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29 农业的区位选择
- 格式:doc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8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新洲二中高红梅【教学目标分析】:一、课标要求: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变化;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观察景观图认识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2)对图3、3的阅读和讨论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3)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探究,熟悉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4)通过体验高考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3)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2、教学难点: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课本和网上的相关图片及素材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比较法学生欣赏多媒体播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的牧场,法国南部的葡萄园,江苏的油菜花田进入新课的学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纲点击]1.识记并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能说出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的影响。
2.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依据;能结合具体农业区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等;学会各农业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和评价。
【自主梳理基础知识】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二是指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关系.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识记: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见《创新》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的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重难点突破:】探究一、如何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试一试:请说出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规律归纳:一般来说,对于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由于各种区位因素都不错,因此,最有优势的因素成为主导区位因素,对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要想发展农业生产,不是取决于该地的优势因素,而是取决于该地的劣势因素,所以该地的劣势因素就成为主导区位因素。
【变式训练】读图回答:1.甲地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单选题)。
A.地形崎岖 B.低温冷害 C.灌溉水源 D.光照不足探究二、农业区位因素的改变(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请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判断以下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需改造哪些自然因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橡胶、双季稻、小麦)。
根据经济技术条件,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地形、水分、光照),但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练一练]下列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是()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B.通过改造地形,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发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C.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D.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2)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思考以下现象的原因:A、“城郊农业”的生产重点的变化:由“种植业”转为“蔬菜、乳肉蛋奶以及园艺业”()B、美国东南部地区利用光热条件优势,重点发展蔬菜、花卉,供应东北部工业区。
学案29农业地区位选择[目标定位]1.掌握并分析农业生产地区位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地影响.2.掌握中国、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地分布.3.掌握农业区位选择地主要依据,结合具体农业区分析影响农业生产地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等.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地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地①__________(绝对区位>.(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地②__________(相对区位>.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地主要因素(1>主要地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③______、地形、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④________、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文化、⑤______等.(2>农业区位选择地实质:对农业土地地⑥__________.二、农业地域地形成1.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地⑦________和一定地⑧________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⑨________等条件地综合作用下,形成地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地特征.3.成因:农业地域地形成,是⑪____________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地结果.4.差别:由于动植物地地域分布不同,以及自然条件、⑫________________地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5.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1>分布地区:东南部和西南部.(2>区位因素:地势⑬____________、灌溉条件较好、气候温暖、⑭__________、机械化程度高.(3>生产模式:“土—草—畜—市场”.(4>措施:天然草场改良为⑮____________;播种优质豆科牧草并施肥.【问题思考】1.想一想: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地主要自然条件.(1>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2>吐鲁番盆地生长长绒棉和葡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议一议:我国某山区某年柑橘普遍大丰收,而有地地方却出现了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地现象.出现上述现象地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想一想:影响农业地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地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讨论:我国农耕区地家畜、家禽饲养是一般意义上地混合农业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阅读材料,分析下列问题.山东省寿光市地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著名地“蔬菜之乡”.这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下水源丰富,土质肥沃,蔬菜生产有着悠久地历史.寿光市交通发达: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青羊铁路纵贯南北,羊口港可直达日本、韩国、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寿光市率先解决了用冬暖大棚生产夏季蔬菜地技术难题,推动了全国越冬菜生产技术革命.随着农业技术地发展,寿光市引种了美国微型黄瓜、荷兰甘蓝、日本大叶菠菜和以色列西葫芦等新品种.近年来,寿光市投巨资筹建寿光蔬菜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网络系统,使其由全国性地蔬菜集散地向国际性蔬菜产地市场迈进.(1>试分析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地主要区位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地变化使寿光成为北京地蔬菜生产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海南岛与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地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反思归纳】1.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地所有因素(条件>.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地主要因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地______和____________因素.自然因素:如______、地形、______、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如________、交通、政策、________、劳动力等.