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初中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穿上魔术的罩衣
- 格式:pdf
- 大小:1022.54 KB
- 文档页数:2
例谈巧用魔术激活物理课堂摘要:魔术具有广泛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而很多魔术神奇的效果就是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创造出来的。
魔卡中蕴含有很多的物理知识、物理原理,因它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所以它能轻易地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作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例,介绍了运用魔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好处和如何巧妙的运用魔术激活物理课堂。
关键词:魔术物理教学好处激活初中的学生大都生性好动,精神难以迅速集中,且难以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
但他们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当人感受到一个刺激时,他就试图把这个刺激同化到原有的图式中去,如果达到成功就达到平衡;如果不成功,他就试图调整或创造一个图式以顺应这一刺激,以达到新的平衡。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追求平衡的心理,巧用魔术进行物理教学,使物理课堂变得像一场科学之旅,精彩又有趣。
下面我将通过自己的一些教学实例,谈一谈如何把生动而神秘的魔术引入物理课堂中。
一、在课堂各个环节中运用魔术的好处1.课前引入,激发兴趣课堂引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是为教学新内容做准备。
这个准备,除了知识上的准备外,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准备——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教学的新知识上。
所以,衡量一节新课的引入是否为一个好的引入的重要标准是:引入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魔术充满神秘色彩,它具备任何活动无法比拟的趣味性。
所以,通过魔术表演来引入新课,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教学的内容上。
例如:在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一课的引入中,我选用了“隔山打牛”这个魔术,做法是:在透明玻璃板的两侧各放一只蜡烛A和B,接着将玻璃板面向学生,此时蜡烛A在玻璃板前,蜡烛B在玻璃板后。
接着同时“点燃”这两根蜡烛(其实只点燃了蜡烛A,但从观众一侧看到两根蜡烛都点燃了),如图1所示。
然后引起学生兴趣:“我能穿透玻璃板,在吹灭前面的蜡烛的同时,把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也吹灭,大家信不信?”用魔术来引入这节课,既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又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埋下了伏笔。
初中物理魔术师表演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魔术表演的方式,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 初中物理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2. 魔术表演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 魔术道具:硬币、绳子、杯子等。
2. 教学材料:魔术教程、物理知识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魔术师表演的基本原理,引发学生对魔术表演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魔术表演技巧和相关知识。
二、魔术表演(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段简单的魔术表演,如硬币消失、绳子变短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释魔术表演的原理。
3.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魔术表演,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解释。
三、物理知识应用(10分钟)1. 教师分发物理知识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物理知识点。
2. 学生根据卡片上的物理知识点,设计一个与之相关的魔术表演。
3. 学生进行魔术表演,并解释魔术表演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魔术表演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魔术表演技巧,如手法、道具使用、表演节奏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魔术表演技巧。
五、创新魔术表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魔术表演技巧,创作一个新的魔术表演。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魔术表演,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演技巧。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回顾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魔术表演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深入学习魔术表演,参加魔术表演培训班或自学。
2. 学生可以组织魔术表演比赛或演出,展示自己的魔术才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魔术师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和应用了初中物理知识。
学生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增进了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本节课也让学生认识到魔术表演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将魔术引入物理教学将魔术引入物理教学一直以来,魔术都以其神秘莫测而引起了人们巨大的兴趣和不断的猜想。
其实,一些魔术就是用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创造出了神奇的效果。
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将魔术作为教学手段应用于物理课堂,那么对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深化对物理教材的理解都大有裨益。
