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市场形势与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
- 格式:pptx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93
【石油定价】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体系一、国际原油市场定价体系介绍:国际原油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全球联动的矩阵式价格体系。
用一句话可概括为4大区域,6大基准油种。
所谓4大区域,即美洲、远东、中东、欧非(包括西非、西北欧及地中海)四大区域。
所谓6大基准油品,即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迪拜原油、阿曼原油、米纳斯原油、塔皮斯原油。
(1)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US West Texas Intermediate,WTI)。
WTI原油是美洲地区所有原油实物交易的定价基准,其价格主要由纽约期货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货合约交易来决定。
(2)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UK North Sea Crude Brent)。
全球约80%的原油实货交易都与Brent联动,产自西北欧、北海、地中海及非洲的原油,甚至一些中东国家(如也门)的原油都是用Brent原油作为价格基准。
(3)迪拜和阿曼原油(Dubai and Oman)。
迪拜和阿曼原油是中东地区出产的高硫原油价格基准,他的价格一度由场外掉期市场(OTC)所决定,2007年迪拜商品期货交易所(DME)成立后,阿曼原油有了期货合约。
(4)米纳斯原油和塔皮斯原油(Minas and Tapis)。
米纳斯和塔皮斯原油是远东地区原油的价格基准。
米纳斯的价格来源为官价,被称为ICP Minas (Indonesian crude prices)。
塔皮斯原油是东南亚地区出产的原油的价格基准。
由于原油市场四大区域中,有三大区域都拥有期货交易所及相应的原油期货合约,同时还有广阔的场外市场提供各种掉期合约及各类差价合约,使得国际原油市场形成了以原油期货合约为主干,以各类掉期合约为分支,以各类差价合约为转换工具,结构缜密的矩阵式价格体系。
页脚内容1二、布伦特原油价格体系布伦特原油价格体系是世界原油价格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由如下四个市场共同构成。
(一)带船期的布伦特市场(Dated Brent,DTD)市场带船期的布伦特指已经带有具体装船日期、很快就要装船的布伦特原油。
世界石油价格体系简介核心提示:在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初以来,在历次部长级会议都公布标准原油价格,这种标准原油价格是以沙特API度为34的轻油为基准,而公布的价格就是当时统一的官价。
一、国际石油贸易中几种价格的含义1、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20世纪60年代OPEC(欧佩克)为了与西方跨国公司降低"标价"的行为作斗争,在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初以来,在历次部长级会议都公布标准原油价格,这种标准原油价格是以沙特API度为34的轻油为基准,而公布的价格就是当时统一的官价。
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非OPEC产油量的增长,在1986年底,石油输出国组织看到"官价"已不起多大作用,又改成以世界上7种原油的平均价格(7种原油一揽子价格),来决定该组织成员国各自的原油价格,7种原油的平均价即是参考价,然后按原油的质量和运费价进行调整。
2、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这是非欧佩克成员的产油国自己制定的油价体系,它一般参照欧佩克油价体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而上下浮动。
3、现货市场价格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现货市场有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荷兰的鹿特丹和亚洲的新加坡。
70年代以前,这些市场仅仅是作为由各大石油公司相互调剂余缺和交换油品的手段,石油现货交易量只占世界总石油贸易量的5%以下,现货价格一般只反映长期合同超产的销售价格。
因此,这个阶段的石油现货市场称为剩余市场(Residual Market)。
1973年石油危机后,随着现货交易量及其在世界石油市场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石油现货市场由单纯的剩余市场演变为反映原油的生产、炼制成本、利润的边际市场(Marginal Market),现货价格也逐渐成为石油公司,石油消费国政府制定石油政策的重要依据。
为了摆脱死板的定价束缚,一些长期贸易合同开始与现货市场价格挂起钩来。
这种长期合同与现货市场价格挂钩的做法,一般采用两种挂钩方式,一种是指按周、按月或按季度通过谈判商定价格的形式,另一种是以计算现货价格平均数(按月、双周、周)来确定合同油价。
原油知识系列(七)国际原油定价规则介绍伴随着我国原油期货上市脚步的临近,市场更加关注未来油价⾛势以及原油价格的确定⽅式。
客观⽽⾔,中国的原油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因此,了解国际原油定价规则将有利于⼴⼤投资者把握住新的投资机会,也能够给我国争取原油定价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当前全球原油市场上较为普及的是公式定价:Px = PB + D , Px表⽰未知原油的价格,PB则代表基准原油的价格,D是价差,即官⽅售价OSP(official selling price)。
D通常是在交易达成时由⽯油出⼝国或评估机构确定。
从区域来说,不同销售⽬的地的定价⽅式也有些许不同。
销往欧洲的基准是Brent或BWAVE。
销往美国的基准原来为WTI,后来由于WTI较Brent存在的巨⼤折价迫使中东国家使⽤ASCI(Argus Sour Crude Index)。
北美市场在2010年以后也使⽤ASCI指数为基准定价,主要权重也是参考WTI。
销往亚洲原油基准多为迪拜-阿曼(Dubai-Oman),亚太地区虽然是以普⽒Dubai/Oman 原油为定价基准,但是其价格发现的功能还是依赖于Brent,可以说是间接的以Brent为定价基准。
由于⼤多数的原油现货交易是由产油商、贸易商和炼⼚们在OTC市场中完成,因此油价并不是⾮常透明,价格主要由PRA(Pricing Report Agency),即价格报告机构在交易结束后完成对交易价格的评估作为基准价报道给市场。
世界上最知名的两家PRA发布平台是是标普Platts和Argus。
下边就Platts定价规则做具体介绍。
收市价(MOC)与Ewindows交易平台作为世界重要价格报告机构的PLATTS会收集OTC市场上的报价,然后根据⼀定的⽅法估算处理后,在普⽒窗⼝上公布出当⽇的各类油价。
在普⽒原油定价规则中,使⽤了⼀种被称为收市价(Market On Close)的系统技术,该技术清晰明了的反映了在评估过程结束时的市场可交易价格。
国内成品油市场现行价格定价机制原则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定价机制,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价格完全接轨,成品油价格只是间接的接轨。
原油价格由企业参照国际市场价格自主制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之间互供原油价格由购销双方按国产陆上原油运达炼厂的成本与国际市场进口原油到厂成本相当的原则协商确定。
