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要点紫花苜蓿是我区饲养家畜的主要青干草、青饲草,也是农田进行倒茬肥田的主要栽培型多年生豆科牧草,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地方品种丰富。
一、土壤耕作与施肥1、土壤耕作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纤细,顶土能力甚差,苗期生长缓慢;为了获得齐苗和全苗,要求对播种地进行精细的耕作。
秋季整地播种紫花苜蓿的土地,头年于前茬作物收获后,茬地要伏耕或秋耕,并于秋后耙耱镇压,以消灭杂草,蓄水保墒;灌溉地区秋耕后,要冬灌蓄水保墒。
播前整地达到疏松表层,土壤细碎,地面平整。
播后耙耱或镇压。
2、施肥基肥秋耕或播前浅耕时,每亩施有机肥料1500kg-2500kg,过磷酸钙50kg-60kg为底肥。
种肥对土壤肥力低下的,在播种时还要施入硝酸铵2.5kg-4kg,促进幼苗生长。
追肥每次刈割后要进行追肥,每亩需钾肥10kg,或磷二铵4kg-6kg。
二、播种1、选种播种国家或省牧草种子标准规定的1、2级种子。
播种前晒种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
2、接种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地上播种时,要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公斤种子用5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随拌随播。
无菌剂时,用老苜蓿地土壤与种子混合,比例最少为1:1。
3、播种量收草田每亩种1.0〜1.5公斤;干旱或高寒地区,下种量可以略高,以增加20%到50%为宜。
播种深度视土壤水分状况而定,土湿宜浅,土干则深,一般播深2厘米左右。
4、播种时期春播春季土壤解冻后与春播作物同时进行播种,适宜播期4月中下旬至5月初。
春播苜蓿当年生长发育好,产量高。
夏播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时,可在夏季雨后抢墒播种,采用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收草田可单播、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秋播在我区冬小麦种植区,秋季也可播种,但最迟不能超过8月中旬,否则会降低幼苗越冬率。
播种深度视土壤墒情和质地而定,土干宜深,土湿则浅,轻壤土宜深,重粘土则浅,一般1cm-2.5cm。
播种土壤类型:苜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最为良好。
苜蓿的轴根深达 2 米,因此种植苜蓿的地块,地下水位最好在 2 米以下,而且种植苜蓿前一定要打破土壤中的限制层,因为土壤中若有坚硬的土层或岩石层都会阻止苜蓿根系的发育,限制根系从地表以下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土壤pH: 土壤的pH值在6.7以上对苜蓿的生长最有利。
如果土壤pH过低,播种前最好在地表25cm地土层中均匀施用石灰。
接种:在最近 2 年未种过苜蓿的土地中种植苜蓿最好接种根瘤菌,以促进幼苗早一些形成根瘤。
播种时间: 春季和秋季都可播种,但一般秋季的播种效果要好于春季。
要保证苜蓿安全越冬,秋季最晚播种时间最好在0C低温出现前一个月。
北方特别干旱地区雨季播种效果最好。
种床: 平整、紧实、湿润、有肥力的种床最适合苜蓿种子萌发。
由于苜蓿种子较小,整地一定要精细,以保证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
将苜蓿直播在留有谷物残茬的地里或在风沙比较大的地区将大麦作为保护作物都可行,但要求有较高的播种技术。
播种量: 一般情况下每亩地播种 1.0—1.2 公斤,土壤条件不好时可加大到2公斤/ 亩,要确保每平方米至少有425株幼苗。
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条播,行距为15—30厘米,在壤土上播种深度为5—12 毫米,而在沙性土壤上可将播种深度增加到25 毫米。
毒害性:不要在出苗不好的苜蓿地里行进补种,因为旧的根系分解时会释放出有毒物质阻止苜蓿种子萌发。
品种选择1、分枝密集、细茎、多叶型的苜蓿,FD=8。
2、抗热性好,在夏季炎热的地区生长良好。
3、根颈低,对放牧和频繁刈割有非常好的适应性。
4、能适应酸性或碱性较强的土壤,抗重金属毒害的能力较强。
5、对瘠薄的土壤,土质粘重或干旱及土层非常薄的土壤有很强的适应性。
6、对蚜虫和广谱性的苜蓿病害有良好的抗性。
利用在现蕾期刈割,按每头奶牛8—10平方米标准,分片分区域轮流刈割,和其它饲料混合,直接饲喂奶牛。
在高产期,产量多,有剩余鲜草,可加工厂成优质青干草,用于冬春季补饲。
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王亭;刘思琦;白高娃;李懿洲;叶鹏;张晓英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
【年(卷),期】2024()5
【摘要】紫花苜蓿是我国优良牧草之一,在发展草原畜牧业中,紫花苜蓿种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文概述了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现状,总结研究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受播种、灌溉、施肥,以及杂草和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的影响。
紫花苜蓿种子生产要选择气候相对温暖、降水少、日温差大、灌溉条件良好和光照充足的地区进行,科学施用氮、磷、钾肥,积极防治病虫害,重视杂草清理,及时收获,方可保证高产。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王亭;刘思琦;白高娃;李懿洲;叶鹏;张晓英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4
