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第七章(传播媒介)
- 格式:ppt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15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第一章:大众传播学概述1.1 课程介绍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掌握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与学科交叉1.2 大众传播的概念解释大众传播的基本含义探讨大众传播的特点与功能1.3 大众传播的历史发展概述大众传播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分析重要事件对大众传播的影响1.4 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介绍不同类型的大众传播媒介探讨各种媒介的特点与影响力第二章:大众传播理论与模式2.1 传播理论概述理解传播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传播理论的研究方法2.2 大众传播的基本模式介绍大众传播的主要模式分析不同模式的适用性与局限性2.3 大众传播理论的主要观点探讨大众传播理论的核心观点分析不同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2.4 大众传播理论的演变与发展理解大众传播理论的演变过程探讨当前大众传播理论的新趋势第三章:大众传播与受众3.1 受众的概念与特性解释受众的基本含义探讨受众的特点与行为模式3.2 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分析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心理与行为影响探讨大众传播对受众社会化过程的作用3.3 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介绍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框架分析不同理论的适用性与局限性3.4 大众传播与受众互动的关系探讨大众传播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现代社会中受众的主动性与选择性第四章:大众传播与社会4.1 大众传播与社会结构理解大众传播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探讨大众传播对社会阶层与群体结构的影响4.2 大众传播与社会文化分析大众传播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探讨大众传播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4.3 大众传播与社会心理解释大众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探讨大众传播对公众态度与行为模式的作用4.4 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变迁的作用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五章:大众传播伦理与法规5.1 大众传播伦理概述解释大众传播伦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大众传播伦理的核心原则5.2 大众传播伦理的主要问题探讨大众传播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分析不同伦理问题对于社会的潜在影响5.3 大众传播法规与政策介绍大众传播相关法规与政策的内容分析法规与政策对于大众传播实践的指导作用5.4 大众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实践应用探讨大众传播伦理与法规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分析不同案例对于伦理与法规发展的影响第六章:大众传播实务6.1 大众传播实务概述理解大众传播实务的重要性和目的掌握大众传播实务的基本流程和技巧6.2 新闻报道与新闻写作介绍新闻报道的类型和特点分析新闻写作的技巧和原则6.3 广告传播与公关活动理解广告传播的目标和策略掌握公关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方法6.4 新媒体传播与数字营销探讨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分析数字营销的策略和应用第七章:大众传播与文化7.1 大众传播与文化传播理解大众传播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掌握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7.2 大众传播与意识形态分析意识形态在大众传播中的体现探讨意识形态对大众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影响7.3 大众传播与民族文化探讨大众传播对民族文化的塑造和传承分析民族文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传播和影响7.4 大众传播与全球文化理解全球文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交流和影响掌握全球文化对大众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影响第八章: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8.1 大众传播与公众舆论理解公众舆论的定义和形成机制掌握大众传播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和塑造8.2 大众传播与公共领域探讨大众传播在公共领域中的作用和责任分析公共领域中的大众传播实践和问题8.3 大众传播与政治选举理解大众传播在政治选举中的作用和影响掌握政治选举中大众传播的策略和技巧8.4 大众传播与Social Movements探讨大众传播在社会运动中的角色和作用分析社会运动中大众传播的策略和影响第九章:大众传播研究与批评9.1 大众传播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理解大众传播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掌握大众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巧9.2 大众传播内容分析分析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与趋势探讨内容分析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9.3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掌握大众传播效果的主要理论探讨不同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9.4 大众传播批评与反思分析大众传播中的问题与批评探讨反思性研究在大众传播领域的应用第十章:未来展望与挑战10.1 数字技术与大众传播探讨数字技术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改变分析未来数字技术发展对大众传播的挑战和机遇10.2 社交媒体与大众传播理解社交媒体在大众传播中的角色和影响掌握社交媒体传播的特性与挑战10.3 跨文化大众传播探讨跨文化大众传播的重要性和挑战分析跨文化大众传播的策略和技巧10.4 未来大众传播教育的挑战与机遇理解未来大众传播教育面临的教育挑战掌握适应未来挑战的教育策略和方法重点解析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功能和历史发展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及其特点和影响力大众传播理论与模式,包括传播理论、基本模式、主要观点和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众传播与受众的关系,包括受众的概念、特点、影响以及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大众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包括与社会结构、文化、心理和社会变迁的关系大众传播伦理与法规,包括伦理的基本概念、主要问题、法规与政策的指导和实践应用大众传播实务,包括新闻报道与新闻写作、广告传播与公关活动、新媒体传播与数字营销大众传播与文化,包括文化传播、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全球文化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包括公众舆论、公共领域、政治选举和Social Movements大众传播研究与批评,包括研究意义与方法、内容分析、效果研究和反思性研究未来展望与挑战,包括数字技术、社交媒体、跨文化和未来教育挑战与机遇。