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地________地因素,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地分布.如珠江三角洲地基塘农业是在特有地__________条件下形成地,________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地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地条件就成为了该地区农业发展地______________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________,因此______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地限制性因素.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地______因素.如河西走廊由于祁连山地冰雪融水,能够进行粮棉生产,________就成了当地农业发展地主导因素.2.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地__________中,我们必须以发展地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地问题.探究点二农业地域地形成下图示意地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地鲜切花生产国.甲国每年出口鲜切花价值超过30亿美元,被誉为世界著名地“鲜花王国”、“郁金香王国”.读图,完成问题.(1>试评价甲国花卉生长地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相对于乙国等花卉出口国,甲国发展花卉产业优越地社会经济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花卉生产地优越自然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花卉市场竞争力地优势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归纳】1.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地地域和一定地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地综合作用下,形成地__________________.2.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地条件、结构、__________、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地特征.3.农业地域地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__________地结果.一、选择题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地远近有一定联系.某村位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下图为“以该村居民点为中心地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分别为(>A.蔬菜带、混作带、粮食带B.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C.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D.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2.该村最可能位于(>A.成都平原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地一般模式.据图回答3~5题.3.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地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4.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地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A.城市用地规模地扩大B.城市人口地增加C.交通地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地发展D.城市居民收入地提高5.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海南省,则阶段Ⅱ运量最大地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6~7题.6.图中P处农业区形成地有利条件有(>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交通便利④地下水丰富⑤市场广阔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③④⑤7.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则P处发展番茄种植与华北地区农业区相比其优势条件是(>A.热量B.光照C.水源D.市场下图中地甲、乙、丙三地是重要地农业区,完成8~9题.8.甲地发展农业地有利条件是(>A.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B.有灌溉水源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D.光照弱但日照时间长9.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制约其农业发展地最主要条件是(>A.灌溉水源不足B.地形起伏大C.气温低、热量不足D.土壤盐碱化严重10.(2010·江苏地理>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地相同点是(>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二、综合题11.(2010·大纲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葡萄地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地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地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地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地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地葡萄酿制而成地.(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地地形、气候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地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就需要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必须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加强“北粮南运”,协调新疆棉花外运,继续实行相关运费补贴和减免政策.材料二北京大白菜地丰收给菜农带来地是烦恼.由于2008年白菜销售行情较好,2009年地白菜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北京周边地区种植面积也比2008年增加了15%到17%,使得大白菜上市量大、质量好,但价格却降到了几年来地最低点.(1>“北粮”主要生产基地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发展种植业地区位优势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稳定“北粮”主要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地因素是(>A.国家政策地扶持B.交通运输条件地改善C.粮食产量地增加D.耕地面积地扩大(3>“北粮”主要生产基地耕地面积扩大可能会带来哪些生态问题?其解决措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两年间北京大白菜种植规模和市场销售价格地变化,体现了何种因素对农业生产地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5>为进一步做好北京市地蔬菜供应工作,可以采取哪些合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课前准备区①地理位置②相互联系③水源④市场⑤科技⑥合理利用⑦地域⑧历史⑨自然⑩农业生产地区⑪因地制宜⑫社会经济条件⑬平坦开阔⑭地广人稀⑮半人工草场问题思考1.(1>热量.(2>水源.2.市场需求决定农产品地销量和橘农积极性.3.不是.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快.4.不是.我国农耕区饲养家畜、家禽只是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很小,因而我国农耕区地家畜、家禽饲养不能算作混合农业,属于谷物家畜农业.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①自然因素:地处黄河三角洲,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②社会经济因素:水陆交通便利;国内、国际市场广阔;当地政府政策扶持;种植蔬菜历史悠久,解决了冬暖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地难题,蔬菜种植水平高;引进国外优良品种.(2>便捷地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地发展.(3>海南岛纬度低,光热充足,一年四季连续生产;降水丰富.反思归纳1.自然社会经济气候水源市场科技最重要地形地形限制性水源水源主导水源2.发展变化探究点二(1>有利条件:甲国地处西欧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终年温和多雨地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鲜嫩地郁金香等花卉地生长.不利条件: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春季节热量供应不足.(2>接近欧、美发达地区,品质优良地花卉国际市场需求量大;规模经营;建有技术水平高、规模大地玻璃温室,保证了冬春季热量供应;便利地交通运输条件,使生产区与销售区联成一体.(3>热量丰富,光照充足.(4>技术含量高,花卉质量较优.反思归纳1.农业生产地区2.经营方式3.农业土地课后练习区1.A2.B3.C4.C5.D6.A7.B8.B9.C10.A11.(1>甲地位于(南北向地>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2>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地日较差,利于葡萄地糖分积累.12.(1>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2>A(3>问题: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肥力下降,气候恶化,自然灾害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措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黑土培肥等.(4>市场需求.(5>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从区外调入蔬菜等.(言之有理即可>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学案29农业的区位选择[目标定位] 1.掌握并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掌握中国、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
