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低山丘陵的红漠化
- 格式:ppt
- 大小:12.02 MB
- 文档页数:37
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知识点总结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A.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 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④从平原向高原过渡坡面物质不稳定⑤黄河水的侵蚀人为原因:①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②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③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B.主要危害:① 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D.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②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治理措施:①封山育林,退耕还林;②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开发小水电;③推广省柴灶,节省燃料;④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①低山丘陵面积大一一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②人多地少一一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③生态环境脆弱一一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特点及治理措施: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适当掺入砂子。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少,地表覆盖着疏松沙质沉积物;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③鼠害,蝗害。
浅谈关于生态治理南方丘陵区红漠化的水土保持工作思路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地区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缓解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各地政府纷纷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以南方丘陵区为例,该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红漠化问题比较严重。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针对生态治理南方丘陵区红漠化的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基于此,本文对生态治理南方丘陵区红漠化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关键字:生态治理;南方丘陵;红漠化;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引言红漠化是南方丘陵山区的一种典型生态现象,指在强烈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综合作用下,红壤过度风化,出现水土流失,红壤裸露,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系统退化,并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地表侵蚀加剧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南方丘陵区红漠化土地分布广泛,治理难度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将会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安全。
一、相关概述(一)红漠化红漠化,是指红壤表层被侵蚀、流失或退化的现象。
红漠化地区地表常呈现红色或棕红色,因此得名。
红漠化可造成土壤养分流失、生态环境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从而影响红壤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红漠化分布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和部分暖温带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的低山丘陵区。
红漠化在热带地区比较常见,而在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较少发生。
根据红漠化发生的原因和程度,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导致的红漠化和人为因素导致的红漠化。
(1)自然因素导致的红漠化:①土地肥力低,有机质含量低;②地势低洼、土地破碎、土质粘重;③气候干旱、降水少,或受暴雨冲刷;④土壤侵蚀严重。
(2)人为因素导致的红漠化:①乱砍滥伐,破坏植被;②过度放牧,致使草地沙化;③过量开采和无序开采矿产资源。
(3)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的红漠化:①地质因素,包括地壳抬升、地质运动等;②气候因素,包括气候干旱、暴雨等;③人为因素,包括过度放牧、开垦荒地等。
红色荒漠造成原因1.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2.南方山区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
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3.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荒漠化与石漠化的区别荒漠化又称土地沙化。
是指在沙漠边缘的干旱与半干旱的草原地区,由于雨量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多风,土地失去植被后,土壤受风蚀而逐渐演变为沙漠地带的现象。
土地荒漠化,使土地失去生物生产能力,沙土侵占农田、草地和林地,威胁交通与村镇。
它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土地荒漠化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人为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地开垦草原,过度放牧,滥伐森林,不适当地兴修水利工程,过度利用水资源,开发矿产不注意复垦和恢复植被等。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或禁止人们对易荒漠化地区的不合理开发,保护植被,种树种草,合理地调度和使用水资源等。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区,或是一种几乎完全没有植被和良好土壤发育的土地。
其气候变化剧烈,风力作用强烈。
按地貌形态和地表组成物质可分为石漠和岩漠(也称石质荒漠)、砾漠或戈壁(也称砾质荒漠)、沙漠(也称沙质荒漠)、泥漠或粘漠(也称泥质或粘质荒漠)、盐漠(也称盐质荒漠);按生物气候带或生态系统划分,为草原化荒漠(干燥度4~8)、典型荒漠(干燥度8~16)、干旱荒漠(干燥度16~32)、极端干旱荒漠(干燥度≥32),也有的把此类归入干旱荒漠。
荒漠还可以按气候、植被、土壤、地理位置和成因等划分成不同类型。
此外,把高海拔(高山雪线以上)和高纬度(极地)地区终年以冰雪覆盖地面的寒漠(也称冷漠、冻漠、冰漠)归属于荒漠的特殊类型。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这个定义是世界各国领导人在1992年地球问题首脑会议(全球环发大会)上所商定的。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基础巩固读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危险度评价图,完成1~2题。
1.关于贵州省石漠化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起伏越大,石漠化越严重B。
石漠化的成因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C。
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越严重D.石漠化的成因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大2.有关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漠化地区分布比较均匀B.东部地区石漠化危险程度最低,因该地降水量小C。
中度危险以上石漠化面积占绝大部分D.石漠化地区分布主要呈东南—西北走向1题,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起伏越大,石漠化越严重,A项对;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B项错;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程度越轻,C项错;石漠化的成因与流水作用、植被生长状况有关,因此与气候有关,D项错。
第2题,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分布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
2。
C3。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我国南方红漠化的成因有()①水蚀严重②滥伐森林③风力侵蚀④开山取石A.①②B.③④C.①③D。
②③,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说明红漠化的成因有流水侵蚀和植被的破坏,故A项正确。
土壤中的CO2溶于水后溶蚀石灰岩,是形成喀斯特地上和地下景观的原始动力,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中的CO2浓度有较大差异.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我国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植被条件下土壤中CO2体积分数的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4~5题。
4。
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A.大量开垦耕地B。
积极营造人工草坡C。
