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五)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部分参考答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部分参考答案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第1课时[自能拓展]披一路(星光)扬一路(欢歌)奏一路(凯歌)冒一路(风雪)洒一路(汗水)观一路(风景)第2课时[自能拓展]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以后,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如今的青山碧岭,幼小的树苗已经长大,变成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放眼望去,这里成了一个绿色的世界,一阵风吹过便涌起阵阵林涛,引来了无数小鸟在这里搭窝筑巢,无忧无虑的生活。
2、只拣儿童多处行第1课时[自主检测]3、欢畅(欢快)(悲伤)旺盛(茂盛)(衰败)舒展(舒张)(收缩)忸怩(害羞)(大方)[自能拓展]课间,学校的操场上可热闹啦!孩子们尽情地嬉戏着,三个一堆,五个一群,谈天说地。
这边,几个男孩子忙着练习跳远,有一个不小心摔倒了,惹得其他孩子开怀大笑。
而他毫不气馁,爬起来,继续跳。
那边,几个女孩正在跳皮筋,小辫儿甩来甩去,可爱极了。
大家玩得可开心了,笑容一直挂在脸上,整个操场上回荡着同学们的笑声。
第2课时[自主检测]1、(1)这样写让你觉得儿童特别多,场面非常热闹。
(2)这样写让你觉得海棠花美丽,旺盛,充满勃勃生机。
2、描写花儿的目的:以花衬托儿童,儿童像花朵一样充满生机。
3、(3)前两句讲儿童往游人多的地方找春天,而后两句讲游人往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4)儿童具有发现春天的眼光,儿童与花朵一样欢畅活泼,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儿童就是祖国的春天。
3、早第2课时[自主检测](一)(2)以梅花的冰清玉洁喻鲁迅先生品行的高洁;以梅花开得早,引出鲁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突出鲁迅先生的惜时。
[自能拓展]1、(1)惜时、勤奋。
(2)正直、爱憎分明。
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自能拓展]园子里姹紫嫣红,牡丹花在微风中摇曳,白的如雪,红的似火,粉的像霞。
月季花你拥我挤,竞相开放,一朵挨一朵,似乎在张开小嘴说话呢。
一簇簇丁香花,紫色的显得那么华贵,白色的是那么洁白无暇,他们相互簇拥着,在微风吹拂下,多像一个花的摇篮啊!这些花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芳香,吸引来无数的蜜蜂和蝴蝶。
部编(统编)人教版。
五年级下语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10页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古诗三首1.古诗三首2.(1) 提供(gōng) 供(gòng) 孩子们选择2) 涟漪(yī) 耕耘(yún) 稚(zhì)气3.(1) × (2) √ (3) √4.(2)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改写:孩子们在桑树下研究种瓜的样子,孩子们锄地时的欢声笑语。
②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改写:孩子们用彩线穿冰的样子,孩子们敲打冰锣的嘹亮声响。
③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改写:孩子们横坐在牛背上的样子,孩子们随意用短笛吹的不成调的乐曲。
3) 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喜爱儿童改写:孩子们天真活泼、可爱可亲,深受大人们的喜爱。
5.(2)在炎热的夏天,农村到处是一番繁忙的景象。
早晨,男人们一大早就起来了,扛着锄头向农田走去。
到了农田,男人们弯下腰,低垂着头汗流满面,卖力地干着农活。
看着那些绿油油的禾苗,想着到了秋天的时候,这里将会变成一块金灿灿的田地,他们脸上不禁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心里也甜滋滋的。
到了夜晚,夜深人静,男人们都呼呼大睡,可是,女人们可没有闲着,她们把椅子搬到院子里,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搓着麻线,织着布……有时她们累了,就揉揉惺忪的眼睛,有时她们想睡了,就懒洋洋地伸个懒腰,有时头疼,就按按太阳穴……改写:炎热的夏天,农村里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
早晨,男人们一大早就扛着锄头走向农田。
到了农田,男人们弯下腰,低垂着头汗流满面,卖力地干着农活。
看着绿油油的禾苗,想到秋天时这里会变成一块金灿灿的田地,他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心里也甜滋滋的。
夜晚,男人们都呼呼大睡,但女人们可没有闲着,她们把椅子搬到院子里,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搓着麻线,织着布。
有时她们累了,就揉揉惺忪的眼睛,有时她们想睡了,就懒洋洋地伸个懒腰,有时头疼,就按按太阳穴。
2.祖父的园子2.圆滚滚蝴蝶蚂蚱蜻蜓瓢虫3.(1)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堂作业课课练课时作业+课后作业13《人物描写一组》课堂作业第一课时一、读拼音,写汉字。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zhàng()着手疾眼快,不愿意和小胖墩儿一叉一lǒu()。
