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病护理手册2010
- 格式:pdf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27
儿科疾病健康教育手册[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儿科健康教育知识新生儿保暧与散热⑴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散热。
居室阳光要充足,通风良好,冬季室温XX年长儿自愿服药,耐心说明,不可粗暴强迫。
6、任何中西药均不可混于乳汁中同时喂哺。
7、给药后应观察患儿反应在,如将药物吐出应立即处理,清除呕吐物,并使之安静。
母乳喂养卫生须知、婴儿出生后即可开始喂奶。
二、哺乳前洗净双手,用清洁热毛巾擦净乳头。
■•吸空母乳后,要轻轻拍婴儿背部排出空气。
四、婴儿出生4・6个月内母乳能满足孩子全部的营养需要,婴儿4-6后添加菜泥、水果汁、蛋黄等,7・8个月添加猪肝泥、肉未等,9-12个月每天可喂3次加一定量荤素菜副食品的原粥或饭。
1、刚出生的宝宝皮肤出现黄疸怎么办?因于新生儿期的宝宝由于肝脏功能不成熟,及其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
如果黄疸出现已达到大腿,医生建议您给宝宝查肝功能,而其中血清胆红素浓度可帮助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足月儿总胆红素不超过XX年会感冒4・5次,有时甚至更多。
对儿童来说,反复不断的呼吸道感染,常伴有厌食,还容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疾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对学龄儿童还耽误学习,而且由于反复感染,发源经常使用抗生素治疗,长期反复的抗生素治疗会进一步削弱人体的免疫力。
所以儿童呼吸道感染必须及时治疗,并要求儿童及早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7、远离感冒的温馨提示为了让你宝宝患感冒机会降低再降低,请留意每个孩子一年平均患感冒的次数6次左右。
但孩子们每得一次感冒他们的身体与病毒可作战能力可增强一些,到他们上学后感冒的次数会大大减少。
感冒孩子间可传染,感冒一般会持续6・14天,最初的3天传染性最强,但两周后仍然可发生孩子之间互相传染的机会。
孩子患感冒的症状仅仅表现为流鼻涕时,大家并不在意,而宝宝喜欢用手去擦鼻涕,细菌或病毒就到了他的手上衣服上玩具上了。
宝宝常见疾病的防治和护理手册1.婴幼童常见疾病有哪些2.新生儿常见病症的观察及护理3.春季宝宝常见病及护理大全4.春夏季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5.想要避免新生宝宝生病,宝妈就要掌握哪五大日常护理事项?6.宝宝湿疹的预防和护理婴幼童常见疾病有哪些新生儿常见病早产儿常见病小儿常见病婴儿疫苗接种全国儿童医院TOP婴幼儿因为自身身体没有发育成熟,免疫系统也不完善,所以经常生病。
宝宝生病了,妈妈是最着急上火看着心疼的,宝宝的身体健康时时牵动着父母的心。
虽然小心呵护,但是宝宝还是会因为各种原因患上感冒、咳嗽、偏食、皮肤病等常见疾病,所以提前了解婴幼儿常见病才可以有备无患。
婴幼童常见疾病有哪些?0-6岁宝宝不同阶段各有什么常见疾病和如何预防?婴儿疫苗接种时间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婴幼童常见疾病一览。
新生儿常见病新生儿先天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
症状经常感冒、生长发育差、喂奶困难、易疲乏、喜欢蹲踞等。
预防35岁以前生育;准妈妈要戒烟戒酒;加强对孕妇的保健;孕期远离磁场,不去高海拔地区。
幽门狭窄病因幽门肌间的神经丛发育不全,导致幽门括约肌松弛不良。
症状反胃和呕吐、右上腹部有肿块。
治疗手术治疗。
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症状有臀纹、大腿纹不对称,下肢不等长等。
预防新生儿期不要给患儿捋腿和捆腿。
镰形细胞病病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红蛋白病。
症状患儿3~4个月大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及黄疸;6个月大可见肝、脾大,发育迟缓。
治疗采取对症治疗,主要是输血和药物治疗。
预防通过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基因检测,可以作为产前诊断的依据。
唇裂和腭裂病因可能与遗传、营养、内分泌或感染、创伤等有关。
症状先天性唇裂和腭裂畸形。
治疗必须进行修复手术。
其他先天性疾病:畸形足、情绪低落综合征、神经管畸形、兔唇。
更多+新生儿常见病湿疹病因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婴幼儿常见病的护理方法与注意事项一、婴幼儿常见病的护理方法1.饮食护理婴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需要充足的营养。
针对不同疾病,给予合理的饮食,如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等。
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
2.预防感染婴幼儿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患感染性疾病的成人或儿童接触,及时增减衣物,加强卫生教育,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定期检查婴幼儿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评估营养状况,以及筛查常见疾病。
家长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
4.疫苗接种根据国家规定,婴幼儿需接种多种疫苗,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家长应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5.监测体温婴幼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应注意监测体温,尤其在高热或疑似感染的情况下。
如有异常体温应及时就医。
6.合理用药婴幼儿用药需谨慎,严禁擅自用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7.注意安全婴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应确保环境安全,避免孩子接触危险物品和设施。
同时教育孩子基本的安全知识。
8.心理护理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二、注意事项1.每个婴幼儿的体质和生长环境不同,护理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2.如有疑虑或孩子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
3.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积极配合,以提高护理效果。
小儿科护理第一节儿科一般疾病护理及急症护理一、儿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护士要主动、热情接待新人院病儿,并向病儿及其家长介绍医院及病房有关制度、环境、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土。
