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及应急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猪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最近几天新闻近百头猪两星期死了70多头王春红很伤心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据王春红反映猪的死亡与注射了口蹄疫疫苗有关,这里仅提供猪接种疫苗以后可能出现情况与防治方法,提出参考办法。
众所周知,疫苗在防控猪病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功不可没。
于是,有人过分夸大疫苗的作用,把接种疫苗当作防控猪病的唯一手段,把疫苗当作灵丹妙药,不顾当地疫病流行情况,不顾免疫程序,不顾猪已有的免疫抗体消长情况和猪健康状况,对猪同时或短时间内接种多种疫苗,不但造成猪免疫失败,而且产生疫苗病。
所谓的疫苗病就是注射疫苗不当引发的一系列疾病。
笔者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每年到乡村检查动物春防和秋防情况,常听到养猪户诉说自家的猪如何被动物防疫员打预防针打病了、甚至打死了。
出现这种情况必须解决,否则不利于我们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笔者就此谈谈猪疫苗病及其防治,供同行参考。
1 疫苗病的临床表现1.1 过敏反应一些体质差和过敏体质的猪对某些疫苗过敏,接种后马上产生过敏反应:站立不稳、走路摇摆、最后倒地,四肢划动,口吐白沫,呼吸急迫。
若抢救不及时会造成猪只死亡。
1.2 猪发热、废食、精神沉郁,影响生长猪接种口蹄疫疫苗、仔猪副伤寒疫苗后都会发热、皮肤发红、精神沉郁、废食1~3餐,造成猪这几天不长。
1.3 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妊娠母猪接种口蹄疫疫苗,有的流产、有的产死胎。
笔者曾经在某种猪场工作时见过有些妊娠母猪紧急接种口蹄疫疫苗后出现流产、产死胎的现象,而未接种疫苗的猪则没有发生这种现象。
1.4 引发疾病或加重疾病免疫应激会造成猪免疫系统紊乱、抵抗力下降,有的会产生内源性细菌感染,如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等感染。
如猪已感染猪瘟再接种猪瘟活疫苗,会加重病情,加快病猪死亡(这样的报道很多)。
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猪先发病,如2007年8月,某规模猪场周围暴发高热病,场主着急,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对猪进行紧急免疫,因疫苗数量不够,有部分猪没免疫。
动物免疫接种免疫反应的预防及处置一、观察免疫接种后动物的反应动物在免疫接种后,在免疫反应时间内,要观察免疫动物的采食、精神状态等,并抽查检测体温,对有异常表现的动物应予登记,严重时应及时救治。
常见的免疫反应有:(一)正常反应是指疫苗注射后出现的短时间精神不好或食欲稍减等症状,此类反应一般可不作任何处理,可自行消退。
(二)严重反应主要表在反应程度较严重或反应动物超过正常反应的比例。
觉的反应有震颤、流涎、流产、瘙痒、皮肤丘疹、注射部位出现肿块、糜烂等,最为严重的可引起免疫动物的急性死亡。
(三)合并症只是个别动物发生的综合症状,反应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救治。
1、血清病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多发生于一次大剂量注射动物血清制品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体温升高、荨麻疹、关节痛等需精心护理和注射肾上腺素等。
2、过敏性休克个别动物于注射疫苗后30分钟内出现不安、呼吸困难、四肢发冷、出汗、大小便失禁等,需立即救治。
3、全身感染指活疫苗接种后因机体防御机能较差或遭到破坏时发生的全身感染和诱发潜伏感染,或因免疫器具消毒不彻底使注射部位或全身感染。
4、变态反应多为荨麻疹。
二、处理动物免疫接种后的不良反应1、免疫接种后如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采用搞抗休克、抗过敏、抗炎症、抗感染、强心补液、镇静解痉等急救措施。
2、对局部出现的炎症反应应采用消炎、消肿、止痒等处理措施;对神经、肌肉、血管损伤的病例,应采用理疗、药疗和手术等处理方法。
3、对合并感染的病例应用抗生素治疗。
三、不良免疫反应的预防为减少、避免动物在免疫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注意以下事项:1、保持动物舍温度、湿度、光照适宜,通风良好;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适宜的毒力或毒株的疫苗。
3、应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免疫接种,注射部位要准确,接种操作方法要规范,接种剂量要适当。
4、免疫接种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掌握动物健康状况。
凡发病的,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的,体质瘦弱的、幼小的、老年的、怀孕后期的动物均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
对牛羊等动物免疫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动物免疫应激是指动物接种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等强制免疫疫苗后出现过敏,少数动物体温升高,厌食,代谢改变,生长减缓,饲养周期延长,个别动物甚至出现死亡现象。