起初,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hóu()儿似地蹦来蹦去,仿佛很占了上风。
终于三抓两náo(),jiū()在了一起,任凭小嘎子推拉拽顶,硬是bān()不动小胖墩儿,小嘎子刚想用脚wàn()子去勾小胖墩儿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二、比一比,组词语。
楼()伴()揪()碗()搂()绊()锹()腕()三、想一想,填一填。
“小嘎子”是作家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
这部小说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锺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
摔跤这个片段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的个性特点,表现了胖墩儿__________的特点。
四、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相,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当胖墩我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给加点字注音。
两个人走马灯似.( )的转了三圈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
3.文中的“枪”和“鞭”加引号是说明:。
4.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描绘小嘎子的摔跤过程。
部编统编版五年级下《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2.(1)提供(gōng)供(gòng)孩子们选择(2)涟漪(yī)耕耘(yún)稚(zhì)气3.(1)×(2)√(3)√4.(2)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孩子们在桑树下学种瓜的样子孩子们锄地时的欢声笑语②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孩子们用彩线穿冰的样子孩子们敲打冰锣的嘹亮声响③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孩子们横坐在牛背上的样子孩子们随意用短笛吹的不成调的乐曲(3)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喜爱儿童5.(2)在炎热的夏天,农村到处是一番繁忙的景象。
早晨,男人们一大早就起来了,扛着锄头向农田走去。
到了农田,男人们弯下腰,低垂着头汗流满面,卖力地干着农活。
看着那些绿油油的禾苗,想着到了秋天的时候,这里将会变成一块金灿灿的田地,他们脸上不禁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心里也甜滋滋的。
到了夜晚,夜深人静,男人们都呼呼大睡,可是,女人们可没有闲着,她们把椅子搬到院子里,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搓着麻线,织着布……有时她们累了,就揉揉惺忪的眼睛,有时她们想睡了,就懒洋洋的伸个懒腰,有时头疼,就按按太阳穴……小孩子虽然不理解大人们从事的耕田、织布的农活,但他们看见大人们一天到晚忙碌着,也在村口的桑树树荫下吵着要学种瓜呢!瞧,一大早,一群小孩带着水桶、肥料、锄头来到桑树底下,他们讨论了一会儿,开始分配工作。
紧张的劳动开始了,妞妞松土,东东播种,红红施肥,牛牛洒水,苗苗埋土……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不一会儿功夫就结束了劳动。
他们虽然有的一身泥巴,有的一身的汗水,有的头上挂着几片树叶,有的腰间夹着几根树枝,一个个大花脸,一个个狼狈相,但想到到了秋天,一定会收获到劳动的果实,心里乐开了花。
这种热乎朝天的劳动景象,被范成大看见了,于是,他感叹农村繁忙季节的劳动场面,赞叹大人们的勤劳能干和孩子的天真可爱,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课堂作业本第一课答案2,(1)gōng gòng (2)yī yún zhì3,(1)错,不是唐代,是宋代(2)对(3)对4,(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看到了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听到牧童吹笛的声音(3)活泼可爱、淳朴自然热爱乡村生活5,(2)描写具体、贴切即可。
课堂作业本第二课2 圆滚滚蝴蝶蚂蚱蜻蜓瓢虫3(1),;,;,。
(2),,,:“ ?”4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采倭瓜花祖父的园子给作者带来了自由自在和快乐无忧。
5 (1)我看到我想到花开了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说话似的蝴蝶在飞跳舞一样青蛙叫了唱歌似的(2)自由自在一切都活了课堂作业本第三课1,(1)yǐ nǐ yān qǐng (2)miǎo chéng2,数星星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摇知了碧波万顷的大海巍峨雄奇的高山赏月亮风光绝妙的朗润园3,(1)大小:比脸盆还大味道:又香又脆佐料:红糖、芝麻包装:一张五彩画纸吃法:烤一烤,掰开吃(2)换饼——争吵——和好——拜月(3)理由一:文中借月光饼,写了与表姑的事情,说明想念家乡的亲人理由二:文中说作者长大后依然珍藏五彩画纸,说明怀念吃饼的乐趣4,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课堂作业本第四课1,(1)sōu liáo bǐng qiáo juàn2,(1)吟诗落泪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赠“我”墨梅图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还感受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3,(1)带枣核见枣核说枣核(2)心理:殷切故弄玄虚感慨良深动作:托在掌心往衣兜里揣邀我踏访后花园从这些词语中我体会到同窗的思乡之情(3)缺的是故乡的温暖。