(2)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流通,通风时避免对流,以防病儿受凉。
室温以20~22℃、相对湿度以50%一60%为宜,病室每周空气消毒1次。
(3)病儿人院后测体温每日4次,连测3d,以后改为每日1次。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4次;39℃以上者,每4h测量1次。
体温正常3d后,改为每日1次。
危重病儿,每4h测量体温、脉搏(心率)、呼吸1次,其他根据医嘱测量,5岁以上测脉搏。
(4)病情危重者,卧床休息;一般情况下,勿过分限制活动。
(5)根据病情、年龄,给予一级护理、重点护理或特别护理。
(6)按医嘱给饮食。
须给予治疗饮食者,应及时通知营养室,自带食品,须经医护人员允许方可食用。
(7)人院时测体重1次,以后每周测1次并记录。
(8)危重病儿及鼻胃管喂养的病儿,每日口腔护理2~3次。
(9)每周洗澡、修剪指甲1次,夏季每日洗澡。
内衣应柔软。
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10)及时留送检验标本。
(11)重症及卧床病儿每2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骨突出处垫棉圈、气圈,或睡气垫床,预防褥疮发生。
(12)婴幼儿进食后取侧卧位,以防呕吐物反流入气管而窒息。
(13)经常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14)根据病儿年龄及家乡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及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必要时对病儿家长进行护理技术的示教。
(15)根据病儿的不同年龄及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以瞒足病儿的各种需要。
二、儿科急症护理(一)惊厥惊厥,是多种疾病引起的儿科常见急症,它是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神经细胞的异常放电现象,大多由于过量的中枢神经性冲动引起,亦可由于末梢神经肌肉刺激阈的降低,如血中游离钙过低引起的低钙惊厥。
表现为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痉挛,常伴意识障碍。
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手册第一章:感冒与咳嗽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与咳嗽并发。
以下是感冒与咳嗽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1.1 症状感冒症状包括发热、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
儿童感冒通常会出现全身不适的情况,有时伴有头痛、喉咙痛等。
1.2 治疗方法首先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休息与饮食,调节室内温度,保持空气湿润。
此外,可以用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烧药、咳嗽药等。
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务必遵医嘱。
第二章:腹泻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以下是腹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2.1 症状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呈水样或稀糊状,伴有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有时还会伴有呕吐、发热等。
2.2 治疗方法腹泻时,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可以给孩子喂食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粥等。
如果症状严重,还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
但是抗生素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第三章:发热儿童发热是常见症状之一,通常是身体对疾病的自我防御反应。
以下是发热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3.1 症状儿童发热时会出现体温升高,皮肤发烫,可能伴有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3.2 处理方法首先要给孩子保持充足的休息,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可以使用退烧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种类和剂量。
如果高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第四章: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多见于儿童。
以下是过敏性皮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4.1 症状过敏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起疹子、渗液等。
皮损可局限于某个部位或波及全身。
4.2 治疗方法治疗上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可以使用外用药物,如激素类药膏,以减轻炎症反应。
同时,还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摩擦。
如果症状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具口服抗过敏药物。
第五章:儿童哮喘儿童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病程多发作与缓解交替。
以下是儿童哮喘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5.1 症状儿童哮喘的典型症状包括发作性咳嗽、胸闷、气喘等。
发作时伴有呼吸困难,有时还会出现气急、紫绀等。
儿科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疾病与护理导言:儿科临床医学是指对儿童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学科。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身体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他们面临特定的疾病和护理需求。
本文将介绍儿科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疾病及其护理措施,以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感冒与流感儿童往往比成人更容易感染感冒和流感病毒,其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剧烈头痛等。