有专家指出,魔术如果融入教学手段,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拓展。
一、用魔术导入新课导课,即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导课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新内容做准备的。
这个准备,除了知识上的准备,主要是精神上的准备,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教学的新知识上。
魔术对中学生来说,有比较强的吸引力。
通过魔术表演,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教学的内容上。
教师可以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给学生表演魔术的心愿,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然后开始表演。
表演的内容不能只是为了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包含即将教学的物理原理,为教学新知识打下伏笔。
我在讲《浮力的应用》这一课时,就用魔术引入。
教师手拿一支蜡烛,点燃(确信是一支蜡烛),吹熄后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问学生:“蜡烛为什么浮在水面上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刚才的那支蜡烛切断,接习。
当然那瓶矿泉水是事先准备的,用透明的薄膜封住瓶颈部,被瓶盖开后留在瓶颈处的胶圈挡住了,看不见,再在瓶口加点水,开始倒出的就是薄膜上面的水,牙签插入瓶口,刺穿薄膜,并在瓶中上浮,牙签刺穿薄膜的洞很小,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水就不会流出。
再比如在讲《汽化和液化》时,可以用魔术导入,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液体,堵住吸口,提起活塞,注射器里的乙醚不见了,压下活塞,乙醚又在注射器里。
二、在教学新知识中揭示魔术揭示魔术,就是说出魔术的秘密。
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揭示魔术,主要是向学生说明魔术所包含的物理原理,或者使用物理学的原理分析某些魔术。
在教学新的物理知识时,可以选那些学生很早以前就见过的魔术进行解剖。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一、引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首要的任务,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引发学生兴趣:1. 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利器。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学原理的奥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展示物体受力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物理学规律。
2. 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具也是引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可以利用模型、图表、幻灯片等教具来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学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
3. 运用有趣的故事和趣闻:教师可以适时地运用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和趣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激发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引导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状态的关键。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教师应该通过以下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1. 提出有趣的问题: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这些问题可以是具体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物理学知识中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运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教师可以运用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好奇心。
可以讲述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物理学家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3. 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在引导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状态时,可以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手段,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三、联系实际生活1. 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和实践: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电灯、电梯、天平等日常用品来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利用实地考察和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让他们亲身感受物理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初中物理教学巧用物品自制教具实践一、加深学生的记忆程度自制物理教具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针对课程内容中需要记忆的内容,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求证,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点的记忆程度。
例如,在教学沪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光”这一内容时,教师充分利用一次性纸杯来制作小孔成像的眼镜,在课堂中利用自制的小孔成像眼镜进行物理实验。
实验器材:两个一次性纸杯、大头针和线。
自制步骤:首先,教师需要剪去两个一次性纸杯的底部,使用大头针在剪下的两个杯底中各扎一个1mm 左右的小孔,随后在两个杯底的两侧各扎两个小孔,使用准备好的线将两个杯底穿起来做成一副眼镜的样式。
教学方法:教师选取近视的学生,让其戴上自制的小孔成像眼镜进行观察,这样无论是近视度数多高的学生,戴上眼镜后都能够看清物体。
