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内会诊制度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为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会诊质量,特制订会诊制度和会诊流程如下:一、会诊分类:按范围分:会诊分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按急缓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急会诊要求10分钟之内到位,普通会诊不超过48小时完成。
二、会诊人员资质:正常上班时间,急会诊要求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普通会诊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非正常上班时间均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
三、会诊工作流程1、科内会诊:由患者的经治医师所在的医疗小组提出,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组长签字,报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签字,由科室主任(或被授权的副主任)组织,少于三个人员(不包括三个)参加的会诊,按单人会诊书写会诊意见,三个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形式书写会诊意见。
2、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治疗小组长及科室主任签字后送达被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或被申请会诊人,由被申请科室主任安排合适的人员(或被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诊任务。
3、院内大会诊:院内普通大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经治疗小组组长和科主任(或被授权的副主任)签字后送医务科,医务科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完成会诊。
4、院外会诊:院外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经治疗小组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与相关医院联系后再确定会诊时间,完成会诊任务。
四、会诊文书书写要求:所在会诊均要在提出会诊当日在临时医嘱上书写会诊医嘱,小会诊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会诊申请单,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单下方会诊意见栏书写会诊意见,并签名。
书府会诊的日期、时间、经治医师要把会诊意见在会诊完成后的当日或次日的病程记录中记录;大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书写在疑难病历讨论记录本中,经治医师要在会诊当日或次日把会诊总结性意见作为会诊病程记录单独一段书写,该次病程记录的标题要写会诊记录。
五、被会诊患者所在科室的经治医师要在该患者治疗转归(转院、出院)后将会诊的及时性、有效性及病人的病情诊治情况告知相关科室或相关医师,由医务科组织的大会诊要将书面反馈意见报医务科,医务科每季度对各科室会诊的反馈意见汇总后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医院急诊会诊制度为了提高急诊科的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急诊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制定本急诊会诊制度。
一、会诊目的1. 确保急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
2. 提高急诊科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
3. 促进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
二、会诊范围1. 急诊科内会诊:急诊科内部各专业组之间的会诊。
2. 急诊科间会诊:急诊科与其他科室之间的会诊。
3. 跨院会诊: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会诊。
三、会诊流程1. 急诊科内会诊:(1)由首诊医师提出会诊申请,填写会诊申请单。
(2)会诊申请单经急诊科主任审批后,通知相关专业的医师进行会诊。
(3)会诊医师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会诊地点。
(4)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及时反馈给首诊医师,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2. 急诊科间会诊:(1)由急诊科主任或其他指定人员提出会诊申请,填写会诊申请单。
(2)会诊申请单经医务科审批后,通知相关科室的主任或指定人员。
(3)被邀请科室的主任或指定人员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组织相关医师进行会诊。
(4)会诊结束后,会诊科室的主任或指定人员应将会诊意见及时反馈给急诊科,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3. 跨院会诊:(1)由急诊科主任或其他指定人员提出会诊申请,填写会诊申请单。
(2)会诊申请单经医务科审批后,通知相关医疗机构的联系人。
(3)被邀请医疗机构的联系人应在规定时间内组织相关医师进行会诊。
(4)会诊结束后,会诊医疗机构的联系人应将会诊意见及时反馈给急诊科,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四、会诊原则1. 及时性:会诊应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进行,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2. 专业性:会诊应由相关专业或科室的医师进行,以确保会诊意见的专业性。
3. 协作性:会诊过程中,各专业或科室的医师应相互协作,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4. 保密性:会诊过程中,医师应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患者的隐私信息。
