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的今天,学校教育应勇于担负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重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弃,提出来自己的新思想、观点、方法等,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特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好物理的前提。孔子曰:“学而不思则”如果有了疑问,不去思考,学业就荒废了,当然就无发展可言,可以这样说,科学创见始于思考,没有思考何来发展。因此,动脑思考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不满足现状,更深地揭示事物的矛盾,发展学生的个性,久而久之,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观念的能力就弱了,杨振宇博士对中美教育比较进曾经谈到中国学生有于书本,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我校学生也正是这样,基于此,我们课题组结合学生实际对该课题已做了近半年时间的研究。

二、理论基础及事实依据

(一)、理论依据

本课题不是十一五延伸课题;也不是引进课题。是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科研课题。思维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将“培养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好的培养,好的发展,学生才会有创新意识,包括创造性想象、直觉能力、洞察能力、预测能力和捕捉机遇的能力等。教学要以激发学生潜能为本,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使知识的传授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机手段。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大胆思考,鼓励学生提问,注意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题价值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关键,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能使学生灵活地掌握既有知识,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并

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思维的培养还有利于揭示矛盾,学生的学习就像蚕一样,吞进去的是桑叶,而吐出来的却是丝,即要求我们对待知识不能只是积累,而是要加以理解,加以创造发挥,而这就需多问多想,创新问题的培养也利于发散思维,许多教育家如陈献章、孔子、朱熹等都认为:提问与思维是相辅相承的,互相促进的,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精神所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没有创造性思维就谈不上学生具备创新精神与能力,创新问题的培养主要有利于发展个性。欧美国家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当成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在教育中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由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提出:“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所以我们在提倡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绝不平均发展,而是要做到因材施教,按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我们要在教学中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训练策略,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敏捷、灵活、开阔、独特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1.重视课堂上营造培养学生思维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重视利用多种课堂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重视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结合起来。

四、研究的目标和创新点及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工作的实施,探索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及策略。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让学生敢想、能想、善想,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3、把学生的生活与学生课内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的基础上提高思维能力。

(二)、创新点

研究如何把学生生活和学生课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

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2、案例研究法: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研讨,以带动所有的教师正确的实践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可行性方案。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五、研究对象、研究的措施及步骤:

对象:高中(一---三年级)

措施:

1.进行相关的思维理论教学,打开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渠道。

2.从生活中捕捉动脑思考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认知,培养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

3.创作提高阶段,通过“读、思、感、悟”的训练模式,提炼其升华,把生活中的内容上升为思维理论中。

4.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普及思维能力的提高。步骤:遵循课题研究实验的一般规律,总课题组课题研究实验主要确定为以下四个步骤:即准备阶段、初步实施阶段、深入研究阶段,结题阶段。

研究时间:2015年9月------2016年8月

①准备阶段(2015年9月)

内容:课题组成成立,完成方案,开题报告及计划,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完成资料收集及人员培训。

②初步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月)

内容: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实验班,合理分工,明确任务,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指导与培训,能初步应用此方法进行学习。

③深入研究阶段(2016年2月~2016年5月)

内容:在前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课题规定内容的实践与探究,并

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及方案调整。

④总结、结题阶段(2016年6月~2016年8月)

内容:按方案具体要求,进行资料整理,成果收集,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成果展示的指导,完成报告和论文撰写及成果汇编,并做好课题的结题与鉴定工作。

六、研究结果与现状分析

1、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有利于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2、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对高中三年作统盘考虑,根据不同年级的培养目标,从态度、能力、方法等不同角度分别设定目标。

3、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组织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的调查和学校教育资源的重组,最好选择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是与社会问题、生产技术、科技动态等有直接关联而切入口较小的课题。要注意将研究课题选择的开放性与研究课题组织设计的序列化结合起来。

4、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思维能力培养的学习与探索,既分工明确又合作探究,小组成员每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在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指导教师是思维能力培养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上给予及时指导与点拨。

5、对于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评价采用多元评价和过程监控评价方法,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真实评价和反映学生潜能及学习成就;引导学生多关注自我评价,尤其是对创新思维的思考和深层次认识,这样才能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有利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6、在学生教育教学时间和空间中占主要部分的基础型学科教学是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我们结合物理学科教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前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落实“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开发了“探究教学模式”,

使学生通过研究获得知识、培养了能力、开发智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7、在实施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提高科学方法教育学习水平上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个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情景,为学生的探究和体验提供条件;三是利用校园网实施思维能力培养的学习课程。