中石化、中石油供地方炼厂的原油价格参照两个集团公司之间互供价格制定。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及其他企业生产的原油价格参照国际市场价格由企业自主制定。
成品油价格区别情况,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
(一)汽、柴油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以及供应社会批发企业、铁路、交通等专项用户汽、柴油供应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二)国家储备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用汽、柴油供应价格,以及航空汽油、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实行政府定价。
定价机制为: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国内参照布伦特、迪拜、辛塔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
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
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已实行全省统一价格的地区,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全省统一最高零售价格。
暂未实行全省统一价格的地区,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中心城市最高零售价格为基础,考虑运杂费增减因素合理安排省内非中心城市最高零售价格。
省内划分的价区原则上不超过3个,价区之间的价差原则上每吨不大于100元。
省际之间价差较大的应适当衔接。
省级价格管部门要将省内价区具体安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成品油零售企业可在不超过政府规定的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具体零售价格。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是指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国际油价等因素,由国家发改委对成品油价格进行监管和调控的一种机制。
该机制的建立旨在保证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稳定和合理,同时兼顾企业利润和消费者福利,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我对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一些观点和分析。
首先,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核心是市场调节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体现,能够引导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充分考虑了市场因素,通过采用市场调价方式,使得成品油价格能够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国际油价等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
其次,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具有一定的政府干预性。
尽管市场调节是其核心,但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的监管和调控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定期发布基准价和价格调整机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指导和控制,以维护国内油价的稳定和合理。
政府还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税收优惠和补贴等措施,以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和保障国内企业的利润。
再次,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具有相对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的监管和调控公开透明,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成品油价格的变化和调整。
政府会根据市场变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因素,定期公布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原则和范围,使市场参与者能够预期价格的变动,从而做出相应的经营决策。
此外,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还考虑了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政府会根据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对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成品油产品,政府可能会采取限产限销的措施,以保护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健康。
最后,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和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
政府应继续深化市场化,推动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提高成品油定价机制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利益。
总之,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在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双重作用下,通过考虑市场因素、政府政策和经济社会的需求,维护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稳定和合理,促进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成品油定价机制,即成品油定价的过程方式、法则方案。
成品油定价机制在经历多次改革后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2009年3月26日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这个机制实现了与国际油价实行有条件的联动,此举有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
概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由中国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简称发改委)牵头于2008年11月25日前后拟定并获审批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
而最高零售价格,将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
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