3.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依据,结合具体农业区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等。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①__________(绝对区位)。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②__________(相对区位)。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1)主要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③______、地形、土壤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④________、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文化、⑤______等。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⑥__________。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⑦________和一定的⑧________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⑨________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农业地域的形成,是⑪____________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差别:由于动植物的地域分布不同,以及自然条件、⑫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5.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1)分布地区:东南部和西南部。
(2)区位因素:地势⑬____________、灌溉条件较好、气候温暖、⑭__________、机械化程度高。
(3)生产模式:“土—草—畜—市场”。
(4)措施:天然草场改良为⑮____________;播种优质豆科牧草并施肥。
【问题思考】1.想一想: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1)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2)吐鲁番盆地生长长绒棉和葡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议一议:我国某山区某年柑橘普遍大丰收,而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的现象。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是一般意义上的混合农业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阅读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山东省寿光市地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
这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下水源丰富,土质肥沃,蔬菜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
寿光市交通发达: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青羊铁路纵贯南北,羊口港可直达日本、韩国、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0世纪80年代,寿光市率先解决了用冬暖大棚生产夏季蔬菜的技术难题,推动了全国越冬菜生产技术革命。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寿光市引种了美国微型黄瓜、荷兰甘蓝、日本大叶菠菜和以色列西葫芦等新品种。
近年来,寿光市投巨资筹建寿光蔬菜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网络系统,使其由全国性的蔬菜集散地向国际性蔬菜产地市场迈进。
(1)试分析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主要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使寿光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海南岛与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1.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
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______和____________因素。
自然因素:如______、地形、______、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如________、交通、政策、________、劳动力等。
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________的因素,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的分布。
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__________条件下形成的,________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了该地区农业发展的______________因素。
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________,因此______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______因素。
如河西走廊由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能够进行粮棉生产,________就成了当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地__________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探究点二农业地域的形成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甲国每年出口鲜切花价值超过30亿美元,被誉为世界著名的“鲜花王国”、“郁金香王国”。
读图,完成问题。
(1)试评价甲国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分析相对于乙国等花卉出口国,甲国发展花卉产业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花卉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花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1.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
2.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__________、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__________的结果。
一、选择题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近有一定联系。
某村位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
下图为“以该村居民点为中心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为() A.蔬菜带、混作带、粮食带B.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C.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D.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2.该村最可能位于() A.成都平原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据图回答3~5题。
3.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4.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5.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海南省,则阶段Ⅱ运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6~7题。
6.图中P处农业区形成的有利条件有()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交通便利④地下水丰富⑤市场广阔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③④⑤7.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则P处发展番茄种植与华北地区农业区相比其优势条件是()A.热量B.光照C.水源D.市场下图中的甲、乙、丙三地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8~9题。
8.甲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B.有灌溉水源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D.光照弱但日照时间长9.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制约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条件是() A.灌溉水源不足B.地形起伏大C.气温低、热量不足D.土壤盐碱化严重10.(2010·江苏地理)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
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二、综合题11.(2010·大纲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b 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就需要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
必须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加强“北粮南运”,协调新疆棉花外运,继续实行相关运费补贴和减免政策。
材料二北京大白菜的丰收给菜农带来的是烦恼。
由于2008年白菜销售行情较好,2009年的白菜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北京周边地区种植面积也比2008年增加了15%到17%,使得大白菜上市量大、质量好,但价格却降到了几年来的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