8、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们学生参与思维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师生普遍感到时间太少,只靠每周5节课,难以高质量的完成思维能力培养的学习任务。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同时减少必修课作业,要求教师精选精编习题,保证学生有时间去图书馆、网络教室、实验室等地继续研究,在双休日、寒暑假尽量不布置作业,适量布置思维能力培养的学习任务。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欧姆定律是在学生前面认识电压、电流、电阻的基础上,来研究这三者关系的课题,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本节内容体现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注意学科渗透等课程理念,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在本节课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单位; (2)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理解应用公式时要注意“同体性”和“同时性”,会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推断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研究过程,从而能较熟练地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正比、反比关系。 (2)初步学会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讨论,互相合作。 (3)学习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欧姆当年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关系的简史,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增强成功体会。 二、教学重点: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 三、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实验设计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以及结论的得出。 四、教学器材:调光灯、小灯泡、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数根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物理情境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如图的电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的方法:①改变电源的电压,②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③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 实验验证,学生观察灯的亮度的变化 师: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 生:电路中的电流有大有小。 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二)大胆猜想,激活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猜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提示。学生联系已学内容以及刚才的实验现象,猜想: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猜想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者有关: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三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技能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 教具学具的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音叉、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然后告诉大家你 听到了什么播放一段交响曲学生交流感受。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

高中物理教学小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小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高中物理作为高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每个高中的学生 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高中教学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而且 物理属于比较抽象的科目,存在很多的公式和推理,比较枯燥乏味。很多高中老师通过对相应物理教学方法的总结,逐渐在教学中运用 了教学设计这种系统的物理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对这种教学方法的 分析总结出高中物理设计中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并对高中物理教 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要点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不断的改革创新,很多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在教学中,教学设计这种较为系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逐渐表现出较为良好的作用。从整体上来说,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和授课的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 学过程分为教学目标、方式和安排。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对物理实验引起相应的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将物理实验教学的观点进 行转变,逐渐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由于新观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 运用,以及保障实验课程的安排,作为教师,要摆脱陈旧观念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此发展高中物理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增强物理实验教学,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只有不断的提升高中 物理教学的多方面要求,才能保证高中物理教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 和人们的需要。 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需关注的几个要点 1.采用开放式设计策略,强调以理解为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所谓的满堂灌的模式,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设计教学方式并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设计教学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进行的不同的物理教学设计。一般来说,这种方式跟家注重学生的自身特征,并根据高中得知识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变化,最终实现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从基础做起,并针对不同的策略进行开放式的设计,最终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2.采取结构式设计方式,强调知识架构为重点 对于高中物理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而且需要根据高中的物理要求不断的构件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在进行设计高中物理教学的时候,需要将知识的框架进行总结性的设计,并对结构中恶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不断掌握各个知识点,并最终形成高中物理知识框架的自我构建。对于高中教学中的物理实验,也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通过实际的实验,加深学生的认识,并将物理和生活之间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物理本质的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采取探究式设计方法,强调学法分析为关键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和练习题,应该通过高中物理培养学生自身分析物理的能力。通过设计高中物理教学,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想要实现这种方式,就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融入物理分析的内容,并将目光从传统的知识点教学中移开,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高目标。通过学生对相关物理情况的分析,实现学生的自主思维,并提升自身的物理分析能力。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多思考,并以试验带动理论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指导了,多引导,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的整体思维能力。 三、对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1.演示实验课课有,学生实验细细做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doc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 下面我为大家推荐3篇关于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一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

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教材内容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都是“加速度” 1.问题的产生 去年国庆,我的第一届学生聚会,我是班主任,同时任教他们高一入门的物理课,被他们邀到现场,大家非常开心,由于是高中同学,不免要回忆高中时代的一些生活学习片断,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顺手拿起桌上的一个苹果向空中抛去,然后用手接住,笑着对我说,老师,加速度多大?旁边一大帮同学笑嘻嘻地抢着回答: ●你是指抛上去还是落下来的过程?(一个女孩子,也是医科大学毕业的) ●上升加速度朝上,下降时加速度朝下。(军事指挥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干脆利索地回答) ●上升过程速度都没增加,哪有加速度?下降才有加速度吧。(师大学毕业的,不是学物理专业) ●最高点苹果都停下来了,肯定没有加速度。(竟然是一个重点大学理工科毕业学生的回答) ●老师,我忘得一干二净了,全还给你了,白学了。(一个女孩,后来学文科了) 2. 他们是这样学的,我是这样教的 加速度的概念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贯穿高中物理始终,但过不了三五年,他们将这些东西抛到了九霄云外,抑或将加速度概念扭曲。也就是上面回答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加速度”答案。 想想原来我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两种模式进行导入: 第一种是列一个如下所示的表格作为新课的引入: 然后设计问题: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个速度改变量大? 2.哪一个所用时间长? 3.哪一个速度变化快?