五、会诊记录1. 会诊过程中,会诊医师应认真记录会诊意见和治疗方案。
医疗会诊管理制度模板会诊是临床医疗工作中集思广益,发扬学术民主,共同解决病人诊疗问题的重要措施,病人在诊断、治疗上有困难或涉及其他专业问题需要专科协助解决时,应及时____会诊。
为了让会诊工作更加规范,特制定如下会诊管理制度。
一、科内会诊:本病区或本科内的会诊。
由主治医师提出,经床位分管主任同意后,召集本病区或本科室的医护人员参加(亦可结合疑难病例讨论会进行)。
二、科间会诊:1.在本专科领域内对病人的诊治有困难,需要相关学科协助的,可提出科间会诊。
2.急会诊:应邀科室应在接到会诊邀请后____分钟内前往会诊;普通会诊。
应邀科室应在接到会诊邀请后____天内前往会诊;严禁电话会诊。
3.科间会诊原则上由各科住院总医师负责完成,并做好会诊的登记工作,如碰到较为疑难的会诊,或同一病人经两次会诊后仍未明确诊治意见的,住院总医师应立即如实地汇报科主任,由科主任安排副主任以上医师处理;住院总医师不在岗期间,会诊原则上由科室当天的第二值班医师负责完成。
4.住院病人的普通会诊由主治医师提出,经床位分管主任同意后,由床位医师填写会诊邀请单。
会诊单上应详细写明患者的病情、邀请会诊的目的和要求,由主治医师盖章确认后送至被邀请科室。
被邀请科室医师前来会诊时,必须有分管的床位医师陪同,以便共同讨论。
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按规定格式记录在会诊单上,床位医师也应及时将会诊意见记录在病程录中。
5.住院病人的急会诊由主治医师提出,经床位分管主任同意后,可直接____被邀请科室,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按规定格式记录在会诊单上。
夜间急会诊必须经二班医师同意后,方可提出邀请。
6.急诊病人的急会诊由急诊当班医师提出,经主班医师同意后,可直接____被邀请科室。
三、全院疑难、危重病例会诊:1.住院病人病情诊断有困难或病情危重需要他科协助诊治的,可提出全院会诊。
全院会诊由床位分管主任提出,经科主任同意后,由床位医师填写会诊邀请单。
科内会诊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科室医疗服务质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确保患者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特制定本科内会诊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科室所有医务人员。
三、会诊类型1. 常规会诊:对本科室常见病例进行讨论,提高诊疗水平。
2. 疑难病例会诊:对本科室遇到的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寻求最佳治疗方案。
3. 重大病例会诊:对本科室遇到的严重病例进行讨论,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 特殊病例会诊:对本科室遇到的特殊病例进行讨论,积累经验,提高诊疗能力。
四、会诊流程1. 申请会诊:由主管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会诊申请,填写会诊申请单,注明会诊病例的基本信息、会诊目的和会诊时间。
2. 会诊通知:科室负责人收到会诊申请后,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参加会诊。
3. 会诊准备:申请会诊的医师需提前准备好病例资料,包括病史、检查报告、影像资料等,以便会诊时讨论。
4. 会诊召开:会诊由科室负责人主持,申请会诊的医师介绍病例,其他参会人员积极发言,共同讨论。
5. 会诊记录:会诊结束后,由专人整理会诊记录,包括会诊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讨论内容、结论和建议等。
6. 会诊执行:根据会诊结论,申请会诊的医师负责执行相关治疗方案,并追踪患者病情变化。
五、会诊要求1. 参会人员应准时参加会诊,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请假。
2. 参会人员应充分准备,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
3. 会诊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遵守医疗伦理。
4. 会诊记录应真实、完整,反映会诊过程和结论。
六、会诊制度考核1. 科室定期对会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将对参会人员的出勤、发言质量、执行会诊结论等方面进行评价,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3. 对会诊制度执行不力的医师,将进行约谈、培训等措施,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七、会诊制度修订本制度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定期修订,以适应医疗发展的需要。
修订后,科室所有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
通过以上科内会诊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本科室医疗服务水平,促进科室内部学术交流,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会诊的制度(6篇)会诊的制度(通用6篇)会诊的制度篇1一、科内会诊:对本科内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好处的病例,由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本科有关医务人员参加,进行会诊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统一诊疗意见。
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并分析诊疗状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
二、科间会诊:是指医院各科室因医疗需要而要求某一个科室给予的会诊。
1、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并填写会诊单,本医疗组主治及以上医师审查签字。
应邀医师务必为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一般会诊在两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