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2、文字传播时代:(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第一章概说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四个时代和各自的特点?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特点:口语传播时代:最基本,最灵活,最常用。
但是时间、空间受限严重。
信息较少且零散,无秩序,传播媒体原始简单,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使用的感官主要是听觉。
文字传播时代:从零散逐渐到系统,从无序逐渐到有序,可以长期保存,从听觉转到了视觉打破了时空限制,但是手抄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印刷传播时代:走入机械化时代,可以短时间大量复制。
但是需要设备。
电子传播时代:远距离快速传输。
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传播中使用的感官,视觉、听觉并用。
三大里程碑。
数字传播时代: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贮存、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
数字传播是集合了语言、文字、声像等特点的新的传播途径。
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出现的。
例如:施拉姆最后7分钟钟。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传播学研究的演化2.传播学的诞生,时间和地点?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背景:政治、经济、社会、学科直接事件:1、世界上最发达的传播业的国家,美国。
2、纳粹上台导致欧洲学者逃往美国。
定义: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系统运行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人类传播的发生发展、人类传播的形态、人类传播的过程3.传播学的三大来源和信息科学里面三个论?1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2新闻学:报学——新闻学——传播学3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包括:信息论:香农19481949 《传播的数学理论》信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
1948《控制论》1950《人有人的用处》系统论:1937 L.V.贝塔朗菲《关于一般系统论》4.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一)拉斯韦尔(Lasswell),政治学家1、提出传播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 effects)】首次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首次较完善地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第一章:大众传播学概述1.1 课程介绍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1.2 大众传播的概念解释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探讨大众传播的发展历程1.3 大众传播媒介介绍不同类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分析各类媒介的特点和影响第二章:大众传播的过程与模式2.1 大众传播的过程探讨大众传播的基本过程(如编码、传递、解码等)理解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之间的关系2.2 大众传播的模式介绍几种经典的传播模式(如香农-韦弗模型、大众传播模式等)分析不同模式的特点与应用第三章:大众传播的受众3.1 受众的概念与特性解释受众的定义和特性探讨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角色和地位3.2 受众的行为与反应分析受众在接收信息过程中的行为和反应探讨受众的多样性与细分3.3 受众研究的重要性理解受众研究在大众传播学中的重要性介绍受众研究的方法和应用第四章:大众传播的内容与形式4.1 大众传播的内容探讨大众传播中不同类型的内容(如新闻、娱乐、广告等)分析内容生产的过程和影响因素4.2 大众传播的形式与技术介绍大众传播的不同形式(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探讨技术发展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和变革4.3 大众传播与文化的关系分析大众传播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大众传播对文化的影响和塑造作用第五章: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5.1 大众传播与社会关系探讨大众传播对社会关系的建构与影响分析大众传播中的权力与意识形态问题5.2 大众传播与公共舆论理解公共舆论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大众传播对公共舆论的影响和塑造作用5.3 大众传播与社会变革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大众传播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责任和挑战第六章:新闻传播与报道6.1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探讨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基本原则分析新闻传播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失实问题6.2 新闻报道的形式与技巧介绍新闻报道的不同形式(如消息、专题、深度报道等)探讨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6.3 新闻传播与社会责任理解新闻传播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分析新闻传播对公众知情权和社会监督的作用第七章:广告与公共关系7.1 广告的基本概念与类型解释广告的定义和功能探讨不同类型的广告(如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等)7.2 广告的制作与传播策略介绍广告的制作流程和创意方法分析广告的传播策略和效果评估7.3 