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等三地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
2008年底进行的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目的在于理顺成品油和原油的价格关系,形成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定价机制。
根据新的价格形成办法,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以使成品油价格能够更真实、更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公平竞争。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形成后,价格其实是有降有涨的。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机关要逐步完善有关机制和管理办法,市场主体也要逐步适应价格上下波动的经常性情况。
”根据相关监测数据,本次成品油调价前20天,布伦特、迪拜、米纳斯三种原油价格平均价比前期调价基准价大约提高了5%以上。
所以,这次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已经超过了20天,发展改革委经过观察和研究,决定上调油价。
据了解,在此机制下,成品油经营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在不超过最高零售价格、最高批发价格或最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自主确定或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具体价格。
国际油价的作价方式原油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是对各个国家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商品。
世界原油贸易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市场游戏规则已相当完善。
目前,国际原油市场的原油都是以世界各主要地区的标准油为基准作价。
按4个主要地域划分,主要有以下5种作价公式:一、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WESTTEXASIN鄄TERMEDIUM)。
所有在美国生产或销售往美国的原油都以它为基准油作价。
其主要交易方式为NYMEX交易所交易,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成交非常活跃;此外,还有场外交易。
二、英国北海轻质原油BRENT。
世界原油贸易中约有80%的原油以它为基准油作价,主要包括的地区有: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部分中东国家如也门等。
其主要交易方式为IPE交易所交易,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成交非常活跃;此外,其他衍生物在场外交易。
三、阿联酋含硫原油DUBAI。
从中东产油国生产或从中东销售往亚洲的原油都以它为基准油作价。
其主要交易方式是场外交易或与其他标准油的价差交易。
四、远东市场分两种方式:马来西亚轻质原油TAPIS。
它是在东南亚代表轻质原油价格的典型原油,东南亚的轻质原油大部分以它为基准油作价。
其主要交易方式是与其他标准油的价差交易。
印度尼西亚官方价ICP。
以这种方式作价的主要有印尼原油以及远东地区部分国家的部分原油,如越南的白虎、中国的大庆等。
相对来说,国际成品油市场的发展历史较原油市场短,作价方式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三大成品油市场,即欧洲的荷兰鹿特丹、美国的纽约以及亚洲的新加坡市场,各地区的成品油国际贸易都主要以该地区的市场价格为基准作价。
此外,最近发展起来的日本东京市场对远东市场的贸易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新加坡成品油市场有专门的权威报价机构PLATT'S,每天公布一次,节假日除外。
随着新加坡成品油现货和期货市场交易的日益活跃,远东地区基本上所有国家的成品油定价都主要参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场的价格。
关于石油定价方法2004-11-4 15:49:00各位专家:您们好!本人急需知道国内石油的定价方法,包括原油,半成品,产成品的定价方法。
请告知。
谢谢本网回复:1、目前国内原油主要是国家发改委按照国际同品质原油的上月离岸均价来对国内原油价格进行相应调整,其中基准价= 月离岸均价*桶吨比*汇率到岸价= 基准价 + 贴水实际给销售公司的价格= 到岸价*1.17,需要附加增值税.2、相对来说,国际成品油市场的发展历史较原油市场短,作价方式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三大成品油市场,即欧洲的荷兰鹿特丹、美国的纽约以及亚洲的新加坡市场,各地区的成品油国际贸易都主要以该地区的市场价格为基准作价。
此外,最近发展起来的日本东京市场对远东市场的贸易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下面主要以新加坡为例作简要说明。
新加坡成品油市场有专门的权威报价机构Platt’s,每天公布一次,节假日除外。
随着新加坡成品油现货和期货市场交易的日益活跃,远东地区基本上所有国家的成品油定价都主要参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场的价格。
市场上作为作价基准的成品油主要有: a、汽油作价主要以石脑油或92号汽油为基准,也有个别交易以95号或97号汽油作价。
b、柴油作价主要以0.5%含硫的柴油为基准。
其他不同等级规格的柴油可以此为作价基准,也可以其独立的报价作价,如0.25%和1.0%含硫的柴油。
c、航煤、双用煤油及灯油的作价主要以煤油为基准。
d、燃料油的作价主要以粘度为180或380的燃料油价格为基准。
此外,也有个别交易以Dubai原油为基准作价。
以上以一定标准原油或成品油为基准的作价方式称为活价作价;此外,买卖双方还可以某一个固定价格作为合同结算价,这种作价方式称为死价作价。
我国自1998年起,原油的作价机制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目前绝大部分原油的作价是与印尼的部分原油联动,少部分原油与马来西亚的Tapis联动,每月以相当于官价的形式调整一次,应该说,我国原油的作价方式已基本上与国际惯用的方法十分接近。
成品油行业现状与相关政策分析一、成品油行业基本概述成品油按照《成品油办法》(商务部令2006年第23号)第四条称成品油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
二、成品油行业现状成品油是经过原油的生产加工而成,从原油消费量来看,2019年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是美国,占比19.2%;其次,欧盟消费量占总比重的14%;中国以12.6%的消费量占比位居第三。
从原油生产总量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2019年中国原油生产总量呈波动下降走势,2019年我国原油生产总量为2739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28%。
从汽油产量来看,2015-2019年中国汽油产量逐年上升,2019年中国汽油产量达到14120.7万吨,同比增长1.68%,2020年1-6月我国汽油产量为6070.8万吨。
从煤油产量来看,近年来,我国煤油产量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煤油产量达到5272.6万吨,2020年1-6月产量为1895.8万吨。
从柴油产量来看,2015-2019年中国柴油产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中国柴油产量为16638.3万吨,同比下降4.25%,2020年1-6月柴油产量7704.6万吨。
