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浮游植物图谱(1)
- 格式:docx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8
浮游植物1.Alga(藻类):是一类高度多样化的,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放氧的光合作用; 植物体没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 生殖器官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 用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水生植物。
2.Oogamy(异配生殖):有性生殖方式之一。
有性生殖时,进行交配的两个配子在形态、大小和结构方面有区别,同时有性别分化,通常大的配子活动性差,相当雌配子;小的配子活动性强相当雄配子,大小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合子长成新个体。
如绿藻中的实球藻、空球藻等。
3.Heterocyst(异形胞):异形胞是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
形状与一般细胞不同,圆形色淡,成熟的异形胞是透明的,其细胞壁在与相邻细胞相接处有钮状增厚部(极节球)。
具有异形胞的蓝藻能固氮,当水中氮缺乏时,异形胞的数目显著增加。
4.Autospore(似亲孢子):某些藻类进行无性繁殖时所产生的一种不游动孢子,因其形态和母细胞相似而得名。
见于绿球藻属、小球藻属等。
5.Haploid(单倍体):指与该物种正常个体产生的配子所含染色体组数相同的个体。
6.Lorica (被甲):一般指牢固覆盖动物体的构造之总称。
对轮虫类,指的是被覆躯干部的角质层,这部分角质层比体部即头部和足部的角质层明显增厚。
7.Trichome (藻丝):呈纤丝状,伸出于菌体外,由鞭毛蛋白紧密排列并缠绕而成的中空管状结构。
8.F lagellum(鞭毛):伸出藻类细胞表面细而长的丝状物结构,鞭毛由3部分组成,细胞外侧的游离部分(鞭毛)(flagellar proper),基体(basic bodies)—轴丝着生处,过度区(transitional region)—鞭毛游离部分与基体之间的区域。
鞭毛是藻类的主要运动器官,有时亦司摄食功能,不同的藻类鞭毛的差异性比较大。
9.Dinoflagellates(沟鞭毛藻):一类具两根鞭毛的单细胞浮游植物,属甲藻门横裂甲藻纲及纵裂甲藻纲,形态多样,大小为20~250微米,沟鞭藻重要的特征是具沟,横沟呈螺旋状环绕于甲的赤道部位,纵沟位于腹部与横沟大致垂直。
生态浮床常用水生植物图谱 the i llustration o f a quatic p lants u sed i n e cological b ed瀚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Han C hao E nvironmental T echnology C o.,Ltd(内部资料)2013年2月1. 水生植物概述水生植物(aquatic p lant),简言之,是指那些在水环境中能够长期正常生长的植物。
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适生环境以及生长方式,在此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型: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及沉水植物。
1)挺水植物:该型水生植物植株高大、直立挺拔,花色艳丽、以观花为主;其下部根和地下茎生长于水的泥中,上部茎叶则挺出水面。
常见的挺水植物有:荷花、千屈菜、菖蒲、黄菖蒲、水葱、再力花、梭鱼草、花叶芦竹、香蒲、泽泻、旱伞草、芦苇、雨久花、茭白、灯心草、慈姑等。
