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322.44 KB
- 文档页数:2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体会引言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情况严重的疾病,其治疗和护理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早期肠内营养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分享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面的体会。
重症急性胰腺炎概述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其治疗策略包括控制炎症反应、防止感染、维持器官功能以及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性促进肠道功能肠内营养能够刺激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
减少感染风险肠内营养有助于降低肠源性感染的风险,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改善营养状态肠内营养能够提供患者所需的营养素,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伤口愈合。
肠内营养护理实践营养评估在开始肠内营养前,应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体重、血清蛋白水平、血糖等指标。
营养配方选择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配方。
喂养途径选择选择合适的喂养途径,如鼻胃管、鼻肠管或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
喂养速度控制控制喂养速度,从低速开始,逐渐增加,以减少胃肠道不适。
监测与调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胃肠功能和营养状态,根据需要调整营养方案。
并发症预防预防和及时处理肠内营养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腹泻、呕吐、误吸等。
护理体会沟通与教育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提供肠内营养相关的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观察与记录细致观察患者的反应,记录营养摄入、排便情况、胃肠道耐受性等。
个性化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如调整体位、控制疼痛等。
团队协作与医疗团队紧密协作,共同制定和调整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计划。
结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的护理技能。
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
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肠内营养是以经口服或管饲提供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优点。
1 心理护理在肠内营养实施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意义及其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2 保持营养管通畅定时冲洗营养管以防堵塞,每次滴注营养液前后,应滴入少量生理盐水以保持管道的清洁通畅。
营养管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将营养管留出足够患者翻身活动的长度,但不宜过长以免扭曲。
3 监测营养代谢,检查水电解质平衡在肠外营养的应用过程中,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营养代谢紊乱。
应严格执行医嘱,保证营养液的输入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时监测血糖、肝肾功能。
4 预防肠道并发症以腹泻最为常见。
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不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
营养液温度不宜过低,配制百普素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最好现配现用,如配制好的百普素或能全力开瓶后暂时不用,应置于4 ℃冰箱内保存,但最多存放24 h,以防溶液变质。
输注时应严格控制速度、温度和浓度。
营养科实习护士肠内营养护理经验总结与心得体会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消化道给予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常见于不能口服或使用胃管给予充分营养的病人,如吞咽困难、胃肠道功能衰竭等。
作为一名营养科实习护士,在过去的实习经历中,我积累了一些肠内营养护理的经验与心得。
在此将我所学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以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护士有所帮助。
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在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准确评估病人的适应症和禁忌证,确保肠内营养合理应用。
其次,在插管前必须对病人进行充分的准备,如清洁肠道、控制出血等。
插管时,要使用无菌操作,确保插管的安全和衛生。
术后,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记录异常情况。
二、与多学科合作,精细调整营养方案肠内营养护理需要与医生、营养师等多个学科密切配合,确保病人得到合理的营养支持。
在制定营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和复查,及时调整营养方案,确保病人的营养状态得到有效改善。
三、严密观察病人并进行相关护理在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并进行相关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仔细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饮食摄入量、腹部症状等,及时发现问题。
