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5 18 草原上的盛会类文素材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2019年秋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 18 草原上的盛会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秋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 18 草原上的盛会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秋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 18 草原上的盛会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18 草原上的盛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少数民族“那达幕”大会的风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了解“那达慕”大会的习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重难点]1.流利朗读课文。
2。
了解民族风俗,增强民族团结.[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播放“那达慕”大会的相关视频。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盛会热闹吗?1。
板书课题:草原上的盛会2.简介“盛会”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1.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明自然段。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2.分段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镶嵌:把一个物体嵌入到另一个物体中。
彪形大汉:比喻躯干壮大,身体强壮结实的男子.4.再读全文,边读边思考:“那达幕”大会中有哪些活动?5.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三、再读课文,识记生字1。
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2.请读得好的同学做“小老师”带读。
3.去掉拼音读,教师相机正音。
“民”是前鼻音,“mín”。
“丰”音节为“fēnɡ”,不要读成“fōnɡ”。
4。
学生自由识记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加一加识记:禾+子=季同音字:丰—-风形近字:育—-背四、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育、表、或。
那达慕所属类别 : 其他体育健身相关"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
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
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
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便开始激斗。
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
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
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
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
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
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传统节日。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佳节之前,各家都要准备慧的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钦。
白天举行斗牛、摔跤等娱乐活动;入夜则点燃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
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
最后人们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
火把节期间,还要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
这些活动,来源于一个有关英雄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
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
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
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
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
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