三、成品油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从进出口数量来看,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成品油进口数量为3056万吨,出口数量达到6685万吨。
从进出口金额来看,2019年,中国成品油进口金额为17076.41百万美元,出口金额为38402.05百万美元。
四、成品油行业相关政策分析国务院正式废止两个办法,正是对前期“放管服”政策的呼应和延续,其给市场带来的意义在于审批权限的下放。
企业经营原油销售、仓储和成品油批发、仓储无需再向商务主管部门申请,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达到相关标准,即可依法展开经营。
成品油零售方面尽管继续实施许可管理,但资质的审批权也进一步下放。
准入条件放宽将使得更多的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获得原油、成品油仓储、销售的资质,其中所体现的立法思路是:于内,给予民营油企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于外,则是进一步敞开市场的大门,鼓励外资引进。
成品油定价体系成品油定价体系是指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和国际原油价格等因素,以合理的方式确定成品油价格,并确保市场价格能够有效运行的一套体系。
一个健全的成品油定价体系对于保障能源安全、维护经济稳定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成品油定价体系需要考虑到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是决定油价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需求高于供应时,油价会上涨,反之则会下跌。
因此,定价体系需要充分了解市场供需关系,及时调整油价,以保持市场稳定。
其次,成品油定价体系还需要参考国际原油价格。
原油是成品油的主要原料,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成品油价格。
建立与国际原油价格相衔接的定价机制,能够更好地反映国际市场的变化,提高市场透明度,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准确的价格信号。
另外,成品油定价体系还应该考虑到生产成本和税费等因素。
生产成本是决定油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原油采购成本、加工成本等。
税费是影响成品油价格的另外一个因素,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定价体系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成本和税费因素,并合理确定油价,既要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又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而在成品油定价体系中,还需要考虑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适时的调整油价、减免税费等方式,来引导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
政府在定价体系中的角色应该是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保障企业的合理利润。
在实际操作中,成品油定价体系亦需要规范监管机制的建立。
监管机构应加强市场监测,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确保油价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措施,对价格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总之,一个健全的成品油定价体系需要综合考虑供需关系、国际原油价格、生产成本、税费因素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等多个因素,以确保油价的合理性和市场的平稳运行。
只有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定价体系,才能够有效应对市场风险,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成品油定价体系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共同努力。
成品油定价机制相关的主题文章:页岩标砖阳信恩长江布衣教导基金会成品油定价机制,即成品油定价的过程方法、法令方案。
成品油定价机制在经历屡次改革后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2009年3月26日表露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这个机制实现了与国际油价实行有条件的联动,此举有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
4 63成品油定价机制1998年以前的长时代内,中国的成品油用户享受着低油价的待遇,那时石油价格的调整,始终由国家确定,往往是一次调整,长时期内不变。
但跟着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完全由政府定价已经分歧时宜,也不契合市场经济的趋势。
到了1998年,随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重组,油价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1998年以来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抵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1998年原油、成品油价格初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原油价格自1998年6月1日起执行,成品油价格自1998年6月5日起执行;二是2000年6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相应调整;三是2001年11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引人瞩目的油价波动5 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由中国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简称发改委)牵头于2008年11月25日前后拟定并获审批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
而最高零售价格,将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
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答应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及成品油价格组成及占比比例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是由国家发改委负责制定和调整的。
该定价机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成品油基本价格和税费部分。
成品油基本价格是国家根据国际油价和市场供求情况进行调整的,主要包括原油进口价格、国内成品油加工成本、运输成本和利润等。