由此可以表明:光在通过小孔之后,光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像总是清晰的。
教师也可以发放一些准备好的一次性纸杯、针和线,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制作小孔成像眼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与实验,能够轻松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
二、延伸物理教学内容物理知识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帮1/ 2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网。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这一内容时,教师通过自制声波传递能量装置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
实验器材:一个圆柱形的空罐、橡皮筋、橡皮膜、泡沫小球若干个和音叉。
自制步骤:首先,教师需要去掉圆柱形空罐的盖子,使用橡皮筋将橡皮膜固定在空罐上;其次,在橡皮膜上撒若干个泡沫小球。
教学方法:教师敲响音叉,然后将音叉逐渐靠近泡沫小球和橡皮膜。
在靠近之后,学生能够观察到橡皮膜的振动和小球的跳动。
教师立刻捂住音叉,当音叉声音停止后,小球和橡皮膜便停止了运动,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声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自制工具进行延伸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力学魔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摩擦力、重力等。
2. 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运用力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力学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创新魔术的设计和实现。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魔术道具。
2.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表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力学的了解和疑问。
二、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15分钟)1. 老师讲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力、摩擦力、重力等。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体验力学现象,如摩擦力、重力等。
三、力学魔术的设计和实现(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力学原理应用于魔术设计中。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力学魔术。
3. 学生展示自己的魔术设计,并解释力学原理的应用。
四、力学魔术表演和评价(15分钟)1. 学生进行力学魔术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
2. 老师对学生的魔术表演进行点评,强调力学原理的应用。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课程中学到的力学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魔术设计和表演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力学原理,探索更多力学现象。
2. 学生可以尝试创新更多的力学魔术,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学生通过设计和表演力学魔术,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老师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实验让初中物理课堂绽放光彩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很多学生都会因为物理的抽象性和难度而感到疲惫和无趣。
因此,为了让初中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老师可以进行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现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以下是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可以让初中物理课堂更加精彩:1. 热胀冷缩材料:水晶瓶、热水、冷水步骤:(1) 将水晶瓶放在冷水中,然后再放在热水中。
(2) 观察水晶瓶的变化。
结果:当水晶瓶放在热水中时,水晶瓶会膨胀;当水晶瓶放在冷水中时,水晶瓶会收缩。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物体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物理变化。
2. 神奇气球材料:气球、醋、小瓶子、苏打粉(1) 将醋倒入小瓶子中。
(2) 将苏打粉倒入气球中。
(3) 将气球口封住,然后将气球对准小瓶子口部。
(4) 将气球口松开,等待反应。
当气球中的苏打粉与小瓶子中的醋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气球膨胀。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3. 风车车轮材料:竹签、纸张、胶水、大卡片(1) 将纸张剪成四个方块。
(2) 将竹签和纸张粘在一起,形成一个叶片。
(3) 将叶片固定在大卡片上,形成一个风车车轮。
(4) 吹气或用电扇对着风车车轮。
当风吹过来或用电扇对着风车车轮时,叶片开始旋转。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风能是如何转化成机械能的。
通过这些小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自然现象,理解物理和化学的运作原理,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同时,这些小实验还可以增加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趣味性和创造性,从而让初中物理课堂更加生动和有意义。
小实验让初中物理课堂绽放光彩物理实验在初中的课堂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物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小实验,希望能让初中物理课堂绽放光彩。
1. 光线的传播:利用手电筒和烟雾机,让学生观察光线在烟雾中的传播现象。
老师点亮手电筒,然后使用烟雾机产生一定量的烟雾。
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光线在烟雾中被散射、折射和反射的现象,从而理解光线的传播规律。
2. 反射定律:使用一块平面镜和一束入射光,让学生观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老师将平面镜放置在桌子上,然后调整入射光线的角度,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