学生讨论回答完毕,老师总结:单位时间速度的改变量就叫加速度。然后转身在黑板上醒目地写上今天的主题:“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第二种是作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导入: 作出两物体的v —t 图像,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同学们从图中找一找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生: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30m/s , 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10m/s 。 师: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 学生:甲物体,因为甲的速度每秒才改变6m/s 。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引入一个新概念——加速度,来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 这两种方式估计是全中国千千万万的物理教师通常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快慢来引出“加速度”,最终迫不及待地给出定义: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是就叫加速度。然后说出加速度的矢量性,有正负之分,再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公式进行巩固等等。对于加速度方向问题,更是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教材对加速度方向的描述为“加速度也有方向,在直线运动中,通常取物体初速度0v 的方向为正方向,当末速度0t v v ,加速度a 为正值,表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0v 的方向相同,物体在加速;这句话我一直耿耿于怀,除了表述使你发晕之外,再找不到其它价值所在,何况还经不起推敲。 为此,我建议取一个合理的中文名词取代“加速度”。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教材内容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兴趣倾向,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性比强,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课堂中常希望独立思考求解,学习气氛比较沉闷。这给教师了解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加强讲解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讲解时要注意反馈系统运用,如作业、讨论、考试中的反馈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 我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物理教学观摩上,我执教的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次活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程教学资源丰富,课件制作手段先进,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到位;还有精彩的点评。为我们基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范例,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点看法: 一,物理语言的科学性。物理是一门严瑾的科学,物理教学中的每一句话都不能随意,有时会给学生造成误解或科学性的错误。 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引课阶段,教师创设情境。演示调光台灯的调节,问: 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由什么决定?新课阶段,根据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做出猜想后,用投影片打出思考,要求学生先确定研究的方法,再选择实验器材,最后考虑实验步骤。实验分析后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这是根据新课程理念而设计的有节规律探究课。在本课设计时,教师将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和学生的异质互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本课改变了以往物理课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主动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节课中,教师还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节课还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在引课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做适当的提示,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猜想可能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又猜想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最后总结出猜想。这个环节从创设情境到提出问题到猜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探索动机。

对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探讨和思考

对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探讨和思考 发表时间:2011-02-25T17:47:09.747Z 来源:《学园》2010年12月下期作者:王学军[导读] 本文针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同时举例说明高中物理教学的方式,给了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一定的启示。 王学军江苏省淮安市建筑工程学校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同时举例说明高中物理教学的方式,给了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2-0113-01 一高中物理教学概述 高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发现:一些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并非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对作业不够认真,却很喜欢看一些课外杂志;而一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思维却并不活跃,遇到实验中的一些小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到处找参考资料,天天闷头解题;还有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差,动手能力差,主动学习性差,基于这些原因,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很慢。我们既要面对学生素质较差的现实,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尽可能亲自体验、亲自感受所学的内容,通过连续不断地消化新知识,实现学习的内化,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向外延伸,去解决一些尚未认知的新事物,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堂好课;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强求千篇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重继承而不重创新;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也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三物理教学探讨 1.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个因素的整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1)巧设实验。物理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F1和F2将不断增大,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设计了实验,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原理记下来。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客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2)形象对比。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中整整用了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具,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具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形象类比。首先要求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四总结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难点是一个一个困难和障碍,每克服一个困难,排除一个障碍,往往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产生,物理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当然,关于难点的突破,可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去突破。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试着运用于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 [1]乔际平、刘田珉.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华.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本质特征及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3(4)[3]王棣生.中学物理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常州市安家中学张立萍 上课开始,我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木盒、老师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也小看这样的游戏!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过关的。老师问:声音是用什么器官来感知呢?学生答:耳朵嘛! 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