2、会诊医师不能确诊或遇到不能处理的问题,应主动请本科上级医师再次会诊。
请会诊科室医师认为会诊未能确诊时,也可主动提出再次请会诊医师的上级医师会诊。
3、同一科室会诊同一病人两次以上仍不能解决诊疗问题,原则上应由科室正副科主任会诊,并不得再收取会诊费。
4、超过5个专业及两次本专业会诊未能解决问题时及时申请全院会诊。
5、医务处有权指定有关会诊医师,被指定的会诊医师,应以抢救患者为第一原则,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三、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务必随请随到。
急救时应在接到邀请会诊的通知(电话)楼内5分钟内,楼间10分钟内到达急救现场。
会诊时,申请医师务必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
四、全院会诊:是指由科室根据病情需要或患者与家属自己提出的要求医院组织相关科室参加的群众会诊。
1、需要全院会诊的病例,原则上先由全科讨论,如仍不能确定诊断或治疗时,可向医务处提出申请。
申请时应填写患者基本病情、会诊理由、要求解决的问题及所邀请的会诊科室,经科主任审查签字后上报医务处,医务处同意,确定会诊时间,再由医务处具体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会诊一般由科主任主持,医务处主管人员参加。
2、参加会诊医师务必是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
五、派出会诊:请会诊的医院务必持盖有该院医务处公章的介绍信、会诊单与医务处联系,并办理会诊手续。
医务处根据会诊要求,通知科主任安排会诊医师。
会诊工作制度是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针对疑难病例、复杂病情或跨学科疾病,通过组织相关科室和专业人员进行集体讨论、分析、评估和决策的一种协作模式。
会诊工作制度的流程如下:一、申请会诊1. 凡遇疑难病例、复杂病情或跨学科疾病,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应及时申请会诊。
2. 会诊申请应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会诊目的与要求等。
3. 申请单需经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后,送达被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或被申请会诊人。
二、会诊安排1. 科内会诊:由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或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会诊人数少于三个(不包括三个)的,按单人会诊书写会诊意见;会诊人数三个以上的,按疑难病历讨论形式书写会诊意见。
2. 科间会诊:被申请科室主任安排合适的人员(或被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诊任务。
一般要在2天内完成会诊,并写会诊记录。
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人,可到专科检查。
3. 急诊会诊:病情特别紧急的会诊,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并在会诊单上注明急或特急字样。
应邀科室应在一小时内派医师前往,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会诊。
4. 院内大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5. 院外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由医务科与相关医院联系后再确定会诊时间。
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方科主任主持。
三、会诊讨论1. 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并分析诊疗情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
2. 会诊医师应针对患者病情,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共同研究治疗方案。
3. 会诊医师应以对病人完全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病历上。
四、会诊结果1. 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根据讨论结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将会诊意见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
2. 会诊结果需纳入患者病历,作为诊疗的重要依据。
3. 会诊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不足,应及时向相关科室或部门反馈,以便改进和提高诊疗质量。
医院会诊制度范文一、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二、科间会诊。
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
一般会诊应邀医师要在____小时完成,并写会诊记录。
会诊医师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会诊时必须对病人进行体检及查看相关检查报告。
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以避免专业设备仪器搬运。
三、急诊会诊。
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
院内医师必须____分钟内到达。
四、科内会诊。
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五、院内会诊。
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股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股要有人参加,并报告分管院长,提出最后处理决定。
六、院外会诊。
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填写申请单,经医务股同意,并派员参加,必要时并报院领导批准,由医务办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
