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国考《综合素质》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华东师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91
第二章:法律法规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母法、教育宪法、权力最高)教育单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母法、教育宪法、权力最高)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十二条: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第十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
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第二十七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综合素质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章节练习(1)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B.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范培训机构开始的C.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是在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确定的D.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2、《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了我国当前教育的战略主题,其中包括以发展()为重。
A.素质教育B.德育C.能力D.全面发展3、我国的《教师法》颁布于()。
A.1991年B.1992年C.1993年D.1994年4、以下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基本特征的是()。
A.学校与政府B.学校与社会C.学校与教师D.学校与家庭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B.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C.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D.学校应当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
A.某教育局局长B.某市市长C.某市公安局D.某乡镇党委书记8、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
A.学校B.地方C.中央D.家庭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通过。
A.1985年B.1993年C.1995年D.1999年10、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答案解析1、C2、C 解析:《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了我国当前教育的战略主题,其中包括以发展能力为重。
3、C4、D参考解析:学校法律关系特征是: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
5、D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
寓德育与教育教学中。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第一节-法律基础[单选题]1.()是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江南博哥)的根据。
A.法律事实B.法律规范C.法律条文D.法律责任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是由一定的客观情况的出现引起的,这种客观情况称为“法律事实”。
[单选题]2.()是教育司法活动的灵魂和生命。
A.公正准确B.及时高效C.合法合理D.教育与保护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公正准确是教育司法活动的灵魂和生命。
[单选题]3.教育法律救济的非诉讼渠道不包括()。
A.行政渠道B.仲裁渠道C.调解渠道D.司法渠道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法律救济的渠道有四种: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和调解渠道。
其中,行政渠道.仲裁渠道和调解渠道统称为非诉讼渠道。
[单选题]4.()是指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公民,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教育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获得救济的制度。
A.教育行政申诉制度B.教师申诉制度C.受教育者申诉制度D.教育申诉制度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是指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公民,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教育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获得救济的制度。
它主要包括教师申诉制度和受教育者申诉制度。
[单选题]5.()是基于教育管理相对人申请的行政行为。
A.教育行政复议B.教育行政申诉C.教育复议D.教育申诉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教育行政复议是基于教育管理相对人申请的行政行为。
如果被处理的相对人不依法提请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就不能主动地实施行政复议行为。
[单选题]6.某校学生小强因为违反学校规定被学校勒令退学,小强对此表示不服,他可以采用的法律救济途径是()A.教育申诉B.刑事诉讼C.民事诉讼D.申诉仲裁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小强属于受教育者,教育申诉中受教育者申诉包括:对学校做出的各种处分不服,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人身权,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财产权,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知识产权可以提出申诉。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复习综合素质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概述一、教育法概述(一)教育法含义广义的教育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强调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法仅指国家权力部门(或立法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
即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基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教育法律。
它是我国法律的渊源。
(二)教育法的功能教育法的功能指的是教育法的属性、内容及其结构所决定的教育法的潜在效用。
它是教育法具有生命力的内在依据。
教育法的核心内容是对教育权力和教育义务的确认和规定,以明确不同的教育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及违法的责任承担。
教育法具体功能有:1.规范功能:规定不同的教育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2.标准功能:教育法律规范是人们教育行为的标准;3.预示功能:4.强制功能。
(三)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教育法所固有的,指导教育法制活动全过程的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
是有关教育立法、执法的依据。
是宪法在教育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党的方针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性质和教育基本制度的特点。
1、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教育的指导思想性质和基本原则依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教育的社会主义培养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继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2、教育的公共性原则《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这用社会公共利益”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2016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适用于全国统考省(市、自治区)】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重点知识内容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概述一、教育法概述(一)教育法的含义·广义的教育法——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法:由国家权力部门(或立法机关)指定的教育法律。
(二)教育法的功能·教育法的功能——教育法的属性、内容及其结构所决定的教育法的潜在效用。
·教育法具有如下功能:1、规范功能;2、标准功能;3、预示功能;4、强制功能;(三)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2、教育的公共性原则·“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了公共性原则。
(选择题)·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选择题)3、教育的保障性原则4、教育平等性原则5、终身教育原则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力与义务的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
2、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又称为权利客体和义务客体。
·教育法律关系主要的典型形态有如下几类:(1)物;(2)教育行为;(3)智力成果;3、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容: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定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权利当中的利益是可以放弃的,但当权利与职责相联系时,法律关系的主体就不可以随意放弃。
查字典文档网为考生整理了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命题考点分析: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希望对各位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考核要求
1.教育法律法规【本章节命题考点分析】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本章节命题考点分析】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本章节命题考点分析考试真题模拟练习题】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关于学生权利保护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概述高频考点提要1.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相关概念;2.教育活动中教育权利和义务。
高频考点速记一、教育法律法规概念(一)教育法律从广义的法律概念出发,教育法律概念可泛指一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发布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
从狭义法律概念出发,教育法律就是国家立法机构根据宪法制定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
本书的教育法律概念就是指狭义上的教育法律,即:国家立法机构根据宪法制定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
(二)教育法规从广义的法规概念出发,教育法规是指关于教育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由其保证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从狭义的法规概念出发,教育法规概念是指国家立法机构之外,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发布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
本书所采用的教育法规概念,是根据我国宪法所区分的,由国务院和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和地方教育法规,同时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也纳入教育法规范围内。
(三)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政策的一个分支,是党和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所确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策略、方针和行动准则。
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中,教育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党制定的重要教育政策有《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党和国家制定的重要政策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
二、法制条件下教育活动中的法律关系(一)教育关系三、教育关系,是指在人们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