在插管后,还需要定期观察肠内营养液的输注情况、排气情况、腹部引流情况等,并及时处理相关异常情况。
四、重视生命体征监测及并发症预防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要重视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定期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感染、腹部胀痛等。
此外,要加强病人的皮肤护理,避免出现皮肤损伤或感染。
五、配合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肠内营养护理的过程中,病人和家属常常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作为护士,我们应该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提供心理支持。
及时解答他们的疑虑和困惑,并给予鼓励和慰藉,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困难。
总结而言,作为一名营养科实习护士,我在肠内营养护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心得。
1 护理措施111 认真分析患者发病原因,消除发病诱因112 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关怀及护理:病室内要保持安静整洁,没有噪音,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多次巡回病房和她谈心,问寒问暖,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针对病人的顾虑和情绪进行耐心地解释,热情体贴,诚挚地安慰和劝解,并帮助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每天帮助她打水、订饭、端饭,整理床铺及床头桌卫生,面部摔伤处给予耐心换药。
对这样的病人,切不可嫌她脏而漠视,或流露出厌恶的情绪,作治疗时操作要轻柔,同时不能有丝毫怕传染的言语、表情和行为。
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应该服的药物每天送到床头,看服到口。
另外做好医生宣传工作,宣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预防及隔离,同时讲述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鼓励她增强生活的勇气,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并加强自我锻炼,以和蔼诚恳的语言唤起病人的乐观情绪使其处在一个充满同情心和开心的环境里,从而增强治疗的信心,以及坚定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
11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同时结合其神志变化情况即可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癫痫的发作。
114 做好床边监护,保证患者安全,在观察先兆症状发生的同时,应早期使用床挡,并备抢救用物及抢救药品。
115 饮食护理劝说病人尽可能多吃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简单易口的食物。
服苯妥英钠等刺激胃的药物一定要在饭后服。
116 出院指导 心护在医院由护士执行,出院后家属可继续疏导,监督患者按时服药,生活规律化,适宜的体育锻炼,培养精神健康,减少自卑心理及恐惧心理,定期到医院复查,发现症状,立即就医。
2 体 会精神因素和人的身心健康关系极大,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护理人员的言语行动、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娴熟的操作技术都可以使患者乐观、开朗,往往可以起到药物或其它治疗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从而增强抗病能力,使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化。
此病人入院后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情绪复杂、悲观、紧张、恐惧等有害心理,导致癫痫病反复发作,直接影响到肝炎病的治疗及康复,通过对患者在每个阶段可能产生的心理状态作好分析、解说、转移情绪,使紧张心理得到松驰,从而增强抗病能力,促使病情好转。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及护理体会马丽霞杨青杨小平(长治钢铁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山西长治046031)作者简介:马丽霞,女,大专,主管护师。
患者排痰,定时翻身,必要时可以吸痰,注意吸痰时把口腔和鼻腔分开吸,避免导致肺炎[2]。
让患者选择较舒适的体位休息,保持气道通畅,为了缓解胀气症状可行胃肠减压,患者在进食时要用鼻罩通气。
呼吸衰竭患者蛋白分解代谢增加,呼吸肌的持久力和收缩力降低。
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以使呼吸肌功能得到改善,指导患者可多次少量进食。
对患者的心电、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进行密切监测,观察患者面色、缺氧改善情况和意识。
注意抽血部位的皮肤护理,因为老年患者的凝血时间较长,抽血之后应进行10min以上的按压。
预防患者出现口腔感染,护理人员要做好口腔护理,每天3次用漱口液漱口,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病程长,体质差,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医疗费用比常规的氧疗要高,因此患者会出现焦躁的心理,失去治疗信心;部分患者因为不能够适应呼吸机,与仪器对抗的心理较严重,不利于治疗。
因此在使用之前要提前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仪器的作用以及基本操作方式,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并配合治疗[3]。
通过对本组患者临床护理观察分析,89.3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过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后,呼吸得到了明显改善,心率减慢,纠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避免了气管插管。