2)浮水植物:该型水生植物因其体内多储藏有大量气体,使其叶片或植株可漂浮于水面上,故又称浮叶植物,以观叶为主。
按根生环境的不同,浮叶植物又可细分为以下三种:有的浮叶植物根较短,不生于水下基质中,其株体与叶片随水流完全自由漂浮于水面,如浮萍、凤眼莲、满江红等;有的浮叶植物根与根茎均埋生于水底基质,唯叶片漂浮于水面,如睡莲、大漂、萍蓬莲等;有的浮叶植物根扎生于水底基质,茎匍匐而铺于水面,叶密集而出于茎端,如菱、荇菜、水鳖、田字萍等。
3)沉水植物:该型水生植物根茎生于水底基质,整个植株沉于水体之中,其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利于在水中空气极度缺乏的环境中进行气体交换,以观叶为主,兼具“水下造氧机”的美誉。
常见的沉水植物有:金鱼藻、黑藻、苦草、菹草等。
常见水生植物一览表序列 类型 常见代表1 挺水植物 水生美人蕉、荷花、千屈菜、菖蒲、黄菖蒲、水葱、再力花、 梭鱼草、花叶芦竹、香蒲、泽泻、旱伞草、芦苇、雨久花、茭白、灯心草、慈姑等。
2 浮水植物浮萍、凤眼莲、满江红、睡莲、大漂、萍蓬莲、菱、荇菜、水鳖、田字萍等。
常见浮游植物图谱(1)一、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一)中心纲(Centricae)第一目:盘状硅藻目(Discoidales)1.圆筛藻科(Coscinodiscaceae)辐射列圆筛细弱圆筛藻藻圆筛藻细弱圆筛藻细弱圆筛藻星脐圆筛藻格氏圆筛藻格格氏圆筛藻氏圆筛藻星脐圆筛藻星脐圆筛藻2.海链藻科(Thalassiosiraceae)诺氏海链藻太平洋海链藻3.细柱藻科(Thalassiosiraceae )第二目:管状硅藻目(Rhizosoleniales ) 1.根管藻科(Rhizosoleniaceae )柔弱几内亚藻柔弱几内亚藻斯氏几内亚藻或斯氏根管藻斯氏几内亚藻或斯氏根管藻斯氏几内亚藻或斯氏根管藻刚毛根管藻刚毛根管藻第三目:盒形硅藻目(Biddulphiales ) 1.角毛藻科(Chaetoceros )翼鼻状藻或翼根管藻翼根管藻印度变形或印度翼根管藻翼鼻状藻或翼根管藻翼根管藻印度变形或印度翼根管藻密连角毛藻密连角毛藻角毛藻单体角毛藻单体2.盒形藻科(Biddulphiaceae )秘鲁角毛藻秘鲁角毛藻秘鲁角毛藻牟勒氏角毛藻布氏双尾藻布氏双尾藻布氏双尾藻3.真弯藻科(Eucampiaceae)短角弯角藻(二)羽纹纲(Pennatae)第一目:无壳缝目(Araphiadiales)1.脆杆藻科(Fragilariaceae)冰河拟星杆藻冰河拟星杆藻冰河拟星杆藻第三目:双壳缝目(Biraphiadiales)1.舟形藻科(Naviculaceae)舟形藻第四目:管壳缝目(Aulonoraphiadiales)1.菱形藻科(Nitzschiaceae)洛氏菱形藻二、甲藻门(Pyrroophyta)三角角藻夜光藻。
常见藻类图谱!在⽔产养殖过程中,养鱼先养⽔。
养⽔就要培养良好的藻类。
藻类对养殖动物起到供氧的作⽤,通过光合作⽤产⽣氧⽓,是⽔中溶氧的主要来源,有益藻类可作为养殖种类的⽣物饵料。
我们将部分常见藻类做了统计整理,并且将其在显微镜下的特点整理出来。
蓝藻门蓝藻门的藻类多数属于有害藻。
蓝藻是⼀种浮游⽣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容易在富营养化的⽔中⼤量爆发。
池塘中出现蓝藻时就应该提⾼警觉,可以通过在早期换掉上层⽔除去蓝藻。
如果使⽤了杀死蓝藻的药物,切记要使⽤解毒药!蓝藻死后是有毒的,产⽣的毒素将会对养殖动物构成威胁。
下⾯是⼏种蓝藻门的常见藻类:蓝纤维藻群体胶被⽆⾊透明展开剩余94%⾊球藻群体胶被厚,且单独都有⾐鞘,背靠背的两个⼩球。
微囊藻⼩型的细胞且没有鞘的包覆。
颤藻分布⼴,种类多。
念珠藻藻体为多细胞的丝状体。
绿藻门藻类植物中种类繁多的⼀个门。
形态多样,有单细胞、多细胞等类型。
多细胞个体的体形有球形、盘状、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以及叶状体、管状体、枝状体等。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细胞中有⼀⾄多个显著的核。