会诊由申请科主任负责____。
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
个别情况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七、科内、院内、院外的____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
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由医务股____,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____实施。
医院会诊制度范文(二)一、会诊主要是解决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凡遇下列情况应及时申请会诊:疑难危重病例需要有关科室协助诊治;危急病人需要及时抢救;重大手术前因病情复杂,涉及专科知识需要提供咨询或协助;医疗纠纷需要分析判断;错收病人或有合并症,需要转科治疗等。
二、科间一般会诊(平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主治医师决定,填写会诊申请单,提出会诊要求和目的,送往会诊科室。
应邀科室会诊医师应是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急诊会诊可由经治医师申请,在会诊申请单上注明“急”字,特别紧急或抢救性会诊可用电话邀请,应邀科室会诊医师可以是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
实习进修医师一律不得单独应邀会诊。
规范会诊流程的管理及考核规定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会诊流程,落实会诊制度,保障医疗连续性、及时性,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会诊流程(一)科内会诊由患者的经治医师所在的医疗小组提出,报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由科室主任组织安排,被邀请会诊医师一人的,由主管医师根据会诊意见书写会诊记录,被邀请会诊医师两人以上的,作为疑难病例讨论管理。
(二)、科间会诊1、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同意后(紧急情况可以先发出申请,在告知上级医师),由主管医师认真填写会诊申请单,下会诊医嘱。
2、申请会诊医师认真填写会诊登记,送达会诊申请单到应邀会诊科室(也可以电话联系)。
3、会诊单送达应邀会诊科室由应邀会诊科室总住院医师或邀请会诊医师在会诊登记本上签字。
4、会诊医师接会诊单或电话按我院医疗核心制度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会诊24小时,急会诊10分钟)完成会诊并在会诊登记本上签字。
5、医疗组根据会诊情况制定治方案,主管医师病程记录上完成会诊记录。
急诊会诊可以电话通知,也可书面通知。
会诊医师在接到电话或书面通知后应在十分钟内赶到并进行会诊处理。
(四)、全院会诊1、对需要全院会诊的病例,由请会诊科室科主任提出。
2、由请会诊科室提前1天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拟邀请科室、会诊时间报医务科(急会诊可电话报医务科)。
3、医务科对确定需要全院会诊的,根据病情摘要、会诊目的、拟邀请科室、会诊时间,在内(外科)总住院医师、请会诊科室科主任、大内(外)科主任、医务科医疗干事、医务科科长、院领导中确定会诊主持人,并通知有关会诊人员按时参加会诊。
4、请会诊科室科主任组织本科室有关人员参加会诊。
(五)、请院外会诊1、请会诊科室科内讨论。
2、请会诊医师向患者或患者家属说明会诊目的、会诊费用,征得患者或患者家属同意。
3、请会诊科室科主任提出书面申请,并与会诊邀请函一同报医务科审批。
4、医务科与应邀请医院联系会诊。
5、院外专家到医院会诊。
(五)、我院外出会诊按照我院《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执行。
会诊制度凡遇疑难、不能及时确诊和准确治疗处理的病例,要及时申请会诊。
医疗会诊包括:科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急会诊、院内会诊、院外会诊、远程医学会诊等。
一、科内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二、科间会诊住院患者病情超出本专业范围,需要其他科室协助诊断与治疗者可申请其他科室或专业会诊,即科间会诊。
(一)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后填写“会诊通知单”,写明患者诊断、病情,并由上级医师审查,由本科医护人员送达应邀科室;同时,主管医师需在会诊记录中简要载明患者病情、诊疗经过、申请会诊理由及目的等内容。
(二)“会诊通知单”须由应邀会诊科室的医护人员接收,并及时通知相关医师。
应邀会诊科室应派主治以上医师在24小时内完成(点名会诊可在48小时内完成)。
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三)会诊时,申请科室要主动介绍病情,并安排医师陪同会诊。
会诊后,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将会诊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
(四)应邀参加会诊的医师须全力配合,积极提供有助于诊断和救治的意见和建议,会诊结束后即刻完成会诊记录。
会诊记录要记录详细、字迹清晰可辨,严禁应付、推诿。
(五)申请会诊科室可申请点名会诊,应邀会诊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派出点名邀请的医师前往会诊。
如被点名医师在会诊期限内确不能前往时,被邀科室要主动与邀请科室联系、协商,经邀请科室同意后改由其他医师代为会诊。
(六)对病情复杂或两次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或确定治疗方案者,会诊医师应报告上级医师或要求上级医师前往会诊。
三次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或确定治疗方案者,应向科主任提出申请院内会诊或院外会诊的要求。
三、院内急会诊院内急会诊必须在10分钟内到场,不能以任何理由或借口延误会诊。
四、院内会诊(一)对需要多科共同协作的如:病情危重、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某些特殊患者等须进行院内会诊。
