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六三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 格式:pptx
- 大小:26.46 MB
- 文档页数:2
青岛版五下数学电子课本78页79页是单元总结:1、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 x a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三角形: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2、单位换算的方法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3、常用单位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4、图形之间的关系(1)、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等底,则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
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等高,则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
(4)、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正、复数的意义。
课时计划:3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2.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3.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现实背景,提供了其温度、海拔高度等方面的信息,为学习正、负数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学生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又能够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
用海拔高度示意图认识正、负数,既直观形象,又具有典型性。
由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熟悉的数量,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它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行归纳概括出正、负数的意义,这样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4.《我学会了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内容后安排的,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
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熟练运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看到进步和不足,以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信息窗1:认识正、负数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活动内容:教科书2—3页。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