临床症状表现为免疫后的动物全身颤抖、气喘、呕吐、全身发红,口吐白沫,站立不稳,或卧地不起等症状,严重者会很快死亡,如抢救不及时,将会带来很大损失。
而且影响到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如何进行动物免疫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动物免疫接种实践中,注射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免疫注射引起的死亡,不仅给养殖场(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到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免疫接种不良反应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是一个非常现实和急迫的问题。
备好抢救药品,做好随时应急准备工作,是我们在免疫接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1 引起动物免疫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1)注射疫苗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不严格,对带病动物进行注射。
(2)疫苗选择不慎重,个别厂家生产的疫苗过敏反应率高。
(3)气候突变、大风、大雨、气温过高的情况下进行免疫注射。
(4)群体注射时,没有做小范围的注射实验。
(5)疫苗从冷藏包中取出后没有升至常温就立即注射。
(6)不按标准注射,剂量过大,(7)注射疫苗后,防疫人员没有就地等待观察,出现应急反应抢救不及时。
2 临床表现2.1 高度过敏休克動物注射疫苗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发生,呼吸加快、喘气、眼角膜潮红、全身发抖、皮肤发紫苍白、口吐白沫、后肢不稳、倒地抽槒、视力障碍、乱奔乱跳、粪尿失禁等症状。
2.2 全身性过敏反应动物精神沉郁、不食、皮肤发红、卧地不起、腹式呼吸。
2.3 局部过敏反应动物注射部位皮肤发红、块状、丘疹、采食正常。
2-3天,慢慢正常。
3 减少免疫应激及预防措施注射疫苗前对动物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凡体温异常,食欲下降,精神不振,或疑似有病的动物一律暂缓注射疫苗。
动物疫苗接种常遇到的一些不良反应及防治
措施
随着人们对宠物护理和爱护的重视,宠物疫苗接种已经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防病手段。
通过疫苗接种,我们可以大大提高宠物的免疫能力,减少宠物生病的机会。
然而,在宠物接种疫苗的过程中,一些不良反应也很可能会发生。
本文将围绕“动物疫苗接种常遇到的一些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这一主题进行详细解析。
一、不良反应
1. 热度反应:接种后体温会略微升高,一般不会超过1度,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
2. 组织反应:疫苗在宠物身体内反应时,组织周围会出现肿胀和红肿的情况。
3. 暴发反应:此反应最为常见,皮下注射后出现局部红肿和皮下积液,并伴随着疼痛和发热的症状。
4. 过敏反应:宠物或许会对某种抗原物质产生过敏反应,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失衡等。
5. 状态反应:这种反应完全是由于宠物个体免疫能力低下造成的,免疫力弱的宠物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不振等症状。
二、防治措施
1. 选对时间:兽医建议在宠物免疫力较强的情况下进行疫苗接种。
2. 健康检查:兽医在疫苗接种前,应该对宠物进行彻底的健康检查,了解宠物过去的病史。
3. 严格按照剂量接种:疫苗剂量应该根据宠物的体重来决定,严格按照兽医的指导接种。
4. 观察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应该与宠物保持在一起,观察宠物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5. 合适的抗菌剂:如果宠物出现过度的组织反应,兽医会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在为宠物接种疫苗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疫苗接种带来的不良反应。
如果宠物表现出任何疑似疫苗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我们应该及时联系兽医寻求帮助。
动物免疫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动物免疫过敏反应是指在动物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
这种反应可以是轻微的,如疼痛、发红、肿胀等,也可以是严重的,如呼吸困难、晕厥、休克等。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动物健康,我们需要学习并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简单易行的应急处理措施:一、观察症状和体征在发现动物免疫后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观察其症状和体征。
比如,是否疼痛、是否出现呼吸困难、是否出现意识丧失等等。