(二)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后,商定会诊时间。
会诊制度及流程一、科内会诊对本科内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所有病例,都可由主治医师主动提出,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召集本科有关卫生技术人员参加,进行会诊讨论,以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诊疗意见.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并分析诊疗情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二、科间会诊(一)门诊会诊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会诊或转专科门诊者,须经本科门诊年资较高的医师审签,由病人持诊疗卡片和门诊病历,直接前往被邀科室会诊。
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诊疗卡或门诊病历上,并同时签署全名;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病人可回转给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
(二)病房会诊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所见、以及初步诊断、会诊目的与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
主治医师签字后,及时送往会诊科室。
被邀请科室按申请科的要求,派主治医师或指定医师据病情在24小时内完成会诊。
会诊时经治医师应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表示对被邀医师的尊敬。
会诊医师应以对病人完全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病历上。
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病例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作出诊疗并提出具体意见,供兄弟科室参考。
对待病人不得敷衍了事,更不允许推诿扯皮延误治疗。
申请会诊尽可能不迟于下班前一小时(急症例外)。
三、急诊会诊对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的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
在特别情况下,可电话邀请。
会诊医师应10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
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
院内会诊疑难病例需多科会诊者,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邀请有关医师参加.一般应提前1-2天将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及邀请会诊人员报医务科.医务科确定会诊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
会诊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主持,医务科参加。
3、急诊会诊:
经治医师开写会诊医嘱,填写会诊单,及时发送给被邀请科室;护理人员电话通知被邀请科室,被邀请科室护理人员及时通知值班医师,必须随叫随到,10分钟内到达现场,并在会诊结束后即刻(30分钟内)完成会诊记录。
经会诊需要转科治疗的患者,应在患者病情允许移动的情况下进行,但在转入前应邀会诊科室应指定相对固定的医师协助患者所在科室的治疗。
危重抢救患者原则上不转科。
(二)院内会诊
、属以Array
地点、记录另立专页归入住院病历。
3.2、被邀会诊医师:视情况提前诊察患者,阅读病历摘要,进行充分准备。
3.3、医务科:派专职人员参会,协调会诊中出现的问题。
4、相关问题说明
4.1、院内大会诊有利于提高全院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是一种便捷有力的教学手段,欢迎各级医护人员,实习、进修人员积极参加。
4.2、院内大会诊主持人应为申请科室主任。
4.3、无特殊情况,院内大会诊应安排在工作日的下午。
、院Array
诊。
8、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邀请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将该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诊治。
9、会诊结束后,医师应当在返回本单位2个工作日内将外出会诊的有关情况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和医务科。
10、会诊施行手术治疗要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规定,特殊诊疗技术项目应在获得批准
后方可进行。
12、
13
13.1
13.2
13.3
14、
15
确定会诊时间。
应邀医院应指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前往会诊。
会诊有申请科主任主持。
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患者到院外会诊。
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六) 门诊间会诊:
由本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提出,门诊管理部门负责协调,被邀请科室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承担,尽可能在当日完成。
(七)护理会诊:
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需其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的患者,由护士长向护理部
提出会诊申请,护理部负责会诊的组织协调工作,护理会诊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48小时,紧急会诊及时执行,会诊地点设在申请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