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政府再造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54
政府再造,公民社会浪潮与中国公共组织改革李宝元摘 要:公共组织是在社会公众隐含的、疏散的、泛化的委托授权下,作为单一的、长期的、非市场选择性的代理组织存在和运作的。
政府公共组织 与 民间公共组织 是两种基本的公共组织形态。
现代公共组织变革与整合的基本趋向,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市场化、民营化的 政府再造 ,积极培育 公民社会 ,来建立 小政府,大社会 的公共治理模式。
关键词:公共组织 政府公共组织 民间公共组织 政府再造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04)05-027-04一、政府再造与公民社会的兴起:现代公共组织变革与整合的大趋势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看,任何经济社会中,都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资源:一种是具有 私人品 (Private Goods)性质的资源,这种资源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其配置或交易活动不影响第三者或更多其他人,而只与相关联的直接交往对象有平等互利的关系,通常采取两两对等的市场交易方式或规则来进行,因而一般称作 私人领域 (Private Sphere);另一种是具有 公共品 (Public Goods Bad s)性质的资源,它在消费上不具有排他性或竞争性,其交易活动或关系涉及第三人或更多人的利益,即具有 外部性 影响,所以通常称作 公共领域 (Public Sphere)。
在公共领域,因为涉及公众的利益,其资源配置和有关决策 按道理 要在全体社会成员或相关成员 一致同意 的前提下进行 公共选择 。
但是在一个很大群体中(如一个民族国家中)要达到 一致同意 的决策目标,成本会很大或很困难,以致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所以就在社会成员的 互动 中产生了代表公共利益行使决策,或受社会公众委托而代理提供 公共品 或公共服务供给的机构即 公共组织 (Public Organization)。
公共组织与企业、家庭等私人组织(Pr-i vate Organizati on)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与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对象(公民、社会公众、社区成员)之间不是市场交换关系,而是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独特之处在于,公共组织是在社会公众隐含的、疏散的、泛化的委托授权下,作为单一的、长期的、非市场选择性的代理组织存在和运作的。
“三农”问题摘要:建设服务型和回应型政府是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再造的重要价值取向,传统政府管理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自利倾向以及政府行政成本软约束制约了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作用的发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再造需要重组政府行政流程、创新行政管理机制、建设符合新农村建设的积极行政文化。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再造;改革Abstract:Building the service-oriented and respon-sive government is the main value orientation of reengineering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but traditional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official self-interest and soft constraints of administrative cost have restrict-ed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so reengineering govern-ment should reorganize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inno-vat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 positive administrative culture.Keywords: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reengineering government;reform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再造的价值取向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型政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逻辑体系,包含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方面的服务基本内容,其本质是政府体制改革为农村服务的基础性工程,是以人本理念指导政府职能转变,致力于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绩效的全新政府范型。
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有感(2011-12-13 22:46:52)转载▼标签:杂谈【摘要】无缝隙政府是我们正在经历着的这场静悄悄的公共管理革命的主要原因和特征,同时也是由生产者社会向顾客社会转变的一种反应。
本书用来自各级政府的管理之中,详述了再造的步骤,说明了政府再造过程中怎样评估、设计,怎样克服阻力,怎样实施根本性的变革,揭示了无缝隙政府不是全盘推翻现有的行政运作程序,不是以部门、职能为导向或以数量、规模为导向,而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