因为友人身在他乡,条件再好,毕竟不是心灵的归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人民教育版第二卷五年级语文《班级作业书》参考答案单元1参考答案1草原1,句子中添加一个词来改变一个具有类似意义的词|1年,空气如此清新,天空如此清澈2.在草原上开车很自由自在(潇洒、自由、随意)。
只要方向好,你可以去任何地方。
3年,鄂温克族女孩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有点害羞,来给客人唱民歌。
第二,根据外表写单词和造句。
1,飞行,下降,上升,下降,强,弱,,高,低,亮,暗,2,一个(蓝色),一个(li),一个(承诺),一个(单词),一个(黄金),,一个(机会),一个(投掷),一个(黄金),,从两组中选择一个单词写一个句子承诺与女儿——小明承诺与女儿永不承诺3.默读课文,填空老舍在他的文章《草原》中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远方的迎宾和主宾聚会通过阅读,人们深深感受到了内蒙古草原奇妙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4。
完成下列句子1,那些山丘的线条是如此的柔和,就像传统的中国画只使用绿色渲染,不使用墨线来勾勒轮廓,绿色到处流淌,轻轻地流入云端。
2,在这个领域,即使是马和丹尼尔有时也会站着不动。
就像享受草原的无限乐趣。
5。
读下面的句子,了解它们的表达特征1,那些山丘的线条是如此的柔和,就像传统的中国画只使用绿色渲染,不使用墨线来勾勒轮廓,绿色到处流淌,轻轻地流入云端。
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辽阔而绿色的草原其中?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只使用绿色渲染,不使用墨线来勾勒轮廓一样,绿色到处流淌,轻轻地流入云端。
?这让我觉得整个草原就像一幅巨大的中国画。
2,突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一样,一群马出现在远处的小山包上。
马的男人、女人和孩子,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翻领像彩虹一样向我们飞奔而来。
老舍真不愧为语言大师。
这句话把蒙古人迎接汉族客人的行列比作一道彩虹,这是非常贴切和巧妙的,因为这道彩虹不仅准确地描绘了颜色和形状,而且恰当地比较了蒙古人和汉族的感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参考答案1草原、给句子中加点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 空气是那么清鲜( 清新 清爽),天空是那么明朗。
2、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潇洒自由自在 随意),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3、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照样子,写词语,并造句。
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
读后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奇丽的 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四、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 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五、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
1、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草原 辽阔、碧绿 的特点。
其中“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让我觉 得整个草原好像一幅的巨大的中国画。
2、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岀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老舍真不愧为语言大师。
这个句子将蒙古族人民迎接汉族客人的队伍比作一条彩虹,非常贴切巧妙,因为这道彩虹不________________ 也是蒙汉情深的恰当比拟。
优美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六、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一一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________________ 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
人教版五下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一)
第一课《草原》
1.(1)新鲜(2)潇洒(3)害羞 2.(1)高低上下左右强弱前后(2)诺金字金一日千里一落千丈一发千钧一泻千里造句:一诺千金——小明一诺千金,从不食言。