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D.大力保护天然草坡5.如果该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A。
红漠化B.沙漠化C。
盐渍化D。
中图版高二地理三同步精选对点练习:红漠化、石漠化的防治1.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显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潮湿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峻腐蚀,基岩裸露,地表显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缘故要紧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3.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①退牧还耕②积极开发新能源③操纵人口增长④严禁过度放牧⑤防治水土流失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我国幅员宽敞,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4.我国下列地区及其要紧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A.西北洪涝、半洪涝区——石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C.云贵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红漠化5.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要紧是风蚀和水蚀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要紧是物理及化学作用产生的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进展与工矿、交通等差不多建设相关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要紧是风蚀2021年9月14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指出,我国贵州、广东等八省市都有石漠化现象,严峻地区甚至寸草不生,其中以贵州最为严峻。
结合下图,回答以下三题。
6.下列有关石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石漠化是逐步形成沙漠景观的过程B.石漠化常与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C.人地矛盾是治理石漠化最大的难题D.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7.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缘故,也有人为缘故。
中国地理学案11——南方低山丘陵区编写:李继花审核:韩爱玲 2016—6—3 1、位置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不包括这一范围内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面积较大的平原。
这里低山丘陵连片集中分布,被称为“南方低山丘陵区”。
2、与世界同纬度亚热带地区相比,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的原因?同纬度的我国南方丘陵,由于受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东亚季风的影响,形成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天然植被多为亚热带、热带常绿林,因此成为回归沙漠带的“绿洲”。
3、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⑴优势:①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雨热同期;②地形:土地类型多样,可以发展多种经营;③水源: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灌溉;④农业资源: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周期短,优势品种多;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⑵劣势:①地形:地形崎岖不平,平地少;②气候(自然灾害):受夏秋旱涝灾害、春季低温冻害、盛夏干热风等多种气象灾害影响;③土壤:红壤酸性强,土质粘重,有机少,肥力低(土壤贫瘠);④水土流失严重。
4、红壤改良5.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发展措施①走立体农业道路,发展多种经营;②资源深加工:优势资源及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③发展农业观光旅游;④退耕还林还草⑤开发薪炭林和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等。
7.水土流失与生态建设水土流失是南方丘陵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⑴自然原因:①地形: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多暴雨,地表侵蚀作用强烈;③土壤:山地丘陵区,土壤疏松;⑵人为原因:①能源短缺导致伐林取薪,破坏植被(最主要原因);②人多地少导致的过度开荒、陡坡开垦,破坏植被;③开矿、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结构和植被。
措施:①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②发展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③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④对优势资源及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民年收入;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⑥加强教育。
【地理⼩专题】04红漠化专题4红漠化综合检测题⾥⾯遇到了“红漠化”的内容,学⽣普遍反映这⼀块⽐较陌⽣,于是把这个内容作为⼀期⼩专题分享给⼤家。
1知识梳理基本概念(1)⼟壤侵蚀:⼟壤及其母质在⽔⼒、风⼒、冻融或重⼒等外⼒作⽤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有⼈认为⼟壤侵蚀应该叫⼟地侵蚀。
⼟壤侵蚀分为风蚀、⽔蚀、冻融侵蚀三种类型。
(2)荒漠化:在⼲旱、半⼲旱或半湿润地区的脆弱⽣态环境下,由于⼈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了⽣态平衡,使原⾮荒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质荒漠的景观。
(⼴义上的荒漠化包含⼟地沙化、红漠化、⽯漠化、⽔⼟流失、⼟壤盐碱化等)(3)⼟地退化:⼟地退化含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地的后期质量(数量)明显⽐前期下降减少。
包括⽔⼟流失、风蚀沙化、草地退化、盐碱化、⼟壤贫瘠化和⼟壤污染,原因是⼈为造成。
基本类型⼟地沙漠化:⼀般指单纯风⼒作⽤下的沙质荒漠化。
主要发⽣在⼲旱、半⼲旱地区,由于⼈为活动和⼲旱的影响,导致原有⾮沙⼟地逐渐深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该种荒漠化主要是⼲旱半⼲旱地区沙丘⼊侵或沙丘活化产⽣,多发⽣在我国西北⼲旱半⼲旱地区。
⽯质荒漠化:狭义的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为活动的⼲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壤严重流失,岩层⼤⾯积裸露或砾⽯堆积的⼟地退化现象。
次⽣盐渍化:在⼲旱、半⼲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候⼲旱、蒸发量⼤或不合理的此引⽔灌溉,导致地下⽔位上升,造成⼟壤盐分积聚于⼟壤表层所形成的现象。
该种荒漠化是由于⼟壤中盐分过分富集形成,主要与过度灌溉及蒸发旺盛有关。
多发⽣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红漠化:主要发⽣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红壤概况红漠化成因1.由于⼈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壤本⾝的特性,红壤区的⼟壤⽣产⼒低下,⽔⼟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荒漠化”。
红漠化影响红漠化是指我国南方红色丘陵区因流水作用导致的具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那么红漠化影响有哪些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红漠化是脆弱生态环境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结果。
影响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化有气候变化方面的原因。
降雨是产生自然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
该地区年降雨量降水量大, 降雨强度大, 对地表侵蚀大。
在南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还经常受台风影响,伴随而来的暴雨和强风对地表冲刷厉害。
坡度影响土壤侵蚀速率。
南方低山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等,山地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一旦地表植被受破坏,易产生水土流失。
岩性与土壤是侵蚀的物质基础。
南方岩性复杂, 在暖湿的气候条件下岩石风化层较厚, 颗粒粗, 岩性松软。
南方低山丘陵多为红壤, 土壤质地松散,土层浅薄, 抗蚀性较弱。
另外,台风、地震、山洪爆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也会引起该地区的荒漠化。
除了自然原因外,不适当的人为活动是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比如,由于粮食需求的大幅度增加, 大面积开垦丘陵山区陡坡,而红壤垦后极易发生水土流失,肥力下降,单位面积产量也随之下降。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再毁林开荒,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红漠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红壤裸露,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低。
土地红漠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