都含叶绿体,但叶绿体的数⽬和形状因种类⽽异。
所含光合⾊素成分与⾼等植物相似,有叶绿素a、b,α-、β-胡萝⼘素和叶黄素等,不含藻胆素。
⼩球藻球形单细胞淡⽔藻类新⽉藻绝⼤多数呈新⽉形,弯曲,少数平直。
卵囊藻常见的浮游绿藻盘星藻定形群体,细胞排列在⼀个平⾯上,⼤体呈辐射状。
鞘藻植物体丝状,不分枝或分枝。
栅藻常见浮游藻类,繁殖快,营养价值⾼。
⽔绵藻不分枝的丝状体。
细胞内具带状螺旋形载⾊体。
双星藻不分枝的丝状体。
⿎藻⿎藻有三层细胞壁,壁上充满孔道及果胶质的针状体。
⽉⽛藻细胞新⽉形,两端尖,单个细胞有⼀个⼤的⾊素体。
硅藻门针杆藻盒形藻⾓⽑藻海链藻⼩环藻⾈形藻根管藻裸藻门囊裸藻扁裸藻⾎红裸藻纤细裸藻膝曲裸藻绿裸藻甲藻门多甲藻属⾓藻属⾦藻门等鞭⾦藻属硅鞭⾦藻属三⽑⾦藻属黄藻门黄丝藻属⽓球藻属⽆隔藻属END来源:智慧渔业。
海洋浮游植物类型
海洋浮游植物主要包括硅藻、甲藻、蓝藻等。
1.硅藻:是一种浮游植物,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易被风浪推向浅水处及近岸。
它们可以通过吸收光能和无机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向水中释放氧气。
2.甲藻:是一类单细胞鞭毛藻,常大量出现在海相环境及湖泊中。
在水中常常表现为褐色,群体出现时呈红色或棕色。
3.蓝藻:是一类蓝藻类的藻类统称,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
蓝藻是一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自养生物。
以上就是常见的海洋浮游植物类型,这些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附录7 浮游植物名录一、蓝藻门Cyanophyta1、色球藻属Chroococcus1)湖沼色球藻C. limneticus2)光辉色球藻C. splendidus3)微小色球藻C. minutus4)小形色球藻C. minor2、微囊藻属Microcystis5)强壮微囊藻M. robusta6)水花微囊藻M. flos-aquae7)不定微囊藻M. incerta3、平裂藻属Merismopedia8)点形平裂藻M. punctata9)银灰平裂藻M. glauca10)中华平裂藻M. sinica4、腔球藻属Coelosphaerium11)不定腔球藻C. dubium5、蓝纤维藻属Dactyloccopsis12)不整齐蓝纤维藻D. issegularis6、鱼腥藻属Anabaena13)多变鱼腥藻A. variabilis7、束丝藻属Aphanizomcnon14)水花束丝藻A. flos-aquac8、螺旋藻属Spirulina15)极大螺旋藻S. maxima16)为首螺旋藻S. princeps17)大螺旋藻S. maior9、颤藻属Oscillatoria18)针尖颤藻O. peronata19)细微颤藻O. subtillissima20)美丽颤藻O. formosa21)纹饰颤藻O. ornata22)湖生颤藻O. lacustris10、胶须藻属Rivularia23)饶氏胶须藻R. vulariajaoi二、裸藻门Euglenophyta11、裸藻属Euglena24)三棱扁裸藻E. phacus25)刺鱼状裸藻E. gasterosteus26)梭形裸藻E. acus27)尾裸藻E. caudata28)鱼形裸藻E. pisciformis12、扁裸藻属Phacus29)宽扁裸藻P. pleuronectes13、囊裸藻属Trunelomonas30)尾棘囊裸藻T. armata31)华丽囊裸藻T. superba三、绿藻门Chlorophyta14、盘藻属Gonium32)集群盘藻G. sociale33)盘藻 