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六三制)全册完整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0.31 MB
- 文档页数:91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正、复数的意义。
课时计划:3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2.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3.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现实背景,提供了其温度、海拔高度等方面的信息,为学习正、负数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学生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又能够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
用海拔高度示意图认识正、负数,既直观形象,又具有典型性。
由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熟悉的数量,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它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行归纳概括出正、负数的意义,这样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4.《我学会了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内容后安排的,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
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熟练运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看到进步和不足,以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信息窗1:认识正、负数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活动内容:教科书2—3页。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六三制)电子课本目录(义务教育教科书)_
---------------------------------------
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1、正负数的意义
2、在数轴上表示数
校园科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假分数
(3)分数与除法
(4)大小比较
2、分数的基本性质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2、约分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4、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拓展平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
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二)
1、通分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混合运算
六、爱护眼睛——复式统计图
1、设计调查表。
2、复式条形统计图
3、复式折线统计图。
4、折线统计图的误导
七、随处可见的形体——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
(2)正方体
2、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八、下跳棋——可能性(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分数加减法(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
3.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单元内容和知识分析三、单元教材分析和解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加减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要把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并应用这些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学生通过应用,认识这些规律的普遍意义,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并通过运算法则与运算定律的联系,加深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约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五、单元学与教建议、突破措施:1、优化知识体系,使知识结构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传统教材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所有知识点集中在同一个单元学习(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然后是倍数、公倍数、最大公倍数),这样编排一是将一系列的概念一股脑的端出,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二是传统教材将这些概念集中安排在一个单元单纯地来学习概念,将概念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没有突出体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
而我们的教材在编排上很科学,一是将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提至三年级下册作为整数除法的一个拓展,分散了此部分知识的难点。
二是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与分数加减法的学习融为一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到加法了而在进行分数加法计算的过程中又需要约分,因此就要学习怎样约分,这样就体现了学习约分知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