公共关系与品牌管理理解公共关系的定义和作用探讨品牌管理与公共关系的关系和策略第八章:娱乐传播与流行文化8.1 娱乐传播的特点与形式分析娱乐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娱乐传播的不同形式(如电影、电视、音乐等)8.2 流行文化与大众传播理解流行文化的概念和特征探讨大众传播对流行文化的影响和塑造作用8.3 娱乐传播与社会影响分析娱乐传播对社会价值观、审美观等的影响探讨娱乐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和问题第九章:数字传播与新媒体9.1 数字传播的概述理解数字传播的概念和发展趋势掌握数字传播的基本特点和影响9.2 新媒体类型与传播形态介绍新媒体的类型(如社交媒体、网络视频等)探讨新媒体的传播形态和影响9.3 新媒体传播与社会互动分析新媒体传播对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变革探讨新媒体传播中的隐私、伦理等问题第十章:大众传播的未来与发展10.1 大众传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大众传播在数字化、全球化等背景下面临的挑战探讨新技术、新平台带来的机遇与变革10.2 媒体融合与创新发展理解媒体融合的概念和趋势探讨媒体融合中的创新发展和商业模式10.3 未来传播教育的方向与任务分析未来传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挑战探讨传播教育在培养未来传播人才方面的任务和责任第十一章:国际传播与全球媒体11.1 国际传播的概念与背景解释国际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国际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11.2 全球媒体与国际传播分析全球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角色和影响力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媒体的国际传播策略11.3 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理解国际传播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第十二章:危机传播与管理12.1 危机传播的概念与过程解释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危机传播的基本过程和策略12.2 危机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分析有效的危机沟通和应对策略12.3 案例分析:危机传播的成功与失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危机传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总结危机传播的教训和启示第十三章:社会责任与媒体伦理13.1 媒体的社会责任探讨媒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分析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和挑战13.2 媒体伦理问题理解媒体伦理的含义和重要性探讨媒体伦理中的关键问题(如隐私、真实性、公正性等)13.3 媒体伦理教育与实践分析媒体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媒体伦理实践的方法和途径第十四章:传播研究与批评理论14.1 传播研究的意义与方法解释传播研究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框架14.2 批评理论的应用与分析介绍批评理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不同批评理论对传播现象的解读和批判14.3 传播研究的未来发展探讨传播研究的趋势和未来发展分析传播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十五章:传播学经典理论回顾15.1 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传播的五W模式回顾拉斯韦尔的传播五W模式分析该模式对传播学的影响和意义15.2 控制论与系统理论探讨控制论和系统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分析这些理论对传播学发展的贡献15.3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回顾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如“媒介即信息”)探讨其对传播学和对社会变迁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大众传播学的各个方面。
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的定义P111(倒数第9行)二、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的六大特点P111-112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学说P113;赖特的四功能说P114;施拉姆的概括P11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三功能观P115-116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P116;廉价报纸的四个特点P117;廉价报纸完成报纸的两个转变P117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电报的出现P117;电影的出现P118;广播的出现P118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电视媒介的特性P119;电视媒介发展的四个方面新变化P119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传播与现代人生活: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布莱士、塔尔德、库利的观点)P121-122;“怀疑主义”的忧患观点(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清水几太郎、格林的观点)P123;对两种观点的看法P123-124 三、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一)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来人对环境的任知活动发生根本变化P125(二)大众传播与现代化信息环境:信息环境的概念P125;信息环境的三个内容P126(1-7行);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信息环境的不同P126;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的两个优势P126(三)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李普曼关于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的观点P126-127;藤竹晓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观点P127这一章要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大众传播的定义,四种功能观,各种媒介的特性,拟态环境第一节111面很明确的定义了大众传播的定义,一定要熟背,而大众传播的特点也很好记,前三点是对定义的一个扩展,把定义背下了就好理解了,然后记主后三个内容关键词:两种属性,单向性,制度化。
再大概了解下内容,就基本PAS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