G. pectorale15、实球藻属Pandorina34)实球藻P. morum16、杂球藻属Pleodorina35)杂球藻P. californica17、异形藻属Dysmorphococcus36)肾形异形藻D. reniformis18、多芒藻属Golenkinia37)疏刺多芒藻G. paucispina19、小球藻属Chlorella38)小球藻C. vulgaris39)蛋白小球藻C. pyrenoidosa20、纤维藻属Ankistrode40)狭形纤维藻A. angustus21、盘星藻属Pediastrum41)整齐盘星藻P. integrum42)二角盘星藻P. duplex43)二角盘星藻纤细变种P. duplex var gracillimum44)单角盘星藻P. simplex45)单角盘星藻具孔变种P. simplex var.duodenarium 46)短棘盘星藻P. boryanum22、栅藻属Scenedesmus47)尖细栅藻S. acuminatus48)被甲栅藻S. armatus49)二形栅藻S. dimotphus50)四尾栅藻S. quadricauda51)裂孔栅藻S. perforatas23、刚毛藻属Cladophora52)寡枝刚毛藻C. oligoclona24、丝藻属Ulothrix53)环丝藻U. zonata54)链丝藻U. flaccidum55)颤丝藻U. osullarinqkiitz25、角星鼓藻属Staurastrum56)尖刺角星鼓藻S. apiculatum57)尖头角星鼓藻S. cuspidaium58)近环角星鼓藻S. subcyclanthum59)珍珠角星鼓藻S. margaritaceum60)四角角星鼓藻(变种)S. tetracerum61)成对角星鼓藻S. gemelliparum62)具齿角星鼓藻S. indentatum63)芒角角星鼓藻S. aristiferum64)曼弗角星鼓藻S. manfeldtii65)叉角星鼓藻 S. sp66)膨胀角星鼓藻S. dilatatum67)钝齿角星鼓藻S. crenulatum26、新月藻属Closterium68)别针新月藻C. acerosum69)美丽新月藻C. venus27、鼓藻属Cosmarium70)拟角锥鼓藻C. psendopyramidatum71)四裂鼓藻C. quadrifarium72)颗粒鼓藻C. granatum73)布莱鼓藻C. blyii74)厚皮鼓藻C. pachydermum75)扁鼓藻 C. depressum76)特平鼓藻 C.tupiniir77)特平鼓藻(豆形变种)C. tupiniir var.podolicum 78)葡萄鼓藻(膨大变种)C. botrytis var .tumdum79)美丽鼓藻C. formosulwm80)四眼鼓藻C. tetraophalmum81)着色鼓藻C. tinctum28、凹顶鼓藻属Euastrum82)近海岛凹顶鼓藻E. subinsulare29、蹄形藻属Kirchneriella83)肥胖蹄形藻K. obesa30、四角藻属Tetraedrom84)膨胀四角藻T. tumidu31、纤维藻属Ankistrode85)螺旋纤维藻A. spcralis86)狭形纤维藻A. angustus32、水绵属Spirogyra87)普通水绵S. communis88)假颗粒水绵S. pseudogranulata89)近丘疹水绵S. ubpapulata33、根枝藻属Rhizoclonium90)根枝藻R. sp四、硅藻门Bacillariophyta34、针杆藻属Synedra91)平片针杆藻S. tabulata92)尖针杆藻S. acus93)肘状针杆藻S. ulna94)尖针杆藻(放射变种)S. acus var. radians35、舟形藻属Navicula95)隐头舟形藻N. cryptocephala96)喙头舟形藻N. rhynchocephala97)微绿舟形藻N. viridula98)最小舟形藻N. minima36、等片藻属Diatoma99)普通等片藻D. vulgare37、羽纹藻属Pinnularia100)大羽纹藻P. maior101)著名羽纹藻P. nobilis102)同族羽纹藻P. gentilis38、异级藻属Gomphonema103)卡兹那科夫异极藻G. kaznakowii104)缢缩异极藻粗壮变种G. constrictum39、桥弯藻属Cymbella105)埃伦桥弯藻C. ehrenbergii106)扁肿桥弯藻C. ventricosa107)披针桥弯藻C. lanceolata40、曲壳藻属Achnanthes108)海德曲壳藻A. heideni41、双菱藻属Surirella109)端毛双菱藻S. capronii42、窗纹藻属Epithemia110)斑纹窗纹藻E. zebra43、菱形藻属Nitzschia111)线性菱形藻N. linearis44、脆杆藻属Fragilaria