【相关文献】
1.天水紫花苜蓿芽生产技术要点
2.雁门关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关键技术
3.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4.紫花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
5.晋苜1号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和方法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的牧草植物,其种植技术和方法对于牧草生产的成功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和方法。
1.地块选择紫花苜蓿生长喜欢温暖而湿润的环境,对土壤有一定的选择性。
最适合紫花苜蓿生长的土壤为砂质土壤或砂质壤土,排水性好,保水能力强。
避免选择重土壤或酸性土壤地块。
同时,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块也是很重要的。
2.土壤准备在种植紫花苜蓿之前,应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和准备。
首先,根据土壤酸碱度进行pH调节,保持在6.0-7.0之间。
其次,进行土壤深翻,松土,以提供充足的通风和排水性。
3.种子选择和播种紫花苜蓿的种子选择非常重要。
应选择高品质、高存活率和耐逆性强的种子。
选购时可以查看种子的生产日期和主要指标,选择符合要求的种子。
紫花苜蓿的播种时间一般是在春季或秋季。
播种量一般为每亩4-5公斤,播种方法可以采用撒播或穴播。
4.施肥和保湿种植紫花苜蓿需要适当的施肥和保湿工作。
在播种后的7-10天内进行一次基础施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给苜蓿幼苗生长。
同时,保持土壤湿润,提供充足的水源供苜蓿生长。
5.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紫花苜蓿的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工作。
对于过于密集的苜蓿,需要适时修剪,保持植株之间的距离。
苜蓿还需要定期除草和除虫,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常见的苜蓿病虫害包括虫害、霜霉病、根瘤病等。
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
6.收割和利用紫花苜蓿的一般收割期为开花期。
当苜蓿75%-80%的植株开花时,适时进行收割。
收割后的苜蓿可以作为饲料供牲畜食用,也可以进行干燥和加工,制作成紫花苜蓿干草。
总结起来,种植紫花苜蓿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土壤准备、选择好的种子、适时施肥和保湿、管理和防治病虫害以及适时收割和利用。
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质量,对于牧草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紫花苜蓿种子的生产技术汇报人:日期:•紫花苜蓿概述与价值•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技术•紫花苜蓿种子收获与加工目录•紫花苜蓿种子贮藏与运输•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01紫花苜蓿概述与价值紫花苜蓿的根为直根系,主根发达,根系入土深,能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根茎叶茎直立或斜生,表面有棱纹,株高因品种而异,一般为几十厘米至两米不等。
叶为三回羽状分裂,头状花序球形,花朵为黄色或黄绿色,花期在5-10月之间。
030201紫花苜蓿的形态特征紫花苜蓿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现在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分布,尤其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紫花苜蓿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性较强,能在零下20多度的低温下生存。
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为佳。
紫花苜蓿的分布与生长环境生长环境分布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的牧草,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特别是蛋白质含量较高,能满足家畜的营养需求。
营养价值紫花苜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作为饲料用于养殖业,同时也可以作为绿肥和生态修复植物。
此外,紫花苜蓿还可以提取生物碱、皂甙、黄酮类物质等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
经济价值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02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技术选择健康、无病虫害、产量高的紫花苜蓿品种。
种子选择对种子进行筛选、清洗、消毒等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性。