观察症状和体征能够为后续的应急处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立即停止接种一旦发现动物出现免疫过敏反应,应该立即停止接种,防止更严重的反应发生。
停止接种可以让动物尽快得到休息和舒缓的时间,同时也有助于避免症状加剧。
三、清洗伤口如果动物接种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可以使用适当的清洁剂进行伤口清洗。
清洗伤口有助于排除异物和污垢,并缓解疼痛和肿胀。
但是,要注意用药剂的时间和剂量。
四、口服或注射抗组胺药物如果动物的免疫过敏反应症状较为轻微,可能可以考虑口服或注射适量的抗组胺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降低动物体内过敏反应的程度,帮助动物快速缓解症状并恢复正常。
五、迅速就医如果动物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晕厥、休克等现象,应该立即送往附近的动物医院或专业诊所,寻求进一步的抢救和治疗。
在上述情况下,应该迅速采取行动,尽快让动物得到救治,同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延误和风险。
总之,不同的动物免疫反应反应症状和程度不同,除了以上几种处理办法,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当我们给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时,首先要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避免因接种而引发过敏反应,最大程度地保障动物的健康与安全。
畜禽免疫接种中出现得问题畜禽免疫接种是一种保护家禽和家畜免受疾病侵袭的重要手段。
在免疫接种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畜禽免疫接种问题:1. 免疫效果不佳:免疫接种后,有时动物仍然会患病。
这可能是由于免疫接种程序不正确造成的,如免疫程序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或剂量使用不正确。
某些病毒有可能具有变异性,使得免疫接种效果不佳。
2. 免疫剂反应:免疫接种后,动物可能会出现一些剂反应,如发热、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
这可能是由于免疫剂引起的过敏反应造成的。
一般情况下,这些剂反应是暂时性的,动物会在几天内恢复。
3. 免疫时间间隔不合适:在免疫接种中,不同的疫苗有着不同的免疫时间间隔要求。
如果接种时间间隔过短或过长,都可能导致免疫效果不佳。
在进行免疫接种时,需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免疫时间间隔的安排。
4. 免疫程序不规范:免疫接种程序不规范也会导致免疫效果不佳。
在存储和运输疫苗时,如果没有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会导致疫苗失效。
注射器和针头等接种工具的卫生状况也会影响免疫效果。
5. 免疫接种风险:在进行免疫接种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些疫苗可能会引起副作用,如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痛痒等。
一些疫苗可能不能完全排除病原体的传播风险,尽管这种风险通常较小。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疫苗:在进行免疫接种前,需要根据动物的种类和疫病的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时间间隔和使用剂量要求。
2. 严格控制免疫程序:在进行免疫接种时,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操作。
包括免疫时间间隔的安排、存储和运输的条件控制以及接种工具的卫生状况等。
3. 监测免疫效果:接种后要及时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如是否出现剂反应、免疫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等。
如果发现免疫效果不佳,可以适当调整免疫程序,或者选择其他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畜禽免疫接种是保护家畜和家禽免受疾病侵袭的重要措施。
但在免疫接种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免疫效果不佳、免疫剂反应、免疫时间间隔不合适、免疫程序不规范等。
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及应急措施在动物免疫接种实践中,注射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免疫注射引起的死亡,不仅给养殖场(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到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对免疫接种不良反应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是一个非常现实和急迫的问题,备足备好抢救药品,做好随时应急准备工作,是我们在免疫接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1、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强度和性质与疫(菌)苗的种类、质量、毒性以及动物个体和品种差异、接种时操作方法、被免疫动物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主要表现为:①免疫接种途径错误,操作不规范;②注射疫(菌)苗剂量过大,部位不准确;③疫(菌)苗贮藏、运输等不当,质量不高;④接种前临床检查不细,带病接种疫苗;⑤接种对象错误,忽视品种和个体差异或过早接种疫(菌)苗。
