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农药生物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36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重点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第一时期:19世纪末~ 1920至1923年间: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1937年欧文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1947年芬尼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1957年布斯维纳()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1963年张泽溥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1984年张泽溥出版《生物测定统计》专着。
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精度。
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1. 研究利用昆虫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化合物对昆虫的拒食活性已取得进展。
2. 杀菌剂也由以传统的病原菌离体试验方法为主,转变为寄主植物上的活体试验为主。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于活体与离体之间的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测定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有可能发展成一类新的杀菌剂生物测定方法。
如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筛选的块根法;适用于大麦白粉病筛选的芽鞘表皮法等。
第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展趋势:1.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方面研究技术的提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化技术进行生测的研究亦发展很快,如对新药剂的筛选及利用酶学试验进行害物抗药性的监测和增效剂的筛选等等。
2.由于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的迅速发展,农药生物测定中的统计分析,早已普遍程序化和微机化,使生物测定结果的分析计算更加简便、快捷,也更加准确、可靠。
农药生物测定中应注意的几点:1.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2.在一定条件下(局部控制)进行;3.均以群体反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
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对农药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课后复习题1.简述农药生物测定的概念、意义。
度量农药对生物群体、个体、活体组织或细胞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技术。
通常采用不同药剂剂量或浓度对测定对象产生的效应强度,来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剂的相对效力。
2.简述农药生物测定的原理、原则。
原理:研究药剂与生物的相关性原则标准目标昆虫:是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6.杀虫剂生物测定中移取试虫的方法有哪些?(1)一般移取法:对于活动强度不大或具有假死习性的试虫(棉铃虫等),可用镊子移取。
体型小,软体或易碰伤的试虫(蚜虫、红蜘蛛等),用毛笔移取,注意刺吸式口器的口针。
沾药未干的试虫,必须等药干后才能移取。
(2)趋光法: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移取试虫(如家蝇)。
(3)吸虫法:适用于活动强度不大,微小的或易受机械伤害的目标昆虫(拟谷盗、米象等),用真空或喉管空气注射吸虫法移取。
(4)自行迁移移虫法:利用试虫的自行迁移生活特性达到混匀移虫的目的。
如蚜虫等。
(5)麻醉法:对于飞翔或活动强度大的试虫,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麻醉处理。
7.论述胃毒、触杀、熏蒸、内吸、忌避作用测定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一、胃毒作用测定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试虫吞食带药食料,由消化道中毒致死,以测定胃毒毒力的杀虫剂生物测定技术。
无限取食法:试虫可以无限制地取食含有杀虫剂的饲料,不计算实际吞食药量的用药方法。
此法简单,但不能避免其他毒杀作用的干扰;药量不易掌握,有拒食效应时难获得满意结果。
8.简述叶片夹毒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基本原理是用两张叶片,中间均匀地放入一定量的杀虫剂饲喂目标昆虫,然后由被吞服的叶片面积,计算出吞服的药量。
1、夹毒叶片的制备2、饲喂方法3、结果检查4、致死中量的计算9.何为杀菌剂生物测定。
利用病原菌或感菌生物体对杀菌剂的反应,来确定杀菌剂效力(毒力,药效)的农药生物测定。
10.简述菌种保存的方法?1)传代培养保藏法:是将菌株定期的移植到新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保存的方法。
农药生物测定中应注意的几点:1.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2.在一定条件下(局部控制)进行;3.均以群体反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
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对农药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农药生物测定的内容及应用1.测定农药对昆虫、螨类、病原菌、线虫、杂草以及鼠类等靶标生物的毒力或药效2.研究农药对植物的生理作用3.筛选新农药品种4.研究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的规律,为定向创制新农药提供依据5.研究农药的理化性质及加工剂型与毒效关系,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6.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理状态及外界环境条件与药效的关系,以便提高农药使用水平,做到适时用药7.测定不同农药混用的效力,为农药的合理混用及寻找增效剂提供依据8.对有害生物抗药性的监测和研究克服或延缓抗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9.研究农药的作用机理及生理效应10.还可利用敏感生物(如蚊幼虫等)来测定农药的有效含量及残留量。
11.测定农药对温血动物及有益生物的毒性农药生物测定基础1.药剂浓度的表示方法:(1)百分浓度(2)百万分浓度(ppm)(3)倍数法(4)波美度(1)百分浓度:分容量百分浓度和质量百分浓度两种。
液体与液体之间配药时常用容量百分浓度。
固体与固体或固体与液体之间配药时多用质量百分浓度。
新增登记和生产许可的农药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原则上统一以质量百分含量(%)表示。
(2)百万分浓度(ppm)ppm:part per million(百万分之…)10-6ppb:part per billion(十亿分之…)10-9ppt:part per trillion(万亿分之…)10-12与“%”一样,ppm、ppb、ppt 不是浓度单位。
但可定义为摩尔比、体积比、质量比或质量体积比等。
(2)百万分浓度:即100万份药液或药粉中含有这种药剂成分的份数,以10-6(ppm)表示,其基本单位为百万分之一。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农药生物测定英文名称: Bioassay of Pesticid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 30学分: 1.5适用对象 : 植物保护考核方式:考试 ( 期末考试占 70%、试验占 20%、平时占 10%)先修课程:《植物化学保护》、《农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杂草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普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
二、课程简介农药生物测定是度量农药对动植物群体、个体、活体组织或细胞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技术,是制药工程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杀线虫剂的室生物测定和大田药效试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掌握各类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杀虫剂的室毒力测定原理、触杀毒力、胃毒毒力、吸毒力、熏蒸毒力、拒食活性等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掌握杀菌剂室孢子萌发法,含毒介质培养法及盆栽试验等的测定方法;掌握除草剂生物测定原理及种子发育、植株生长量、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掌握大田药效试验的设计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四、教学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二)教学容1.主要容:论述农药生物测定的概念、发展历史、农药生物测定的容及地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正确理解生物测定、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了解农药生物测定的发展历史,掌握农药生物测定研究容,领会农药生物测定的地位和作用。