治疗期间进行全面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严密周到的护理作为辅助性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1]田素霞.长期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6(1):97-98.[2]赵德芳,刘烨,李方明,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1(9):129-130.[3]王凤琼,刘加芳,李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高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7(6):141-142.(收稿日期:2012-10-18)【摘要】目的总结肠内营养早期应用于胃癌手术后的护理体会。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是护理界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对病人的恢复以及对护理服务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笔者近期在一家医院从事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并诊断出了许多问题,给了病人最有效的护理解决方案,下面就笔者的一些体会和经验进行分享。
首先,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要做到准确的评估和诊断,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的研究,行为要求了解病人的营养状况,以确定是否需要肠内营养支持。
其次,临床护理过程中,应该重视病人的家属情况,沟通交流,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以指导营养支持疗效。
此外,护士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时,要重视安全措施,文件记录好病人的营养计划,正确设置营养治疗护士和静脉营养支持护士,提高安全程度,确保服务的质量。
此外,在护理过程中,要坚持个体化、持续性、安全性以及可接受性等护理,以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
在护理实践中,最重要的是要注重护理人员的参与感,以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护理服务的价值,让护理服务成为一种令人欣喜的事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实践,笔者认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技术是重要的,但是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中,护士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有一定的护理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迅速针对不同病人形成最合适的护理方案。
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也是一种技术,护士需要经常进行更新,及时跟进新技术的发展,以保证护理的质量。
本文仅简单的介绍了笔者的一些体会和经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技术还有许多可以深入探讨的内容,笔者也会在以后的护理实践中持续性的改进护理技术,并且持续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总之,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是一项重要的护理任务,护士要注重准确的评估和诊断,重视安全措施,重视病人的参与感,并保持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追求,持续尝试护理技术的更新,以帮助更多的病人恢复健康。
ICU患者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其目的是对有正常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正常经口进食的患者进行基本营养补充及营养治疗。
icu患者往往需要机械通气,无法经口进食,同时,对于危重患者而言,肠内营养又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
在肠内营养支持时如何将营养液规范输注体内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不同部位的管饲喂养[1]。
目前可以采用的方法有:鼻胃管、鼻肠管、经皮内镜胃造口术(peg)、经皮内镜空肠造口术(pej)等。
现将我们科室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icu留置鼻肠管患者24例,年龄47-89岁,平均(69.37±11.25),男16例,女8例。
原发疾病:脑血管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8例,脑外伤2例。
2 方法24例患者均由经床边胃镜留置鼻肠管,并确认鼻肠管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以下。
鼻肠管采用纽迪希亚制药公司生产的复而凯螺旋形鼻肠营养管,头端带2个侧孔,长度145cm。
经营养管注入20%泛影葡胺胶液由x线透视再次确认鼻肠管远端位置后,开始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液缓慢滴注。
3 结果本组发生腹泻2例,堵管1例,经过及时对症处理,并发症得到解决,肠内营养顺利进行。
4 护理4.1 心理护理。
对于神志清楚的患者,要说明留置鼻肠管的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喂养过程及配合要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并且给予一定的保护性约束,避免意外拔管或对于鼻肠管感到不适主动拔管的情况发生。
对于躁动患者一定要有适度的镇静处理,ramsay 评分在2-3分级较为合适,并给予保护性约束。
4.2 鼻肠管的固定。
鼻肠管采用y型胶布固定在面部,并预留出一定的长度,以防止脱出或移位,同时不能影响患者活动。
记录鼻肠管留置的刻度,每次喂养前应当检查刻度,以证实导管在位。
4.3 营养液输注和管路的护理。
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时,最好使用营养输液泵,能够保证匀速输注,在天气寒冷时输液泵可以加温营养液保证合适的输注温度。