根据不良反应的强度和性质,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1 正常反应是指疫苗本身的特性引起的反应。
大多数动物在接种疫苗后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少数动物在接种疫苗后,常常出现一过性的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注射部位出现短时轻度炎性水肿等局部或全身性异常表现。
1.2 严重反应指与正常反应在性质上相似,但反应的程度重或出现反应的动物数量较多。
引起严重反应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疫苗的质量低劣、毒(菌)株的毒力太强、注射剂量过大、操作错误、接种途径或使用对象不准等因素引起。
1.3 过敏反应是指疫苗本身或其培养液中存在某些过敏源,导致动物在接种疫苗后迅速出现过敏反应。
发生过敏反应的动物表现为缺氧、黏膜发绀、严重的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虚脱或惊厥等全身反应过敏性休克。
2、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根据反应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过敏、急性过敏和慢性过敏3种。
2.1 最急性过敏被接种疫苗后的动物在10 min之内,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呕吐,无意识排便,鸣叫呻吟,站立不稳,倒地抽搐,体温降低,可视黏膜,皮肤苍白,心跳快而弱,脉沉细数,虚脱或惊厥等全身反应和过敏性休克,整个过程短则几秒钟,长者不超过1 h,抢救不及时,很快休克或死亡。
畜牧兽医XUMUSHOUYI疾病防治几种畜禽常用疫苗免疫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罗庭沙(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畜牧工作站,云南镇沅 666599)摘 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畜牧业养殖的规模化成为必然趋势,要想保证健康安全的养殖模式,必须使畜禽及时有效地接种疫苗,这是目前预防畜禽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但一些畜禽在接种疫苗后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
基于此,主要介绍了猪、牛、羊这几种常用疫苗免疫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 畜禽;疫苗;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处理措施传染病一旦在畜牧业中发展起来,必将会快速、大规模蔓延,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整个养殖场,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因此,接种疫苗成为很多养殖户的必然选择,以下就接种情况与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进行介绍。
1 猪的预防接种情况1.1 免疫接种程序 春季预防:当前对生猪推广的是“三苗同步、两点注射、一次完成”的321免疫技术,主要是在对农村散养户生猪进行免疫时,将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猪瘟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两种疫苗用一种稀释液同等份稀释后一次性注射到猪耳后颈部一侧,同时另一侧注射猪口蹄疫灭活疫苗。
秋季预防:秋季接种的药物与春季一样,先是联合注射猪瘟疫苗与猪口蹄疫疫苗,然后在30 d后再注射其他相关疫苗[1-3]。
1.2 不良反应 一般的不良反应是个别生猪会出现精神不佳、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的现象;更加严重一点的急性不良反应会在生猪接种完疫苗后的几秒钟就发作,出现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发抖、抽搐、站不稳等症状;最严重的最急性不良反应发病症状与急性不良反应相同,但是最急性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之后来不及抢救便会死亡,死亡率非常高。
1.3 处理措施 针对生猪免疫接种中出现的一般不良反应可以采取等待自愈的方法,对于体温一直偏高的生猪可以对其适量注射安痛定、安乃近等减热镇痛的药;针对急性型不良反应的猪可马上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 mL或肌注地塞米松10 mg,接种剂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合理注射。
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及应急措施