( 三) 课后练习1.查阅资料,了解农药生物测定的现状及主要技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
第二章杀虫剂的生物测定(一)目的与要求:1.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杀虫剂(包括特异性昆虫抑制剂)基本理念和概念和具体方法;2.掌握农药室生物测定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3.熟悉标准目标昆虫的饲养。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农药生物测定英文名称:Bioassay of Pesticid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 30学分:1.5适用对象:植物保护考核方式:考试(期末考试占70%、试验占20%、平时占10%)先修课程:《植物化学保护》、《农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杂草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普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
二、课程简介农药生物测定是度量农药对动植物群体、个体、活体组织或细胞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技术,是制药工程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杀线虫剂的室生物测定和大田药效试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掌握各类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杀虫剂的室毒力测定原理、触杀毒力、胃毒毒力、吸毒力、熏蒸毒力、拒食活性等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掌握杀菌剂室孢子萌发法,含毒介质培养法及盆栽试验等的测定方法;掌握除草剂生物测定原理及种子发育、植株生长量、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掌握大田药效试验的设计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四、教学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二)教学容1.主要容:论述农药生物测定的概念、发展历史、农药生物测定的容及地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正确理解生物测定、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了解农药生物测定的发展历史,掌握农药生物测定研究容,领会农药生物测定的地位和作用。
(三)课后练习1.查阅资料,了解农药生物测定的现状及主要技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
第二章杀虫剂的生物测定(一)目的与要求:1.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杀虫剂(包括特异性昆虫抑制剂)基本理念和概念和具体方法;2.掌握农药室生物测定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3.熟悉标准目标昆虫的饲养。
(二)教学容第一节杀虫剂生物测定的基本概述1.主要容:杀虫剂生物测定的定义、意义和容,杀虫剂生物测定的一般原理和原则。
1、试举例说明农药生物测定在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及其用途农药生物测定是指利用靶标生物(昆虫、蜗类、病原微生物、线虫、植物等)的活体或离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其代谢物等(如酶、蛋白质等)为试材,测试或鉴别生物活性物质的类型、反应症状或其活性大小的一种方法。
简单地说,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就是利用靶标生物等对药剂的反应来鉴别农药毒力或药效的一种技术.农药生物测定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蜻剂)、杀菌剂(杀线虫或抗病毒剂等)、除草剂、杀鼠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的生物测定技术。
它涉及靶标生物、测试物质(药剂)、反应症状及强度、测试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个好的生物测定技术或方法应具备易于操作、结果反应灵敏、重现性好、且使用物质的剂量与反应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农药生物测定技术与农药的使用和开发同时产生,经过长期不懈创新、完善和发展,已经成为研究生理活性物质、靶标生物以及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农药的筛选以及作用特性和应用技术评价等研究之中。
纵观目前农药生物测定的研究概况,室内农药生物测定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创制农药生物活性筛选研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对地球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等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新农药的开发应用给人类社会和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由于新农药开发的难度与费用日益增加,如何利用生物测定技术快速高效地筛选新化合物,并准确评价其生物活性以及应用技术,估测其市场前景及将来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利润额,是决定其创制农药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
利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同一类结构或同一作用类型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的规律〔3AR)以及与靶标作用位点的结合关系,为定向创制新农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化合物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生物活性筛选被称为农药创制的“眼睛”.对新农药开发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研究农药的理化性质、制剂加工类型、加工方法与其生物活性及其安全性之间的关系,为剂型加工和生产应用服务:农药制剂的加工及助剂的选择和应用与其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安全性以及应用技术和田间使用效果密切相关,好的加工剂型与工艺不仅可改善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增加对保护作物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农药生物测定标准
农药生物测定的标准通常是指用于评估农药对生物的毒性效应的参考方法或准则。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农药的使用安全,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最小的潜在风险。
农药生物测定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毒性测定方法: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测定方法,用于评估农药对不同物种的短期或长期暴露的毒性效应。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了不同暴露路径和剂量水平的考虑,以及对动物行为、生理和病理变化的观察。
2. 致畸、致突变和致癌性评估方法:用于评估农药对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潜在毒性,并确定其对基因的突变和突变的潜在致癌性。
3. 生态毒理学评估方法:用于测定农药对非靶标生物(如鱼类、昆虫、蘑菇等)的毒性效应的方法。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了对生物种群和群落的潜在影响的考虑。
4.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物的含量的方法。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了样品准备、提取、纯化和测定的步骤。
5. 毒性数据评估及风险评估方法:用于评估农药毒性数据和相关信息的方法,以确定农药的安全使用水平和潜在风险。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家农药监管机构和国际农药制造商协会等机构制定和颁布。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药生物测定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共同追求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