那断线的风筝,随风忽左忽右。
3.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4.(1)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2)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5.(1)辽阔碧绿“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整个大草原犹如巨幅的中国画那样赏心悦目。
(2)这道彩虹不仅是艳丽色彩的描摹,也是蒙汉情深的比拟。
【迎接远客的蒙古族人很多,服装色彩鲜艳各异,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从侧面衬托出了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优美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6.(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参考答案1草原一、给句子中加点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清爽),天空是那么明朗。
2、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潇洒自由自在随意),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害羞),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二、照样子,写词语,并造句。
1、忽(飞)忽(落)忽(上)忽(下)忽(强)忽(弱)忽(高)忽(低)忽(明)忽(暗)2、一(碧)千(里)一(诺)千(金)一(字)千(金)一(发)千(钧)一(掷)千(金)从1、2两组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一诺千金——小明一诺千金,从不食言。
三、默读课文,填空。
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
读后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草原奇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五、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其中“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让我觉得整个草原好像一幅的巨大的中国画。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老舍真不愧为语言大师。
这个句子将蒙古族人民迎接汉族客人的队伍比作一条彩虹,非常贴切巧妙,因为这道彩虹不仅是颜色、形状的准确描摹,也是蒙汉情深的恰当比拟。
优美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课堂作业本第一课答案2,(1)gōng gòng (2)yī yún zhì3,(1)错,不是唐代,是宋代(2)对(3)对4,(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看到了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听到牧童吹笛的声音(3)活泼可爱、淳朴自然热爱乡村生活5,(2)描写具体、贴切即可。
课堂作业本第二课2 圆滚滚蝴蝶蚂蚱蜻蜓瓢虫3(1),;,;,。
(2),,,:“ ?”4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采倭瓜花祖父的园子给作者带来了自由自在和快乐无忧。
5 (1)我看到我想到花开了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说话似的蝴蝶在飞跳舞一样青蛙叫了唱歌似的(2)自由自在一切都活了课堂作业本第三课1,(1)yǐ nǐ yān qǐng (2)miǎo chéng2,数星星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摇知了碧波万顷的大海巍峨雄奇的高山赏月亮风光绝妙的朗润园3,(1)大小:比脸盆还大味道:又香又脆佐料:红糖、芝麻包装:一张五彩画纸吃法:烤一烤,掰开吃(2)换饼——争吵——和好——拜月(3)理由一:文中借月光饼,写了与表姑的事情,说明想念家乡的亲人理由二:文中说作者长大后依然珍藏五彩画纸,说明怀念吃饼的乐趣4,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课堂作业本第四课1,(1)sōu liáo bǐng qiáo juàn2,(1)吟诗落泪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赠“我”墨梅图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还感受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3,(1)带枣核见枣核说枣核(2)心理:殷切故弄玄虚感慨良深动作:托在掌心往衣兜里揣邀我踏访后花园从这些词语中我体会到同窗的思乡之情(3)缺的是故乡的温暖。
因为友人身在他乡,条件再好,毕竟不是心灵的归宿。
她总是变着花祥给我们做可口的饭菜;她经
常打扫卫生,让家里一尘不染;她还给我们
洗衣服,让我们穿戴得干净利落;要出门游
玩前,她总能提前准备好各种用品。
4.
(1)@
(2) �
(3)@
(4)@
5.
(1)
(2)
夜找刘的句子我的体会
严心了还”“K的话.I这是.表”在故念贬低b已,喇笑札此有一扑廿处,比纣人嘈蹋的纸多h己,沾了让人丈天
这砚找诅U从的字,财人不寥我老得到不见阳光或厕所附近,找我
写的东否去.I 量,总丑在角涽篇,佩慢处,读了让
人苦笑无奈.