通过多次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反射定律的含义。
3. 物体的浮力:通过一个简单的水中漂浮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老师准备一个容器,然后将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放入容器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力表现。
学生可以发现形状相同但体积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也不同,从而理解浮力与物体形状和体积有关。
4. 简易电路:通过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了解电流的流动和电阻的作用。
老师准备一些导线、电池、灯泡和开关等元件,然后让学生按照指导组装电路。
学生可以通过开关的打开和关闭,观察灯泡是否亮起以及电流的流动情况,从而理解电路的原理和电流的特性。
5. 能量转化:通过一个能量转化实验,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
老师准备一些小弹簧板,然后让学生在一块墙上固定小弹簧板,并将一颗小球放在板的顶部。
学生可以观察到小球从弹簧板上弹起、落下的过程,并通过跳动的频率和高度了解到能量的转化过程。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物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的学习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世界。
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各种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
一、实验法导入实验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
通过简单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时,可以利用凹凸透镜和水晶棱镜的折射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由此引导他们了解折射定律,并进一步引发对光学知识的探究和思考。
二、引题法导入引题法是利用引人注目的题目或图像来导入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动力。
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以用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的力作用在不同质量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不同?”通过这样的引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从而引入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这样的引题法使得知识的导入更加生动,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理解。
三、情景模拟导入情景模拟是一种生动形象的导入方法,通过模拟实际生活或自然现象的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他们的亲身体验和感悟。
在讲解热传递的过程时,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实验场景,让学生分别站在太阳底下和树荫下,通过自身的感受来了解热传递的过程。
这样的情景模拟既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问题导入法是一种常用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导入方法。
通过提出引人注目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探讨。
在讲解电路中的电阻时,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电路中串联和并联的电阻对电路的总阻抗有不同的影响?”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电路中电阻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比较分析导入比较分析导入法是利用物理现象的对比来引导学生进入知识,通过对比分析使得知识更加生动、形象。
隐形斗篷利用光学原理制作一个仿真的隐形
斗篷让学生感受光的折射
隐形斗篷一直是科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神奇道具,让人们向往不已。
虽然目前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正的隐形斗篷,但是通过光学原理制作
一个仿真的隐形斗篷,让学生可以感受光的折射,这无疑是一个有趣
的实践项目。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如何制作这个仿真的隐形斗篷,让学
生在实验中探索光学的奥秘。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有:透明的塑料薄膜、两个平面镜、剪刀、胶带。
首先,我们将塑料薄膜剪成适合学生头部大小的形状,注
意要保持塑料薄膜的透明性。
然后,在平面镜之间插入塑料薄膜,使
其直立并略微倾斜,同时注意让镜面平行。
接着,用胶带固定两个平
面镜和塑料薄膜的位置,确保整个结构稳固。
当学生戴上这个仿真的隐形斗篷时,会发现令人惊讶的效果:在特
定角度下,被反射的光线会使塑料薄膜变得几乎透明,从而让戴着“隐
形斗篷”的学生看起来就像隐身了一样。
这种效果正是光的折射和反射
特性所带来的神奇变化。
通过这个实践项目,学生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光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
的应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这个仿真的
隐形斗篷也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光学的奥秘中感
受到知识的乐趣。
总之,利用光学原理制作一个仿真的隐形斗篷,让学生感受光的折射,不仅可以增加科学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希望这个实践项目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和乐趣,让他们在实验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
怎样让初中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穿上魔术的罩衣*
寿宁县鳌阳中学
毕尉红
摘
要:魔术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节目,采用表演小魔术
的方式来导入新课,一定会让很多学生感到新奇,通过上课让他们既掌握了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识,
又学到了怎么表演一些小魔术。