种子处理种子选择与处理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采用条播、穴播或撒播等方法进行播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
播种方法控制播种深度,一般为2-3厘米,以确保种子能够顺利发芽。
播种深度播种技术与方法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除草、浇水、施肥等田间管理,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
病虫害防治密切关注紫花苜蓿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03紫花苜蓿种子收获与加工收获时间紫花苜蓿种子一般在盛花期后2-3周进行收获,具体时间取决于气候和土壤条件。
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技术
种子田的选择
选择种子田时,必须首先考虑气候条件,其次要考虑土壤条件。
应该选择
开阔、通风、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力适中、灌排方便、杂草较少、不受畜禽
危害和利于昆虫传粉的地块,种子田不同品种间隔距离应在800米以上。
种子的选择
播种所用种子必须具有较高的成熟度、饱满度和纯净度,生活力强,具有
良好的发芽能力,真实可靠,无病虫害,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一级种子或原种。
播种技术
播种是苜蓿种子生产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具有较为严格的季节性。
为了不
误农时,保证苗全苗壮和种子的优质高产,必须认真把好这一关。
苗床准备
苜蓿种子小,顶土能力差,难出苗,播种前必须精细整地,保持土壤墒情,
遇干旱应提前灌水。
播种时间
紫花苜蓿属于长日照植物,我国北方气温较低,风大干旱,春播易失败。
一般采用夏季雨后抢墒播种,以5月~7月初为宜,过迟不利于苜蓿越冬。
有灌
溉条件的可春季播种。
播种量
用于种子生产的播种量比用于牧草生产的播种量要少。
根据行距的不同,
播种量不一致,一般播量为6千克~7.5千克/每公顷。
播种方法
苜蓿种子田多采用条播,行距一般采用65厘米~70厘米。
通常认为宽行
播种比窄行的种子产量高,这样行距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通风,接受阳
光,使植株生长粗壮,不易倒伏,并形成许多生殖枝,结实率提高。
田间管理
在苜蓿生长发育期间,合理管理,适时适量追肥与灌溉,保证良好的水分
和养分供应,对于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殖枝数目,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
单位土地面积的种子产量和种子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间苗
进行种子生产,要有合理的田间密度,仅控制好播量是不够的,还要间苗。
苜蓿生长10厘米~15厘米时即可间苗,一般株距30厘米~45厘米,种子产量最
高。
施肥
播种时施磷酸二铵每公顷150千克~225千克。
现蕾期结合灌溉,追施磷酸
二铵每公顷45千克~75千克、硫酸钾每公顷45千克和硼砂(硼化钠)每公顷10
千克~20千克。
灌溉
应结合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及地区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灌溉。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分别于越冬前、返青后、现蕾期灌溉。
去杂去劣
在开花前及时去杂去劣,拔除异株。
人工辅助授粉
苜蓿是异花授粉植物,其自交授粉率一般不超过2.6%,需要外力授粉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苜蓿授粉有人工辅助和昆虫传粉两种方式。
人工辅助授粉是指没有昆虫或昆虫较少,和天气等状况不利于昆虫活动时,采用两个人拉一根绳子来回走动,靠外力振动将花瓣弹开,起到授粉的作用。
蜜蜂、切叶蜂是苜蓿的主要昆虫授粉者,切叶蜂对紫花苜蓿花柱的打开和传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一次采花都能引起花的张开和异花传粉,一般每亩苜蓿种子田应配置2000只~3000只蜂,经授粉后的种子产量可提高1倍以上。
病虫害防治
应注意及时防治田间病虫害,可用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也可二者兼用。
种子的收获
种子的收获
收获时间苜蓿一般开花延续日数40天~60天,种子成熟不一致。
当
70%~80%荚果变成褐色时应及时收割。
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种子时,一般在完熟期(90%以上荚果变成褐色时)进行收割。
收获方法可人工收割或机械收割。
人工或机械割倒晾晒,当叶片水分下降12%~18%时,用联合收割机捡拾或人工运回进行碾压、脱粒。
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时,在收割前植株要进行干燥处理,喷洒干燥剂,3天~5天后待叶片和荚果含水量降15%~20%以下时,即可收割。
种子入库前的准备
干燥处理由于刚收获的种子含水量高,易受到生物和昆虫的危害,因此种子储藏前必须经过干燥处理,使种子含水量在安全含水量以下(12%)。
自然干燥是利用日光暴晒、通风、摊晒等方法降低种子含水量;机械干燥是指在潮湿地区和大规模生产单位可利用通风干燥法和加热干燥法。
种子清选刚收获的种子常夹杂有各种杂质(茎叶碎片、砂石、灰土等)及破碎、瘪小的种粒,为此需要对种子进行清选。
种子清选的方式有表面特征筛选、风筛清选、比重清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