Lyngbye112)克罗顿脆杆藻F. crotonensis113)变绿脆杆藻F. virescens114)海地脆杆藻F. heidenii115)连结脆杆藻(二结变种)F. construens var.binodis116)中型脆杆藻F. intermedia117)沃切里杆藻F. vaucheriae118)钝脆杆藻F. capucina45、四环藻属Tetracydus119)椭圆四环藻(缢缩变种)T. ellipticus var.constricta46、双眉藻属Amphora120)卵圆双眉藻A. ovalis47、波缘藻属Cymatopleura121)草鞋形波缘藻C. solea48、布纹藻属Gyrosigma122)尖布纹藻G. acuminatum49、蛾眉藻属Ceratoneis123)弧形蛾眉藻 C. arcus50、双菱藻属Surirella124)端毛双菱藻S. capronii51、短缝藻属Eunotia125)范休克短缝藻(中型变种)E. vanhearckii五、金藻门Chrysophyta52、锥囊藻属Dinobryon126)圆筒锥囊藻D. cylindricum53、金枝藻属Phaeothamnion127)金枝藻P. confervicola六、甲藻门Pyrrophyta54、角甲藻属Cleratium128)角甲藻C. hirundineua55、多甲藻属Peridinium129)不显著多甲藻P. inconspicuum 130)二角多甲藻P. bipes131)埃尔多甲藻P. elpitierrskyi132)沃尔多甲藻P. volzii七、黄藻门Xanthophyta56、黄丝藻属Tribonema133)囊状黄丝藻T. utriculosum。
史上最全的藻类图谱加辨认细节!蓝藻门 蓝藻门的藻类多数属于害藻。
蓝藻是⼀种浮游⽣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容易在富营养化的⽔中⼤量爆发。
池塘中出现蓝藻时就应该提⾼警觉,可以通过在早期换掉上层⽔除去蓝藻。
如果使⽤了杀死蓝藻的药物,切记使⽤解毒药!蓝藻死后是有毒的,产⽣的毒素将会对养殖动物构成威胁。
蓝藻门由蓝藻纲组成,这⾥为⼤家介绍的常见藻类包括⾊球藻⽬的蓝纤维藻(指杆藻)、⾊球藻(蓝球藻)、平裂藻和微囊藻;颤藻⽬的颤藻、螺旋藻、席藻(胶鞘藻)和鞘丝藻;念球藻⽬的拟鱼腥藻、鱼腥藻和念珠藻。
⾊球藻⽬ 1、蓝纤维藻(指杆藻)群体胶被⽆⾊透明;淡蓝绿⾊⾄亮蓝绿⾊。
2、⾊球藻(蓝球藻)群体胶被厚,且单独都有⾐鞘,背靠背的两个⼩球。
与平裂藻相⽐,排列较为散乱。
3、平裂藻每两个细胞两两成对,2对为⼀组,4组成⼀⼩群;个体胶被不明显。
4、微囊藻具伪空泡 颤藻⽬ 1、颤藻没有胶质鞘或有极薄胶质鞘;以段殖体进⾏繁殖。
2、螺旋藻呈螺旋弹簧状 3、席藻(胶鞘藻)群体分布。
与颤藻对⽐,有胶质⾐鞘。
4、鞘丝藻有⼀段空的胶鞘 念珠藻⽬ 1、拟鱼腥藻异形胞两端各⼀个 2、鱼腥藻异形胞间⽣单个穿插 3、念珠藻异形胞间⽣,长成串。
硅藻门 硅藻门中的常见藻类⽐较多,⽽且多为益藻。
包括中⼼硅藻纲(中⼼纲)和⽻纹硅藻纲(⽻纹纲)。
⼀、中⼼硅藻纲(中⼼纲) 圆筛藻⽬ 1、直链藻两细胞间有假环沟,两边具棘 2、圆筛藻孔纹 3、⼩环藻常见于淡⽔分外围和中央区 4、漂流藻圆盘形,壳环⾯四周有薄⽽透明的翼状突,翼上有许多射出肋。
5、海链藻以⼀条胶质线相连成串,有的壳缘有刺。
6、⾻条藻胞间以细刺连接 7、冠盖藻胞间管状短链相连,胞壁有明显的六⾓形孔纹。
根管藻⽬ 1、根管藻末端具刺像针 盒形藻⽬ 1、⾓⽑藻从细胞的四⾓⽣出的⾓⽑⽐细胞长。
2、盒形藻⾯粉袋状,两端有突起 3、双尾藻壳⾯中央有⼀条粗直中空的长刺 4、四棘藻两端各有两根粗长的刺状突起 5、三⾓藻六⾓形孔纹壳⾯三⾓形、四⾓形或者多边形。