ICU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临床营养支持根据供给途径的不同分为肠外营养( PN) 和肠内营养( EN) 两种。
危重症患者由于感染、创伤等情况导致的全身炎性反应,往往处于应激性的高代谢分解及免疫调节失当状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肠内营养(EN)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还能够调节免疫应答,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1]。
【关键词】肠内营养; 鼻肠管; 综述文献EN 是指经口摄食或经鼻胃( 肠) 管或胃肠管等输注EN 液,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2]。
临床上经鼻肠管行EN 支持比较普遍,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基本掌握了EN 输注的温度、速度和浓度要求,现就鼻肠管EN 期间的护理综述如下。
1 鼻肠管肠内营养的优点多项临床研究证实,EN 无论在营养支持效果、费用、安全性还是可行性均明显优于PN[3-4]。
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可减少肠道细菌和毒素易位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5]。
食物直接接触和谷氨酰胺等条件必需营养素的直接提供,有利于黏膜上皮细胞的代谢及增生,预防肠黏膜萎缩[6]。
2 鼻肠管EN 的安全护理2. 1 防止病人拔管导管的妥善固定非常重要。
导管意外拔出不仅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而且还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费用[7]。
采用抗过敏胶布以分叉交织法固定鼻肠管,以增加胶布和导管的接触面积,同时抗过敏透气胶布具有致敏性低、透气性好、弹性好等优点,使病人感觉舒适,从而减少病人因局部不适而自行拔管的概率。
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可进行合理约束。
2. 2 防止堵管鼻肠管经常由于EN 液黏稠、膳食残渣和粉碎不全的药物碎片黏附于管腔内或是多种药物不相容造成混合液凝固而堵管[8]。
因此,为了防止堵管和保证药物疗效,应尽量避免经导管给药。
若必须经鼻肠管给药,应掌握5条原则[9],即在给药前停止EN,冲洗营养管,药物尽可能碾碎、溶解后用,每4h 冲管一次。
采用连续经泵滴注EN 的病人,用30 ml 温开水正压脉冲式冲洗导管[10]。
浅谈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7-09-06T11:33:49.2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作者:雒珍榕
[导读] 在传统的疾病治疗时,往往遵从“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模式。
(绵阳市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分享在护理肠内营养治疗患者过程中的体会。
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658例,对其营养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予以总结分析。
结果:肠内营养过程中遇到的腹胀、腹泻、腹痛、胃潴留、堵管等问题通过积极处理,均可避免发生,患者耐受肠内营养。
结论:肠内营养更符合正常生理,给药方便、价格低廉,同时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是营养支持的主要治疗方式。
【关键词】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254-02
在传统的疾病治疗时,往往遵从“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模式,随着现代医学、护理学、营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营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医疗、护理、营养成为医院三大支柱。
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在临床工作中,肠外营养被广泛运用到各类疾病,在治疗疾病,给予营养支持的同时,其缺点也更多地凸显,而肠内营养更符合正常生理给药方便、价格低廉,同时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因此“只要胃肠功能允许,就应该尽量采用肠内营养”。
我院自开展肠内营养以来,为肿瘤、重症胰腺炎、危重患者提供了营养支持,效果显著。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采用口服或管饲方式将特殊制备的营养物质输入患者体内,为机体提供代谢所需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此处重点谈管饲患者肠内营养。
1.临床资料
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658例,食道癌189例,重症患者250例,喉癌、鼻咽癌28例,重症胰腺炎27例,胃肠手术26例,肝胆术后18例,其他120例。
2.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护理
2.1 心理护理
在进行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目的及方法,以及选择肠内营养的优点,同时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予以说明,使其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提高患者安全感。
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予以耐心解答,细致讲解,消除其顾虑。
2.2 管道的护理
主管护士应对患者每日行口腔、鼻腔护理,保持口腔、鼻腔清洁,对于造瘘患者应严格无菌操作,保持造瘘口清洁。
妥善固定管道,注意观察管道有无拖出,防止牵拉、移位。
保持管道内清洁无残留物,每次输注完毕,严格用生理盐水冲洗,防止营养液残留在管壁引起管道变色甚至腹泻发生。
定期更换胃管,普通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一次,聚氨酯胃管三月更换一次。
2.3 营养液的护理
