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561.50 KB
- 文档页数:62
管理经济学第二章课后案例参考答案
管理经济学第二章课后案例参考答案
2010-09-25 21:32案例2-2
1.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是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1)供给的下降
A.生猪供给者受到上一期猪肉价格低糜的影响而减少供给;
B.生猪养殖成本的提高;
供给的下降会使猪肉价格上涨。
(2)需求的上涨
A.收到收入增加的影响,作为正常商品,猪肉的需求随之增加,从而使猪肉价格上涨;
B.消费者对猪肉价格的预期较高,出现抢购现象,进一步推动猪肉价格上涨。
2.政府对猪肉价格的稳定措施,主要从增加供给的方向施加:
(1)启动猪肉储备,增加市场猪肉供给;
(2)从技术、政策等方面扶持养猪业,从而使供给增加;
(3)确保饲料供应,降低养猪成本,从而使供给增加;
(4)信息引导,帮助企业合理预期,从而稳定供给。
通过供给的增加使猪肉价格得到合理控制。
案例2-4
1.大豆市场价格的暴涨总的来看是需求的暴涨和供给的剧跌共同的结果:
(1)前苏联对大豆需求的暴涨;
(2)替代品棉花的价格上涨,大豆种植者受到利益驱使而弃棉种豆,使大豆供给降低。
2.针对大豆价格上涨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解决:
(1)针对前苏联的需求,可以通过增加替代品供应、启动国际大豆储备等方式满足需求;
(2)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大豆种植者的方式鼓励其生产,从而增加
供给;
(3)实施“最高限价”的政策等。
管理经济学第二章管理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在管理经济学中,分析工具是帮助管理者做出明智决策的重要手段。
这第二章所涵盖的分析工具,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最佳的经营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首先,需求与供给分析是基础且关键的工具之一。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众多,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等等。
比如,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于正常商品的需求通常会上升;而对于劣质商品,需求则可能下降。
供给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有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生产者的预期等。
当生产成本降低或者技术进步时,供给往往会增加。
通过对需求和供给的分析,管理者能够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从而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
例如,如果预计某种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企业可以提前增加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取更多利润。
边际分析是另一个重要的工具。
边际指的是额外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变化。
在管理决策中,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概念至关重要。
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边际收益则是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增加产量是有利可图的;反之,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减少产量可能更为明智。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边际分析。
假设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每多生产一件产品的成本为 10 元,而每件产品的售价为 15 元。
那么,只要继续生产能够带来正的边际收益(15 10 = 5 元),企业就应该增加生产。
但如果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上升到 18 元,此时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企业就应该考虑减少生产。
成本效益分析也是管理者经常使用的工具。
这一分析方法旨在比较某个决策或项目的成本和预期效益。
成本不仅包括直接的生产成本,还包括机会成本,即因为选择了某个方案而放弃的其他潜在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