【关键词】无缝隙组织流动性政府再造再造《无缝隙政府》作者林登是维吉利亚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规划项目的指导者,哲学博士,联邦行政学院的高级成员,拉斯·林登协会的负责人。
拉塞尔·M·林登一直以来研究美国和日本的创新性组织。
林登的教学研究主体是自我管理团队,过程再造,团队建设,变革的实施,以及公务员、民选官员和任命者之间的关系。
他所研究的这些系统性知识也为本书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世纪中期以前占绝对主导地位,与顾客保持这密切联系的个性化的商业和政府组织,在工业化模式的影响下,逐渐按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的分工原则设计组织,发展成为大规模的、非人性化的、分割官僚机构,并以各种各样的划分为特征:劳动力的划分、管理层次的划分、专家的划分、生产者和顾客的划分等。
这一系列的特征均符合了同一时期的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1856-1915)为代表所提出的科学管理方式。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科学管理法将各项工作拆分成细小的部分,并将每部分标准化教与工人,让工人只重复同样的标准工作。
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
在过去近两个世纪里,官僚机制的确有着无可厚非的优点提高着工作效率,,与一个生产者导向的社会所要求集权的、划分明显的组织体系相适应。
《公共管理学》课程介绍公共管理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or Public Management)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课程。
在西方,它源于20世纪初形成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学,后于70年代末期开始因受到公共政策和工商管理两个学科取向的强烈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
如今它已经融合了公共政策、公共事务管理等多个学科方向。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研究公共管理问题。
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更强调定量分析工具的运用;②研究利益关系问题。
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展开对公共机构与其它社会机构(各类企业和公共组织等)以及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的对象,除了政府组织管理外,还包括一般的社会公共组织、公益性组织或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的管理问题;它涉及的主题众多,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外部性、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等等。
本课程的结构分为十一章,其中前八章主要是论述公共管理学基础原理与基础知识,各章节安排的思路依次是: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扼要回答什么是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变迁”来回答公共管理学从哪里来?第三章“公共组织与公共管理”来回答管理者是谁?第四章“政府职能与政府失灵”来回答应该如何管理?第五章“公共政策”来回答怎样进行管理?第六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七章“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管理”来回答公共管理的渠道以及公共管理的具体领域,第八章“公共管理的绩效”来回答:管理的结果如何评价与改进?本课程的第九章到第十一章主要安排公共管理学前沿,因为公共管理学作为新兴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解决公共领域管理中的新鲜问题和难点问题来夯实自己的基础和拓展自己的空间的,对近年来公共管理学前沿中一些重要的并取得显著研究进展的领域,用专门章节进行介绍和分析,具体包括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危机管理(第九章),公共管理与公民社会(第十章),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第十一章)。
简介:本书从战略高度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政府再造的路线图,并在充分吸收美国和国际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核心战略、后果战略、顾客战略、控制战略、文化战略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本书从战略高度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政府再造的路线图,并在充分吸收美国和国际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核心战略、后果战略、顾客战略、控制战略、文化战略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目录:引言美国的阿普希尔巴特尔第1部分寻找杠杆作用第1章五项战略:改变政府的DNA 1.1玛格丽特·撒切尔显示战略的威力1.2战略造成的差异第2章游戏层次:命中战略2.1组织层面的再造战术空军司令部2.2对体制施加杠杆作用第3章勇气校验:运用五项战略的代价第2部分五项战略第4章核心战略:明确组织目标4.1 “大革新”的新西兰4.2核心战略4.3明确目标:准备行动4.4明确角色:掌舵与划桨分离4.5明确方向:改进目标4.6三种途径的整合4.7组织层次上的掌舵4.8关于核心战略的若干问题第5章后果战略:创设绩效后果5.1印第安纳波利斯:公共服务的市场5.2后果战略5.3企业化管理5.4有序竞争5.5绩效管理5.6针对每种职能选择最佳途径5.7关于后果战略的若干问题518将竞争推向更高层次第6章顾客战略:将顾客置于驾驶员的位置上6.1使学校对家长负责6.2顾客战略6. 