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52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5.39 MB
- 文档页数:52
doc 版doc 版名词解释 1、等级评价法: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和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相比较,以此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
2、骨龄:根据儿童少年的骨骼发育程度同骨发育标准进行比较求得的发育年龄。
3、暴怒发作:当学前儿童个人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时,常出现大声哭闹、尖叫、自残等发泄怒气的过激行为。
4、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指一种由固定程序的条件作用建立的暂时联系系统,即条件反射系统。
它是巴甫洛夫学说中的一个概念。
在这一种系统内各个条件刺激按严格的序列和时间呈现,即用一系列刺激的定型形式获得这种系统中的每个刺激的确切而不变的效果,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大脑皮质的活动中建立的一种动力定型。
5、镶嵌式活动:学习时、大脑皮层只有相应部位的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其它部分则处于抑制转态,形成了兴奋区的抑制区,出现了镶嵌式活动方式。
因此,教学中注意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轮换。
6、一日生活制度:幼儿进园必须做到十大环节(晨检、进班、体育活动、培养与训练、大小便、穿衣盥洗、进餐、午睡、游戏、离园) 1、斜视:指人在注视某一物体时,两眼的黑眼球位置不对称,视轴出现明显的偏斜,两属眼外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2、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主要由于体内维生素D 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积,导致骨骼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营养不良性疾病。
3、指压止血法:用手或手掌等将出血的血管上端用力压向贴邻的骨骼上,以阻断血流,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
4、物理消毒法:是利用高温、紫外线照射、稀释等方法杀灭或减少致病病原体的方法,它是简单易行,较为有效的消毒方法。
5、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办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员应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行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6、膝外翻: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膝能相碰,两足内踝分离而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
简答题1. 学前儿童皮肤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皮肤的卫生保健工作?答: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包括:(1)皮肤的保护机能差。
1.皮肤3.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4.人体结构和机能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5. 婴幼儿大脑对葡萄糖有特殊的依赖,因此,学前儿童每餐的膳食中应摄入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以满足脑组织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6.侏儒症是因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少7.关系到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内分泌腺是甲状腺8.小孩眼睛在(五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
9.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眼距书本一尺远,胸部距桌缘约一拳距离。
10.婴幼儿长骨骼的必需条件是营养和阳光11.婴幼儿多喝白开水可减少泌尿道感染12. 人体各大系统中,率先发育的是神经系统13.生长发育评价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身高、体重14.出生后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为婴儿期15.新生儿期具体是指从出生到1个月16.能够较客观、精确反映从出生到成熟过程中各阶段的发育水平,在探讨生长发育规律,判断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运动员选材,预测女孩月经初潮,预测儿童、少年的成年身高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指标是骨骼年龄17.下列关于儿童形态及生理功能指标的实操中,错误的是测儿童身高应以厘米(cm)为单位记录,精确到个位。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cm18.理论上,人体各部分骨骼均可用于判定骨骼的成熟程度,但以(腕部)部最为理想。
.19.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是正常的智力水平20.一日三餐热量分配中,早餐应占30% 21. 每餐热量分配中,午餐应占一天总热量的40% 22.3~6岁学前儿童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0%-55%23.人体最经济、最主要的热量来源是碳水化合物24.谷类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食物,它可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25.食物供给中既要考虑量的多少,又要考虑是否优质的营养成分为蛋白质26.下列食物中,含锌较少的是谷类食物27.下列维生素中,对维持正常视力有重要作用的是维生素A 28.下列关于学前儿童膳食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学前儿童的膳食应以流质、半流质为主29.下列零食中,学前儿童可以适当食用的是鱼片30.在学前儿童体育锻炼中,应重视(协调性)素质的练习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幼儿园的一周计划,在星期一、五安排较为轻松的学习内容,星期三、四可安排难度和强度较大的学习任务32.给儿童测体温前要让体温计的水银线处于35℃以下33.应有物理降温法,一般患儿体温降38℃左右即可. 34.下列传染病中不会出现皮疹的是腮腺炎 35.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儿童湿疹 36.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痱子38.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细菌性痢疾39.发烧、咽痛,一天内出疹,出疹二三天内可见杨梅舌。