家长和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2. 鼓励孩子多喝水,维持水分平衡;3. 定期给孩子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发热症状;4. 教育孩子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病毒传播;5. 减少孩子外出活动,避免接触其他患者。
二、腹泻儿童腹泻是常见的胃肠道问题,可能由感染、消化不良或其他病因引起。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护理措施:1. 给予孩子足够的水分,以防脱水;2. 选择易消化的饮食,如糊状食物和清汤面条;3. 避免食用高脂、高纤维和刺激性食物;4. 给予预防乳杆菌等益生菌,促进肠道健康;5. 定期更换尿布,保持清洁干燥。
三、哮喘儿童哮喘是慢性呼吸道疾病,特点是反复发作、呼吸困难和喘鸣音。
以下是一些应对哮喘发作的护理措施:1. 学会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器;2.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触发哮喘的刺激物;3. 避免孩子接触室外重度污染的环境;4. 鼓励孩子经常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5. 定期监测孩子的呼吸状况,避免发作时延误治疗。
四、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下是一些疫苗接种的相关事宜:1. 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孩子及时接种;2. 咨询医生,了解疫苗的适应症和副作用;3. 给孩子准备好接种时所需的相关证件和记录;4. 严格遵守接种后的观察期和回访要求;5. 及时更新孩子的疫苗接种证明。
五、儿童饮食儿童的健康与饮食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儿童饮食的护理建议:1. 提供均衡丰富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2. 鼓励孩子吃各类水果和蔬菜,促进免疫力的提高;3. 尽量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4. 避免孩子暴饮暴食,咀嚼慢慢,细细品味;5.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活动量,合理安排饮食。
小儿常见疾病防治手册:保护孩子健康成长1. 引言1.1 概述本手册旨在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关于小儿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以帮助他们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儿常见疾病是指在儿童群体中较为普遍发生的一些常见病症,如感冒、发烧、腹泻等。
虽然这些疾病大多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手册包含五个主要部分:概述、小儿常见疾病概述、常见小儿传染病防治手册、营养与健康促进、以及心理健康关爱指南。
在每个部分中,我们将介绍相关的内容并提供相关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3 目的本手册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关于小儿常见疾病防治的指南和建议来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应对健康问题。
通过了解各种常见小儿传染病及其预防方法、良好的饮食与营养习惯、合理的运动以及心理健康问题识别与处理方法,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照护和保护,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本手册,我们希望能够引起家长们对小儿常见疾病防治重要性的重视,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我们相信,只有在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2. 小儿常见疾病概述2.1 常见小儿疾病种类小儿常见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皮肤问题、传染性疾病等。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感冒、扁桃体发炎和鼻窦炎等。
消化系统方面,腹泻、呕吐以及胃肠道感染也十分常见。
此外,婴幼儿常见的皮肤问题有湿疹和尿布疹等。
一些传染性疾病如手足口病和水痘也较为普遍。
2.2 疾病防治意义对于小儿常见的不同类型的身体不适和健康问题,及时预防和治愈十分重要。
这些常见的小儿疾病可能导致食欲减退、睡眠不佳、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
因此,了解这些疾病的防治方法和技巧对于保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3 预防措施重要性预防是小儿常见疾病管理的核心。
通过加强免疫力、均衡饮食、洁净环境等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患病率和传染率,并且对孩子们的免疫系统起到促进作用。
儿童常见病护理手册1.前言1.1如何判断小孩是否生病了婴幼儿生病时不见得会告诉大人,父母应保持警觉,注意其平时的外观与行为。
如果突然有异常的情况,多半表示孩子生病了。
以下是孩子生病时常见的征兆:➢烦躁不安(尤其在三岁以下)➢特别疲惫、精神不济(肺炎)➢特别爱哭闹(婴儿期常见)➢脸色潮红或苍白(可能是发烧)➢头疼或耳朵疼(可能是感冒引起的中耳炎)➢皮疹➢冒冷汗、寒颤➢前额发冷或发热➢胃口变差➢肚子痛➢大便的次数或形状有改变➢小便量减少或增加➢睡不安稳一旦有上述的情况,家长首先应该让小孩在家休息并量体温。
注意!体温一定要用温度计测量,对医师而言,准确的体温是很重要的数据,不要使用空手道,不可偷懒!1.2 什么时候应去看医生在多半的情况下,父母可以相信自己对孩子是否生病的判断,因为你们对孩子平时的习惯、脾气、健康状况最为清楚。
但是出现下列情况时,最好去看医生:刚出生的几个月,婴儿生病不见得会发烧或有特别症状而且变化很快,家长不见得能掌握生病的状况:➢观察情况后觉得不太放心时➢急性难忍的腹痛➢大便、小便或呕吐物中带血时➢眼睛红肿发炎➢全身性的红疹➢喷射性的呕吐➢呼吸不顺畅、脸色变白或青紫➢有抽筋现象➢神智不清、昏睡不醒➢流血不止(家长必须先施行直接加压止血法)➢高烧不退并且有上述任一情形时1.3 小儿用药常识宝宝生病时,父母都急于治病,不经医生指导,就凭自己一点点医药常识,擅自用药,殊不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
生活中,用药不当的现象屡有发生。
以下是一些用药误区,在这里提醒您引起注意。
➢感冒时忌乱用抗生素一般人们将抗生素类药统称为“消炎药”,但是消炎药却不等于抗生素。
宝宝患感冒的原因,大多数都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根本不起作用。
天气变化大时,应给宝宝多吃锌、VC咀嚼片、益生菌冲剂或用板兰根等中成药预防感冒。
➢用药时忌半途而废:宝宝有炎症时,一些父母在用抗生素类药时,急于见到药效,用一两天不见效果,立刻另换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