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两

(完整)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光的折射 第一部分:教学情景 开始上课,教师利用班班通放映《海市蜃楼》片段 教师:观看了“海市蜃楼”的奇观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甲:大自然现象太奇妙了! 学生乙:海市蜃楼真美,真壮观! 学生丙:海市蜃楼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什么那么神奇、美丽? 教师:同学们也许还会提出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能提出问题是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把筷子斜插入水中,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直接看筷子和通过水看筷子是否一样? 教师演示筷子斜插入水中的实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筷子“折断”了,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可能是光由水进入空气中发生了偏折。 教师:这位同学的猜想到底对不对?用什么来检验? 学生:用实验! 教师:对!用什么样的实验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下。 学生:让一束光斜射入水中,观察光的传播方向。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的设计思路正好和老师一致,在你们的桌上,已经摆放着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光学仪器盒。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后,让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学生乙: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教师:回答得很好!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上节物理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光在反射时遵循哪些规律? 学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根据刚才的实验,类比于光的反射定律猜测一下,光是怎样进行折射的?可能遵循哪些规律?学生甲: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学生乙: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学生丙: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丁: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学生戊: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学生己: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光的折射现象遵循怎样的规律呢?我们利用桌上的光学仪器盒来研究光在折射时的什么规律。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查、指导、答疑 教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了哪些结论? 学生: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_电功率的计算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电功率的计算 新课程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课程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这样的学习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生活中的物理是我们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引导学生开发课外的学习资源。 课例1:“电功率的计算”教学片段 师:上周我们要求大家统计了每个家庭一天少用电半小时后少用电能的数量。现在我们报一下数。 生:我们家少用0.5度电。我们家少用0.8度电。我们家少用0.6度电…… 师:现在分别统计一下一天少用0.5度电、0.6度电、0.8度电、1度电的家庭数字。 师:好,少用0.5度电的家庭数是10个;少用……按照一天少用电能的计算,估算一下一个月每个家庭少用的数量;全班同学所有家庭一个月少用的数量;一年少用的数量。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想如果每个家庭每天不必要的用电多半小时.那全国所有家庭一天浪费电能的数量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 生:我觉得节约电应从现在做起,回家跟家长讲,尽量做到人走灯灭。 …… 教师首先让学生统计自己家一天节约电的数量.这就是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统计一天内每个家庭节约电的数量,来估计整个班级所有家庭一个月或一年节约电的数量。教师创设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现象,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体验物理,学生从中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是服务于生活的,物理是生活的物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估算意识,节能意识。通过感受和体验,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更多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认识世界。可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培养学生收集和积累的好习惯,是物理学习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所谓课堂教学反思,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自我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及其依据进行“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效能和专业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和过程性等主要特征。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正所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学者型教师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这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所认为的: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 经验 + 反思。他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 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 20 次重复。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而顾凌沅教授的研究表明: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 行为矫正。研究表明:优秀教师成长 = 丰富的教学实践 + 及时反思 + 行为矫正 + 及时提炼。 教师成为反思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 所谓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指作为教师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丽莲·凯兹曾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上。 特别地,在课程改革实施中,需要我们站在现代教育理念的高度进行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经验、个性、情感),感悟和践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会与会学。 第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教学理论素养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而教师的理论修养有外显的与内隐的之分,而二者的关系是: 外显的倡导理论→教学反思→内隐的应用理论。 第三,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 社会呼唤着反思型的教师。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教师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者中的首席” (first among equals) ,是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的顾问。 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反思关系,一种平等交往与对话的关系。 课堂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隐含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教师对教学经验和实践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如图所示), 其基本流程为:

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韩小平

网络出版时间:2011-6-14 10:18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543547763.html,/kcms/detail/11.3173.g4.20110614.1018.008.html 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韩小平 (陕西省神木中学陕西榆林719300) 摘要:新课改赋予中学物理教学新的教学理念,中学物理教学应该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改变以往的一些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 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己任,让新 课改落到实处。本研究主要对中学物理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 出一些教育教学建议,以期为更好地指导中学物理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学物理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物理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学物理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物理规律和物质结构之后,形成当代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能运用物理学的特 点去探究事物,并从中学到知识、技能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的观念和态 度。 一.新课改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学科教学、教师和师生关系等都有新的见解和要求。具体到物理学科而言,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其课程教 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三位一体的,即教师在教学上要实现三个层面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改对物理学科的要求是要在尊 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养成学生终生学习的观念及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 神,提高学生整体的科学素养;并要求物理教师们在课程实施中努力培养学生自 主创造的思维,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自身的学生情况,体验到学习的过程,让学 生们的学习往更加个性化、独立化和自主化方向发展。 另外,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质为目标,看重学生的发展,把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 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和,在自然科学精神中不忘渗透人文精神;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事物,形成 科学素养;知识内容的呈现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把物理规律通过学生熟 悉的现象进行解释,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源于实际并学会将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学物理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物理的基本理论,忽视实际生活中对物理的运用理解 虽然现在的中学物理,在教材上增加了实际运用的内容,与学生们生活实际相关,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比较重视物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阐述,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共6篇)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共6篇)

