一类呈现出典型硅质细胞壁的淡水藻,其壳体通常由双壳构成,呈现出不同形状的条纹和突起。
硅藻门的一些典型属种包括扇贝藻属(Navicula)和鞍镜藻属(Cyclotella)等。
硅藻门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常常是优势类群之一,对水体生产力和营养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蓝藻门(Cyanobacteria)蓝藻门是一类原核生物,它们具有细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但却能进行光合作用。
蓝藻门下的一些属种如微囊藻属(Microcystis)和水华藻属(Anabaena)等能够产生毒素,对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系统安全产生威胁。
金藻门(Chrysophyta)金藻门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淡水环境中的藻类,其细胞内含有金黄色素和叶绿素,使其呈现出金黄色。
金藻门的一些典型属种包括金藻属(Chrysococcus)和盘藻属(Dinobryon)等。
金藻门在淡水湖泊中常常是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和能量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生态学意义中国的淡水藻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首先,淡水藻是淡水湖泊和河流等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其次,淡水藻对水体的营养状态和水质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些藻类如微囊藻属产生的毒素能够引起水华,对水生动植物的生存产生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