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___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
- 格式:ppt
- 大小:316.50 KB
- 文档页数:21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一、引言从远古时代人类对星空的仰望与好奇,到现代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万有引力与航天始终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基石。
在高中物理中,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节不仅涵盖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还能激发同学们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天体运动的规律,感受宇宙的宏大与神秘。
二、万有引力定律1. 内容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其内容为: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F = Gm₁m₂/r²,其中F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m₁、m₂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G 是万有引力常量。
2. 万有引力常量 GG 的值是由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的,其数值为 G =6.67×10⁻¹¹ N·m²/kg²。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万有引力定律能够进行定量计算。
3. 适用范围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也可以将其视为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此时两个球体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
三、天体运动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用公式表示为:a³/T² = k,其中 a 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 是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只与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有关。
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提出的,它指出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m1和m2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通过月球-地球的检验发现,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都是同一种力。
这个定律可以用公式F=G(m1m2/r^2)来表达,其中G是一个常数。
万有引力与重力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黄金代换”公式推导可得,当G=F时,就会有GM=mgR^2/2R,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R为地球半径。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不是万有引力。
只有在两极时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才等于重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但并不一定指向地心,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时重力最大。
3、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M1与地球质量M2之比=q,那么火星表面的引力加速度g1与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2之比1等于q。
例如,对于太阳系中的行星,可以利用行星公转周期$T$、半径$r$和万有引力常量$G$来估算太阳的质量。
根据向心力公式$F_c=\frac{mv^2}{r}$,可以得到$\frac{GMm}{r^2}=\frac{m(2\pi r/T)^2}{r}$,从而$GM=\frac{4\pi^2r^3}{T^2}$。
因此,太阳的质量可以估算为$M=\frac{4\pi^2r^3}{GT^2}$。
对于双星系统,两星球向心力相等,即F=mω2r=mωv,其中ω为角速度,v为线速度,r为轨道半径,m为星球质量。
因为角速度相等,周期也相等,即T=2π/ω。
又因为距离等于轨道半径之和,即r1+r2=L,其中L为双星系统的轨道半径。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双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GMm1m2/r2=m1ω2r1=m2ω2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
由此可以得到r1/r2=m2/m1,v1/v2=m2/m1,r1r2=L2/(m1+m2),其中m1、m2分别为两星球的质量。
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归纳一、万有引力定律1. 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公式,其中,称为引力常量。
3. 适用条件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为两球心间的距离。
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 计算天体质量对于中心天体和环绕天体,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若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和轨道半径,则。
若已知环绕天体的角速度和轨道半径,则。
若已知环绕天体的周期和轨道半径,则。
2. 计算天体密度对于质量为、半径为的天体,若有一颗卫星绕其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
由,天体的体积。
当卫星绕天体表面运行时,则。
三、人造卫星1. 卫星的动力学方程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2. 卫星的线速度由可得,说明卫星的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3. 卫星的角速度由可得,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4. 卫星的周期由可得,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5. 地球同步卫星特点: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
高度,线速度。
四、宇宙速度1. 第一宇宙速度定义: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计算:由(为地球半径),可得。
这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
2. 第二宇宙速度,当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而小于时,卫星绕地球运行;当卫星的发射速度等于或大于时,卫星将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
3. 第三宇宙速度,当卫星的发射速度等于或大于时,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
五、双星系统1. 特点两颗星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 规律对于质量分别为、的两颗星,轨道半径分别为、,两星之间的距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