3 顾客选择6. 4 竞争性选择6. 5 顾客质量保证6. 6 关于顾客战略的若干问题6. 7 对顾客承诺的力量第7章控制战略:将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7. 1 森林之魂7. 2 控制战略7. 3 相信, 但核实——并对结果负责7. 4 组织授权7. 5 雇员授权7. 6 社区授权7. 7 关于控制战略的若干问题7. 8 发展中国家有能力进行控制权下放吗第8章文化战略:创造企业家文化8. 1 “弗吉尼亚最适于居住的城市”8. 2 文化战略8. 3 改变习惯:创造新经历8. 4 撼动心灵:缔结新盟约8. 5 赢得心智:开发新的心智模式8. 6 使用所有三种途径8. 7 引导文化过渡:应吸取的教训8. 8 关于文化战略的若干问题8. 9 文化战略之关键所在:坚持与承诺第3部分运用战略第9章战略组合9. 1 “元工具”的威力9. 2 战略组合与行政体制9. 3 厘清谜团第10章勇子再造10.1 再造者要则10. 2 无处隐遁附录A 政府再造的十条原则附录B 再造者的资源政府再造推荐读物书摘、对此进行区分十分重要,因为组织各个层面的政府再造者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织使用相应的战略。
新公共管理:是指将多种学科知识融合到公共管理研究之中,提出了不同于政府有限论和以市场解救“政府失灵”的一种公共管理模式。
新公共服务:是指强调“顾客导向”的观念,认为政府应该扮演掌舵者而非划桨者的角色,政府应当放松管制,应当对员工授权,并在组织文化中引入企业精神。
2、简述行政管理的“公共性”。
(1).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力,(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3).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公共利益服务,(4).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5).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3、简述西方行政管理学在各个发和展阶段的特点。
(1).传统理论发展阶段:具有强调标准化、计划化、协调化和效率化。
(2).行为理论发展阶段:同时重视组织中人员意见的沟通、个人需要的满足,非正式组织作用。
(3).系统理论发展阶段: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新成果来研究行政管理。
特别是运用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来研究行政管理科学化问题,重视以系统观念研究组织与管理的各种问题。
(4).多元理论发展阶段:发展方向的多样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内容的多样化第二章行政主体与行政职能1、行政权力行政职能行政权力:是指以行政机关为主体,以执行国家意志为目的,以强制性政令为手段,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公共权力。
行政职能:是指政府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承担的职责所发挥的功能,他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内容、过程和方式等。
2、简述行政权力的特征。
内在特征:①.行政权力的阶级性;②.行政权力的社会性;③.行政权力的渗透性;④.行政权力的有限性。
外在特征:①行政权力运作的方向和轨道,②行政权力运行的层次,③行政权力运行的时效,④行政权力运行的统一,⑤行政权力运行中权力膨胀。
3、简述行政职能的内容。
(1)、一般管理活动的行政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2).特殊管理活动的行政职责1.国家政治事务的管理职能。
克林顿政府再造政府再造的原因在干传统的行政体系无法应对新的环境挑战, 政府效率低下,服务意识淡薄, 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大幅下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参照企业管理经验, 以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的政府再造已成为美国行政改革的主要趋向。
克林顿上台后, 即成立了以副总统戈尔为首的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 以政府再造理论为指导发动了一场历时年的政府再造运动。
其目标是使政府变得工作更好, 花钱更少, 更加进取和勤政。
主要措施包括倡导顾客至上理念, 制定顾客服务标准删除规章制度下放权力给基层和一线人员推动绩效评估将企业广泛使用的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项目成本预算等管理模式引人政府管理等。
通过改革, 减裁了42万多人员, 清除了64万页规章制度, 节约财政开支1360亿美元。
政府公共服务项目获得了公众的肯定。
在改革理念中, “顾客导向“最为重要。
政府再造的“顾客导向”服务理念, 强调以顾客公众的价值作为行政措施的重要基础, 直接与顾客互动, 搜集顾客的相关信息, 依据信息改善行政机关的服务与产品。
克林顿总统于1993年发布第12862号行政命令, 要求联邦政府机构设定“顾客服务标准”,而且服务质量的标准必须向企业的典范看齐。
这项名为“联邦政府内部革命”的行政命令, 包括下列7项内容:1.确认行政机构的实然顾客与应然顾客2.调查顾客所期望的服务项目与质量, 了解顾客对现有服务的满意度3.公告服务标准, 并据以衡量成效4.效法企业标杆, 提升顾客服务标准5.给予顾客多元的服务来源与输送方式6.务求信息、服务以及申诉制度简明易用7.提供畅通的顾客申诉途径1994年9月20日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汇集联邦各机构所订定的服务标准,出版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本政府的服务标淮《顾客至上服务美国民众的标准》。
1996年, 联邦政府共有200多个机构,全力执行3000多种服务标准。
此外,联邦政府各机构亦通过电子邮件及计算机网络的运用, 将各种业务尽可能地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