基本价格的调整是根据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的,目的是确保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和合理。
税费部分是指各种税费和附加费,包括资源税、消费税、进口关税、进口增值税、石油专用资金等。
这些税费的比例在成品油价格中占据较大比重,也是国家调控油价的重要手段。
不同类型的成品油税费比例不同,一般来说,汽油和柴油的税费比例较高。
其中,成品油价格中税费部分的具体占比比例,根据国家税制政策和各地实际情况,是会变化的。
以下是目前常见的成品油税费占比比例作为参考:1. 汽油:- 消费税:约占成品油价格的约约11% - 14%- 增值税:约占成品油价格的约10% - 12%- 温和改革基金(石油专用资金):按照每升0.1元计征2. 柴油:- 消费税:约占成品油价格的约11% - 14%- 增值税:约占成品油价格的约10% - 12%- 温和改革基金(石油专用资金):按照每升0.1元计征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占比比例是一个大致范围,具体的占比比例可能因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此外,政府也可能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能源政策的需要,对税费部分进行调整。
以平衡市场供求和保障能源价格的稳定。
总体而言,在成品油价格中,基本价格和税费的组成及占比比例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和政策变化而有所调整。
当前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比较复杂,同时受到国际油价、汇率、税制政策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具体的组成和占比比例会有一定的浮动。
注意,以上是对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一般解释。
具体,需要参考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具体定价文件和公告。
布伦特原油计价方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布伦特原油是国际油市上最重要的油价基准之一,它在全球原油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布伦特原油的计价方式是衡量国际原油价格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着全球能源市场的走势和各国的能源战略。
本文将着重探讨布伦特原油的计价方式,详细介绍其计价方法和对全球市场的影响。
布伦特原油计价方式采用了一种基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定价机制。
它是以北海地区的布伦特油田的原油价格为基准,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其价格由市场上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供需关系决定。
与其他油价指标相比,布伦特原油计价方式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因此受到了国际投资者和能源公司的广泛关注。
布伦特原油计价方式的核心在于布伦特油田的地理位置和质量。
布伦特原油具有较低的硫含量和较高的API(美国原油协会)度数,这使其成为了高质量的原油。
布伦特油田位于英国的北海地区,该地区的地理和天然条件使得原油开采和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从而使得布伦特原油更有竞争力。
布伦特原油计价方式的影响因素也十分复杂。
首先,国际原油市场的供需状况是决定油价的关键因素。
全球经济的发展、地缘政治局势、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原油的供需关系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导致价格的波动。
其次,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的交易行为也会对布伦特原油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
大型能源公司、投机者和基金经理等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决策会对油价产生影响,因此对这些参与者的交易行为和市场动态的监控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布伦特原油计价方式在国际原油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全球能源市场的风向标,也对各国的能源政策和市场策略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和分析布伦特原油计价方式对于投资者、能源公司和相关政府部门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势和制定相关政策。
接下来的内容将详细介绍布伦特原油的计价方式和其在全球市场的优势和局限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一个文章在逻辑上的组织框架,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1998.06.03•【文号】•【施行日期】1998.06.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价格正文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的通知(一九九八年六月三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局(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国务院批准,从今年6月起改革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现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
现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是改革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化的石油流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石油价格接轨的重要转折,是国务院为扭转石油工业效益下滑的重要举措。
各级物价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努力做好石油价格改革工作,确保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石油、石化两个集团公司要按照方案的要求,及时制定各地区汽油、柴油的具体零售价格,并向社会公布。
两个集团公司制定的汽油、柴油及其他成品油出厂价、批发价及零售单位的批零差率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备案并抄送省级物价部门。
二、供交通、铁道、民航、新疆建设兵团等原直供用户的成品油,在国家规定的供应办法和价格未出台前,暂按现行出厂价格执行。
民用液化气、灯用煤油、非化肥用重油、化工轻油价格,在国家规定的作价原则未下达前,暂按现行价格执行。
供军队和国家储备用的成品油出厂价格另行下达。
三、两集团公司之外的石油产销企业按所在区域,分别执行两集团公司有关油品价格的具体规定。
四、各地物价部门要加强市场石油价格的管理和监督。
石油批发企业和零售单位要严格按照石油、石化两个集团公司制定的价格销售。
要认真贯彻城乡一价的规定,切实减轻农民和边远地区的负担。
要认真执行明码标价的规定,以利于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