在动物免疫接种实践中,注射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免疫注射引起的死亡,不仅给养殖场(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到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对免疫接种不良反应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是一个非常现实和急迫的问题,备足备好抢救药品,做好随时应急准备工作,是我们在免疫接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1、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
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强度和性质与疫(菌)苗的种类、质量、毒性以及动物个体和品种差异、接种时操作方法、被免疫动物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主要表现为:①免疫接种途径错误,操作不规范;②注射疫(菌)苗剂量过大,部位不准确;③疫(菌)苗贮藏、运输等不当,质量不高;④接种前临床检查不细,带病接种疫苗;⑤接种对象错误,忽视品种和个体差异或过早接种疫(菌)苗。
根据不良反应的强度和性质,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1 正常反应
是指疫苗本身的特性引起的反应。
大多数动物在接种疫苗后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少数动物在接种疫苗后,常常出现一过性的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注射部位出现短时轻度炎性水肿等局部或全身性异常表现。
1.2 严重反应
指与正常反应在性质上相似,但反应的程度重或出现反应的动物数量较多。
引起严重反应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疫苗的质量低劣、毒
(菌)株的毒力太强、注射剂量过大、操作错误、接种途径或使用对象不准等因素引起。
1.3 过敏反应
是指疫苗本身或其培养液中存在某些过敏源,导致动物在接种疫苗后迅速出现过敏反应。
发生过敏反应的动物表现为缺氧、黏膜发绀、严重的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虚脱或惊厥等全身反应过敏性休克。
2、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根据反应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过敏、急性过敏和慢性过敏3种。
2.1 最急性过敏
被接种疫苗后的动物在10 min之内,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呕吐,无意识排便,鸣叫呻吟,站立不稳,倒地抽搐,体温降低,可视黏膜,皮肤苍白,心跳快而弱,脉沉细数,虚脱或惊厥等全身反应和过敏性休克,整个过程短则几秒钟,长者不超过1 h,抢救不及时,很快休克或死亡。
2.2 急性过敏
呆立不动,精神委靡,呼吸急促,口流涎沫,全身肌肉颤抖,出汗,呕吐食物,拒食,强迫行走则步态不稳或突然倒地,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反射减弱,四肢冰凉,偶而有鼻腔出血,猪有时可见皮疹,体温升高1 ℃~2 ℃,心率增快,脉沉细数。
2.3 慢性过敏型
1 d~3 d表现临床症状,慢食或不食、蹄部疼痛,注射部位肿胀或炎性水肿,有急性型症状,但较轻微,自然或稍微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3、应急措施
在注射免疫接种前,必须备足备好抢救药品,随时准备应急。
3.1 最急性过敏
对濒临休克或已经休克的动物,根据个体大小,迅速注射以下几种药物:①皮下注射1 g/L盐酸肾上腺素,牛2 mg~5 mg,猪、羊0.1 mg~1 mg。
根据病程缓解程度,20 min后重复注射同剂量1次。
②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牛250 mg~500 mg,猪、羊50 mg~100 mg。
③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牛10 mg~30 mg,猪、羊4 mg~12 mg(孕畜禁用)。
同时,针刺耳尖、尾根、蹄头、大脉穴等少量放血。
然后用去甲肾上腺素牛8 mg~10 mg,猪、羊2 mg~5 mg,加入100 g/L葡萄糖注射液中(牛1 500 mL,猪、羊500 mL)静滴。
动物苏醒后,换成50 g/L葡萄糖注射液,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B6或复合维生素(牛500 mL~1 000 mL,猪、羊300 mL~500 mL)静滴。
最后再用50 g/L的碳酸氢钠(牛500 mL~1 000 mL,猪、羊300 mL~500 mL)静滴。
3.2 急性过敏
快速皮下注射1 g/L盐酸肾上腺素,牛2 mg~5 mg,猪、羊0.2 mg~1 mg,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牛250 mg~500 mg,猪、羊50 mg~10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牛10 mg~20 mg,猪、羊5 mg~10 mg(孕畜禁用)。
3.3 慢性过敏
对症治疗,在用止痛消炎和助消化药的同时,静脉注射100 g/L 葡萄糖酸钙,牛200 mL~300 mL,猪、羊50 mL~150 mL,一般3 d~7 d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