我知道自己的字不行,可育一雕,谭的这句砚础霄`像黯动顶了一妇?__9奇仁,仍然喜暨.(3)因为“我'的字是自己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哪怕知道自己的字不行,仍然罢爱写字。
(本答案由作业精灵提供)24。
部编(统编)人教版。
五年级下语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10页部编统编版五年级下《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在这一节课中,我们研究了三首古诗。
其中《童军》描绘了孩子们在农田劳作的场景,表现出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
《童欢》则描写了孩子们在冬天玩耍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和活力。
《童子游》则描述了孩子们在春天游玩的场景,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里有许多小生物,如圆滚滚的蝴蝶、蚂蚱、蜻蜓、瓢虫等等。
在这里,我和祖父一起栽花、拔草、铲地、浇菜,享受着劳动的乐趣。
3.(1)祖父和我一起戴着草帽,一起栽花、拔草。
祖父常常大笑着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的重要性。
2)在祖父的园子里,我学会了如何栽花、拔草、铲地、浇菜。
这些看似简单的劳动,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孩子们在农村的夏天,虽然不理解大人们从事的XXX、织布等农活,但他们看见大人们一天到晚忙碌着,也在村口的桑树树荫下吵着要学种瓜呢!瞧,一大早,一群小孩带着水桶、肥料、锄头来到桑树底下,他们讨论了一会儿,开始分配工作。
紧张的劳动开始了,XXX松土,东东播种,XXX施肥,XXX 洒水,XXX埋土……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不一会儿功夫就结束了劳动。
他们虽然有的一身泥巴,有的一身的汗水,有的头上挂着几片树叶,有的腰间夹着几根树枝,一个个大花脸,一个个狼狈相,但想到到了秋天,一定会收获到劳动的果实,心里乐开了花。
这种热乎朝天的劳动景象,被XXX看见了,于是,他感叹农村繁忙季节的劳动场面,赞叹大人们的勤劳能干和孩子的天真可爱,不禁XXX大发,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文章中存在大量的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修改和删除。
改写每段话时,可以考虑使用更加规范和流畅的语言,使得文章更加易读易懂。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参考答案1草原一、给句子中加点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清爽),天空是那么明朗。
2、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潇洒自由自在随意),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害羞),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二、照样子,写词语,并造句。
1、忽(飞)忽(落)忽(上)忽(下)忽(强)忽(弱)忽(高)忽(低)忽(明)忽(暗)2、一(碧)千(里)一(诺)千(金)一(字)千(金)一(发)千(钧)一(掷)千(金)从1、2两组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一诺千金——小明一诺千金,从不食言。
三、默读课文,填空。
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
读后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奇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五、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其中‚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让我觉得整个草原好像一幅的巨大的中国画。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老舍真不愧为语言大师。
这个句子将蒙古族人民迎接汉族客人的队伍比作一条彩虹,非常贴切巧妙,因为这道彩虹不仅是颜色、形状的准确描摹,也是蒙汉情深的恰当比拟。
优美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五)
18.将相和
1.在括号里填上读音相同的字。
(璧)玉墙(壁)躲(避)手(臂)
(距)离(拒)绝(巨)大火(炬)
2.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打上“√”。
将(jiāng jiàng√)相(xiāng xiàng√)和
允诺(nuò√ruò)胆怯(quèqiè√)
上卿(jīqīng√)击缶(fǔfǒu√)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廉颇蔺相如和好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4.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一读到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我就会想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个成语。
(3)文中加点的“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从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文中加点的“理直气壮”是“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的意思。
从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中,我感受到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沉着果断的性格特点。
(4)提出你你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并把讨论得出的答案写下来。
我的问题:为什么蔺相如坚持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交出和氏璧?
讨论得出的答案:蔺相如想争取时间,把和氏璧送回国。
5.读课文片段,展开想象,把人物的对话写下来。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答:廉颇:真对不起,我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全大局,导致将相不和,深感惭愧!请大人责罚!
蔺相如:廉将军请起!廉将军言重了。
今日你来,足见你肝胆赤诚,光明磊落。
相如愿与将军坦诚相见,共同捍卫赵国的利益!
19.草船借箭
1.比一比,再组词。
廷(宫廷)塞(堵塞)承(继承)
延(延长)寨(山寨)丞(丞相)
忌(妒忌)擂(擂鼓)吶(呐喊)
纪(纪念)蕾(花蕾)纳(采纳)
2.写出和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
(1)(推辞)
(2)(打探)
(3)(怀疑)
4.默读课文,填空。
起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害诸葛亮,命他造10万支箭
经过:诸葛亮命快船驶近曹营,曹操命弓弩手射箭,诸葛亮接到10万支箭
结果:诸葛亮成功借箭,周瑜自叹不如。
5.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打上“√”。
①C.很
②B耽搁
(2)诸葛亮明知周瑜妒忌他,为什么还要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支箭?
答:诸葛亮神机妙算,料定三日必能完成任务,所以将计就计,答应造箭,避免与周瑜不和。
(3)根据课文内容,替诸葛亮写一份军令状。
军令状
我诸葛亮愿于三日内造箭十万支,如若无法完成,甘受军法处置。
(4)和同学一起分角色朗读这段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