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及交通平面设计及线性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7.16 MB
- 文档页数:51
一、道路平面线型概述一、路线道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构成的三维实体。
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平面图: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纵断面图:沿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图,再行展开。
横断面图: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
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
分解成三步:路线平面设计: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路线纵断面设计: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路线横断面设计:研究路基断面形状与组成的过程。
二、汽车行驶轨迹与道路平面线形(一)汽车行驶轨迹行驶中汽车的轨迹的几何特征:点击☞工程资料免费下载(1)轨迹连续:连续和圆滑的,不出现错头和折转;(2)曲率连续: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的值。
(3)曲率变化连续: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的值。
(二)平面线形要素行驶中汽车的导向轮与车身纵轴的关系: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基本线形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二、直线一、直线的特点1.优点:①距离短,直捷,通视条件好。
②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③便于测设。
2.缺点①线形难于与地形相协调②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
③易超速二. 最大直线长度问题:《标准》规定: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
德国:20V(m)。
美国:3mile(4.38km)我国:暂无强制规定景观有变化≧20V;<3KM景观单调≦20V公路线形设计不是在平面线形上尽量多采用直线,或者是必须由连续的曲线所构成,而是必须采用与自然地形相协调的线形。
采用长的直线应注意的问题: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易导致高速度。
(2)长直线尽头的平曲线,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性能(3)直线应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组合,视觉缓和。
(4)植树或设置一定建筑物、雕塑等改善景观。
城市道路规划与交通工程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已成为每个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城市道路规划与交通工程设计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城市道路规划的必要性城市道路规划是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城市化进程中,道路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的规模、人口密度以及交通需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可以优化交通布局,缓解交通压力,降低拥堵程度。
城市道路规划还涉及到土地利用和景观设计。
通过合理规划道路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尽量减少对耕地等宝贵资源的占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绿化、景观设计等方式,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居民的美好感受。
二、交通工程设计的重要性交通工程设计是指根据城市道路规划的要求,具体设计交通设施的布局、道路线型、标志标线等。
交通工程设计直接关系到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对于城市道路而言,交通工程设计决定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流量,直接影响到交通的顺畅度。
例如,在交通繁忙地区,合理设计道路的车道数、宽度等,可以提高车辆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压力,减少等待时间。
此外,交通工程设计还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相应的标志标线设置。
合理的标志标线设置能够引导和规范驾驶员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三、统筹考虑道路规划与交通工程设计在实际工程中,道路规划与交通工程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道路规划提供了基础,而交通工程设计则是具体实施的手段。
首先,道路规划要充分了解交通状况和需求,提前规划好未来的道路布局,基于此进行交通工程设计。
不仅要考虑到现有交通问题,还要预测未来交通需求的增长趋势,制定合理的长远规划。
这样可以避免日后频繁进行交通设施的改建和扩建,节省资源。
其次,交通工程设计要紧密与道路规划结合,充分考虑道路的使用效率和交通流量。
交通工程设计要根据道路规划确定的框架,合理布置道路的车道数、宽度、转弯半径等,确保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方案1、平面标准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推荐半径值。
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圆曲线最小半径平曲线由圆曲线及两端缓和曲线组成,平曲线长度与圆曲线长度应大于或等于下表的规定值。
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直线与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之间应设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缓和曲线长度最小长度应符合下表规定值。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最大超高横坡度的规定见下表最大超高横坡度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并应设置加宽缓和段。
2、设计速度①各级道路的设计速度如下标准进行选择:各级道路的设计速度②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辅路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0.4倍~0.6倍。
③在立体交叉范围内,主路设计速度应与路段一致,匝道及集散车道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 0.4倍~0.7倍。
④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 0.5倍~0.7倍。
*道路路拱车行道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型路拱,车行道横坡设计一般取1.5%,人行道横坡设计一般取1.5%。
*道路交叉标准①保障交通安全,使交叉口车流有序、畅通、舒适,并应兼顾景观。
②兼顾所有交通使用者的需求,处理好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③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分期建设时,应近远期结合。
④综合考虑交通组织、几何设计、交通管理方式和交通工程设施等内容。
⑤除考虑本交叉口流量、流向以外,同时分析相邻或相关交叉口的影响。
⑥改建设计应同时考虑原有交叉口情况,合理确定改建规模。
*平面交叉平面交叉口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并符合下列规范规定:①平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
②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