篇一: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磁感应强度》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感应强度b的物理意义。 2、了解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1、通过对电场的研究方法类比探究描述磁场的物理量。 2、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磁场力与电流及长度的关系。 3、通过演示实验,分析总结,获取知识。 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徐军 二、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 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本节的重点。 三、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

在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时,基于学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强,让学生首先回忆在学习电场强度时的探究方法。 四、设计和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 办代替。 通过上面的复习我们可以得到磁场的探究方法,即从磁场的基本性质出发,通过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来寻找描述磁场的物理量。可以通过小磁针的北极受力来规定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但是因为小磁针有南极和北极,而不是磁单极子,两极受力会平衡,所以无法通过小磁针受力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磁场对电流元的作用力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五、教学手段 蹄形磁铁、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金属杆、导线、铁架台、投影仪、投影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如下表所示,填充电场中内容,并猜测磁场中填充内容: (二)引入新课 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板书) 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 问题: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能否从小磁针受力的情况来研究? 同学分析讨论后结果:不能。因为小磁针不会单独存在一个磁极,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无法从小磁针受力的角度确定磁场的强弱。 研究电场时我们通过试探电荷受到的力与电量的比值定义电场强度。在物理学中,把很短一段通

对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7-02-13T14:35:52.3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8期作者:石小娟[导读] 本文分析了高中物理课程特点以及物理教学问题,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措施。 甘肃省甘谷县第四中学741211 摘要:在高中课程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门比较难以教授的学科之一。可以说高中物理教学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对象,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也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与时代的不断发展而革新。与此同时,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识形态与社会观念也有了很大变化。在课改的潮流下,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所谓优胜劣汰,对落后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是高中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重点工程。本文分析了高中物理课程特点以及物理教学问题,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措施,以促进物理教学理念的更新,为社会提供更多应用型的物理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中物理改革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改革中,不仅仅要改革方面的问题,还要将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课程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学习中,不仅仅要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还要考虑到如何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还要考虑到如何让孩子们将动力应用到学习中去。如此一来,孩子们在学习中既体验到了乐趣,还可以学习知识以及增进师生感情。高中的物理是高中必学学科,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就必须制定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糅合在一起,物理存在天地之间,只有勤于动脑,认真思考,就能从生活中将物理问题化为实际问题,解决难以解决的难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然后从新的角度去分析、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让同学从课本联系到实际,返璞归真,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很有效,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要对物理改革进行深一步的思考。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思路 1.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实验教学大纲的转变 实验教学大纲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第一,“物理实验”提法的转变。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实验”的提法转变为“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使物理实验有了更宽广的含义(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形成实验结论和进行表达交流等)。第二,物理实验呈现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下,(1)将“物理实验与探究”融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2)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器材,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突出了让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加以变化,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要向灵活性高、实践性强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上转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 2.创造宽松的课堂环境,注重发展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实施新课程标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物理教学在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师生如何更好地互动、如何更好的交流学习新课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整体安排上,要开动脑筋建立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极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实现教学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从以影像资料为主的多媒体组合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而来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工具,具有很强的优越性,能够使高中物理课程得以整合,进而被广泛开展。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首先,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本身要进行相关的培训,认识到教科书不再是唯一能够获取知识的资源;其次,教师要加强相关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技术,学习和研究在网络环境下的理论与技术的培训,学习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利用必要和可能的手段去组织、开发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物理教学服务,让学生参与开放互动式学习活动,真正使信息技术成为理解和探索物理的平台。总之,只有师生共同具备整合必需的能力和知识,才能真正实现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真正整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终身受用的认知工具,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能力。 4.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在重视施教过程中静态常态因素的同时,更加关注施教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把考试和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阶段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和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去单一的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做法,而要对考试结果作出合理的分析、建议和说明,形成激励性的评价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是推动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如何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推进物理教学改革的进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物理教育工作者只有将问题与方法相结合,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才能提高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水平,为我国的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申颖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3,(02),151-152。 [2]蔡万忠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3,(05),07,7。 [3]余柳琼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探讨[J].华章,2014,(06),11,28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