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灰尘》课件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27
略读课文的自读会悟对略读课文的困惑——《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谈【案例背景】古往今来,提起灰尘,人们顿生厌恶之情,认为它是污染环境、传播细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
《假如没有灰尘》是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然而这篇课文揭示了科学家的重大发现,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课文一开头就从人们对灰尘的通常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设问质疑:“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发人深省,直接导入下文,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中,4-6自然段结尾都运用了“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的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备课设想】重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自读自悟与教师的点拨引导、领悟方法与感知特点、获取知识与启迪思维有机地融在一起,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习得方法,懂得道理。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2、教学目标⑴认识4个生字。
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单调、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⑷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3、学生分析学生从三年级的课文《州桥》开始已经接触了说明文,学习了《太阳》、《兵马俑》等说明性的课文。
本学期又学习了《鲸》、《松鼠》、《新型玻璃》,掌握了基本的说明方法,有了一些应用说明表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