本文探讨怎样让初中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穿上魔术的罩衣。
关键词:实验;魔术;动手操作;罩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离不开动手操作实验,作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给出演示实验的正确操作过程。
然后准备好良好的实验设备。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两人一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想法的交换。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就可拥有两种思想。
”如果某些同学在实验中遇到问题,不要马上给予答案,可以让会的同学教一下。
毕业班的实验复习课让我发现,智商正常的学生没有笨的。
平时上课不认真,也不爱写作业的同学,在实验室里都认真地完成实验,并且正确准时。
当然复习课的实验,是为了中考实验而做的复习工作。
我们把初中学习的主要的有代表的物理实验拿来复习。
因为关系到初中毕业证,每个同学都能够认真对待,可以说是百分之百。
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会认真实验,因为他们意识到中考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
平时,我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物理实验模型。
2生活中的魔术
还记得小时候每到除夕看春晚,魔术环节,一家人都会很专注地看,希望能看出破绽,没有破绽,我们就会去猜,魔术是怎么设计的呢?年幼知识少,解释不了原因,总觉得不可思议很神奇。
随着年龄的增长跟知识的积累,有
些小魔术也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了。
生活中,凡是呈现于视觉上不可思议的事,都可称之为魔术。
而表演者下工夫去学习,然后让人们去观看这种不可思议的表演效果,就是“表演魔术”。
近年来,年轻的魔术师刘谦大胆地对魔术的解密,让很多小朋友愿意去思考探索,也学到一些小知识。
我们可以把普通的物理实验渲染上神奇的色彩,或者说利用物理知识设计出一个个小魔术,也可以把魔术师已经表演过的有关物理知识的魔术视频引用到课堂教学中。
3怎样让物理实验带上魔术色彩
那么,怎样让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带上魔术的色彩呢?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列举几个教学案例。
(1)在讲到“大气压强”一节课,可以用“隔空喝饮料”
的魔术引课。
我们可以播放魔术师的表演视频,也可以制作一个魔术杯,教师自己来表演魔术。
还可以将杯子里装
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如图1,可以达到神奇的效果。
等一节课学完,先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利用当堂课的知识解释,再给同学们揭开秘密所在。
(2)在“光的反射”这一课,在创设情境,激趣质疑的
环节就可以这样:先偷偷地在手指上粘贴一个小平面镜,然后拿出一副扑克牌面向全体学生,说:“我现在将牌对着你们,我随便抽出其中的一张,我都知道是什么牌”,接着表演给学生们看。
学生们看完后就会产生好奇心,“为什么老师能猜的准确无误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跟学生们说“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也能表演这个魔术”。
这样学生对学“光的反射”就有了很大的兴趣,也让他们有了学习成功的喜悦。
(3)在讲“光的折射”一节课时,我们可以这样引课,
*寿宁县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SNXJKY18-002)研究成果
图1
25
小魔术“小车出现了”。
视频:水槽是空的,向水槽里注水,结果看见一辆小车浮出。
在没有学过光的折射时,学生是不能理解的,觉得不可思议,很神奇。
等学完这节课再让同学们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同理分析“海市蜃楼”。
(4)在“平面镜成像”这一课时,在创设情境,激趣质疑的环节就可以做这样的魔术:先给同学们展示一个空盒子,盖上红纱巾。
“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拿掉红纱巾,打开盒子,慢慢一盒的粉笔呈现在学生面前。
老师问:“大家猜猜看,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那么就请你们认真的跟我一起学习今天的新课“平面镜成像”。
”新课程结束之后,再把魔术不盖纱巾演示一遍,跟学生们解释魔术的原理,找同学上台表演。
在“平面镜成像”这一课时,在创设情境,激趣质疑的环节还可以这样引课,播放魔术视频“不灭的蜡烛”,让学生看视频中往蜡烛上倒水,为什么烛焰不会灭?学习完新课学生就能解释,原来倒水不是浇在真正燃烧的蜡烛,而是浇在正在燃烧的蜡烛的像。
(5)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一课时,在创设情境,激趣质疑的环节就可以如表1所示。
额定功率100瓦跟40瓦的两个白炽灯并联接在照明电路中,额定功率100瓦的非常亮;然后把两个灯泡串联接在照明电路中,额定功率为100瓦的灯泡不亮了,而额定功率40瓦的灯泡发光。
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第一反应额定功率为100瓦的灯泡断路了。
可这是串联电路,额定功率40瓦的灯泡会发光,所以“100瓦的灯泡断路了”的想法不符合串联电路规律。
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就好像魔术一样神奇。
这时老师用书把额定功率40W的灯遮住,带领学生仔细观察额定功率100瓦的灯泡,发现它的灯丝是发红的,说明它没有短路。
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引课,效果非常好。
学完新课后再来分析,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
魔术揭秘,让学生判断,灯泡两次是怎样连接的?并联时,拆下一个灯泡,另一个还亮,说明两灯是并联的;串联时,拆下额定功率100瓦的灯,发现额定功率40瓦的灯
也不亮了,说明这时是串联。
然后再分析:并联时,P=
U2
R,额定功率为100瓦的灯泡电阻小,功率大,相比额定功率为40瓦的灯泡更亮;串联时,T=UI,额定功率为100瓦的灯泡电阻小,实际电压小,实际功率小,灯泡暗或不亮。
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与额定功率无关,如表2。
4结束语
作为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会敢说敢问,才能培养出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因此,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魔术实验引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激趣魔术引入
①甲灯标有“PZ220
40”,乙灯标
有“PZ220100”,将
两盏灯并联接在220
V电路中,比较两灯
的亮度。
②将上述两灯串联接
在220V电路中,比
较两灯的亮度。
(先不告诉学生两盏
灯的连接方式,灯泡
换位置的时候让学生
仔细看,“下面就是见
证奇迹的时刻!”)
仔细的观
察,思考教
师问题。
引入本节
课的实验
目的。
表1
表2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