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表格式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学生:面。
(教师板书:面)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
(板书:棱)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
(板书:顶。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投影片出示讨论提纲: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8个。
请学生观看动画图(用电脑软件或实物展示)出示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个面相等;第三步:出示8个顶点。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拿着学具给全班同学说。
)(3)老师: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教师:(拿一个长方体正对学生)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请几位观察角度不同的同学回答。
教师: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八单元单元备课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八单元单元备课青岛版数学第5卷第2单元5单元备课第5单元关注污染分数加和减(ii)总共9个课时。
该教学单元是基于学生对分数的含义和基本性质的学习、分数相同的分数的加减,以及共同的多知识,从而为以下四个分数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兴趣。
1.选择现实和社会化的材料。
2.在内容安排上。
3.多种形式的实践设计。
4.注重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培养。
单元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况,能够比较不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总分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总分。
掌握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和加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计算过程中,体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也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将其用于简单计算,进一步提高简单计算的意识和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4.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和难点:总分是教学的难点。
第1点,垃圾处理——2学时。
安排2。
空气质量——2学时。
3.噪音污染——2学时。
4.我学了一个小时。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第6单元单元爱护眼睛――统计主题共6课时单元教本单元的统计知识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材分析图之后安排的。
单元教1、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目标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3、以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单元教重点: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学重点、难难点: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点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单元1、找准知识的起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青岛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信息窗2 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重点难点让学生作图、读图、用图,体会数学知识内在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
课前准备体会统计图的不同画法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教学目标、通过对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有更深的理解,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统计知识体系。
2、以统计图知识为主线,让学生作图、读图、用图,体会数学知识内在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一、情境中回顾,明确目标、创设情境,引起回顾。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的少先队要组织一次活动,计划从野炊、放风筝、爬山、采集标本四项活动中,选择一项作为活动内容。
怎样比较合理地选择那个项目作为活动内容呢?(学生可能说出调查或统计的方法。
)2、提出问题,明确复习目标谈话:运用统计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在第九单元我们学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优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解决问题,系统构建(一)调查搜集数据,复习制作调查表、谈话:如果你是活动组织者,要决定活动内容你打算先做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先制作调查表)那么我们就设计一个调查表,来调查出我们班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好吗?2、谈话:谁能来说一说设计调查表都包括哪些内容?同学们说,他设计的合理吗?在设计调查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如果要调查记录数据,都可以用什么方法?3、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谈话:调查后需要干什么?对,要整理一下数据,课前老师已经调查了同学们喜欢的活动(提供调查表)。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五年级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整理人:房若芹一、第五单元教学内容1、通分及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二、第五单元实化教学目标1、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对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
三、每课实化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设计信息窗1:通分及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原虚化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知道什么叫通分,掌握通分的方法,会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比较大小。
评价方法设计:1、出示信息窗一:请学生观察图意,找信息并提出问题比较填埋处理的与堆放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比较2/5与3/7)2、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将三种情况板书(1)化成小数比大小(2)化成同分子分数比大小(3)化成同分母分数比大小3、优化方法通常情况我们习惯用化成同分母分数比大小,这样分数单位相同了,便于比较。
4、引导学生观察总结通分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化成同分母方法比较的过程。
明确:像这样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5、介绍公分母的定义。
6、比较3/4和5/6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通常情况下通分时我们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利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3/4和5/6 的大小。
7、老师巡视,让学生把出现的种情况板书:引导学生理解通常情况下通分时我们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8、解决问题:把3/10和4/15通分信息窗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原虚化的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2023年(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教学设计第四课时《齿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第四课时《齿轮》。
旨在学生以生活中的齿轮为线索依托,小到家庭生活器具大到科技仪器都运用到了齿轮,通过动手操作感受齿轮的标准和作用,了解齿轮的价值,感受生活中的科学。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活动准备,以几个互相啮合的齿轮做背景图片,引出活动指向,紧接着出示本课探究需要准备的大小不同的齿轮、胡萝卜、刻刀等材料和工具。
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我们来研究齿轮”,分为两个环节,环节一是通过生活中齿轮的图片和实物直观感受齿轮,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环节二是做齿轮,研究齿轮的作用,学生用胡萝卜制作齿轮并以实验的方式了解齿轮的作用;第三部分是自由活动,研究玩具车或机械闹钟里的齿轮,结合生活中常见单位四驱车和钟表在经历探索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获得一些启示。
第四部分是拓展活动,一是继续搜集并了解各种齿轮,二是了解游乐场中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目的是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简单机械的奥秘,体会科学探究是没有止境的。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齿轮的基本标准。
2.齿轮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在做齿轮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研究齿轮作用的过程中,学会设计和制订实验方案,并养成做好实验记录的习惯。
3.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了解使用齿轮能传递动力、改变力的方向及改变转动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围绕齿轮的发展,多角度了解齿轮。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验齿轮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感受齿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了解使用齿轮能传递动力、改变力的方向及改变转动速度。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感受齿轮的标准和作用,了解齿轮的价值,感受生活中的科学。
第一单元身体内部的秘密1 食物到哪里去了2 我们的呼吸3 心脏和血管4 脑与神经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5 凸透镜6 照相机和眼睛7 保护眼睛8 潜望镜的秘密9 神奇的眼睛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殖10 种子发芽了11 种辣椒12 植物的花13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14 植物的“分身术”15 生物繁殖新技术第四单元春夏星空16 春季星空17 夏季星空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18 斜面19 杠杆20 滑轮21 齿轮22 自行车的科学23 未来的交通工具全册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一)、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二)、分目标A、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下)全册备课一、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圆及圆的有关知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认识扇形统计图。
3、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三、改进教学的措施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2.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整合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
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联系实际加强概念教学,融知识的理解于体验之中。
2.动手实践要把握好“度”,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3.重视方程教学,初步建立代数观念。
4.加强探索方法的指导,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5.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
6.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全面、合理、科学。
五、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6人,学生学习基础教差的有8人,特别是乔永磊、赵孟超、吴韶腾、杨昆,其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特别差,学习习惯非常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这些同学的学习习惯需要继续培养,其余大部分同学能够在班级里起到带动作用。
六、本学期打算学习的材料为了适应工作,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新学期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二十一条军规》及有关心课程改革的论文,提高自身素质。
七、教学业务学习及有关的教研活动安排本学期要积极参加市、镇组织的教研活动,以及本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吸取校内外教师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成绩。
1、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2、加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3、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4、积极探索,引导学生自由合作学习。
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师:你能根据它们的关系,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c÷2×r=πr×r=πr2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πr2师:黑板上的这个圆半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三、拓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