我院营养液统一由营养科护士在配制中心完成,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配制室各项工作制度,在十万级层流净化室配制完成,统一配送至临床各科室,每日现配现用,对当日无法输注完成的营养液于4℃冰箱内暂存,并于24小时用完;
2.4 营养液输注的护理
营养师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营养液,由小量、低浓度,低速度开始输注,浓度可以由8%~12%逐渐增至25%,输注速度由40m1/h开始,如无不适渐增至100~140m1/h;由于开始输注时,肠功能有可能未完全恢复,肠粘膜对温度刺激较为敏感,低温可导致肠粘膜痉挛,引起恶心、腹痛、腹泻等,因此输注液温度保持在38℃~40℃,必要时使用恒温器;输注时采取半卧位,输注管道保持通畅,每次输注前后用温开水冲洗管道。
2.5 肠道喂养安全护理
危重病人在接受肠内营养(特别鼻胃管)时应采取抬高30~45度体位。
如果病人的情况不允许,则尽量使病人上胸部抬高,防止反流、误吸等发生。
同时应定期监测胃腔残留量。
对于长期需要管道喂养的患者,应选择鼻空肠(十二指肠)管或是造瘘等方式,减少鼻胃管喂养不良反应的发生。
2.6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大小便的性状及胃肠道反应;定时观察血糖、尿糖、血尿素氮、白蛋白、血清电解质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条件允许应每周定时称体重,观察营养治疗效果;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如腹痛、腹胀、腹泻等。
3.肠内营养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3.1 腹泻及护理
肠内营养患者常见腹泻原因:(1)灌注过多过快,胃肠道来不及消化引起腹泻:(2)灌注环节被污染,导致污染引起感染性腹泻;(3)营养液浓度过低,肠蠕动加快导致腹泻;(4)营养液浓度过高,引起高渗性腹泻。
护理对策:(1)进行肠内营养时,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从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2)在配制使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做到现配现用;(3)肠内营养输注过程中使用持续加温器,保证营养液的恒定温度;(4)进行肠内营养时,避免使用引起腹泻的药物,如聚乙二醇粉剂等;(5)腹泻发生时,及早查找腹泻原因、及早治疗,并加强皮肤护理。
3.2 便秘及护理
便秘的发生往往因为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弱,食物摄入纤维素较少,导致粪便在肠道内滞留过久,水分被吸收,从而造成粪便干结,排出不畅。
对于便秘的患者,应给予充足的水分,营养液中加入膳食纤维,促进排便,同时按摩腹部,对于仍难排便者,适当给予开塞露通便,必要时可灌肠。
3.3 胃潴留及护理
管饲患者胃内残留量>200ml者,即表示有胃潴留存在。
在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时,应采用间断输注的方式;体位以半卧位,床头抬高
30~45度为佳;在肠内营养开始时,应及时检查有无腹胀,听诊胃肠蠕动是否良好;在喂养的第一个48h检测胃残留量,若为<200ml,可继续喂养,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若>200ml者,适当应用胃肠促动了药物;若残留量为上次喂养的营养液,则立即停止喂养。
3.4 堵管及护理
堵管的原因一般归结为三类:(1)冲洗不够;(2)喂养管口径过小;(3)某些药物的使用。
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解决:(1)保持肠内营养液以稳定、匀速、输注泵辅助下输入;(2)逐渐增加输注液量,维持速度大于50ml/h;(3)尽量使用液体状药物,使用固体药物时要充分研磨或溶解,注意配伍禁忌,分开注射;4、连续鼻饲时,至少每隔4h用30ml 温水脉冲式冲管一次;药物及饲管输入前后应以10~30ml温水冲洗饲管,以减少堵管和药物腐蚀管壁的危险;(5)对于高龄老年人需长期采用鼻肠管鼻饲患者,采用米曲菌胰酶片220mg碾碎后加水10ml脉冲式封管可显著降低导管堵管率;(6)一旦发生堵管,应及时用
20ml注射器抽温开水反复冲吸,有条件时可将胰酶溶于碳酸氢钠后冲管;(7)妥善固定,定期更换喂养管可有效预防堵管的发生。
3.5 误吸及护理
误吸的常见原因:(1)与病人情况相关:胃排空障碍、胃潴留、器官切开、机械通气、长期卧床;(2)与肠内营养相关:营养管材质较硬、管道较粗;(3)EN输注速度相关:推注或输注速度过快;(4)其他原因:昏迷等。
护理措施:(1)意识障碍患者,尤其是神志不清的老年患者,鼻饲前翻身,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2)若病情允许,鼻饲时床头抬高30度或更高,并在鼻饲后半小时内仍保持半卧位;(3)每4h测定胃内残留量,大于200ml应暂缓EN使用;(4)选择适宜管径大小的胃管,成人可选择14号胃管;(5)延长鼻胃管插入长度,保证胃管末端,达到胃幽门后;(6)降低速度,匀速方式进行鼻饲。
3.6 注意观察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对糖代谢和水电解质及生化指标的监测,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并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
4.结果
对于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只要胃肠功能允许,就应该尽量采用肠内营养”。
通过我院实施肠内营养患者的追踪观察,尽管实施过程中会有腹痛、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但是通过积极处理、合理干预能有效避免其发生,在减少患者费用、缩短住院日、补充营养方面有明显的长处。
肠内营养治疗将会是临床营养治疗过程越来越重要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隋芳.外科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2 02-0127-02.
[2]管芝玲,韩敬莲,李绍莉,阎青.管饲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22期.
[3]施雅兰,戎辉,陈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年32期.
[4]崔越,杨咏涛,徐翠霞.21世纪需要营养专科护士[J].四川医学,2002年11期.
[5]张丽敏,杨福娣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8年24期.
[6]倪元红,彭南海临床营养配制中心的管理[J].肠内与肠外营养,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