一、硅藻门梅尼小环藻,硅藻门,中心纲,圆筛藻科,小环藻属,单细胞,细胞直径7-30um,细胞圆盘形、短圆柱形或鼓形,带面平滑,没有间生带。
壳面边缘部分的长线纹间无粗短线纹。
中心区平滑,有时具极细的点或放射状线纹,边缘具粗而平滑的楔状肋纹。
PH幅度6.4-9.0,最适PH8.0-8.5,国内外广泛分布。
角毛藻,硅藻门,中心纲,盒形藻目,盒形藻科,是一种小型的海洋浮游硅藻,细胞长35-110um,宽11.5-42um,刺长12.5-100um,细胞小,壁薄,多数单个生活。
邻近细胞的角毛相连,使群体成链状。
角毛的长度,常几倍于细胞体本身。
链端角毛的形态,常和其他角毛不同,短而粗。
细胞行多次间接分裂后,链内出现相异的角毛,于是就分成两条链。
色素体两个或多个,有的种类角毛里也有色素体,是分种特征之一。
生殖方法有:形成复大孢子、体眠孢子和有性繁殖。
角毛藻在海洋浮游生物中占重要的位置,是鱼类的良好食料。
偏心圆筛藻,硅藻门,中心纲,圆筛藻目,圆筛藻科,细胞直径58-100um,细胞单独生活,少数两两相连。
细胞圆盒形。
壳面平,或略有凹凸。
壳面有六角形,多角形或圆形的孔纹,像个筛子,也像昆虫的复眼,有集光作用。
孔纹的排列方式和大小是分种的根据。
壳周在有的种类上有小刺,有的有小突起。
壳环狭而无纹,或有环状纹。
色素体小而多,紧靠在细胞壁,核常在中央。
草食性水生动物的主要食物之一。
长刺根管藻,硅藻门,中心纲,根管藻目,管形藻科,根管藻属,细胞长70-200um,直径4-10um,刺长80-200um,细胞长棒形,侧扁,有背腹之分;带面具发达的半环形的间生带;壳面椭圆形,具弯圆锥形的帽状体,末端具1条细长的刚硬的棘刺,刺长接近或明显超过细胞长度;色素体小圆盘状,2-4个。
生长在池塘、水库、湖泊、河流中。
扎卡四棘藻,硅藻门,中心纲,盒形藻目,盒形藻科,四棘藻属,单细胞或2~3个细胞互相连接成暂时性的短链状群体,细胞长35~110μm,宽11.5~42μm,刺长12.5~100μm,细胞扁椭圆形,细胞壁极薄,带面具多数环状间生待,末端楔形,无隔片;壳面扁椭圆形,中部凹入,由每个角状凸起延长成1条粗而坚硬的长刺;色素体盘状,4个;生长在湖泊、池塘、河流中,多为富营养水体,浮游,分布广泛。
一、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一)中心纲(Centricae)
第一目:盘状硅藻目(Discoidales)
1.圆筛藻科(Coscinodiscaceae)
辐射列圆筛
细弱圆筛藻
藻圆筛藻
细弱圆筛藻
细弱圆筛藻
星脐圆筛藻格
氏
圆
筛
藻
格
格氏圆筛藻
氏
圆
筛
藻
星脐圆筛藻星脐圆筛藻
2.海链藻科(Thalassiosiraceae)
诺氏海链藻
太平洋海链藻
3.细柱藻科(Thalassiosiraceae )
第二目:管状硅藻目(Rhizosoleniales ) 1.根管藻科(Rhizosoleniaceae )
柔弱几内亚藻
柔弱几内亚藻
斯氏几内亚藻或斯氏根管藻
斯氏几内亚藻或斯氏根管藻
斯氏几内亚藻或斯氏根管藻
刚毛根管藻
刚毛根管藻
第三目:盒形硅藻目(Biddulphiales ) 1.角毛藻科(Chaetoceros )
翼鼻状藻或翼根管藻
翼根管藻印度变形或印度翼根管藻
翼鼻状藻或翼根管藻
翼根管藻印度变形或印度翼根管藻
密连角毛藻
密连角毛藻
角毛藻单体
角毛藻单体
2.盒形藻科(Biddulphiaceae )
秘鲁角毛藻
秘鲁角毛藻
秘鲁角毛藻
牟勒氏角毛藻
布氏双尾藻
布氏双尾藻
布氏双尾藻
3.真弯藻科(Eucampiaceae)
短角弯角藻
(二)羽纹纲(Pennatae)
第一目:无壳缝目(Araphiadiales)
1.脆杆藻科(Fragilariaceae)
冰河拟星杆藻
冰河拟星杆藻
冰河拟星杆藻
第三目:双壳缝目(Biraphiadiales)1.舟形藻科(Naviculaceae)
舟形藻
第四目:管壳缝目(Aulonoraphiadiales)1.菱形藻科(Nitzschiaceae)
洛氏菱形藻
二、甲藻门(Pyrroophyta)三角角藻
夜光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